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霞
目的 研究吉西他滨体外对人胰腺癌AsPC-1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UMA反义核酸(反义PUMA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UMAAS和空载体pcDNA3.1-导入AsPC-1细胞,G418筛选阳性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将转染载体的AsPC-1阳性克隆细胞和未转染载体的AsPC-1细胞分别暴露于浓度1、5、10和15mol/L的吉西他滨中作用72h..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组细胞经吉西他滨作用72h后的PUMA表达;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吉西他滨促进AsPC-1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在细胞凋亡的同时伴有PUMA表达的上调;当细胞转染PUMA反义核酸抑制PUMA表达后,受吉西他滨作用的细胞出现PUM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同时伴有细胞凋亡的抑制及细胞的明显增殖.结论 吉西他滨促进体外AsPC-1细胞凋亡,并抑制其生长,其诱导凋亡与上调PUMA有关.
作者:曲恒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免疫炎性反应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白细胞介素18(IL-18)是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细胞因子,IL-18在PNS患者的血,尿中及肾小球的内皮细胞、壁层上皮细胞和系膜区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细胞均见相对强而广泛的表达,并随着病情的发展IL-18的表达呈递增趋势并与PNS蛋白尿成正相关.文献表明,IL-18正反馈刺激Th1细胞,诱导产生IFN-γ、TNF-α等,造成细胞免疫介导的组织炎性损伤,IL-18能使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和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VPF分泌量增多,且与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在PNS发病中通过VPF起到间接作用,Th1/Th2的比例失调,是目前较公认的PNS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IL-18作为促炎因子,使Th1占优势,Th1(促炎因子)/Th2(抗炎因子)比例失调.IL-18抗体(IL-18Ab)在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急性肝损伤等方面研究较为成熟,近年来发现,IL-18Ab治疗PNS方面与其有相似之处,可能一方面是中和和抑制内源性异常增高的IL-18活性的结果,另一方面是IL-18Ab可以调节失衡的Th1型为主的免疫反应.
作者:冯晓惠;贾春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绝经后子宫出血临床上非常多见,在目前普遍重视的情况下,使不少子宫内膜癌患者得以早期诊断.但是也要正确认识不要盲目夸大,甚至将其与子宫内膜癌等同.绝经后出血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出血量多少也不规则,它和正常月经有明显区别,像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的出血量就较大,发生率不高却很危险;那么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现将发病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孙景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CEACAM1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CD105标记的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 以135例乳腺癌术后贮存的蜡块作为实验观察对象,60例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CEACAM1、VEGF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两组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意义.结果 CEACAM1在乳腺癌中低表达,VEGF和CD105标记的血管密度在乳腺癌中高表达.CEACAM1、VEGF和CD105与肿物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乳腺癌中CEACAM1、VEGF均与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CEACAM1、VEGF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CEACAM1与VEGF均可引起CD105标记阳性的血管增生,联合检测三者可能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潜在价值.
作者:樊小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在腹盆腔恶性肿瘤局部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61例腹盆腔恶性肿瘤进行高能超声聚焦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61例患者中88.5%(54例)腹痛等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近期临床收益明显;随访超声95.1%(58例)患者治疗区域超声回声增强,治疗区域内肿块血供不同程度消失,增强CT检察示肿瘤内部坏死样改变.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治疗时腰背部酸痛及轻度皮肤灼伤.结论 高能超声聚焦治疗腹盆腔恶性肿瘤近期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较小,尤其适用于晚期常规治疗无效患者的局部肿瘤控制.
作者:张正华;侯凯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床边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wist)在危重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4例具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ICU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Percutwist组和ST组,每组37例.Percutwist组在床边无内镜引导下行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ST组采用传统的外科经典手术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的大小以及相关并发症和安全性等差异.结果 Percutwist组操作时间(9.2±1.5)min,术中出血量(2.0±0.5)mL、切口(1.0±0.2)cm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ST组.结论 Percutwist具有微创、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少、扩张过程中可控性强、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只要操作规范,在无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同样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建雄;彭祝军;刘禄清;梅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8年8月间25例胰腺损伤病例资料.结果 25例胰腺损伤患者,合并其他脏器损伤19例;2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确诊胰腺损伤22例,术中探查确诊3例.治愈23例,死亡2例;术后4例发生胰瘘,Ⅱ期手术治愈.结论 B超,CT、及血淀粉酶检查对胰腺损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MRCP是诊断胰管损伤较可靠的方法,对胰腺外伤的治疗有指导意义;术中应根据胰腺损伤的分级、合并伤及全身情况选择合理手术方式.
作者:闫卫甫;王金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人数多,护理工作繁重,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能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方法 对去年在雅安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室实习的70名护生采取双人带教方法,即由带教组长与一名专业护士共同带教一名护生.结果 护生在呼吸内科实习过程中,护理临床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双人带教能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护生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陈智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50例银屑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 寻常型银屑病组的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血清TNF-α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 银屑病惠者T细胞免疲功能发生紊.TNF-α是一种与银屑病免疫炎性反应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和TNF-α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及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缪界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胸腺瘤是前纵隔的常见肿瘤之一,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却很少见,多见于个案报道.本文就作者经历的该病2例,诊疗分析如下.
作者:张挺;杨伟平;石仲歧;蔡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产后大出血的病因和预防、监测、护理措施.方法 对48例产后出血达500mL 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胎盘因素,有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存在的孕产妇易出现产后出血,出血量超过1500mL以上严重危及生命.结论 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及产妇的病死率.
作者:区翠玲;冯伟玲;陈瑞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手术治疗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20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停留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自如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卵巢囊肿,其中成熟畸胎瘤60例,巧克力囊肿36例,黄素囊肿6例,卵巢冠囊肿18例.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应作为良性卵巢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高血脂症是冠心病独立危害因素,通过血脂康长期疗效观察来评价其对血脂水平及冠心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研究共入选1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及对照组64例,治疗组口服血脂康600mg,2次/d;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胶囊10mg,1次/d,晚餐后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6个月、1年检查血脂水平,随访结束时统计冠心痛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与自身对照及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也愈加显著,治疗组冠心病病死率为2%.对照组为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脂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能显著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适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作者:关淑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复方银杏叶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填充剂: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甲醇-0.4%磷酸(50:50);检测波长:360nm;流速:1.0mL/min.供试品经盐酸水解法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总黄酮醇苷.结果 槲皮素(Q)、山柰素(K)、异鼠李素(Ⅰ)进样量分别在0.06~0.60、0.06~0.60,0.04~0.4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43.75X-34.30、r=0.9998;Y=43.96x-18.66、r=O.9998;Y=41.67X-35.72.r=0.9999;峰面积RSD(n=5)分别为1.54%、1.85%、1.6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99.38%、98.90%.结论 本方法重现性好,敏感度高,可以作为复方银杏叶口服液的经验性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建华;周金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和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血糖变化,并对胰岛素辅助治疗的疗效进行观测.方法 对所有高血压性脑出血和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6U/Q6h),应用one touch Ⅱ型血糖仪连续2周动态检测患者血糖水平.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和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且控制不良者预后极差.结论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和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采用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法和血糖仪的连续监测,确实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有助于对术后病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作者:陈洁波;葛岭;黄晓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甲状腺腺瘤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一种甲状腺良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系多种病因引起的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从而造成周围组织的压迫,易发生组织坏死出血,囊性变等退行性变.临床上治疗甲状腺腺瘤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手术治疗,防止腺瘤发生恶变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作者:张洪英;张洪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周口市使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网络直报系统)前后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疲情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周口市实行网络直报前5年(1999至2003年)和后5年(2004至2008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实行网络直报后5年,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各类传染病发病比例和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种均发生了变化,目前居前5位的传染病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和麻疹.结论 网络直报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较为真实地反映出传染病的实际发生水平;位列前5位的传染病是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作者:罗宏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的优点,但手术需要术者双手双眼双脚大脑协调配合,学习曲线长,设备昂贵,对硬核性白内障容易造成角膜内皮水肿混浊,后囊膜破裂、甚至核脱入玻璃体等严重并发症,使该术式不能列为硬核性白内障的首选[1].小切口的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不受晶状体硬度的限制,其临床效果接近超声乳化术.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于近年开始开展该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术中并发症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从2005年至今先后在临床科室实行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对护理人员行为、病区、资料、各项操作流程等规范化管理以来,大大提高了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作者:陈洁;魏有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在老年行TURP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性TURP患者60例,ASA Ⅱ或Ⅲ级,年龄70~98岁.随机分成硬膜外组(E组)和腰麻组(S组).两组均选择L2~3为穿刺间隙,S组穿刺成功后给予0.5%罗哌卡因(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用水0.5mL)1.5mL,并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cm.E组穿刺成功后给予1.6%盐酸利多卡因4~5mL试验量,5min后给予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的混合液5~8mL,麻醉后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20%时给予麻黄素5~10mg,HR<55次/分时给予阿托品0.5mg,硬膜外效果不佳时给予杜氟合剂1/3~1/2量,观察并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20min时SBP、DBP、HR、SPO2、高麻醉平面、麻醉效果,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S组优良率明显高于E组(P<0.05)麻醉后5、10、15,20min4个时间点S组SBP、DBP有轻度下降,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全组无头痛,视神经损伤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剂量(7.5mg以下)轻比重腰麻可控制麻醉平面在T8~10.术中镇痛完全,尿道及下腹肌肉松弛,完全满足手术要求,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轻微,可安全用于老年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术.
作者:李雅蓉;王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