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平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针灸治疗105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临床分3型,以补阳还五汤加针灸,在治疗前后作血流变学检查.结果 表明,治愈总有效率率为81.9%,治疗前后血象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董晓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1999年12月在我院内3区一再障患者配血时,发现患者血清与输血员血球在盐水介质中发生凝集现象.而37°C盐水介质及抗人球蛋白介质的凝集反应强度均较室温时强.经血型血清学检验后,确认患者血清中存在IgM和IgG混合抗一C,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在急性冠周炎初期拔除下颌高、中位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可能性,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120例处于急性冠周炎初期的下颌高、中位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即时拔牙组与缓解期拔牙组,每组60例.分别于急性冠周炎初期与炎症缓解期拔除患牙,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张口受限程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干槽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即时拔牙组60例患者均在急性炎症初期拔除患牙,而缓解期拔牙组仅47例患者按医嘱及时复诊拔除患牙.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张口受限与疼痛程度及干槽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掌握恰当的适应症,选择在急性冠周炎初期拔除下颌高、中位阻生第三磨牙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缩短疗程、减少就诊次数,而并未增加手术时间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是脑血管病中常见者.现将我院近年来收住院经CT确认为脑梗死病例400例作一临床分析,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及时预防和合理治疗.
作者:杨修成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急诊科病谱广泛、病情轻重相差很大,从普通感冒发热到多器官衰竭、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病情急,家属和病人的心情急,病人的病程短,给医生思考的时间短,而病人、家属、社会等对医生诊疗的要求并不因为这样的急、短而有所变化,他们依然希望我们的诊疗过程安全、有效.
作者:王辉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得力生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纯放射治疗;治疗组30例在放疗基础上给予得力生注射液40mL加入5%GS或NS500mL稀释,静脉滴注.1次/d,21d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间膈7~14d,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0.0%和38.67%,治疗组分别为66.7%和53.3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白细胞减少为36.67%,高于治疗组的13.33%(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降低,CD+8增高,治疗前后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得力生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放疗疗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增加骨髓抑制.
作者:蒋鸣;许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产妇在清醒、无痛苦状态中分娩是医生和孕妇的共同愿望.我院自1999年试用AuBex泵硬膜外用布比卡因、芬太尼、氯胺酮联合用药进行无痛分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溶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症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几乎半数以上癌症患者表现有厌食--恶病质综合症[1].其特征为:厌食,体重减轻,减脂减少,骨骼肌萎缩,其中老年癌症患者更为常见.极大影响着患者生存质量,如何治疗厌食--恶病质综合症是提高患者生活水平质量重要方面.
作者:董磊;孙红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对收治的4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病历分析,探讨有关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的问题.方法 对所有患者,经物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并结合病史确诊后,分别予以石膏托外同定、起止点重建、原位缝合修补、髂胫束移植重建,半腱肌移植重建、髌韧带中1/3的骨-韧带-骨移植重建、股薄肌移植重建,并配合康复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有效随访4个月~20年,平均6年8个月.方法 不同,疗效不同,优良率52.1%,有效率79.2%.结论 (1)提高早期的诊断率,可以提高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疗效.(2)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远低于手术治疗的疗效,而手术治疗的方法 较多,其中以带骨块的起止点修复重建术和髌韧带中1/3的骨-韧带-骨自体移植重建疗效佳.(3)早期手术治疗和及时、正确的修复并发的复合伤,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膝关节功能的丢失,降低和推迟晚期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前提.
作者:李强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探讨应用剖腹清除胃肠道毒物提高抢救严重口服毒物中毒成功率的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抢救的口服毒物严重中毒患者53例,其中治疗组27例采用剖腹清除胃肠道毒物方法,与进行捅管洗胃处理方法 的26例对照,观察两组抢救后病人清醒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治愈率、死亡率及发生中毒并发症的差别.治疗组清醒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发生中毒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治愈率达96.30%,死亡率3.70%,与对照组治愈率57.70%,死亡率42.30%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剖腹清除胃肠道毒物是提高口服毒物严重中毒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艺雄;蒙德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学习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是每位医学生的重要基础课和必修课.由于这门学科的名词占医学名词的1/3,人体形态结构的可视性和立体直观性特点,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
作者:李坤;刘鹏;黄广琳;朱芳武 刊期: 2008年第17期
1 病例患者:男,44岁.2008年2月6日14时许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4小时,呈持续性,渐行加重,伴恶心和呕吐,无发热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6.3℃,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110mmHg.
作者:赵立群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夜间血压水平对心、脑损伤较白昼更为严重.我们对36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并口服倍他乐克治疗,旨在观察该药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作者:张丽萍;廖慧茹;郑雪梅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分析乳腺钙化灶的X线表现及其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意义.回顾性分析100例伴有乳腺钙化的乳腺病患者.其病变性质通过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随访证实,分析钙化的X线表现特点及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差异和鉴别意义.乳腺钙化呈散在分布,密度较高,表现为小片状、圆点状、蛋壳状多为良性病变的表现:而乳腺钙化呈簇状分布,密度较低,表现为泥沙状、短棒状、分叉状多为恶性病变的表现.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钙化形态、数量、大小、密度、分布等方面均有显著不同.
作者:李昱洁;张海霞;李明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引起与晚期产后出血有关的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7年12月间我站收治的140例住院产妇的临床资料,寻找各种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因素. 流产史、前置胎盘、妊高症、第三产程时间、胎盘娩出方式、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良和宫腔感染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 :晚期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邓琼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在医院药剂科诸项工作中,麻醉药品的管理为重中之重,须由专人专柜、专用处方管理,按照麻醉药品有关规定使用,严格从规定渠道计划购进,限量并由指定医师根据病人病情开具,处方统计后保存五年备查.由于诸级医院均重视了麻醉药品的管理,在购药、剂量掌握、处方要求、医师限定上均无疏漏之处.
作者:张俊峰;梁福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引入健康促进理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干预,探讨健康促进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1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健康促进组和对照组.对健康促进组患者进行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生活干预指导,并分别进行健康知识考核,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评价,血压控制率等比较.结果 结果显示健康促进组在控制危险因素、改善不合理生活方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陈淑香;温丽娜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人工破膜是一简便易行的产科干预方式.它对产科所起的促进作用已越来越破人们所认可.在产程初期,可诱发宫缩、引产.在中晚期又可以加强宫缩、缩短产程.本文分析人工破膜112例产程发现:平均初产妇缩短产程7.59小时,经产妇6.05小时.活跃期前(宫口<4cm)平均每10分钟增加宫缩0.6次,活跃期后(宫口≥4cm)每10分钟增加宫缩13次.由此可见,人工破膜可明显加速产程.破膜后胎头代替前羊水囊的作用,使增大的半径对宫颈的压迫扩张作用增强.羊水流出后,宫内容积减小,压力下降,子宫肌纤维变短,使宫缩强度增加.近来研究表明,前列环素及血栓素对软化宫颈,促宫颈成熟有重要作用,而破膜可使上述物质增加.破膜还可产生催产素作用较理想的内环境,使子宫对催产素的刺激更敏感、自发宫缩加强、催产素有效量降低.同时并未见并发症增加.因此,人工破膜对计划分娩不失为-可行之良策.
作者:张文英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许多年以来,我国的人流手术几乎都是在无麻醉镇痛的情况下进行的.受术者必须忍受痛苦和恐惧的煎熬.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妇产科与麻醉师合作开展无痛人流手术50例,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和良好术后护理,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深受医患的欢迎.
作者:李英琴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钛合金接骨板断裂的常见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骨干骨折术后钛合金接骨板断裂病例,总结接骨板断裂的原因:①骨干一侧尤其是内侧骨质缺损,没有一期植骨;②负重过早;③主动活动和(或)被动活动方法 不恰当.结论 长管状骨粉碎骨折,要争取一期植骨,术后3个月内患肢要避免完全负重,并进行恰当的功能锻炼,是减少钛合金接骨板断裂的关键.
作者:尚小鹏;张忠礼;刘军;田鲁峰;王磊;李恩惠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