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鹤文
据统计,我国静脉输液中的90%以上都需要加入药物以满足临床需要[1],而加药过程中,几乎所有护士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注射器针头刺破输液瓶塞加入药物的同时,有时会有瓶塞屑落入输液瓶中,而由此带来一系列烦恼.1.以往的处理方法1.1向患者解释输液瓶中的瓶塞屑是无菌的,输液器有过滤器,它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缺点:①尽管护士一再解释,而有些患者仍视为异物而大吵大闹,从而引发医患纠纷.②大多数患者理解,但仍心存疑惑而造成心理负担,进而对医院不信任.
作者:杨荣霞;杜密妮;董翠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一般资料1.1女,42岁,因左足趾破溃半月,发现血糖升高1天,于2007年5月16日入院.既往无鱼类过敏史,有青霉素过敏史.血糖明显高于正常,随机血糖可达20mmol/1,明确诊断为糖尿病,住院期间开始使用诺和灵R三餐前20分钟及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不理想,改用胰岛素泵(使用诺和锐特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停泵后,改为诺和锐特充三餐前5分钟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晚20时皮下注射降糖治疗,血糖控制平稳1个月后,改为诺和锐30特充早16U,晚6U,餐前5分钟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gU晚20时皮下注射,血糖控制较理想,3天后发现口周逐渐出现直径为0.5cm大小的,隆起于皮肤表面的红色点状皮疹,伴有瘙痒,注射部位有直径为1cm大小的皮下硬结,无红肿及瘙痒.
作者:吴宏;黄晓玲;冯佳庆;李雪峰;李学庆;马永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讨论社区医院在高危妊娠急危重病人转诊的作用.方法 3例急危重高危妊娠病历回顾分析总结.结论 社区医院在首诊中对高危妊娠急危重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早转诊.利用本区域转诊网络,建立绿色通道.
作者:郝立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放射诊断在临床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放射投照技术是一切诊断质量的保证,因为拉照技术误差将给X线诊断造成一定失误,为此我们要将拍照技术误差降到小程度,才能减少诊断上的误差,现将拍照技术误差导致X线诊断失误的原因做一分析.
作者:孙泽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伤情况.方法 对60例重度窒息患儿入院后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气、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谱、胸腹联合片、心电图、头颅B超及选择性超声心动图、头颅CT、头颅MRI等检查,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个器官损害例数多(25%),1个、3个次之(21.7%),多器官损害为40例,发生率为66.7%.总器官损害为54例,发生率为90%.结论 重度窒息患儿生后生后5、1分钟评分差值与多器官损害发生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胎儿期,应加强围产保健和监护,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窒息的因素,必要时终止妊娠以减少窒息的发生;出生后,当发生重度窒息后,应尽快恢复患儿的生命体征,提高患儿的Apgar评分,以减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
作者:张焕新;薛海荣;李德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1H-MRS在脑梗死进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5例脑梗死不同进展期的MRI和MRS进行分析.结果 1H-MRS检测出脑梗死发生后不同时期脑内NAA、Cr、Cho三种代谢物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以NAA下降显著,而且具有显著差异性.同时脑内会出现异常含量较高的Lac峰,其含量在脑梗死超急性期出现,急性期达高峰,以后随进程中呈逐渐下降,直至消失.依据NAA和Lac峰的变化规律可对脑梗死进行分期.结论 1H-MRS可提供脑梗死区的代谢变化,可推断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和疗效.
作者:王丽红;穆耀强;陈清威;郝玉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通过对4例成人型Sti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成人型Still病临床误诊率高,临床医师需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对于临床上出现反复高热、关节肿痛、一过性皮疹三大特征的患者就应想到本病.
作者:刘正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在儿科门诊常见临床症状是小儿偏食厌食.表现为食欲差,食量小,偏食,甚至拒食.常伴有腹胀,稀便等消化功能紊乱表现及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体重不增或下降与营养不良表现.门诊自2004年3月~2007年3月应用儿康宁治疗小儿厌食症,同时以胃酸制剂合并妈咪爱,进行对照治疗.
作者:宋勇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患者,女,38岁,阴道流血3-4个月,要求超声检查以了解子宫附件情况,腹部超声显示:前位子宫,宫体附件情况正常,宫颈回声不均,宫颈后方边界欠清晰,宫颈管显示不清.建议内诊及进一步检查.
作者:高利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牙隐裂又叫牙微裂.笔者对73例中晚期隐裂牙作调磨,根管治疗术,全冠修复,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上选取1996~2003年在我科就诊的73例隐裂牙患者,其中男34例,女39例.年龄在35~60岁.上颌磨牙38例,下颌磨牙28例,上颌双尖牙7例.隐裂为近远中向62例,位于颊舌向7例,牙尖部4例,所有牙均无龋,无填充体.
作者:刘玲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服用紧急避孕药毓婷与输卵管妊娠的相关性.方法 对16例服用紧急避孕药后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输卵管妊娠的发生与单纯孕激素避孕有关,占同期异位妊娠的2.05%.结论 紧急避孕失败,或出现异常阴道流血需及时就诊,使异位妊娠得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余韬;陆义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重症急性胆管炎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在国内原发性胆管结石及胆道感染仍甚常见的情况下,提高对此症的治疗效果,降低其死亡率甚为重要.本科将1995年1月至2007年5月份共收治的39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外科治疗的情况作回顾性总结,现报告以下.
作者:张良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资料与方法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按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因素中80%为病毒感染.近几年,由于院前抗生素的滥用,使住院患儿中病毒感染的比例上升.
作者:宁月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例输尿管囊肿的超声表现及分型.结果 输尿管囊肿的声像图具有特征性,本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超声对输尿管囊肿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应做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蒋芸;王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自杀行为有许多潜在因素,对个人来讲,这些高危因素是复杂的,他们常相互作用.鉴别和认识他们在自杀行为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预防自杀行为发生的关键.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病理性行为,主要是幻觉妄想以及情绪等因素的影响[1].为了解精神病患原因及心理状态,作者对我院近十年住院及门诊就诊期间有自杀行为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海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腹痛的观察内容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急性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急性腹痛的观察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结论 准确及时的观察急性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对急性腹痛的诊断、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付翠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75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穴位埋线取穴为:中腕、天枢、肝俞、足三里、脾俞透胃俞,同时服用中成药归脾丸.对照组服用西沙比利.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45%,对照组为2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配合中药能明显改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
作者:邹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肾综合症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的5期经过,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于病程的4-6天,迟者8-9天,是病情危重的征象之一.少数顽固性休克患者,由于长期组织灌注不良出现紫绀,并促进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我院自1999年1月-2006年1月收治HFRS117例,其中发热期80例,低血压休克期97例,临床诊断符合2001年第六次全国HFRS学术会议标准,并经血清抗HFVlgm检查确诊.
作者:周宪秋;韩锡艳;张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基层医院医生对肺栓塞临床实验室所见的认识及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肺栓塞的临床资料,列举和分析常见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阳性率.结果 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发绀、晕厥、血压下降分别占91%、66%、58%、25%、41%、25%和33%.胸部X线异常75%,心电图异常91%,首诊误诊率66%.结论 了解肺栓塞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所见,提高对本病诊断意识,对减少误诊是重要的.
作者:范向阳;隋国臣;刘士杰;魏国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肺结核合并肺癌在临床表现上,分布部位、X线表现,以至纤维支气管镜下的某些改变与肺癌或者肺结核有许多相似之处,给肺癌的诊断带来困难,误诊时有发生.随着有效抗结核药物的应用,肺结核患者的生存年龄延长,使中老年肺结核者所占比例增多,而中老年又是肺癌的好发年龄,故两者并存病例逐渐增多.由于大部分患者有明确的肺结核病史或者痰结核菌检查阳性结果,故易于确诊肺结核而忽视肺癌的表现,导致漏诊肺癌.本文就本院1996~2006年住院病人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者35例,与同时期、同数目肺结核加以对比分析,借以总结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作者:王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