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结核病防制的健康教育

龙云江

关键词:结核病, 防制措施, 健康教育
摘要:结核病是一种世界性广泛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之一.结核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成为至关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发酵法生产L-缬氨酸提炼工艺研究

    L-缬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能抗疲劳,增加免疫力.为了大规模生产,我们与中科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究了微生物发酵法制造L-缬氨酸工艺并且重点探索了其大生产提炼工艺,本工艺提炼收率高,能对同行提供参考.

    作者:陈辉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表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本文对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45例患者,40例(88.9%)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顺利脱机出院,而5例(11.1%)患者因肺功能差,肺部感染严重,导致治疗失败,换用有创通气.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李玉晓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扁桃体术后并发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扁桃体摘除术是耳鼻喉科常见手术之一.术后扁桃体出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现处理不及时,则会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危机生命.

    作者:易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简谈多媒体技术在口腔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在口外教学中的应用论述,指出其在教学中的优越性.方法 通过制作过程,指出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结论 多媒体技术在口腔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作者:周淑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前心理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紧张、术后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5例)以及对照组(n=35例),实验组术前给予心理干预而对照组术前未给予心理干预,在术后第7天采用国际通用的Zung量表(SAS SDS)进行评分,并针对两组术前紧张以及术后遵医行为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经评分后对比发现,实验组行心理干预后术前紧张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遵医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前后SAS SDS评分比较发现,经心理干预后评分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改善.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围术期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以起到巩固手术疗效,促进身心康复的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秀华;蓝莉玲;黄山鹰;温萃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内分泌治疗是目前各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此疗法主要是通过改变患者体内女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消除肿瘤所依赖的激素诱导性生长刺激作用,达到治泞效果.其疗效明显,副作用小,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作者:黄汉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医院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监测与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并寻求更有效的清洗方法.方法 将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临床使用过的420件各种手术器械根据种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件,观察组采用多酶清洗剂浸泡后再进行机器清洗,对照组直接进行机器清洗,清洗后用杰力试纸对两组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进行监测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210例手术器械经检测为阳性16例,明显少于对照组77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阳性率为7.6%,对照组为36.7%,组间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器械相同部位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清洗方法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不尽相同,多酶清洗剂浸泡后再进行机器清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利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对孕产妇的影响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产科疾病,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妊娠生理改变加重心脏负担,心脏病的患者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风险,正确评估心脏病的妊娠风险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本文就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产妇在妊娠期、分娩期风险作一综述.

    作者:杨新月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急性脑梗死CT和MRI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CT和MRI影像改变的区别和联系,探讨有价值的影像诊断方法,为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创造有利条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00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或者怀疑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讨论其CT和MRI的影像表现.结果 CT检查显示梗死病灶总数为185个,MRI共显示病灶数为437个,MRI显示脑梗死病灶的敏感率为CT的2.36倍,其中MRI检出患者127例,检出率为63.5%,CT检出患者81例,40.5%,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RI明显优于CT.脑梗死发病6h以后患者,CT与MRI检出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MRI检查对于诊断缺血灶的价值极高,对于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意义重大,可联合CT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茂豪;黄朝华;陈苏妹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阿立哌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AD伴BPSD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7例,利培酮组35例,疗程8周,采用Cohen-Mansfield(CMAI)激越问卷和痴呆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86.5%,利培酮组总有效率85.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阿立哌唑组EPS发生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AD伴发BPSD均有较好疗效,两者总体疗效、起效时间相当,而阿立哌唑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优于利培酮.

    作者:李韬;刘小琴;李晓玲;孙艳;廖秋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酶转换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常规生化检验中的评价

    目的 评价酶转换法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血清同型丰胱氨酸(HCY)的方法学特性,探讨适合常规和自动化检测血清同型关脱光氨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HCY浓度,通过精密度、回收试验、线性试验、干扰试验、参考范围并与FPIA法及HPLC法对比等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 批内CV分别为2.5%、2.9%;日间CV分别为3.9%、4.5%,总CV分别为5.2%、5.6% ;回收率为104.2%;线性范围2.0~40.0μmol/L;本法和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比较 Y=0.97X=0.22,R2=0.93,t-2.01,P>0.05;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较 Y=0.91X+1.87,R2=0.97,t=1.95,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不同浓度的干扰物显示对结果无明显干扰;参考值范围分别为男性(11.74±4.08)μmol/L,女性参考值 (8.96±3.11)μmol/L ;血清与血浆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t=0.23,P>0.05).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较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抗干扰因素强,结果准确,可以满足大批量标本的常规与自动化分析,足一种值得推广的常规方法.

    作者:张晓坤;黎文成;古雅珏;杨晓仪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从一个具体案例谈临床护理操作失误的原因和对策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是护理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护生向护理岗位过渡的必经阶段[1,2].临床带教护生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护理人才,笔者结合1例护生操作失误的实例,对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李智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根管治疗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方法,疗效确定,临床成功率可达95%以上,是目前保存患牙的好治疗方法,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并进行适当消毒,充填根管,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完善的根管治疗可以免除患者的痛苦,能大程度保留牙体及牙根,有效恢复牙齿咀嚼功能,是口腔牙体修复成功的基础,远期疗效优于其他牙体治疗方法.

    作者:王建华;王玉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体会

    目的 评价外伤性脾破裂脾大部分切险术术后的疗效.方法 1989至2009年共做20例脾手术,其中14例外伤性闭合性脾破裂经大部分脾切除术,利用脾胃韧带间的可短(A)血管,保证了残留小部分脾组织的血液供应.结果 全部脾术后患者7~10d痊愈出院.结论 脾大部分切除术相比于应用大网膜包襄脾小部分组织种植术效果确切可靠,较宜适合青少年外伤性脾破裂患者.

    作者:马文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2月到2010年5月连云港海滨疗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康复护理计划,给予个体化、规范化的综合护理.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法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Brunnstrom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肌力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胡秀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关于无痛分娩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无痛分娩方法对于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期间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1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70例观察组产妇行临床推管内阻滞镇痛法;对70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临床非药物性常规分娩镇痛方法行分娩镇痛.结果 在70例采取推管内阻滞镇痛法的观察组产妇当中,有67例产妇获得了有效的临床分娩镇痛效果,其临床分娩镇痛有效率约为95.71;在70例采取临床常规性分娩镇痛方法的对照组产妇当中,有17例产妇获得了有效的临床分娩镇痛效果,其临床分娩镇痛有效率约为24.29%;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有效镇痛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较,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其宫颈的扩张时间明显缩短,产妇的产程特别是第一产程所需时间明显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发生率也相对降低.结论 采取推管内阻滞镇痛法对产妇行分娩镇痛,产妇的临床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较为明显的低血压、皮肤瘙痒以及心动过缓等临床相关不良症状、体征,对于产妇的分娩有着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刘淑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婚检率与孕期疾病筛查及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婚检率与孕期疾病筛查及出生缺陷率发生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2年、2004年、2008、2009年江门市江海区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600例孕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婚检率与孕期疾病筛查及出生缺陷率的关系.结果 2001年400例孕妇行婚前检查364例,占91%,孕期疾病及出生缺陷4例,占1.025%;2002年400例孕妇行婚前检查374例,占93.5%,孕期疾病及出生缺陷3例,占0.975%;2003年后婚检率为0,2004年400例孕妇孕期疾病及出生缺陷7例,占1.75%;2009年400例孕妇孕期疾病及出生缺陷8例,占2%.结论 婚前医学检查实施自愿后,婚检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孕期疾病和出生缺陷率相应增加,一些可以通过婚前检查的疾病出现遗漏现象,婚前检查的必要性和婚前保健亟待增强.

    作者:陆艳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生殖器结核66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对生殖器结核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总结,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指导治疗.方法 益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66例生殖器结核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抗结核治疗,同时实验组加用微卡,分析患者的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 生殖器结核的初步诊断准确率为21.21%,辅助检查能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殖器结核因病史不明确、症状及辅助检查特异性不明显,从而导致误诊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应对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综合考虑、全面分析,尽量降低临床误诊率;在杭结核治疗中,为了提高疗效,微卡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孙宁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母婴分离产妇乳头牵拉刺激替代婴儿吸吮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乳头牵拉刺激替代婴儿吸吮乳房护理用于母婴分离刺激泌乳、减轻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娩后其新生儿因各种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母婴分离乳头牵拉刺激组(干预组)及母婴分离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产后除进行产后常娩护理外.进行乳头牵拉刺激泌乳排乳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产科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前3d每天泌乳量、产后4d内乳房肿胀及产后42d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妇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多,比较有差异性,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乳房肿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产后42d母乳喂养比例较对照组高,两组两指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乳头牵拉刺激替代婴儿吸吮,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乳房肿痛减轻,有利于母乳喂养,减轻产妇不适,在临床和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郑金凤;赵丹丹;何安美;张文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新生儿黄疸209例病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9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209例新生儿黄疸中,围生因素84例,感染因素68例,母乳性黄疸42例,不明原因12例,新生儿ABO血型不合3例.单因素致病106例,多因素(感染+围生因素)致病41例.治愈171例,好转24例,转诊16例.放弃1例(合并先天性膈疝).结论 新生儿黄疽病因复杂,注重围生期保健,减少产科异常及母婴感染机会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关键措施.

    作者:岑选雄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