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贾萌;郑孝清;李传波
子宫发育异常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近年来经超声检查发现率明显提高.子宫发育异常关系到患者的生育和妇科健康,超声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利用经腹壁对子宫发育异常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安金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弱视发病情况.方法对廊坊市区227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弱视调查.结果 得出相关统计分析.结论 对幼儿进行弱视筛查、监测和尽早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焦胜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病理诊断与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方法对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行LEEP治疗的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LEEP切除后病理检查,并确定病理诊断分类,统计资料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LEEP术前CINⅠ级17例,CIN Ⅱ级24例,CIN Ⅲ级9例.LEEP术后慢性炎症3例,CIN Ⅰ级16例,CIN Ⅱ级20例,CIN Ⅲ级9例,宫颈微小浸润癌2例(4%),其中1例标本CIN病变累及边缘,2例不能确定.认为LEEP术前术后病理检查不符,可能是微小病变术前活检时已钳取;亦与病理取材、包埋,制片工序等细节操作密切相关,易发生漏诊,产生假阴性;LEEP术中电灼对组织的损伤也是影响CIN及边缘的诊断因素;妇科医师及病理医师的技术水平,诊断经验亦会影响诊断结果.
作者:郭宏伟;张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作者总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45例女性直径<2cm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 45例中,17例出现簇样钙化;24例表现为肿瘤结节,11例出现小灶致密影;4例局部结构紊乱;2例单支导管扩张.结论 诊断早期乳腺癌除了重视特征性征象:簇样钙化,毛刺状结节外,还应重视小灶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单支导管扩张等间接征象.
作者:袁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深圳特区人群中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情况.方法对19964名到我院行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疑为有变应性鼻炎者作血清过敏原特异度IgE(sIgE)检测.结果 19964名健康体检人中诊断变应性鼻炎者2285例(占11.45%);其中吸入组常见的过敏原是尘螨和霉菌,食物组则为磨菇、虾和混合贝类.结论 变应性鼻炎是深圳特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常见过敏原以尘螨、霉茵、蘑菇、虾和贝类等为主.
作者:梁桂珍;侯穗波;单衍梅;罗媚旦;林江;岑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各种综合措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方法常规手术组23例,综合措施组61例,观察两组手术后胰瘘的发生率,胰痿引起的病死率.结果 采用综合措施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无病死率.结论 采用严格的胰肠吻合,胰液外引流,肠内营养,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充分的腹腔引流,能明显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
作者:陈斌;邢雪;欧坤;周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SPECT骨断层显像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CT及SPE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共累计72个病变股骨头.SPECT阳性率87.5%,>CT阳性率63.9%;SPECT漏诊率为13%,CT漏诊率为36%.结论 SPECT骨断层显像对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临床分期.
作者:顾海霞;刘雁儒;孙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回顾分析2007年我科开展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表明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孕妇的认知,同时加强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围生期的保健质量.
作者:程红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7年6月至12月的门诊各科处方2000张,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参考有关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资料,对抗菌药物处方中的不合理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共审计处方2000张,抗菌药物处方共有1254张,不合理处方共300张,不合理处方分别存在适应证掌握不严、用药起点高、不合理的配伍、用法用量疗程不合理、溶媒使用不合理等情况.结论 临床抗菌素不合理用药率偏高,应引起重视,临床医师要提高自己的合理用药水平,同时药师也应加强监管.
作者:李心国;许正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肛周脓肿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性感染,部位在肛门内的肛管和直肠交界处,感染菌主要是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我院近2年来用GE LOGIQ-7彩色多普勒高频探头(8~10HMz)及腔内探头(8~10HMz)相结合来进行检查,并经临床手术证实30例,其中5例有肛瘘.认为超声检查在肛周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叶文琳;陈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13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救治措施.方法应用插胃管,先抽后洗,迅速彻底洗胃,合理使用抗胆碱药物及胆碱酯酶复能剂,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结果 132例患者,死亡13例,抢救成功率为90.1%.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抢救关键是尽快彻底洗胃,快速使用抗胆碱药物及胆碱脂酶复能剂,预防并发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董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使用MPC-1微孔板单光子计数仪与ACCESS化学发光仪同时测定血清AFP,探讨不同免疲分析系统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与准确性.方法 ACCESS化学发光仪与MPC-1微孔板单光子计数仪同时对患者血清做AFP定量检测.结果 患者血清AFP含量正常及<300μg/L时,两仪器存在较好的相关性;AFP浓度较高(>300 μg/L)时,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使用类似于MPC-1微孔板单光子计数仪在为肝癌高危人群检测AFP时,如结果>300 μg/L,需用全自动发光仪检测.
作者:史惠强;戚前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年来,门诊无痛人流都是用丙泊酚实施无痛人流.但丙泊酚其镇痛作用弱,常引起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及术后疼痛反应.舒芬太尼是新一代麻醉性镇痛药.其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清除率快的优点,我们使用舒芬太尼实施无痛人流,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陈鳞;魏小永;陈丽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药物不适当的应用造成患者受损及医药资源的浪费已受到普遍关注.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无疑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节约医药资源.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这一术语现已为广大医务人员所熟悉,但对其含义的理解各有所不同.
作者:盛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16基因上游序列-869bp中是否含有核基质结合元件,并分析p16基因上游序列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组与对照组内与核基质蛋白结合的情况.方法 DNA-蛋白质杂交(Southwestern blot)技术.结果 p16基因上游序列与核基质蛋白的结合在急性白血病组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结论 p16基因外显子1 α上游869bp片段可以与核基质蛋白结合,表明该片段存在MAR序列,对p16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急性白血病细胞核基质蛋白成分的改变影响其与p16基因外显子1α上游869bp片段MAR序列的结合,提示核基质蛋白成分的改变可能抑制P16基因的表达,促进急性白血病的发生.
作者:马鸿雁;孙玲;梅舜喜;王一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紫草为紫草科多年生革本植物,药用其根,含有多种萘醌类化合物.本文对紫草的资源、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刘力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其实质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人性化护理工作是促进与发展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及护理服务.简要阐述了在当今社会不能忽略护理工作在老年人群中的重要性.
作者:韩蕾;刘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中鼻十二指肠喂养管的制备和放置方法,观察其安全性以及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对43例食管癌病例术中采用输液管制备鼻十二指肠喂养管,平卧位顺行插管3例,佣卧位顺逆结合插管40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置管时间、并发症、输液量、胃液引流量、白蛋白减低等情况.结果 43例术中顺利放置喂养管,耗时3~8min,术后均有咽部不适和疼痛,喂养管留置时间9~20d,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无术区感染,经肠内营养,输液量逐日减少,胃液引流5d后减少,术后1周白蛋白均有下降,但均能顺利渡过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癌术中制备鼻十二指肠喂养管方法简单,改进的置管方法简便快捷,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使食管癌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对术后胃排空功能障碍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陈波;贾萌;郑孝清;李传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年来,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所致感染受到普遍重视.本文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对我院及省妇幼保健院261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进行了检测,从而对两种方法进行研究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艳华;余启华;谭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医院感染率监测有助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效果评价提供资料.本研究通过医院感染回顾性监测与现惠率调查的两种方式随即对照研究,客观评价了现患率调查与回顾性监测方式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不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监测方式.
作者:韩桔苹;高克毅;马春晓;耿莉;王宁;管文博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