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坤;刘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保护自己的就医权利的意识逐步增强,对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的要求以及法律观念和自我权益保护观念也不断增强.手术室是外科手术的中心,手术既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又是一个创伤的过程,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方面的不同反应.由于手术护理任务繁重,应急情况多,手术复杂多变,高精尖设备使用增多,这增加了手术护理的风险性,自然会涉及到法律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手术室护士提高自我法律保护意识的具体做法,以避免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
作者:张丽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完全停止其内分泌功能的变更时期称为围绝经期,又叫更年期,是指从接近绝经与出现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围绝经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分泌、躯体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
作者:赵方兰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合己椒苈黄丸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内服小青龙汤合己椒苈黄丸,对照组口服丹葶肺心颗粒.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45.00%.结论 小青龙汤合己椒苈黄丸具有强心作用,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赵东凯;王檀 刊期: 2011年第26期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医学学科.实验教学是外科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基本教学内容是无菌技术和基本操作技术,是每个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对医学类专业学生来说,通过外科实验必须掌握良好的无菌观念和一定的外科基本技能[1].为了保证外科学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对实验课的各个教学环节提出一些基本要求,切实上好外科学实验课,以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和素质.
作者:金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用于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意义进行探讨,为今后临床上利用该技术进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期间,在吉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在CT导向下接受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患者病例75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75例行肺穿刺术患者,经脱落细胞学检查证实48例为原发性肺癌,8例为炎症,19例未能明确诊断,诊断率为74.7%.术后10例出现气胸,8例行胸腔闭式引流,2例少量气胸,未给予特殊处置,4例出现血丝痰,均未做特殊处理.结论 CT导向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检查是比较安全、实用的技术,可以在有条件的医院广泛应用.
作者:张彩霞;程颖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胸肋三角疝产后胸肋三角疝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产后胸肋三角疝影像学资料,胸部平片示左侧胸腔见宽大液平面,其内上方见肺组织聚拢,同侧膈面、肋膈角未明确显示,纵隔、心影右移,对比剂6min后仍未进入胃腔,为进一步了解情况,予泛影葡胺分别经胃管推注及口服,5个半小时后再次检查后,行急诊手术.结果 大部分胃、脾及横结肠均经过胸肋三角疝入左侧胸腔内,并见疝环形成.结论 产后胸肋三角疝具有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胡红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恶性肿瘤就是癌症.常常有人问:癌症是怎样发生的?癌症遗传吗?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这些问题应该说已基本弄明白了.1 癌症是一种病,而不是多种病国内外肿瘤研究者们现在已有了共识,即肿瘤不论生长在身体的何处,它们同属一种病,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我们在家族性白血病或/和肿瘤的研究中,以及临床病例的随访观察中都认识到不同部位的肿瘤(含白血病)可以发生于同一个家庭或家系.同一个患者身上可罹患2~3种肿瘤,它们有共同的致病基因异常.这些都有力地说明肿瘤(含白血病)确实是一种恶性疾病.就像一棵果树上不同枝头结着不同的果实,尽管各自发育或成熟程度不同,颜色也不同.
作者:冯宝章 刊期: 2011年第26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木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引起广大医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木耳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木耳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永才 刊期: 2011年第26期
采用Tr izo l法从高原藏系绵羊肺脏中提取总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进行cDNA 扩增并克隆测序,获得长度为517bp的EPAS1部分片段 cDNA序列,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EPAS1基因mRNA的组织表达量进行分析.
作者:乌仁塔娜;刘芳;白振中;嘎琴;格日力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单排螺旋CT行肺低剂量扫描的扫描结果,探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6例受检患者,分别行单层螺旋CT肺低剂量扫描(50mAs)及常规剂量扫描(70mAs),对比两种扫描诊断效果.结果 26例受检者行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均见89个结节,直径大小不同的结节个数均一致,两种剂量检出结节个数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低剂量扫描检出结节钙化、毛刺、空泡征象个数分别为5个、9个、3个,常规剂量扫描分别为6个、9个、3个,两种扫描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低剂量扫描图像平均分为3.49分,常规剂量扫描图像平均分为3.51分,两种扫描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单排螺旋CT行肺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扫描无很大差别,对肺内结节及结节征象的检出率与常规剂量扫描相近,但低剂量扫描可减少辐射剂量,效果安全可靠,可用于肺癌高危人群早期普查.
作者:张长顺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门诊药房是药学工作的第一线,是重要的服务窗口,也是展现药学人员形象的窗口.作为现代药师应顺应医院发展的需要,调整思路与心态,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苗云 刊期: 2011年第26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护工成为医院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精神科护工,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护理技巧,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具有慎独精神、优质的服务态度.我院临床党支部与护理部一起,多渠道加强护工教育管理,通过临床实践,收到较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护工的工作擀量.
作者:朱逸人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在非胆源性胰腺炎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通化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44例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2例和观察组(乌司他丁组)22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后3、7d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7d的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乌司他丁在非胆源性胰腺炎中的效果较佳,可较快降低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
作者:王毅飞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多参数综合分析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119例,乳腺良性肿瘤47例,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包括乳腺肿块的内部及后方回声、边缘特征、血流分布、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血流频谱形态.结果 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RI分别为(21.17±13.43)cm/s、(0.84±0.12)及(13.21±7.23)cm/s、(0.70±0.17).以PSV>15cm/s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为70.21%.微钙化、边缘毛刺、纵/横比>1和RI>0.7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76.60%、56.3%,80.85%、85.71%,93.62%、38.66%和74.47%、75.63%.超声诊断乳腺癌111例,良性肿瘤44例,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93.4%、93.6%、93.3%.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多参数分析对诊断乳腺癌有重要价值.
作者:金占强;徐晓红;周红莲;刘尔球 刊期: 2011年第26期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全身动静脉血压升高.高血压必须及时治疗,否则可引起心、脑、肾的损害,并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本文谈谈高血压合理用药.
作者:严明志;朱光辉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与雷公藤多苷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采用基础糖尿病治疗.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 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尿β2-MG、TC、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尿β2-M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C、TG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与雷公藤多苷联合在防治和延缓糖尿病肾病中二者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汪玉芹;肖丽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用中医理论温中益气法,拟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97例,治愈91例,总有效率达96.9%.
作者:袁旭东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比较介入和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组36例患者均采用PCI治疗,对照组36例患者均采用溶栓治疗方法.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管开通率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再梗死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9.0±5.8)d明显低于对照组(18.2±10.3)d,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11.11%和病死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25%,5.56%),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CI治疗较传统溶栓术具有较好的血管开通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和再梗死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沈志方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通过实例探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之临床医治方法.方法 对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期间48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大多处于40~60岁,一般都有出血症状或血栓的形成,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殖,α干扰素合并羟基脲进行治疗,有效率达到100%,对患者随访6个月,无1例患者转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结论 对于原发性血小板的临床症状在诊治时一定要予以重视,以此避免误诊现象的发生.
作者:谭熹;肖佩玲 刊期: 2011年第26期
目的 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就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患者治疗12周临床转归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是否应用恩替卡韦随机将4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苦参碱、凯时、新鲜血浆及人血白蛋白,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恩替卡韦口服,共用12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HBV DNA中位数变化,血生化和MELD变化及病情转归存在统计学差异.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可降低MELD<39分患者12周内的病死率,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为45.4%,低于对照组的73.3%(χ2=5.30,P<0.05);但不能降低MELD分值≥40分患者12 周的病死率,治疗组和对照组MELD≥40分者均死亡,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资料提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宜早期使用.MELD评分分值与实际病死率存在正相关.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
作者:王朝辉 刊期: 2011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