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02例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

刘平洪

关键词:重度烧伤治泞后期残余创面, 水行, 创面半基落, 外用英匹岁星软骨, 植皮
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方法与疗效.方法 102例重度烧伤患者用水疗、创面丰暴露、外用百多邦软膏、个别病例配合全身使用敏感抗生素及植皮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分析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恢复和愈合状况.结果 经上述综合治疗处理后,70%的患者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愈合,有4例患者出现顽固不愈合.经过多次缩合治疗后愈合,3例患者创面较大,采用植皮手术后愈合.结论 采用水疗、缚药以及植皮等技术综合治疗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前心理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紧张、术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5例)以及对照组(n=35例),实验组术前给予心理干预而对照组术前未给予心理干预,在术后第7天采用国际通用的Zung量表(SAS SDS)进行评分,并针对两组术前紧张以及术后遵医行为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经评分后对比发现,实验组行心理干预后术前紧张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遵医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前后SAS SDS评分比较发现,经心理干预后评分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改善.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围术期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以起到巩固手术疗效,促进身心康复的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秀华;蓝莉玲;黄山鹰;温萃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关怀照护行为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关怀照护行为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健康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体检者226例,其中126例作为研究组,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提供常规体检服务,研究组在常规体检服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查体关怀照护行为,实施关怀照护服务.采用自编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两组体检人员对体检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除医疗技术满意率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外(χ2=1.45,P>0.05),其余各条目满意率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体检工作中融入关怀照护行为可提高体检者对体检工作的满意度,对杜绝或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健康管理工作质量,以及提升医院良好形象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王春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220例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与肝病患者病情的关不及凝血功能指标对肝病检测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于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2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于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人员的凝血功能资料,详细对比分析.结果 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健康人相比都有所延长,肝病患者纤维蛋白康(FIB)比健康人明显减少.结论 血浆凝血功能四项指标(PT、ARTT、TT、FIB)可显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其产重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病情况的指标.

    作者:彭佛兰;刘韵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浅谈结核病防制的健康教育

    结核病是一种世界性广泛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之一.结核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成为至关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作者:龙云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中药蒸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破裂、向后凸出压迫脊髓或神经而出现的综合征,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毛红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浅谈网络教学应用对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对高等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推劝作用.方法 基于病理生理学的课程特点,结合医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教学效果较差,及网络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优势的现状,分析了网络技术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必要性,讨论了网络教学在病理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结果 网络技术应用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好的经验.结论 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提高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王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大型综合性医院电子档案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随看大型综合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 )建设的不断推进,医院各类档案管理已经进入全新的数字化阶段.但医院电子档案安全问题接踵而来,本文就大型综合性医院电子档案风险管理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作者:林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醋酸去氨加压素辅助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醋酸去氨加压素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8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与对照组(垂体后叶素治疗),每组43例,治疗3d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39例,总有效约为90.7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31例,总有效约为72.0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对垂体后叶素而言,醋酸去氨加压素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许鸣;郭婉薇;蔡少薇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两种不同的三联法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胃三联方法在消化性清疡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普安县人民院收集了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198例消化性清疡患者HP检出率为89.3%(177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90人,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英西林l000mg、甲硝唑400mg,3种药均早晚各一次,疗程7d;乙组87人,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英西林l000mg、左氧氟沙星200mg,3种药均早晚各1次,疗程7d;停药4个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为阴性,确定H.pylori已根除.并进行卡方的统计学检验.结果 两组的人数、性别、病程、原发疾病、临床表现等经调整,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甲组HP阴性人数为61例,根除率为68.0%,乙组的HP阴性人数为80例,根除率为92.0%,甲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3,P<0.05).结论 随看耐药幽门螺旋杆菌的出现,原来的奥美拉唑、阿英西林、甲硝唑组成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清疡的效果有限,由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阿英西林组成的新三联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达到根治消化性清疡的目的,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建恒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根管治疗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定,临床成功率可达95%以上,是目前保存患牙的好治疗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适当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完善的根管治疗可以免除患者的痛苦,能大程度保留牙体及牙根,有效恢复牙齿咀嚼功能,是口腔牙体修复成功的基础,远期疗效优于其他牙体治疗方法.

    作者:王建华;王玉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进展状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护理进展.方法 选择隆林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就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做此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胃肠道反应5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均康复出血,对照组胃道肠反应12例,穿刺孔感染7例,其他康复出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安全性高、创伤性小、术后恢复期短、切口美观、缩短了住院时间.

    作者:岑珺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扁桃体术后并发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扁桃体摘除术是耳鼻喉科常见手术之一.术后扁桃体出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现处理不及时,则会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机生命.

    作者:易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护理干预316例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四川甘孜州人民医院316例COPD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综合护理干预,实行10周关键探访并跟踪随访;1年后,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两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刘学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支气管哮喘诊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同时亦是免疫功能异常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从全球支气管哮喘负担的数据表明,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卫生总费用似乎很高,但不正确的治疗可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它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而且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支气管哮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笔者从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近年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支气管哮喘临床防治水平.

    作者:杨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表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本文对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5例患者,40例(88.9%)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顺利脱机出院,而5例(11.1%)患者因肺功能差,肺部感染严重,导致治疗失败,换用有创通气.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玉晓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母婴分离产妇乳头牵拉刺激替代婴儿吸吮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乳头牵拉刺激替代婴儿吸吮乳房护理用于母婴分离刺激泌乳、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娩后其新生儿因各种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母婴分离乳头牵拉刺激组(干预组)及母婴分离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产后除进行产后常娩护理外.进行乳头牵拉刺激泌乳排乳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产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前3d每天泌乳量、产后4d内乳房肿胀及产后42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妇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多,比较有差异性,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乳房肿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产后42d母乳喂养比例较对照组高,两组两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乳头牵拉刺激替代婴儿吸吮,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乳房肿痛减轻,有利于母乳喂养,减轻产妇不适,在临床和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郑金凤;赵丹丹;何安美;张文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12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护理干预效果及方法.方法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随机选取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及进行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设为实睑组,将未经过产前检查及护理干预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确保两组患者在年龄、血压、孕龄等在统计学上无差别,以利于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控制、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先兆子癫和子癫发生较对照组少;顺产率高于对照组,难产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孕产妇围产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的病死率极为重要.

    作者:郭剑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43例(程序化急救护理)和对照组42例(常规急救护理),对两组的抢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抢救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程序化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抢救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治球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会阴外伤至腹部开放性损伤1例病例报道

    患者外伤致会阴、阴道后穹隆损伤,受伤后虽然没有大量阴道流血及失血性休克的表现,但异物进入患者腹腔内深度不详,且患者受伤后有一过性晕厥及一侧肢体活动不灵,不能除外腹腔器官和(或)后腹膜血管及神经的损伤,辅助检查提示肝下有积液,有手术探查指证,术中证实后腹膜有损伤.

    作者:谭秀梅;蒋建玲;王庆云;何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急性脑梗死CT和MRI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CT和MRI影像改变的区别和联系,探讨有价值的影像诊断方法,为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00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或者怀疑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讨论其CT和MRI的影像表现.结果 CT检查显示梗死病灶总数为185个,MRI共显示病灶数为437个,MRI显示脑梗死病灶的敏感率为CT的2.36倍,其中MRI检出患者127例,检出率为63.5%,CT检出患者81例,4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I明显优于CT.脑梗死发病6h以后患者,CT与MRI检出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检查对于诊断缺血灶的价值极高,对于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可联合CT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茂豪;黄朝华;陈苏妹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