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目的及治疗

苏朝清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目的 及治疗.目的 对94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腔穿刺是早期诊断腹部损伤的简便可靠手段,结合x光、B超及CT检查,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结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早期在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后,选择性地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显著提高临床确诊率,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在未经化疗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目的:23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未经化疗的IV期NSCLC患者,予以吉非替尼单药250mg/日口服,直到疾病进展或因严重毒副反应不能耐受治疗.2月后评价疗效与毒副反应,并随访1年生存率.结果 客观有效率为26%,疾病控制率为61%;不良反应轻微,主要是皮疹、乏力、腹泻和肝功能异常.无间质性肺病(ILD)发生.1年生存率为58%.结论 研究证实了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晚期NSCLC有效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作者:周顺新;张海平;刘丹政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浅谈输尿管损伤的诊断及护理

    目的 总结输尿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及治疗. 目的 对6例输尿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结果 6例输尿管损伤中,医源性损伤2例,外伤性损伤4例;手术治疗5例,逆行输尿管双丁管引流通1例治疗效果好. 结论 B超检查简单易行,结合静脉肾盂造影(IVP)及逆行插管造影,术中会诊多能确诊,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是治疗输尿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朱红梅;李双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于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疗效确切.

    作者:李先果;刘新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胸腰椎骨折的护理体会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创伤中的一种常见损伤,在创伤骨折中约占百分之三到五.多有间接暴力引起,且常合并脊髓损伤及其他系统并发症,对于该类损伤的护理需要周密的护理计划,科学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程度,大限度的恢复功能.

    作者:郑秀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9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保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三种方案.目的 将91例早期异位妊娠患者,用不同目的 分三组治疗,比较各组疗效效果.结果 MTX组,43例成功(95.35%).MTX+米非司酮组33例成功(96.97%).MTX经子宫动脉途径治疗组(介入组)15例均一次成功(100%).MTX组和MTX十米非司酮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三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方案,MTX经子宫动脉途径治疗组,成功率高,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回肠神经鞘瘤倂消化道大出血1例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因发现腹部肿块伴黑便半月入院.4个月前曾因黑便至外院就诊,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倂出血.

    作者:钟兴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23例高龄大肠癌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23例高龄大肠癌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及体会.目的 23例中术前诊断为肠炎11例,便秘性不全肠梗阻7例,阑尾炎并穿孔3例,结肠癌并穿孔2例.通过检查及手术证实为大肠癌穿孔,其中根治性切除术15例,姑息性切除4例.单纯造瘘2例,二期姑息切除2例.结果 痊愈15例,好转7例,肠瘘及肺内严重感染死亡1例.结论 高龄大肠癌具有病程长,误诊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全面仔细的检查,及早确诊及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作者:王作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联用小剂量山莨菪碱佐治急性水样腹泻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联用小剂量山莨菪碱佐治急性水样腹泻的疗效.方法:64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两组常规给静脉补液,静滴病毒唑,口服思密达.治疗组静脉加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和小剂量山莨菪碱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对照组6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70,P<0.01).结论: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联用小剂量山莨菪碱佐治急性水样腹泻疗效好,副作用小.

    作者:白玫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静脉肾盂造影诊断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发育畸形(附16例报告)

    目的 评价静脉肾盂造影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异常(UCA)的诊断价值.目的 使用岛津1000mA数字X光机,对16例泌尿系先天性异常的患者全部采取免加压双倍剂量头低足高位静脉肾盂造影法.结果 16例患者中双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1例, 左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7例,右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8例.右侧先天性孤立肾1例.结论 静脉肾盂造影能较好的显示肾及输尿管、膀胱的解剖结构及分泌功能,是诊断泌尿系先天性异常的首选检查目的 .

    作者:梁琼莲;普成荣;姚发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骨水泥致心跳骤停1例报告

    患者,女,66岁,体重62公斤,拟于腰硬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术前一般情况可,血压20kpa/12kpa, 心率82次/分, Hb98g/L,心肺无异常.取L3-4间隙常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25 G腰麻针穿入蛛网膜下腔,待脑脊液流出后,以缓慢速度推入重比重液2.5ml,其中0.75%布比卡因1.6ml,10%葡萄糖0.9ml,仰卧位控制平面在T10以下.

    作者:齐玲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仅局限于药物治疗.本文探讨综合性医院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康复治疗患者进行比较. 结论 进行康复治疗患者与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症自评中各症状因子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尤为突出.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冯黎明;王秋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麻醉的处理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具有手术方式简单,微创伤、失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现已成为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经典术式.

    作者:郑明理;刘继军;胡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TCD表现

    目的 探讨TCD对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检测价值.目的 利用TCD检测因急性脑卒中就诊的神经梅毒患者(检查组,25例)颅内血管情况,了解血管狭窄及闭塞率以及血管顺应性指标,并与同期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吸烟史的非梅毒性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 检查组25例检出16例共20条血管狭窄或闭塞,对照组30例检出20例共24条血管狭窄或闭塞,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代表血管顺应性指标(频谱形态和PI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TCD在诊断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方面无特异性,但在无明显动脉硬化表现而有血管狭窄或闭塞时对神经梅毒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作者:刘红英;陈惠灵;罗伟良;何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部骨折2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髁部骨折的效果,以寻求骨折内固定更好的器械.目的 21例新鲜股骨髁部骨折患者,依骨折类型不同进行相关处置后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结果 3~6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愈合,无感染及断钉者.有2例远端1个锁钉手术后2~3个月松动,但未影响固定牢固性予退出,2例因锻炼不积极致关节僵硬,经理疗及加强锻炼效果不佳,于取髓内钉时做膝关节松解术,膝关节可屈曲至120°.无肢体短缩病例.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用于股骨髁部骨折内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金涛;李微;于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持续腹腔灌洗与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抢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分析持续性腹腔灌洗与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抢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机理,观察临床效果并比较两者优势.目的 SAP患者共56例,分成2组,持续腹腔灌洗组(30例)和CRRT组(26例),在解痉、镇痛、禁食、胃肠减压、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抗生素及胃肠外营养等基础上,持续腹腔灌洗组和CRRT组分别采用持续性腹腔灌洗和CRRT治疗.结果 两治疗均有效,均明显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且治疗效果及病情转归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能降低血中SCT、BUN UA水平,对降低SGPT和总胆红素作用不确切,其治疗前后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持续性腹腔灌洗及CRRT均为抢救SAP的有效措施,均能缩短病情,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但可根据医院及患者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治疗方式和护理对策.

    作者:刘翠莲;张亚慧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60例急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口服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压控制达标率,睡眠障碍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卒中后的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的康复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阎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颈部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0例

    目的 观察颈部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 目的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功能训练. 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 96.6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颈部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较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能较好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申永涛;陈丽萍;张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氯胺酮超前镇痛对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预防目的 .目的 选择60例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氯胺酮0.5mg/kg, B组氯胺酮1.5mg/kg, C组0.9/%生理盐水5ml,每组1/3剂量在推注雷米芬太尼前给予,余下2/3剂量加入雷米芬太尼混合输注.记录全麻开始前5min(T1)、给药后1 min(T2)、给药后30 min(T3)、术毕停药后5min(T4)、拔管后1min(T5)、拔管后20min(T6)各时间点MAP、HR、SPO2,以及病人拔管后1h、3h、6h、12h的VAS视觉模拟评分,T4、T5、T6、1h、3h躁动评分(RS).结果 三组各项指标T1-T6时MAP、HR、SPO2 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T4、T5、 T6时MAP、HR均高于A、B组(P<0.05).病人苏醒后各时间点VAS视觉模拟评分、躁动评分(RS) 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 雷米芬太尼苏醒期躁动可能与病人疼痛或痛觉高敏有关.氯胺酮超前镇痛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与所用氯胺酮剂量无关,效果确切,副作用少.

    作者:盛清明;杨静;李华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香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目的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香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其主要症状、心电图的改变. 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在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及改善心电图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作者:朱永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目的 选择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随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2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对照组30例应用丹参4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两组均每日1次,共15天,观察疗效并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 ),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疗效确切.

    作者:高桂云;崔静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