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安
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是指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所属机构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独立监督审核的行为[1].
作者:卢春梅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萝蘼科根茎类常用中药徐长卿、白薇、白前同科同属,性状相近,功效相去甚远,需详加鉴别使用,现做如下比较.
作者:苏永林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经过及时诊断和规范处理,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糖代谢异常单胎妊娠孕妇216例作为试验组,其中GDM 110例,CIGT 106例;选择同期糖代谢正常的单胎孕妇2 61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围生儿的终结局.结果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达7.64%,其中GDM的发生率为3.89%(110/2 826),GIGT的发生率为3.75%(106/2 826),91.67%(198/216)的糖代谢异常孕妇接受了治疗GDM组巨大儿发生率为15.55%(16/110)、妊高征发生率为16.36%(18/110),对照组分别为7.51%(196/2 610)、7.89%(206/2 61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IGT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GDM和GIGT组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45%(6/110)、3.77%(4/10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5%(16/2 610)(P<0.01),而两组新生儿其他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通过及时诊断和规范处理,GDM组巨大儿、妊高征发生率仍高于糖代谢正常孕妇;GIGT组结局明显改善,除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外,其母儿并发症与糖代谢正常者无明显区别.
作者:曾华彦;张军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探讨缺血性脑梗死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从而有效的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降低卒中致残率、致死率.同时减少中风的发病诱因,降低卒中的发生率.
作者:魏春玲;顾兆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某市在职副局级以上干部的健康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在本院进行体检的936例副局级以上干部(男性812例,女性124例)的高血压、高脂血、高血糖和脂肪肝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检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共计154例;四项指标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782例,异常率为83.55%,高脂血栓出率排序第一,占39.42%,男性四项指标异常率均较女性高,其中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关干部尤其是机关领导干部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对他们的健康教育.
作者:郁美香;王国卿 刊期: 2008年第24期
寰枢关节错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可引起眩晕、头重、头痛、失眠、耳鸣、忧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笔者通过仰头摇正法对该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燕;景明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以丙烯酸树脂Ⅱ为主要材料,研究复方三生双层34制备工艺.方法 分别对双层片速释部分、缓释部分进行辅料筛选,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以体外溶出度测定优化处方和工艺.结果 处方优选为速释部分:复方三生浸膏15g,淀粉适量,磷酸钙12g;缓释部分:复方三生浸膏35g、PEG 6000 16.5g、糊精46.6g、丙烯酸树脂Ⅱ11.6g.复方三生双层片在2h、5h、10h药物释放分别达到20%~40%,40%~65%,75%以上.结论 本处方合理、工艺可行,适于复方三生双层片的制备,产品缓释性能良好.
作者:朱舟;伍朝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膀胱破裂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5~2007年本院收治的15例外伤性膀胱破裂患者的诊疗方法及其疗效.14例行膀胱灌注试验确诊,1例因尿道断裂行尿道会师术时发现.15例均行膀胱修补术.其中11例行膀胱造瘘术,4例仅留置导尿管引流.结果 15例均痊愈,术后排尿正常.结论 膀胱灌注试验结合腹腔穿刺是诊断膀胱破裂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欧平;郑军;邓晓洪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肺炎喘嗽是小儿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鼻煽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可出现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颜面、口唇青紫等症状.西医学称肺炎喘嗽为肺炎.
作者:王伟伟;刘霞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 西医抗痨方案配合中药抗痨煎加减治疗.结果 治愈79例,显效8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8%.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贾宝珠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通过对四川绵竹地震灾区产妇进行产前、产后全过程的心理护理,有效地减少了灾区产妇对手术产的紧张心理,消除了产妇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恐惧感,减少了产妇产后忧郁等心理障碍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秦伟;黄萍;赵岩;么小爱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产科子宫切除术的手术原因及术式选择.方法 对2003~2005年11例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科子宫切除术首要原因为顽固性子宫出血,11例患者全部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 对于产科出血、损伤等经多种措施处理仍效果不佳的危重病例,产科子宫切除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一般可施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作者:张丽敏 刊期: 2008年第24期
通过对导致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议,并希望引起临床医师及药学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马景秀 刊期: 2008年第24期
本文总结了仝小林教授治疗糖尿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仝小林教授认为现代糖尿病是食、郁、痰、湿、热、瘀交织为患,病机演变基本按照以郁、热、虚、损4个阶段发展.仝教授根据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将其分为糖尿病期和并发症期.糖尿病期包括痰(湿)热互结证、热盛伤津证、气阴两虚证;并发症期包括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此外还有兼夹证:兼痰浊、兼血瘀证,在治疗上主张分阶段治疗.
作者:苏浩;仝小林;王皖洁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软脑膜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其发病率为(5~20)/10万,病死率为2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两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1].
作者:赵爱萍;王丽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袁桂香运用中医传统理论,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高血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本文试图从现代生理、病理学角度,来阐述活血补肾法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作者认为:脑心肾等脏器尤其肾脏血流是否充足是血压调节的关键因素,任何原因导致的肾脏血流相对或者绝对不足,都会反射性的引发血压调节机制的调节.一些病理改变如血黏度升高导致的血流缓慢、动脉硬化、精神因素所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很可能是导致过度调节(矫枉过正)的直接原因.
作者:刘克强;张重军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川芎嗪不同用药途径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颈动脉注射组和川芎嗪静脉滴注组,治疗组:于生理盐水20mL中加入川芎嗪100mg,以4mL/min的速度经颈动脉注射,对照组:以川芎嗪1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20d后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川芎嗪经颈动脉注射治疗脑梗死疗效优于静脉用药.
作者:岳运霞;吴标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膜样痛经,以其行经腹痛,直至子宫内膜呈大块或整个腔型随经血排出后疼痛始缓而得名.常发生在月经初期或初期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末孕妇女,膜样痛经的记载,李经伟、孙学威主编的<中医基础丛书>(<妇科秘方>)一书.
作者:陈冬红 刊期: 2008年第24期
脾胃气虚既不是诊断气虚发热的主要依据,也不能对气虚发热的病理合理的解释.笔者从人体阴气与阳气的生理功能、运动方向、病理变化及气虚发热表现的病位与病性等不同角度,对气虚发热的概念、诊断、病理及其治疗原则进行了探索,提出自己有关气虚发热的新理解.
作者:何钿芳 刊期: 2008年第24期
目的 提高门诊药房发药交代的质量.方法 总结在门诊药房发药的经验,提出如何更好地完成发药交代工作.结果 与结论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业务素质,准确地向患者交代药品的用法用量、用药禁忌及其他注意事项.使患者在短暂的取药过程中获得药师给予的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和高质量的服务.
作者:封杰 刊期: 200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