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藿香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进展

王吉春

关键词:广藿香, 挥发油, 成分, 药理活性
摘要:对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的挥发油部分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广藿香现有质量标准有待提高.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镜的手术配合和护理要点

    大家都知道膝关节是重要的关节之一,也是疾病与损伤的好发部位.随着关节镜外科手术的开展,使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以往的膝关节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而且关节部位有较大的手术瘢痕,影响美观.

    作者:徐曼曼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脂肪乳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建立脂肪乳注射液细菌内毒素鲎试验检查法的可行性.方法 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TAL)对不同批号的供试品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脂肪乳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 三批脂肪乳注射液稀释至2倍时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无干扰作用,结果准确可靠.结论 所建立方法检查脂肪乳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可行.

    作者:李雪兰;黄新兰;翟艳;赵爱华;叶红芳;陈琴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刍议病区护士长与科主任的工作配合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管理中基层的管理者,是病房或护理单元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完成病房管理和基础护理业务技术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1].大庆市第四医院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所以病区护士长的角色应是科主任的助手,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协助主任处理好某些行政工作,为科室的发展想办法,提建议,当好科主任的助手.作为病区护士长,与科主任如何共事协调配合,完成好科室的医疗护理等各项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赵立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进展状态综述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人类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其病理损害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脑卒中、闭塞性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及肾功能表竭等重要生命器官的病损,是目前人类的重要致死、致残原因之一.本文就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实践有所指导.

    作者:王梦芝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肺部并发症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骨及脑组织的损伤,可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及偏盲等.重度颅脑损伤以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清创、抗感染及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其中肺部并发症是颅脑损伤的主要并发症,密山市农垦牡丹江分局中心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99例,其中发生肺部并发症102例,发生率为34%,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延英;陈伯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巨大胃石用切割碎石器碎除临床观察

    胃石症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常见多发病、好发于秋冬季节,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取出.近年来,在胃镜引导下碎除胃石的报道路很多,但由于没有专业碎石器械,各种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成就尤其是对大而硬的胃石,处理起来更是难以得心应手.宽甸县中心医院应用胃石切割碎石器碎除胃内单块直经>5cm的巨大胃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大庆;王金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应用米非司酮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30例临床观察

    2007至2008年宽甸县中心医院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6-28周妊娠患者30例,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谷凤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脑梗死急性期发热防治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并总结脑梗死急性期发热患者的护理方法与经验.方法 对142例本病惠者的发热原因进行分析,对患者进行防治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重点护理.结果 发现脑梗死面积大小与发热关系:梗死面积越大其体温异常发生率越高.结论 脑梗死伴发热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在脑梗死急性期针对发热的防治进行重点护理,在临床治疗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张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在实践中探索医患沟通新规范

    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应用,医疗费用不断增加,人们对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以及对疾病预后、功能康复等存在过高的期望等因素,造成医患关系不断恶化,医患冲突愈演愈烈,在各地纷纷卜演性质恶劣的医闹事件,对正常医疗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严重阻碍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医患之间沟通小深入、不规范是重要凶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医院近年来在临床实践和医院管理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杨富松;陈彦章;张秉坤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目的 通过对手术室风险管理因素的分析,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控制或降低手术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 列出手术室常见风险种类:如错误的手术惠者、错误的手术部位、异物遗留在体内、用错药物、输错血、电灼伤或烧伤、坠床、术中低体温、锐器损伤、院内感染等风险及危害,针对性地制订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风险教育与预防,有效地减少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 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管理及防范,是提高手术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失眠症状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评价护理方法在改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将94例住院失眠惠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实施改善睡眠环境,睡眠卫生指导,刺激控制训练法,减轻生理病理不适,给予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般的入院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结果 通过对47例实施干预措施组与47例未实施干预措施对照组的比较,实施干预措施组睡眠有效率、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惠者的失眠症状经过相应的护理措施是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的.

    作者:黄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胃肠外(静脉)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应用静脉营养液的早产儿随机分成观查组和对照组.观查组采用腋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输入静脉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输入静脉营养液.结果 观察组患儿平均每日穿刺时问及平均每次穿刺日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保留时问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渗漏、堵管、脱管、静脉炎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用腋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节省护理时间,与头皮静脉、四肢小静脉留置针及外周静脉置管相比,具有安全、容易操作、经济,实用性强,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潘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创伤患者疼痛的药物治疗

    创伤患者的长期疼痛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对创伤患者治疗重点还更多集中在生命的救治及功能恢复的治疗.本文对创伤患者急,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从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消炎止疼、药鸦片类、局麻药、抗抑郁药,抗惊厥类药进行综述.

    作者:谢进;韩晋;王伊文;朱姗薇;夏卫华;吴素体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采供血机构血清标本新保存管理模式的探讨

    对采供血机构(以下简称血站)现行的血清标本保存方式进行对比总结,探索一种更合适的血清标本保存管理模式.

    作者:梁志豪;梁丽华;廖扬勋;李结敏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0.1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0.15%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经腹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临床效应.方法 择期经腹剖宫产术患者50例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n=25)和布比卡因组(B组,n=25)进行PCEA,观察患者24h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相似,而24h硬膜外用药量、24h按压次数/实际有效进药次数(D/D)比值及PCA按压次数B组>L组(P<0.05);术后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术后4、8、12h运动恢复分级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低血压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0.1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PCEA能达到满意镇痛效应,并减少局麻药及芬太尼用量,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运动神经阻滞与布比卡因相同,作用时间较长.

    作者:滕人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医院校研究生医学英语的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中医院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掌握深厚的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能够跟踪国内外新进展,进行中医药创新性研究.而跟踪国内外新进展就必须掌握医学英语,这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张玉峰;叶坤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横窦和乙状窦联合颈内静脉上段血栓形成1例报道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mmbosis,CVT)主要包括静脉窦血栓形成、大脑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大脑浅静脉血栓形成.而后者比较少见.CVT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因此常被漏诊和误诊.若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死亡率则较高.现报道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横窦、乙状窦联合颈内静脉上段血栓形成1例.

    作者:何桂香;尤一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包括病毒与宿主受累细胞损伤、炎症,体液和局部免疫反应及高反应性之间的相互应用.呼吸道分泌物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测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三氮唑核苷、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能到达早期病因治疗,通过气雾吸入等局部给药途径,是疗效明显提高.

    作者:张玉芝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2008年某院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2008年感染患者中分离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07年的判断标准对1122株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栓出率分别为48.6%和83.5%.绝大多数葡萄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丁敏感,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0.9%,37.6%和31.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5.0%,而鲍曼不劝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威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性的传播非常重要.

    作者:屈春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广藿香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进展

    对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的挥发油部分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质量控制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广藿香现有质量标准有待提高.

    作者:王吉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