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波
目的 分析非侵袭性恶性混合瘤(恶性多形性腺瘤)超声图像特点及表现,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恶性肿块的鉴别.方法 分析总结了1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侵袭性腮腺癌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 包膜完整,见簇壮及散在沙粒样钙化,伴不规则无回声,无周围及远处淋巴结转移.PD:动脉频谱PSV<30cm/s RI>0.7.与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相符.结论 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表现,对腮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陈淑琴;高美花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总结四肢大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自2002年2月至2007年10月,我科共治疗四肢大关节滑膜软骨瘤病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2~75岁,平均52.6岁.手术一期成功切除10例、复发2例,复发后行肘关节置换术1例.本组5例术前行关节镜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症状缓解.随访2~5年,治愈10例,复发2例.结论 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关节镜辅助诊断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作者:邓高荣;吴炳华;凌强;于雪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30例在低温下进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别采取其术前1d,麻醉诱导后、循环中及术后2h静脉血,测定血浆内皮素(ET)含量.同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显示:术前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62,P<0.05).循环中ET水平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十分显著(t=-5.74,P<0.01).术后2h与循环中比较ET水平明显升高,并具显著性差异(t=3.92,P<0.01).血球压积(HCT)术前平均为42.08%名,术中下降为21.36%.结果 提示:低温CPB期间可造成患者血浆ET含量的明显变化,其水平变化有助于维持CPB期间和CPB后心血管功能的稳定.
作者:刘斌;李翠萍 刊期: 2008年第23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院校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加,离退休后因心理变化和对新的生活条件的不适应而影响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现将我学院离退休人员心理分析及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青 刊期: 2008年第23期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医院面临的竞争也非常强烈,作为医院的窗口单位如何提高住院处的工作职能,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已经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住院处在医院工作中的职能及共存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善现状的具体对策.
作者:乌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妊娠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分娩对产妇确实有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随着对母婴保健的重视,产前、产时、产后服务模式转变为以母婴安全,健康为目的,以人性化服务的现代化为目标来管理.
作者:董红霞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尼尔雌醇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价值.方法 将2004年3月至2008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638例要求取环的绝经半年以上的妇女分为2组.研究组,术前1周口服尼尔雌醇;对照组,未予特殊处理,直接取环,观察2组取环难易程度.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5).结论 绝经后妇女取环使用尼尔雌醇可明显减轻取环者的痛苦,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帅桂珍;瞿晓燕;李佩英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为判断高压氧治疗(HBOT)颅脑损伤的疗效,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清自由基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治愈率达52.5%,有效率达95%,其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由治疗前的9.86±1.32μmol/L,降至5.95±1.45μmol/L(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由治疗前的74 500±14 320nU/L升至92 120±18 640nU/L(P<0.05),说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可应用血清自由基测定对其进行疗效评估.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为冠心病)是当前国内外常见和危害严重的心脏病,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的类型之一,笔者在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以中药温阳宣痹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个人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胡子毅;付杰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头皮横切口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IT)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探讨手术方法.结果 经MRI、CT证实的5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取头皮横切口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无1例死亡,术后头颅CT复查5例有颅内积气,无1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头皮横切口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治疗CSDH可以减少术中脑组织损伤,颅内积气、血肿残留等并发症.
作者:徐勇;林爱明;刘佳祺;王笃前;于守永 刊期: 2008年第23期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各个年龄组均有患病,以中年患者多,特别是40~49岁之间为高血压病的高峰年龄.据资料统计,近年我国高血压发病出现增长速度加快,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
作者:常东娥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内脂素(Visfatin)是新发现的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可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的非胰岛素结合部位,激活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从而模拟胰岛素作用,降低机体血糖.Visfatin还能够促进脂肪组织的分化,合成及积聚.Visfatin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目前,有关Visfatin的研究尚存在较大争议,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进一步认识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赵阳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0例乳腺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特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10例乳腺肿块,观察肿块声像图特征,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比较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结果 大多数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晰,边缘不光整,肿块前侧缘有不规则强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测内部或周边有丰富血流信号.良性肿瘤多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结论 彩色多普勒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倪炯;严军;吕光宇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系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以中脑病损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丘脑、枕叶、颞叶内侧、甚至小脑上部等处的缺血损伤.多因动脉粥样硬化性性脑血栓形成,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引起.
作者:赵红月 刊期: 2008年第23期
古代文献中消渴病的病变部位虽与五脏有关,但主要在脾肾二脏.概而言之,消渴病之病变关系到肺、胃、肾、脾等,但以脾肾虚为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了古代消渴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及病机,可以为现代中医研究该类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治疗依据.
作者:吴童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的自发性细茵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及影响其预后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SBP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方法 对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年龄、性剐、肝硬化病因、SBP发生率及院内感染率、细茵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并设置对照组比较肝功能、血常规,腹水常规、B超,Child-pugh分级和并发症.结果 肝硬化病因以HBV感染为主(83.2%)男性居多,同期住院患者中合并SBP者为21.6%,其中医院内感染率16.8%,腹水培养致病菌阳性率14%,以单菌株G杆菌为多数(66.7%).药敏试验提示耐药率超过50%的依次为青霉素、氨曲南,氧氟沙星.与对照组比较Child C级例数明显增多(P<0.05);腹水WBC计数明显升高(P<0.05),血清ALB值有降低的趋势(P=0.089).末梢血WBC计数及Child分级、血清BUN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结论 SBP多为单菌株、G-杆菌感染,青霉素及奎诺酮类耐药.Child C级、低ALB血症水平与SBP的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刘序友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产科子宫切除情况.方法 回顾本院1999年9月至2007年10月间产科子宫切除病例.结果 18例子宫切除指征16例为阴道大出血,1例为合并子宫巨大肌瘤,1例为合并宫颈癌,其中胎盘因素占首位.围生儿病死率22.2%.结论 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大出血患者的有效措施,多次刮宫、孕产、剖宫产是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加强围生期保健及计划生育是降低子宫切除的关键.
作者:夏玉娟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惠者共149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及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CAS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程、高SBP和PP、血UA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梗死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均有密切关系,有效控制以上危险因素可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降低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姜瑾;薛冰;朱敏洁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伴高血压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48例经多导睡眠图(PSG)确诊为OSAHS伴高血压病的门诊或住院患者采用手术或正压通气等综合治疗,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或者正压通气等综合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平均血压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HS与高血压具有相关性,采用合理方法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该类患者睡眠质量及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红丽;王钧镖;叶方;孙志宏;张红云 刊期: 2008年第23期
目的 本研究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化痰通络汤的干预,观察其能否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及降低脑血管疾病发生,从而达到有效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方法 我们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化痰通络汤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化痰通络汤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汤(本院制剂室生产)50mL,2次/d'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每治疗3个月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颈动脉斑块情况,记录斑块性质、大小和数目,并接受血糖和血脂检查,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治疗前化痰通络汤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患者的基础情况如性别、年龄和各危险因素即斑块数目及体积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②经3个月治疗后,化痰通络汤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斑块性质和数目等变化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③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的斑块消退、斑块体积减小的治疗效果,化痰通络汤治疗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化痰通络汤组病情恶化患者数少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④治疗6个月至1年时,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化痰通络汤治疗组患者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率较低和再住院患者数较少,治疗组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汤可有效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和降低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
作者:王志强;张学平;张伟;张怀印 刊期: 200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