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撷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

于长宏

关键词:撷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摘要:目的 观察撷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对服用地戈辛、消心痛及利尿剂等;治疗组加用撷沙坦,疗程1年.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血压下降,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撷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降低死亡率.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力衰竭52例院前急救分析

    目的 探讨提高急性心力衰竭院前急救成功率途径.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08年2月我们院前急救52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例(院前已死亡者除外),总结经验.结果 急救成功率98.1%.结论 提高急性心力衰竭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1、良好状态的院前急救药品及设备;2、高素质的医护人员;3、严格执行规范化的急救措施.4、对急性肺水肿第一时间取大静脉给予利尿剂.

    作者:王建民;白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乳突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乳突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式及特点.方法 对66例(71耳)乳突根治术后患者,进行了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对术耳愈合情况制定了护理措施.结果 乳突根治术成功率94%,干耳时间3-9周,干耳率为93%,术后半年全部干耳.发生面瘫率为1.5%,再穿孔率1.4%,复诊率98%.讨论通过对乳突根治术患者落实相应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乳突根治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

    作者:梁惠兰;李么琴;梁小敏;熊志云;陈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原因及防治对策

    从发明的橡皮管止血带以来止血带经历了数次改进过程,由胶膜带到手动空气止血带直至现在电脑气压、止血带等各种自动气压止血带,止血带被广泛应用于创伤急救止血、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以及为患者静脉穿刺抽血输液,止血带越来越发挥了其显著的功能.

    作者:刘芳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失败原因及处理

    带锁髓内钉属于中心性弹性内固定,能够防止短缩、旋转,固定牢固并且有利于早期功能练习,已广泛用于治疗股骨、胫骨、肱骨等长管状骨的复杂骨折,疗效已得到公认.但由于工具及操作的复杂性,在临床上仍出现一些并发症及失败病例.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各类型骨折208例,随访164例,出现并发症6例.现总结其失败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作者:谢振生;王立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推拿捏脊加服保儿宁治疗小儿厌食症46例

    笔者于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对小儿厌食症采取推拿捏脊,同时加服保儿宁颗粒(南京厚生药业)治疗,并设立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周平;夏林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浅议净化车间在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净化车间是制剂生产质量保证的基础的硬件之一,其设计、施工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空气的净化级别和质量,从而影响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者:乔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144例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75)和对照组(n=69).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共治疗6周.两组治疗前后除观察血压、心率、临床症状外,尚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搏量(SV)、心脏指数(CI).治疗前后查心电图、肝功、肾功、血常规、尿常规.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明显降低,而治疗组改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提高,但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传伟;王树华;周庆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米索前列醇在未产妇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 明确米索前列醇在未产妇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 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者为观察组共162例,未应用米索前列醇者为对照组共118例,记录术中宫颈松弛度、人流综合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时间并进行分析.结论 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可以减轻未产妇人工流产手术的痛苦及手术难度,减少出血及术后感染,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贾连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阿托品依赖现象临床分析及防治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阿托品依赖现象临床分析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年12月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过程中中发生阿托品依赖现象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阿托品依赖现象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16~48岁,平均(34.9±12.5)岁;阿托品化量平均(2384.9±212.5)mg,维持阿托品治疗时间5~13d,平均(6.3±2.5)d;主要表临床表现为M-受体兴奋症状;发生阿托品依赖经过减少用药剂量和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后好转出院.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阿托品依赖现象比较常见,阿托品的使用应灵活掌握,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剂量,防止阿托品依赖发生,对出现阿托品依赖者应逐渐减量、延长用药间隔时间,直至停用阿托品,避免减量过快.

    作者:堵安;吴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影响剖宫产的社会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剖宫产中社会因素,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所有孕产妇资料,观察剖宫产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5年间产妇分娩总数为8720例,剖宫产共2820例,总剖宫产率为32.33%,其中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为960例,占同期剖宫产率的34.04%.高龄初产、巨大儿及珍贵儿284例、孕妇对分娩的恐惧222例、对剖宫产的误解166例、择日择时分娩168例、医生掌握剖宫产指征不严或回避医疗纠纷等110例.结论 社会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从多方面着手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以控制剖宫产率的迅速上升.

    作者:任希勇;赵汝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VEGF、TGF-β1在门脉高压性胃病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VEGF和TGF-β1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胃黏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对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胃黏膜VEGF、TGF-β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48例患者中经胃镜检查无PHG13例,轻度22例,重度13例.阳性率72.9%.VEGF在重度PHG组与轻度PHG组、无PHG组及正常对照组(5.76±1.72,4.65±1.35,4.29±1.30,3.64±1.5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在重度PHG组与轻度PHG组、无PHG组及正常对照组(6.72±1.41,5.69±1.24,5.49±1.66,5.27±1.7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VEGF和TGF-β1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PHG胃黏膜损害的病理过程.

    作者:黄蔚;陈岳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722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手术的指征,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722例剖宫产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为44.82%,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巨大儿、瘢痕子宫及产程异常.结论 认清剖宫产的利与弊,加强围产保健,做好产前宣教,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婉柳;刘惠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挤压排液加高渗葡萄糖配胰岛素对腹部伤口液化研究

    目的 研究早期挤压排液加高渗葡萄糖配伍胰岛素对腹部伤口液化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剖宫产术后确诊为腹部伤口液化的48例患者分成二组.治疗组28例采用早期挤压排液加高渗葡萄糖配伍胰岛素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创口充分暴露、清创、置抗菌素纱条引流治疗.结果 两组治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病人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腹部伤口脂肪液化早期挤压排液加高渗葡萄糖配伍胰岛素伤口局部治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明显缩短了住院天数.

    作者:周文湘;杨宝华;彭晓鹰;苏艳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胰岛素注射途径在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49例,分别采用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之后患者的血糖在术前、术中、术后较使用前明显的降低(P<0.01).两组血糖控制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胰岛素用量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SII与MSII相比,明显缩短待手术时间,减少低血糖发生,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日.

    作者:高明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间歇性外斜视66例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间歇性外斜视.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不同术式治疗不同类型的间歇性外斜视66例,平均随访半年.结果 治愈63例(95.4%),好转3例(4.6%).术后远近斜视度差均≤10Δ.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术前需根据视远、视近斜视角及AC/A的不同采取不同术式.

    作者:陈荣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撷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撷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对服用地戈辛、消心痛及利尿剂等;治疗组加用撷沙坦,疗程1年.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血压下降,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用撷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降低死亡率.

    作者:于长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观察玉屏风颗粒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目的 观察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AI)中应用疗效及服药前、后小儿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按<儿科疾病诊断标准>临床诊断RAI病例78例,分别于服药前、服药6个月后测定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观察1年后所有儿童RAI发病情况.结论 RAI小儿服用玉屏风颗粒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RAI发病率显著下降.

    作者:孙海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梗塞鼻饲流质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鼻饲流质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7 年我院 155例脑梗死病并予鼻饲流质患者的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低蛋白血症,就诊时意识状况,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体温,年龄,入院收缩压,入院WBS计数,入院血糖,病程中肌酐水平,并行多项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年龄,意识状况,低蛋白血症,入院血糖,入院体温,病程中血肌酐水平,病程中出现肺部感染.结论 年龄,意识状况,低蛋白血症,入院血糖,入院体温,病程中血肌酐水平,病程中出现肺部感染,是脑梗死鼻饲流质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防治.

    作者:何泽巧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低钾血症患者高浓度补钾的护理

    钾对心肌、横纹肌等电兴奋组织的应激性有着重要作用.血钾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5-5.5mmol/L、,当血钾低于3.5 mmol/L时为低钾血症,当血清钾降至2.5mmol/L以下时容易产生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软瘫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1],如不及时提高血钾水平会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赵艳红;张海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69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通过对本组69例老年肺结核病例临床观察,分析总结出其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

    作者:贾晓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