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目的 用X射线衍射Fourier图谱及其特征峰值来鉴别解毒止痒散及组成药物.方法 采用X衍射的方法,分析解毒止痒散及各组分的Fourier图谱.结果 获得了解毒止痒散各组分与组方后的X射线衍射Fourier图谱及衍射特征峰值.结论 X-衍射Fourier图谱分析法可用于解毒止痒散类制剂的鉴别.
作者:袁向辉;姚烁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儿童输液是门诊输液室的特殊群体,徐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室从环境、分区、穿刺技术、安全、人性化服务5个方面改进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祝二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重度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方法 分析45例重度脑出血气管切开术后病例,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45例脑出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康复率明显增高.结论 重度脑出血气管切开术维持呼吸道通畅,多方面护理必不可少.
作者:王凤荣;由宏莉;程丽萍;王文华;李越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择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结核组,选择4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非结核组,以ADA>8U/L作为阳性阈值,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ADA活性及阳性率测定结果.结果 结核组脑脊液ADA活性和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结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ADA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付丽娟;吕胜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有限切开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有限切开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15例患者随访随访2~28个月(平均19.7个月),疗效按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1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 有限切开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关节面骨块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有利于改善远期关节功能、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概率等优点,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旭;顾爱群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复治结核病的治疗方案,同时做好与肺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卫生部疾控司制定的短程结核病化疗方案,初治方案是2HREZ/4HR治疗期间出现其他临床症状,临时对症治疗.结果 2例结核患者在合理的规律初治治疗方案中收到了显著效果,痰菌转阴,肺部病灶吸收80%剩余病灶稳定,在短时间内又复发用同样的化疗方案,局部病灶吸收,但又重新出现的病灶,在药物的作用下反复几次,5~7年后转变为肺癌.结论 肺结核患者治疗不当,容易细胞发生变性而癌变.
作者:杨毓;孙萍;包国海 刊期: 2009年第22期
采用康复新液含服佐治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并观察其疗效.
作者:冯杰;陶静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分析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早期治疗,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方法 对乐山市中区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住院的不完全川崎病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入院时25例患儿中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例,急性淋巴结炎3例,支气管肺炎5例,感染性腹泻4例,败血症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猩红热2例,急性尿路感染2例.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由于缺少主要症状易造成误诊,当出现持续发热,口唇变化,四肢末端改变及结膜充血,尤其伴有肛周脱皮,卡介苗接种处红斑症状时要引起重视.应做出诊断尽早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
作者:杨琦;杨立琼;黄澜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具有教学的一般规律,然而在学习环境、学习对象及学习内容都不尽相同的情况下,自然也具有其特殊规律.探讨这一特殊规律,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探索具有一定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各级各类教师面前的一个永恒的教研课题.
作者:于松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各种类型胫腓骨折,疗效满意,它不但免除了二次手术给患者所带来的身心痛苦,而且大大节省了住院医疗费,并且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近几年来,腾冲县人民医院外三科通过对这类患者的护理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术前心理护理,防止继发损伤,防治休克及严格备皮包扎以及术后神经血管损伤观察护理,针眼护理,T形外固定松动护理,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护理,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及疾病早日康复的关键,因此,必须熟练正确掌握.
作者:黄如金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表现.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05年这一数字将增高一倍.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3千万,居世界第2位.糖尿病已成为及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程永芳;王燕妮;张钦芬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法很多,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如牵引、水针、硬膜外封闭、床边手法、麻醉推拿等.现就非手术综合治疗作一简要的总结.
作者:杨澔侠;王胜军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宜妥利复合不同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其对宜妥利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84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21例),各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麻醉维持以宜妥利,氯胺酮不同质量比配成混合液(EK液);EK1组2.5:1、EK2组2:1、EK3组1.5:1、EK4组1:1.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入麻醉药,观察入室、切皮、切皮后30min及术毕的MBP、HR、SpO2变化、追加氯胺酮次数、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氯胺酮剂量较低的EK1组,在切皮后30min时点MBP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增快,与入室基础值比较均为P<0.05,其余组无明显变化,4组SpO2正常.麻醉效果比较:氯腕酮剂量较低的EK1组,需追加氯胺酮例数明显增加,与其他组比较P<0.01,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EK1组与EK2、EK3比较明显延长(P<0.05),与El(4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小儿宜妥利复合氯胺酮麻醉以2~1.5:1为宜.
作者:贾心连;李云杰;赖丽丽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CT诊断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影像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原发气管肿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 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8例,发生于颈段7例,胸段3例.主要表现为:腔内宽基底结节型5例,腔内窄基底结节型3例,腔内外肿块型1例,沿管壁生长浸润型1例.结论 CT检查可以很好的显示原发性气管肿瘤形态学特征,并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范围,有助于对良、恶性的鉴别.
作者:朱士启;张亮;赵鹏程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霍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霍州市人民医院2005年度普外科592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37例,感染率为6.25%.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作者:段国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大安市2008年布鲁菌病流行动态.方法 按照<布鲁菌病>一书中的要求进行.结果 大安市2008年确诊新患人数为407例.羊、牛的阳性率分别为13.32%和17.86%.结论 大安市人间布鲁菌病剧增,应高度重视,加强防控.
作者:董志山;姜海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卒中失语是卒中病常见的症状和后遗症之一,因言语表达和理解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卒中失语症康复期的健康教育是通过康复训练,恢复和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
作者:范玲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表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方法 78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常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地高辛等治疗,分组B组CHF治疗,A组给予加用胺碘酮0.2g,3次/d口服,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直至观察终点.观察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室射血分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8.2%,A组左室射血分数为(50.6±1.8),B组为(46.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心力衰竭病死率15.1%,较B组(24.8%)减低(P<0.01),A组24个月内心力衰竭恶化再次住院率(12.0%),明显低B组(P<0.01).治疗间A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厌食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2例,发生率10%.结论 胺碘酮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表竭并室性心理失常安全和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王林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肾脏功能不全晚期患者血液透析教育管理及需求.方法 在透析前及开始标准透析后分别填写SCL-90自评量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对疾病的常识、心理因素、自身的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获得健康知识的方法、自我保健状况、对疾病的态度、健康需求及知晓率,对肾脏功能不全晚期患者12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①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认知情况比较P<0.01.②患者对血液透析的了解程度,较为熟悉的28%,了解较少的48.4%,缺乏了解的23.6%.③43.3%的患者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不足.对自己的疾病比较关心的46.5%,未予应有重视32.6%,经常参加适当体育锻炼的49.5%,出现不适立即就诊只有39例(32.5%),在家服药68例(56.7%).不服药等待观察的13例(10.8%).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43-3%的患者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对疾病的治疗信心不足.对自己的疾病比较关心的46.5%,未予应有重视32.6%,经常参加适当体育锻炼的49.5%.出现不适立即就诊只有39例(32.5%),在家服药68例(56.7%),不服药等待观察的13例(10.8%).⑤患者对内瘘血管通道知晓情况本组患者中35例(29.2%)患者出现内瘘血管阻塞,需重新进行血管通路置管术,16例(13.3%)需进行第三次的内瘘置管术.⑥患者对健康需求的情况调查显示:几乎所有患者都希望加强血液透析的防治知识,以定期复查(66%),健康讲座(64%)和宣传资料(60%)形式获得血液透析健康知识的患者居多.同时,患者对心理指导(90%),内瘘知识(88%)、病情控制(88%).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需要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丁士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游泳、抚触配合穴位按摩对0~6个月正常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488例0~6个月正常婴儿被随机分为三组,A组:游泳+抚触+穴位按摩组(N=168),B组:游泳+抚触组(N=171),C组:对照组(N=159),对照组按正常婴儿常规护理,游泳+抚触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给予婴儿游泳及国际通用标准手法抚触.游泳+抚触+穴位按摩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及游泳外,将穴位按摩手法融入标准抚触方法进行按摩.分别于生后1、3、6个月测量身高、体质量、头围情况,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结果 三组婴儿出生时体质量、身长、头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3、6个月末比较游泳、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和游泳、抚触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01),且游泳、抚触配合穴位按摩组与游泳、抚触组差异也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1).讨论游泳、抚触能促进体格发育,如配合穴位按摩则效果更好.游泳+抚触+穴位按摩可贯穿于日常保健工作中,在中国现有条件下适于推广.
作者:李琴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