学术投稿

曲马多与氟哌利多对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的疗效观察

孙春红;杨远平

关键词:曲马多, 氟哌利多, 寒战, 硬膜外麻醉
摘要:目的 观察曲马多和氟哌利多在预防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反应的临床表现.方法 60 例硬膜外麻醉随机分成3 组:曲马多组(T 组)、氟哌利多组(D 组)、曲马多+ 氟哌利多组(TD 组),每组20 例.将随后发生寒战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D 组发生寒战率显著降低,与T 组、D 组相比差异呈显着性,而T 组与D 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结论 曲马多与氟哌利多均可有效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发生,而两者合用效果更好,更安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已经与恶性肿瘤一起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因.据统计,在我国,随着老年化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原因[1,2].高血压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盐饮食和不规律生活节奏等.现代医药工作者为合理有效的降低高血压带来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药物研究已成为热点.本文就高血压药物的新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邱玲瑞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铜绿假单胞菌常见的耐药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耐药发生率高.其主要耐药机制有外膜通透性改变、外膜蛋白OprD2 缺失、独特的药物主动外排系统、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及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抗菌药物靶位的改变、形成生物被膜等.而且它对不同抗生素有着不同的耐药机制,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作者:梁小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50 例择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 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麻醉诱导后及手术过程中的SBP 和DBP 值均明显下降,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后及手术过程中的SBP 和DBP 值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33%,对照组为8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过程中观察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骨科手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唐志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HS-SPME-GC法测定头孢噻肟钠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 建立头孢噻肟钠原料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分离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65μm 聚二甲基硅氧烷/ 二乙烯基苯(PDMS/DVB)复合涂层固相微萃取器,载气为氮气,FID 检测器,色谱柱为OV-1301 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外标法测定了头孢噻肟钠中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酸乙酯、DMAC 的残留量.结果 8 种有机溶剂完全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 为0.9966 ~ 0.9999,平均回收率在合理范围内,精密度、重复性RSD 均< 10%.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头孢噻肟钠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黄念桃;李弘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目的 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通过研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有助于对其患者的治疗.方法 通过对多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的病情分析和研究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结果 通过长期实践分析,对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细致的了解.结论 明确掌握糖尿病的病因有助于对糖尿病的预防,同时,准确把握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武可;王战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共情技术在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中的作用

    追求人性化服务是护理工作的一种新境界,探讨共情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共情的概念,技巧方法,表达层次,条件及在护患关系中的作用的详述,说明共情所包含的人文关怀与现代护理模式所倡导的整体护理的心理护理相吻合.提高护士共情能力有利于护患沟通,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

    作者:蒋梅秀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目的 我科护理人员通过5 个月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体会.方法 对来我科住院的患者随机分到两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在患者满意度,患者表扬次数,护士责任感,患者投诉和纠纷,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上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经过培训,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情况分别为: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表扬增多,护士责任感明显提升,患者投诉和纠纷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降低.结论 在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培训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继续研究和推广.

    作者:莫志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EB病毒血清学检测和EB病毒DNA定量检测在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EBV 血清学检测和EBV-DNA 定量检测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 年1 月至2011 年4 月期间78 例诊断为IM 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EBV 四项抗体,同时使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浆中EBV-DNA 负载量,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抗EBV-VCA-IgM 抗体阳性率93.6%,EBV-DNA 阳性率为71.8%.结论 IM 临床诊断中抗EBV-VCA- IgM 阳性率比同期血浆中EBV-DNA 阳性率高,故不推荐对IM 患者进行常规EBV-DNA 检测,但对病程长,症状反复,病情重的患儿应监测血浆中EBV-DNA,有助于评估治疗的效果及预后.

    作者:梁曾凤;陶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探讨

    目的 观察并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自2009 年1 月至2010 年6 月收治的159 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3 例,与对照组① 52 例、对照组② 54 例,观察并分析三组患者腹腔镜术后DVT 发生情况及诱发因素.结果 观察组2 例患者并发DVT,对照组①并发3 例,对照组②并发9 例,观察组、对照组①患者发病率与对照组②患者发病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4 例并发DVT 患者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9 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5 例.无明显肺栓塞症状出现.经给予相应治疗后痊愈出院,出院后15d、1 个月和3 个月复查,全部患者病情无恶化、无复发.结论 对于术前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要注意其术后并发DVT 症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脉冲气压治疗仪、应用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DVT 的发生率.

    作者:欧阳杰林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水针刀结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运用水针刀结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临床疗效.方法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300 例患者均采用水针刀结合骶管封闭进行治疗.结果 治愈209 例,好转83 例,无效8 例,治愈率为69.7%,总有效率为97.3%.结论 水针刀结合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任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四肢恶性骨肿瘤综合保肢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进行四肢恶性骨肿瘤综合保肢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策略,为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对于实施四肢恶性骨肿瘤综合保肢治疗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结果 本组75 例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无瘤生存43 例,带瘤生存27 例,骨断端未愈合但不影响肢体功能5 例,总有效率93.9%.结论 综合保肢治疗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的较理想方法,恰当的手术方法的使用及化学治疗的辅助,保存了四肢的完整性,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优质的护理对于达到理想的保肢治疗效果,以及增强患者生活信心,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王卫红;侯春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08 年4 月至2010年9 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60 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30 例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30 例患者行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结论 单纯缝合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对胃十二指溃疡穿孔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但单纯缝合修补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病情复发率低,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丹柯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 年2 月至2010 年1 月间我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96 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静滴交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果 内镜评定和总体评定上,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无效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高凝状态,预防肠黏膜血栓形成,治愈率显著提高.

    作者:张小春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发挥统计信息档案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作用

    医院统计信息档案是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提升医院管理内涵,提供以临床实践、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综合统计信息档案,涵盖医疗工作原始记录和登记、各种统计报表、专题调查等档案资料.医院统计信息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分支,特别是从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角度讲,统计信息档案发挥了其主体作用,是开展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开发和编研档案工作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侯英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老年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治及疗效.方法 我院近年收治35 例上消化道穿孔的老年患者,收集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溃疡病穿孔31 例,恶性肿瘤穿孔4 例;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穿孔修补术31 例,胃大部切除术4 例.32例患者病情好转痊愈出院,3 例患者死亡.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穿孔起病隐匿,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对预后极为重要.手术方式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一般以穿孔修补术较为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张世豪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观察溶栓疗法及低分子肝素(LMWH)疗法对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共分3 组,溶栓治疗组(n=65)、LMWH 治疗组(n=76)和对照组(n=57),三组均进行了基础治疗,溶栓组静脉滴注尿激酶,LMWH 腹部皮下注射LMWH(一天2 次,连用治疗10d).采用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来评价三组病例的治疗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1d 进行测评,同时观察溶栓组和LMWH 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Rankin 量表评分和 NIHSS 评分:在治疗后21d 三组的评分均有所改善,溶栓组和LMWH 评分结果均好于对照组(P < 0.05),其有效率分别为90.7% 和86.7%,高于对照组的63.3%(P < 0.05);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其凝血功能与对照组基本一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三组均没有血小板减少症等副作用的发生.结论 溶栓治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种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基本一致,均好于对照组,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庞利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丹参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 年6 月至2011 年8 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组)32 例和观察组(加用丹参注射液组)32 例,将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2 周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红细胞多项指数、血浆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段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均< 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黏稠度,从根本上对疾病的改善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芳;曲直立;张永全;王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抗生素后效应与合理用药浅析

    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的是抗生素与细菌接触以后,如果药物浓度下降到低于抑菌低浓度(MIC) 或者消除以后,细菌的生长还是受到抑制的效应.文中讲述了抗生素后效应机制,影响因素,检测方法以及β- 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后效应,并阐述了抗生素后效应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慧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浅谈基层医院规避麻醉相关不良事件风险的策略

    医疗活动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尤其是像麻醉这类高风险科目,在现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如何将风险降到低,防范和减少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无疑是每一个麻醉医师面临的考验,笔者认为只有好的制度建设和注重人文关怀才能大限度的减少因麻醉导致的医疗纠纷.

    作者:湛勇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浅谈妇女更年期保健

    妇女更年期是女性从生育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卵巢功能的逐渐减退给机体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导致其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失调而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妇女更年期的保健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杨芬芳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