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时间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

尹凤敏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发病时间,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时间及诱发因素,寻找有关的预防保健措施.方法 对35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发病就诊时间,症状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互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冬季、初春和季节交替之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且尤有以农村孕妇居多.结论 做好产前保健和健康宣教,提高孕妇的保健意识,制定高发病季节及人群预防保健措施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的重要途径.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空腔导致血袋离心破损的探讨

    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本站成分科制备成分血25009袋,发生破损36袋,血袋破损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冯庆功;牛慧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评价新鲜羊膜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或翼状胬肉移位埋藏在治疗翼状胬肉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98例,102只眼,分为A、B、C组.A组30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或翼状胬肉移位埋藏,B组3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位术;C组4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48个月,比较各组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 A组30眼中11眼复发,复发率36.37%;B组32眼6眼复发,复发率18.75%;C组40眼复发3眼,复发率7.5%.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三组分别有9眼占36%、4眼占16%、2眼占6,25%复发;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三组分别有2眼占40%、2眼占28,58%、1眼占12.5%复发.结论 在防止翼状胬肉复发方面,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作者:张正梅;王燕燕;赵庆新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注射用前列腺素E1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注射用前列腺素E1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前列腺素E1及复方丹参注射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注射用前列腺素E1能使纤维蛋白原下降(P<0.001),血粘度下降(P<0.05),表明该药能明显改善高粘状态以及脑的微循环.而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改变,说明该药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结论 注射用前列腺素E1对局灶性脑缺血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减轻脑缺血损伤,同时能加强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亦能抗自由基,以及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的神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注射用前列腺素E1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陈研茹;张慧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黄芪中黄芪甲苷提取条件的考察

    目的 考察黄芪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以黄芪甲苷的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及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黄芪的佳提取工艺为煎煮2次,每次加水12倍,煎煮2h.结论 佳提取工艺提净率高、简单、方便.

    作者:庄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

    目的 探讨第一产程异常胎心监护图形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足月单胎头位分娩产妇第一产程胎心监护图形300例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 第一产程异常FHR图形的发生率为41.33%.常见类型依次为重度早发减速(ED)、中重度变化减速(VD)、晚期减速(LD)、基线变异减弱以及胎心率基线异常(包括胎心率过速、胎心率过缓等).其中重度变化减速、晚期减速、基线变异减弱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相关.观察组阴道手术产、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第一产程异常FHR图形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重度变异减速、晚期减速、基线变异减弱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相关,其他图形可在严密监护下继续试产.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低蛋白饮食加开同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蛋白饮食加开同改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肌酐、氮质血症、贫血、酸中毒、蛋白代谢、钙磷代谢的作用.方法 选取32例CRF患者,给予低蛋白饮食[0.6g/(kg·d)]加开同0.1 g/(kg·d)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血浆白蛋白、红细胞比容、尿素氮、血肌酐、血钙、血磷及碳酸氢根均明显改善.结论 低蛋白饮食加开同能改善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蛋白代谢障碍.

    作者:王立婧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应用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的减少或暂停导致的新生儿脑损伤.是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小儿智力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我科开展高压氧治疗以来治疗了许多新生儿疾病,尤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多,临床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马香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失眠的药物治疗

    失眠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其他治疗.本文主要介绍临床上常用的一些镇静催眠类药物.

    作者:张亚琴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早产儿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的防护

    目的 探讨和分析早产儿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引起局部组织不同程度炎性改变的原因,认为药物渗漏引起炎性改变和坏死,与药物浓度,用药时间长,肢体循环不良,血管粗细,静注速度及护士责任心等直接相关.方法 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及早采取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局部涂万花油,外敷和药物封闭等预防措施.结果 其中1例因护士责任心不强,未及时发现及采取恰当处理而造成患儿肢体局部红肿、皮肤变成紫黑色.结论 早产儿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及早采取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可大大减少周围静脉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尽量避免头皮输液.同时,要加强巡视,发生炎性改变时,要及时采取恰当处理措施.这样,不仅减少患儿痛苦,而且是确保抢救及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伍柳丝;陈金爱;黎小燕;邵美仙;刘向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实施护士长两查房的体会

    护士长是医院基层护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与管理者,担负着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的作用.护理查房是考核、评价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是解决护理问题的一种手段.为配合医院改革发展的要求,2005年1月开始我院神经科实施护士长每天两查房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土芬;陈凯琪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诺雷德与妈富隆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

    目的 了解诺雷德、妈富隆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2003年12月-2006年12月盐城亭湖区人民医院15例确诊为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诺雷德CnRH-a),与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的联合治疗.于治疗前(A组),治疗后3个月(B组)、6个月(C组)、9个月(D组)、12个月(E组)比较疼痛症状评分、异位灶大小、生殖激素水平变化及低雌激素症状.结果 治疗后B、C、D、E各组疼痛总主观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P<0.01).各组卵巢内膜样囊肿大小亦明显小于治疗前A组(P<0.01),子宫腺肌病病灶大小显示治疗后B组与C组均明显小于治疗前A组(P<0.05、P<0.01).治疗后B组、C组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P<0.05或P<0.01).所有患者在应用诺雷德与妈富隆反加疗法后第1个周期起月经即规则地周期性来潮,但痛经症状明显改善.单独应用诺雷德时潮热、出汗、关节疼痛等症状于妈富隆反加疗法后1周左右消失.结论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口服避孕药的联合疗法在控制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缩小异位病灶、缓解低雌激素血症等方面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已生育的育龄妇女患病者尤其适用.

    作者:毛序碧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小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人工流产术是解决意外妊娠和治疗性流产的有效措施,虽然手术安全简单,但手术信息作为一种应激源,可使孕妇在术前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反应,术中扩张宫颈及吸刮宫壁造成疼痛并易引发人工流产综合征,术后出现内分泌失调和情绪障碍等.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以人为本,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临床相继开展无痛人工流产术.

    作者:刘敏;王风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护士职业性危险的原因分析和自身防护

    职业危险自从18世纪职业医学之父Bemadio Ramazird提出这个概念之后[1],职业危险就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护理人员自我的防护意识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也避免了医院感染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张平云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静脉穿刺抽血致皮下淤血175例护理体会

    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妇产科共静脉穿刺抽血3762余人次,发生皮下淤血175例,占4.7%.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莫少琼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新生儿G-6-PD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玉林市新生儿脐血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发生率.方法 2730例活产新生儿出生后即取脐血,采用改良G-6-PD定量比值法测定红细胞G-6-PD/6-P-GD的比值,<1.0者为G-6-PD缺陷.结果 G-6-PD缺陷的患儿173例,总发生率为6.3%.其中男141例,发生率9.4%:女32例,发生率2.6%,男性新生儿G-6-PD缺陷显著多于女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40,P<0.01),结论 新生儿脐血G-6-PD活性筛查,能比较准确地检测出G-6-PD缺陷患儿,且存在性别差异,指导临床对其并发症进行早期干预,对新生儿健康成长非常有意义.

    作者:李烈坚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手术室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实施护理干预.方法 随机将6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后,其抑郁、焦虑程度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1).结论 对手术室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或解除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牟洁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儿科整体诊断治疗中对患儿及家长忧虑解除的体会

    目的 探讨儿童患者诊疗中忧虑产生的原因及解除方法 .方法 对2004至2006年120例有明显忧虑病例分析指导进行总结.结果 接受医师指导,忧虑解除,诊疗效果明显较好.结论 儿科整体诊断治疗过程中,重视对患儿及家长忧虑产生原因的分析,科学指导其解除,会提高疗效.

    作者:孙育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栓调节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EY)、血栓调节蛋白(plasma thrombomodulin,PTM)的关系.方法 测定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组及55例正常对照组空腹静脉血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栓调节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超声测定).结果 T2DM组血浆HCY、PTM水平及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HCY与PTM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HCY、PTM及收缩压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联合检测血浆HCY和PTM水平,可有助于监测、判断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学礼;王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心理干预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情绪障碍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情绪障碍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确诊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半年以内,期望生存期1年以上,非转移或复发的患者60例,采用SCL-90、SDS、SAS和CARES-SF对其进行精神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追踪评估,并根据初期的评估结果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对干预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消化道恶性肿瘤确诊初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情况明显、生命质量明显下降,初期各评定结果 分别为SCL-90(197.24±51.98)分、SDS(44.85±8.48)分、SAS(46.93±7.91)分,CARES-SF(25.09±17.61)分.干预半年后,患者无论在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上均较半年前有显著改善,各量表评分分别为SCL-90(161.22±13.15)分,SDS(41.36±5.02)分、SAS(40.27±6.64)分、CARES-SF(30.12±18.66)分;前后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确诊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初期患者实施一定的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对患者的生命意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云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慢性盆腔痛的心理和药物治疗

    慢性盆腔痛(CPP)用一般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并且CPP常伴有一些生理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一般的CPP患者在行腹腔镜检查时未发现病变原因有:①病变存在,但尚未被发现;②疼痛可能与病变有关,但无客观证据;③疼痛可能由其他系统,如胃肠道、泌尿道或骨骼神经系统疾病引起,而非由妇科疾病引起;④精神问题引起的疼痛.慢性盆腔痛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神经损毁治疗3个方面.

    作者:赵玉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