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孙宏;寇国先;龙波
准确的实验室数据,对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做到管理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人为的差错和疏漏,按照<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的要求,我们开发应用了实验室数字化管理系统.与客户签发协议书、收到样品开始,至打印检测报告书后送至客户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系统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隋红军;张荣珍;陈会欣;李明富;管廷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档案管理工作是提高高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衡量高校业绩与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高校档案不仅记载着高校的发展过程,可为研究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及科学发展提供原始资料,同时是进行科学分析,弃糟粕取精华,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
作者:张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孕妇采用不同体位对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孕妇的影响及提出改进的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剖宫产孕妇15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妊娠高血压、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结果不同体位研究人群琪手术前后血压及心率研究,三组人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分析表明麻醉后6min和10min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 0.05),A组和B组在麻醉后6min和10min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C组(P< 0.05),C组人群心率在麻醉后6min和10min明显高于麻醉前、同时间A组和B组水平(P< 0.05).结论采用麻醉前孕妇先保持完全的左侧卧位10min后逐渐转变为平卧位,并在孕妇右侧臀下垫高10cm可以有效地防止麻醉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杨光存;龙胜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针对妇科不同患者术前心理,采取有效的术前访视措施,使患者稳定情绪,顺应医护计划.方法分析妇科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提出相应的手术患者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术前访视增加了患者手术的安全性,确保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结论通过术前访视,增加了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坚定了手术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均积极配合麻醉及手术,是现代化护理模式的需要.
作者:孙美娟;王海侠;刘玲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青蒿学名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属菊科春黄菊族蒿属.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青蒿挥发油属于青蒿活性成分,具有抗菌、平喘、解热、止咳等药理作用.青蒿挥发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压榨法,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为溶剂,研究青蒿挥发油提取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为1:7.8,蒸馏时间为3h,青蒿挥发油得率高.
作者:张丽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高血压的诊疗特点,选择优化的治疗方案,降低高血压对老年患者的危害.方法选择本社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降压药物,观察4周,每周2次测量患者血压,取平均值,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血压≤140/90mmHg为显效,血压降低15~20mmHg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的为无效.结论老年性高血压规范治疗后,血压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田东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分析输血科术前备血工作的临床意义.方法从术前患者血型复查(试管法)、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凝聚胺试管法及微柱凝胶法)等方面来阐述术前备血的必要性.结果 5299例患者共检出ABO血型不符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12例.结论血型复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及术前完成交叉配血,提前为手术患者准备好相应的血液,可以保障手术患者术中临床输血及时、安全、有效.
作者:林朝霞;董清松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本文通过对1500例不同年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观察,根据患儿皮下脂肪的厚薄,决定穿刺角度,结果发现对新生儿,采用3~5°角穿刺,1~6个月幼儿采用3~10°角穿刺,6个月~3岁采用5~10°角穿刺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初步探讨了年龄及皮下脂肪厚薄与穿刺角度的关系.
作者:张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MHD)患者家属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对67名照顾MHD患者的家属进行为期6个月的MHD相关疾病知识技能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MHD知识问卷及相关操作技能考核问卷,于培训前后分别评定家属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家属MHD知识及技能考核评分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训提升了家属MHD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家庭支持水平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琴芳;嵇桃瑛;赵文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随着肿瘤诊治技术的进步,肿瘤治疗效果不断提高,肿瘤幸存者的人数也随之显著增长.2006年WHO已经将肿瘤定义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因此,有必要对肿瘤幸存者实施规范的长期健康计划.长期的健康计划包括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肿瘤监测和随访.长期以来,该项工作往往以大型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为中心展开,然而此项工作更适宜在社区医院开展.
作者:荀培;张志国;韩磊;王毓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葛夏术麻汤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48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8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葛夏术麻汤一日一剂水煎服.结果治疗组经2个疗程结束后,颈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葛夏术麻汤治疗眩晕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疗效可靠.
作者:袁玉环;赵文兵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肥厚性心肌病是以心脏向心性肥大,心肌增厚为特征的心肌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由于心律失常可致猝死.现将我们遇到1例肥厚性心肌病猝死尸检病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死者男性,40岁,2009年3月11号被人发现死在公司院内.
作者:王兴国;宋维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联系数是中国学者赵克勤先生于1989年提出集对分析理论时给出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将两个集合的确定性联系度和不确定性联系度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联系函数,用来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两个集合的确定性关系与不确定性关系之间的联系.本文试结合实例,应用四元联系数分析某地16县(市)免疫规划工作的综合评审结果.
作者:战扬;孙爱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口腔是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多种微生物寄居和滋生的优良环境,因此口腔卫生对预防疾病及促进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1].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强,且口腔能分泌适量的唾液,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能力,不易出现感染.然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反复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吸入等原因,易出现口腔感染.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口腔护理液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索有效的预防口腔感染的方法.
作者:郭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对国内违法药品广告的现状进行探讨,加以思考和分析,指出现行的药品广告监管法律相对滞后,监督体制监管不畅,结合药监部门基层工作实际,浅谈对策及建议.
作者:张挺朋;庄秀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治疗暑季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内服甘露消毒丹,对照组应用止咳橘红丸,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消毒丹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芳化淡渗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赵东凯;王檀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膳食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饮食上要计算每日能量需要.结果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饮食治疗,同时加强饮食疗法的健康宣教,病情更稳定.结论饮食疗法对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饮食治疗既控制总热量,减轻胰岛负荷,保持机体营养平衡.
作者:宋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通过临床检验探究女性生殖道感染与相关病原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到我院妇科就诊的136名患者(观察组)以及体检科正常的120名体检女性(对照组)选用免疫检验、镜检查、培养法等临床检验方法对相关病原体组织检测.结果 83.09%的观察组患者存在生殖道感染,24.17%的对照组患者有生殖道感染,其中观察组生殖道感染者有26.55%的属于细菌性感染,13.27%的属于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2.65%的属于3病原体混合感染.对照组生殖道感染者有10.34%的属于细菌性感染,6.90%的属于3病原体混合感染.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生殖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检验,能够有效地减少漏诊、误诊等现象,有助于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
作者:刘浩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研究柴芦疏肝解毒胶囊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白酒制备小鼠酒精实验性肝损伤模型,柴芦疏肝解毒胶囊按高、中、低剂量灌胃,连续8周,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含量,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柴芦疏肝解毒胶囊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ST、ALT含量,与肝损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受试样品高、中剂量组小鼠肝组织的MDA含量均值均低于肝损模型组;GSH含量均高于肝损模型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肝损模型组显著减轻.结论柴芦疏肝解毒胶囊对小鼠酒精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作者:袁军清;蔡明来 刊期: 2011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简便有效的预冲和回血方法.方法分析总结在我中心所行的28例患者393例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操作方法.结果28例患者393例次的操作中无发生失血、滤器堵塞等现象,且治疗效果好,操作简便.结论此预冲及回血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唐春苑;冯婉娜;叶晓青;王饶萍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