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后遗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

杜娟

关键词: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遗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系统的饮食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脑卒中后遗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喂饲、鼻饲等肠内营养支持和吞咽训练等相关饮食护理.结果 50例吞咽障碍患者均无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结论采取循序渐进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和加强饮食护理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神经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神经电图特点.方法对50例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进行常规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分析其神经电图的异常形式及特点.结果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神经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下降,个别可伴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轻度减慢,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未见异常.结论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变多累及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其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轴索变性.

    作者:刘宇琳;叶淑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的方法及要点,为临床提供心脏介入术的成功率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整理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的166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资料,总结心脏介入术后的护理和并发症预防的方法和要点.结果 166例心脏介入术治疗患者经过精心的术后护理和针对性地采取并发症预防措施,均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小.结论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尽量以轻松、健康、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整个术后治疗阶段,根据心脏介入术后易导致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提前护理的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大大提高心脏介入术的成功率,取得医患满意的社会效益.

    作者:王其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手术室能级对应管理路径的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能级对应对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通过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资历安排承担相应的临床工作,观察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价实施效果.结果提升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医师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成就感.讨论合理有效地运用能级对应原理,可以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度的目标.

    作者:韦喜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可控式加温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可控式加温湿化和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可控式加温湿化;对照组28例,采用面罩雾化吸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心率痰液黏稠度、气道阻力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痰液以Ⅱ度黏稠为主,气道阻力(R)较低(P<0.05),患者能较好耐受;对照组痰液以Ⅰ度和Ⅲ度为主.结论可控式加温湿化能更好地完成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

    作者:何国军;浦其斌;张亮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CT诊断阻塞性肺不张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CT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在诊断阻塞性肺不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肺不张患者同时进行CT和纤支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79例肺不张病变部位依次为右上叶(21例)、右下叶(18例)、右中叶(15例)、左上叶(11例)、右全肺(7例)、左下叶(5例)和左全肺(2例);病因为:肿瘤42例(53.2%)、炎症23例(29.1%)、结核11例(13.9%),其他3例(3.8%),其中,CT病因诊断符合率81%(64/79),纤支镜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8.7%.结论纤支镜对肺不张的部位、病因诊断准确,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CT可作为肺不张诊断的补充.

    作者:费海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建湖县颜单中心卫生院糖尿病病患者140例随机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干预组础知识教育、心理指导、饮食健康教育、动健康教育、自我护理指导.结果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治疗依从性、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健康教育1年后干预组空腹血糖水平(6.03±0.82)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8.12±1.05)mmol/L低与对照组的(7.05±0.87)mmol/L、(8.69±1.04)mmol/L;干预组依从性81.43%高与对照组的45.71% (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及治疗效果的改善,也可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胥传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加抗菌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加抗菌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240例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BAL加抗菌药物灌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加抗菌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先华;姚高文;张永;刘朝良;李兴明;苏琼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钼靶X线摄影结合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分析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特点,研究钼靶X线、超声表现和两种方法的联合运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早期乳腺癌,术前均行双侧钼靶X线检查和全乳腺超声扫描.结果早期乳腺癌X线表现以结节肿块影为主,所占比例为68.0%(34/50),不均匀低回声实性占位是主要的超声特点,所占比例为60.0%(30/50),50病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钼靶X线摄片及二者联合应用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41/50)、86%(43/50)、92%(46/50).结论乳腺X线摄片、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诊断时又各有疏漏,应综合考虑,互相弥补.钼靶摄影和超声二者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作者:查期;续晋铭;陆晔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近期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后手术治疗及术后综合治疗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了后路减压复位,前路融合固定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所有患者复位满意,无内固定失败.30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分级平均提高1.8级.结论后路单纯减压联合前路融合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临床效果满意,术后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康复.

    作者:张华;母心灵;陈金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6例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的高危因素,病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有发生出血的高危因素,均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血肿是可以预防的,发生血肿后应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袁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56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亚硝盐中毒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论述本院急诊科自2005年至2010年之间收治的56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经1~5d治疗,全部痊愈出院.讨论亚硝酸盐易被误食造成中毒,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早出现的症状是皮肤黏膜色泽的变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青紫,对于确诊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救治,亚甲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能还原高铁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输氧功能.

    作者:秦晓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连续应用10d后对血浆脑钠肽(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BNP和hs-CRP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BNP和hs-CRP水平,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顺东;张慧芝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医学成人教育考试管理

    本文主要结合医学成人教育考试管理工作实际,分析了医学成人教育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介绍了成人教育考试管理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终达到促进考试管理工作的目的.

    作者:陈汉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04年9月至2010年3月我院1306例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在造影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在正确护理配合下进行检查,效果满意,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医护患密切配合能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使检查获得佳效果.

    作者:刘小红;宁靖;王少梅;施召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检测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样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5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主要表达CD117(91.4%)、CD33(89.7%)及CD13(74.1%),淋系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也有阳性表达(Ly+ AML),其中CD7表达率高,占22.4%;M3较少表达CD34及HLA-DR.结论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有重要意义,伴有CD7+的AML患者CR率低于CD7-的AML患者.

    作者:陈小卫;毛平;王顺清;许艳丽;谢晓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心率变异性分析新进展

    心率变异性(HRV)指窦性心率的波动变化程度.以往的心率变异性分析主要是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而非线性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方法,它的目的在于描述RR 间期的动态变化特征.本文系统阐述了HRV 经典分析方法及其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周星彤;周宇政;刘畅;谢明亮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对50例胃癌患者做根治手术的护理方法评估,对于观察组和参照组的护理质量、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和并发症的出现与护理的方式分析.结果无病患在手术中死亡,临床治愈出院17例,25例送肿瘤科化疗,2例出现手术后切口感染,1例出血再次手术.观察组的护理知识和护理质量评估均高于参照组,生活质量的评分上也远优于参照组.结论有效的联合定制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预后质量.

    作者:方琦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脑卒中后遗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护理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遗吞咽障碍患者实施系统的饮食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脑卒中后遗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喂饲、鼻饲等肠内营养支持和吞咽训练等相关饮食护理.结果 50例吞咽障碍患者均无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结论采取循序渐进的综合康复护理训练和加强饮食护理是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保证.

    作者:杜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PDCA循环在心内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提高心内科护生带教质量.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临床带教中,以利于随时发现问题,将存在的问题列入下一轮循环中并及时处理.结果提高了全体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临床带教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结论 PDCA循环在带教中的应用有利于专科教学管理、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

    作者:彭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共有6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进行中医治疗,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率和女方是否受孕.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精液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精液量、精子密度、a级精子、a+b级精子和精子活率分别为(2.83±0.53)mL、(66.58±17.43)×109/L、(36.80±13.77)%、(65.74±14.83)%和(75.46±20.84)%,各项参数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53.3%,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男性不育副作用小,疗效持久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