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丽君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CP)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实施效果.方法 62例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实施CP,对照组32例实施传统的治疗护理,将2组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对照组(27.78±15.61)h,实验组(17.53±8.99)h(t值=3.19,P<0.01);首次排气时间对照组(58.20±10.73)h,实验组(52.24±9.54)h(c值=2.46,P<0.05);术后腹胀发生例数对照22例,实验组9例(P<0.01);住院天数实验组明显减少(P<0.01);住院费用对照组(5005.63±147.68)元,实验组(4432.21±126.45)元.术后使用镇痛剂和残端出血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P应用于子宫切除术能提高治疗与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张晓波;付景琴;曹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静脉给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操作和给药途径.各种原因致使药物渗漏到血管外组织,引起的局部软组织及神经,肌腱、关节等损伤,称为渗漏性损伤.
作者:石绍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有2个或2个以上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1处可能危及生命者.多发伤多由于交通事故、高速冲撞、高处坠落、严重挤压伤等引起.
作者:朱小红;岳慧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主要探讨抗凝药物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心房颤动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栓栓塞发生风险,通过应用抗凝药物治疗,能够明显地降低血栓栓塞,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牟丽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眼内液(房水、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探讨其在DR发展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央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房水、玻璃体VEGF含量.结果 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血浆VEGF含量(34.47±1.76)pg/mL,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组血浆VEGF含量(53.93±3.08)pg/mL,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血浆VEGF含量(53.36±3.28)pg/mL,对照组血浆VEGF含量(178.30±10.13)pg/mL,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DR组房水VEGF舍量(184.86±12.60)pg/mL,对照组房水VEGF含量(90.06±8.32)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DR组玻璃体VEGF含量(741.70±92.02)Pg/mL,对照组玻璃体VEGF含量(94.38±21.21)pg/mL,两者此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PDR组血浆VEGF与房水,玻璃体VEGF无相关关系(P>0.05),玻璃体VEGF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正相关关系(r=0.9067,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含量较正常人低,但与房水、玻璃体VEGF含量无关;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房水与玻璃体VEGF含量增高,玻璃体内VEGF含量增高与患者HLAlc值有关.
作者:孙立军;庞燕;张严卓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IR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研究对象共90例,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和健康对照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胰岛素(FINS)、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 MS组IMT、I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IR、SBP、DBP、WC、WHR、BMI、BF%、 FPG、T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腰围、IR、血糖是影响IMT的独立因素;IMT、舒张压、HDL- C是影响IR的独立因素.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IMT与IR、收缩压、腰围、血糖密切相关.
作者:徐敏;王忠;卢桂林;杨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临床观察四肢手术驱血带气压止血带联合应用术中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收集998例四肢止血带手术病例;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结果 驱血带止血带导致肢体损害的重要原因是局部压力、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结论 驱血带止血带是四肢手术中重要的辅助工具.正确的使用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使手术野清晰,手术操作准确、快捷、方便,缩短麻醉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但若使用不当将导致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及增加经济支出.
作者:廖永兴;张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护理理念是护士应具有的价值取向和信念.执业护士只有取得理念上的基本一致,才能克服护理工作上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很好地服务于护理对象,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为此,作者将护士应具备的护理理念总结如下.
作者:崔春花;严顺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对口腔扁平苔癣的疗效.方法 选择已确诊的口腔扁平苔癣糜烂型的患者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康复新液,对照组用口泰漱口液.采用同样给药方法、同样使用时间和次数.同时给中草药方剂水煎服,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0%,对照组有效率仅2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达63%,对照组复发率达1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康复新治疗口腔扁平苔癣优于口泰漱口液.
作者:庄学琴;刘颖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药不同制剂的联合应用与中西结合治疗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临床上医师处方习惯的分析,探讨中西医药不同制剂的联合应用与中西结合治疗的关系.结果 在目前的药房工作中,见到日益增加的一个趋势,无论是中医师还是西医师都喜欢中西药联合应用,两类不同理论指导下的药品联合应用,不但增加了应用的复杂性,同时还造成种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在临床上,应注重和加大对中西医结合的研究.结论 中西医的结合应是方法的结合,不是不同药物制剂的简单联合.
作者:何昭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时辰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对85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时辰组42例和常规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放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毒副反应.结果 时辰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1.时辰组毒副反应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时辰化疗联合放射治疗是一种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细菌性脑膜炎(BM)是小儿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BM的发生率日趋减少,但其病死率仍很高,新生儿高达20%~50%,存活者神经系统后遗症为30%~50%.
作者:马敬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用倍他乐克、通心络治疗冠心病绞痛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重度产后出血患者,当保守治疗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传统上以切除子宫为终止血手段.子宫不仅仅是一个生育器官,而且具有内分泌功能,子宫切除可达到止血的目的,但却以器官的丧失为代价,并且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艳丽;谢军;郭喜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保守治疗重度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外伤性重度闭合性肾裂伤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32例患者获满意效果,随访5个月~3年,肾功能检测良好,血肿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排除肾蒂伤、合并伤和全身状况差外,对血压正常或经1~2d的抗休克治疗血压稳定者,一般保守治疗可获痊愈.
作者:杨寓林;周昭群;何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半身汗出的特点是指以鼻脐为正中线,一侧汗出,一侧无汗者,这是各种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的一种症状,现代医学治疗极为棘手.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应用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等学说,辨证论治,如能悉心领会,则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庆;宋素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腹部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呈增多趋势.
作者:尹燕;陈颖;代丽辉;赵玉芳;仇丽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能量减影(energy subtraction)也称双能减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用高低两种不同的管电压摄取两帧影像,对它们进行减影处理.能量减影可把不同衰减系数的组织分开,把骨组织或软组织从X线影像中除去,从而得到只有软组织或只有骨组织的影像[1-3].
作者:陈会双;孟庆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8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滴,观察用药后两组患儿的精神状况,心肌酶谱,心电图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室检查指标和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通过改善心肌供血,抑制病毒复制有关.
作者:吴景伟;朱家宝;孙得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见的一项基本的护理操作项目,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及操作技巧,对临床护理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要.既减轻病儿的痛苦,又有利于疾病恢复.
作者:刘新淑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