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昕科
目的 立足于医学教学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不断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整合多学科实习教学内容,构建多学科、综合性临床实习教学平台,形成一种多角度,多方位,系统化的临床实习教学体系.方法 将 2008 级护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36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0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对照组沿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带教模式.结果 实验组理论、操作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大大提高.结论 以问题为基础的带教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临床动手操作能力.
作者:黄旭辉;高玲;张玉卫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诊断并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的急性胰腺炎的表现.结果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39例(69.6%),3例胰腺无明显异常,1例胰头增大,3例胰体增大,1例胰尾增大,31例弥漫性增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7例(30.4%),表现为胰腺密度不均,胰周积液12例,胰周脓肿2例,6例有假性囊肿形成.结论 CT检查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并能明确有无并发症,甚至还可发现病因.
作者:林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成功接受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未出现死亡、出血等问题,也没有发生肝外胆道损伤,手术持续时间在20~60min,平均时间在35min,无中转开腹,肝下间隙引流管需在术后24~72h判断未发生明显的流体才能拔出,患者术后1d则能进食活动.结论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可以和完整胆囊切除相媲美,在复杂胆囊切除中具有较强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仪;刘习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不同种类颅骨修补材料性能及临床应用效果不尽相同,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修补材料因自身的种种缺点已经被淘汰,数字化塑形钛合金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理化特性成为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颅骨缺损修补材料,但其亦存在着不足之处,新型的生物材料仍需进一步开发.
作者:卢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隆鼻术是常见的整容手术之一.它是通过将填充材料植入鼻内,以及对鼻部组织机构的调整,实现矫正外鼻形状的一种外科手术,所以对填充材料的要求十分高.该文指出理想隆鼻材料应具备的特点,阐述了当前隆鼻术专用材料的特点,及优缺点,并对其生物学性能进行了分析.
作者:熊宜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观察其中有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并对、院内交叉感染及频繁输血(P<0.05).结果 11例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22%,其主要因素为免疫力低下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感染率相应下降.结论 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综合预防措施能使维持性其分析,总结出预防措施.
作者:李瑾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痛过系统回顾和荟革分析的方法评价胺碘酮治疗心率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vmis)、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和万方数据(WFD)等近3年更新时间截止到2010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荟革分析对11篇研究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有效性、安全性的文献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估计.结果 11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153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高质量研究5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胺碘酮与对照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质检验结果显示同质性结果较好(χ2=13.36,P=0.71及χ2=14.45,P=0.42),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后效应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1,P<0.05及Z=3.72,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率失常的疗效总体上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也相对较高.
作者:谭常青;赖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肥胖症患儿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对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去除不良饮食习惯、营养疗法及运动疗法)后将饮食情况和各项临床特征如身高、体质量、腰围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作为指标,与治疗前各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9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为矫正,营养疗法及运动疗法等综合治疗,可积极的防治小儿肥胖症.
作者:张金凤;姚国英;潘秀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坚持监督员考核标准,提高监督员的专业技术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严格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制度,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执法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工作是当务之急.
作者:滕昕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大肠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方法 74例大肠癌患者围术期(手术前、术后1和10d)接受了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指标测定,并与相同年龄、性别的同期体检健康成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部分免疫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术后1d时,多数免疫功能指标又较术前有显著下降,术后10d大部分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接近或高于术前水平(P均<0.05~0.01).结论 大肠癌患者围术期存在部分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术后10d可恢复正常.
作者:刘东辰;张忻平;杨振江;吴新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为加强我院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我们采用自制的<就业心理调查>问卷,抽取了600名现在校的医学类专业高年级学生(2011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生的就业倾向总体是积极向上、自我进取的.就业态度也较现实,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既强烈迫切又全面长期,但缺乏就业的自信心.因此建议建立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就业心理的辅导和咨询,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网络.
作者:卢彩雯;沈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海绵窦(Cavemous sinus,CS)三角的显微解剖结构,为CS区病变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15例成人头部标本,在显微镜下对CS区有关三角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CS上壁内有前内侧三角、内侧三角、颈动脉三角和动眼三角;外壁内及其附近有旁内侧三角、Parkinson三角,Mullan三角、外侧三角、Glasscock三角和Kawase三角;后壁上有下外侧三角和下内侧三角.结论 CS三角为其病变直接手术提供既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又能进入CS内的安全手术八路,CS各三角可相互配合处理其内病变常用的是内侧三角和Parkinson三角.
作者:郑长民;李俊德;王桂堂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4种根管消毒药物的疗效(包括术后有无疼痛、尖周损害),以选取一种疗效较好的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方法 选取20~50周岁男女共400名(每人一颗需做根管治疗),常规根管预备后第一组100名用氢氧化钙甘油糊剂封于根管内;第二组100名用甲醛甲酚合剂封于根管内;第三组100名用樟脑酚封于根管内;第四组100名用抗生素拌成糊剂封于根管内.观察4组根管消毒疗效.结果 氢氧化钙甘油糊剂未发生术后疼痛或损害尖周组织.甲醛甲酚合剂术后出现疼痛16例,尖周损害7例;樟脑酚术后出现疼痛3例,尖周组织损害1例;抗生素糊剂未发生后疼痛或损害尖周组织.结论 氢氧化钙甘油糊剂应用于根管消毒术后疗效远高于另外两种消毒剂.
作者:邹金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护理基础学>是护理专业中的一门主干题目,也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传统的护技练习只注重熟练技术操作,而忽视了操作中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通过将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技能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等都提高,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护理程序也对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训练了带教老师的教学管理、总结归纳和判断等方面的能力,保证了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于尧华;周玉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重要新病源,常年散发,并可引起小流行.2008年辽西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明显增多,占门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30%~40%,呈现家庭及学校聚集发病现象,发热时间长,肺外表现多,对阿奇霉素耐药,出现了难治型MP肺炎,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于立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2岁,自诉发现右侧大腿根部无痛活动性包块半年余,无外伤史,来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超声检查:平卧时,大隐静脉全程均轻度扩张,宽内径为0.56cm,彩色多普勒声血流成像股总静脉及大隐静脉汇入股总静脉处血流充填良好,未见充填缺损;站立时在患者自诉包块处探查:见右大隐静脉汇入股总静脉下方2.8cm处,静脉扩张呈囊状,静脉壁连续尚可,内膜面尚光滑,宽处内径1.8cm,长达4.5cm,其内可见血流自发显影,大隐静脉瓣显示良好.
作者:吴才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通过在介入治疗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可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效益.
作者:孙全花;宣智慧;秦淑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行侧脑室及血肿腔双引流术的护理及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近 2 年在湖南省脑科医院行侧脑室及血肿腔双引流术的1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 47.69%、病死率为 21.54%;观察组治愈率为53.85%、病死率为15.38%;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意识清醒患者心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预见性护理,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有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作者:谢匀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我国就业形势不佳,残障人士就业更为艰难,残障实习生设计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规划更需要大家帮助.
作者:舒思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 对来宁乡县中医院住院诊治的90例AMI患者分为3组:A组:恶性心律失常的36例;B组:潜在心律失常41例;C组:无心律失常13例,发稿24h内做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监护,记录心电图的情况,计算QTd,分析AMI合并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结果 ①3组患者QTd、QTcd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出递减规律:A组>B组>C组(P<0.05);②QTcd≥60ms的AMI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90.3%,明显高于QTcd<60ms的AMI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d值是监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AMI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AMI患者QTd值越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作者:吴翰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