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院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

周燕萍

关键词:不合格处方, 分析, 门诊
摘要:目的 了解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门诊不合格处方与不合理用药情况,规范医师用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 对2008年6月至12月18950张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格处方2525张,占总处方的0.14%.结论 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门诊处方的管理,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用药也基本符合,但仍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性非酮症高渗综合征21例疗效分析

    糖尿病性非酮症高渗综合征(DNKHS)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本病死亡率极高,国内几组报告死亡率为50%~70%.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近5年(2003年至2008年)间所收治的21例糖尿病性非酮症高渗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合复习文献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其疗效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邢志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BNP值与老年心功能不全42例预见性护理体会

    B-型钠尿肽(BNP)主要从心室分泌的心脏激素,反映心室乙负荷过重及左心功能,BNP与左室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NYHA分级密切相关,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强标志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力衰竭的指标.

    作者:翟柏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温针灸组)和对照组(针刺组)各30例,进行Fugl-Meyer关节活动及疼痛评定.结果 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6.67%,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6.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温针灸组疗效优于针刺组.温针灸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及疼痛的评分经t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针刺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及疼痛的评分经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关节活动和疼痛评分比较经t检验,均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温针灸组和针刺组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的疼痛,增加活动,温针灸组优于针刺组.

    作者:付宝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培养合格医学人才

    临床技能培训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医学实习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我科于2006年通过健全临床教学管理机构,规范教学管理程序,制定具体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对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进行了临床基本技能的强化模拟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保红;肖克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卡维地洛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30例临床观察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做了很多的观察研究,但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观察了卡维地洛(达利全)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15例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对策

    甲状腺机能亢进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剩所致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射性碘治疗及药物治疗,但临床上常遇到用传统的方法治疗有困难的病例,如甲状腺巨大手术切除有困难且风险大,抗甲亢药物疗效差、副作用大、年轻未育、担心手术治疗留有疤痕影响美观等.

    作者:龚爱军;胡春华;杜蕾;宋海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输卵管妊娠病因分析368例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发病原因,以便减少输卵管妊娠的发生.方法 对近6年的368例输卵管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慢性盆腔炎、剖宫产、盆腔肿瘤、妊娠次数与计划生育措施行等因素分两个时间段对比分析,确定主要发病因素.结果 慢性盆腔炎(慢性输卵管炎)、剖宫产、人工流产引起输卵管妊娠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初次妊娠为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明显低于2次以上妊娠(P<0.05),而盆腔肿瘤、宫内节育器、避孕药、输卵管结扎术致输卵管妊娠发病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慢性盆腔炎(慢性输卵管炎)、多胎次妊娠、反复人工流产、剖宫产是导致输卵管妊娠的四大主要病因.采取避孕措施,减少多胎次妊娠,减少流产术,降低剖宫产率,加强输卵管疾病及盆腔炎的防治,以预防输卵管妊娠的发生.

    作者:聂素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招聘护士的特点及管理对策

    随着国家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及医院用人制度的改革,正在由传统的分配制转向聘任制,医院招聘护理人员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根据招聘护士的特点进行管理,是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的一个课题.

    作者:张凤华;张素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42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索介入治疗术中全过程的护理对策.方法 监测、记录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介入治疗术中血流动力学、心电图以及症状等改变.结果 部分患者显示血压下降,心电图描记得ST-T改变,并心律失常.常见术中症状为恶心、呕吐、头晕及胸痛.均经相应治疗及护理应对措施后改善,无1例死亡.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员行介入治疗,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可明显增加血运重建成功率,并减少术中并发症.

    作者:张春英;焦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32例临床观察

    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水蛭素,是一种特异性凝血酶抑制剂,能对抗凝血酶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刘若红;陈颖;仇丽红;曹雪佳;王颍;陈志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 为了解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2006年至2007年剖宫产手术患者中432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用药频率、联合用药、使用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2例共用抗菌药物三大类6种,单一用药176例(40.7%)、二联用药255例(59.0%),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25例(28.9%),基本合理259例(60.0%),应用不十分合理例55(12.7%).人均药品费用为1395.5元,人均药品/住院总费用比为0.332.结论 分析认为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不十分合理,应加强监测,以提高医院合理.

    作者:吴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脑梗死合并肿瘤手术24例麻醉体会

    脑梗死是脑卒中为常见的类型,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死.脑梗死致残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多,易再梗死,给临床麻醉带来困难.本文总结我院近2008年4个月24例脑梗死病人行肿瘤手术的麻醉体会,并讨论有关问题.

    作者:钟丽芬;曾澍;王海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性会厌炎诊治分析(附608例)

    急性会厌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可引起窒息的一种危重疾病,以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凶险为其临床特点.若诊治不当,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道梗阻而窒息死亡.

    作者:王国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Cox7a2在小鼠睾丸支持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

    不育症的发病机制与支持细胞功能障碍有关,但是否与线粒体有关至今仍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原代细胞培养以及荧光共定位技术,观察小鼠睾丸支持细胞中Cox7a2的表达与定位.通过纯化的支持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线粒体中Cox7a2的表达.从而为探讨支持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杨月景;孙波;徐志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胸部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0例护理体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以难治性低氧血症,肺顺应性降低为特征,肺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病死率约39%~68%.

    作者:陈颖;代丽辉;尹燕;仇丽红;曹雪佳;张玉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

    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公民的法制观念逐渐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大.面对新的形势,有必要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可能引发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强有力的防范对策,使护理管理工作真正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以有效地预防、杜绝或减少因护理工作疏漏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作者:李淑琴;姚晓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几点体会

    细菌性脑膜炎(BM)是小儿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BM的发生率日趋减少,但其病死率仍很高,新生儿高达20%~50%,存活者神经系统后遗症为30%~50%.

    作者:马敬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半夏加藻草汤治验举隅

    大半夏汤是<金匮要略>之古方,海藻甘草是药物十八反之反药,笔者将其组合而用之,在临床治疗较多痰、气、瘀、热互结而致胃反之证,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略举几例于下.

    作者:蒋大权;秦世龙;张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36例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对血透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获得可以达到的高健康水平,从而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通过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交谈和沟通,了解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结果 医护人员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将科学护理知识传授给患者,使患者自愿参与,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的认知力.使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达到佳状态.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艾容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80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老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护理及预后.方法 取2004年至2006年收治的50例8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其中大者93岁),均用头颅MRI或CT证实.结果 50例中多数为多病灶、大面积和伴有并发症,治疗后好转38例,死亡11例.结论 80岁以上老年人患脑梗死后症状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作者:陈丽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