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梅;杨春雅;毛秋颖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存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其相关并发症日益突出,而尿毒症脑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我院自2006年1月至12月期间对7例尿毒症脑病患者时行血液透析与树脂灌流器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淑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 (对照组)和加用中药方剂治疗组(治疗组),分析两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排气、生化指标以及并发症、死亡率、治愈率、住院天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腹痛、腹胀消失快,排便、排气恢复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生化指标的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死亡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有了显著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庆芝;晁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电超导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总结对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体会.方法 7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一般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结果 经用电超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在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电超导透皮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效,配合正确及时的护理、对症治疗及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指导可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病程,并在疾病预防方面有特殊意义.
作者:李金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介绍合理用药的概念、基本要素、生物标准、不合理用药的形式、WHO倡导推行的一系列促进合理用药的策略以及作者对促进合理用药的若干措施.
作者:孙建青;赵静;陈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甲基苯丙胺致精神障碍病例及护理探讨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本院2006年12月29日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仕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硬膜外氯诺昔康复合吗啡持续注入对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ASA (Ⅰ-Ⅱ)级择期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46例,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毕24mg氯诺昔康加吗啡4mg溶于100mg生理盐水,按2ml/h的速度硬膜外腔持续注入,观察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搏氧饱合度.结果 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呼吸血压均平稳,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 氯诺昔康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
作者:周芝珍;贾存德;邢改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全社会人们防病意识的提高,政府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和重视,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管理手段的提高,麻疹控制取得了显著成绩.山西省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迅速下降,九十年代我省每年的麻疹报告发病率均保持在5/10万以下,与计划免疫前的七十年代相比,麻疹的发病也降低了95%以上,2000年报告发病率低,但在2005年我省也发生了麻疹流行.
作者:李广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过敏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过敏性肺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22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0例,以予强的松口服为主的西医治疗,观察治疗2周及4周后疗效并作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2周及4周后的疗效优良率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过敏性肺炎的治疗有满意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优胜.
作者:陆小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也出现了诸多滥用现象,如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治疗水平和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护理人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韩凤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铁岭市布鲁氏菌病历史相对久远,流行比较严重.铁岭地区早发现人间布病是1959年.2005年初,我市被列为全国人间布鲁氏菌病固定监测点.为掌握我市布病疫情流行的趋势及强度,对我市2005年至2006年布病疫情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陈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护理工作从单一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对心身及社会因素的整体护理.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急性嵌顿痔早期手术及疗效分析.方法:早期外剥内扎保留肛管黏膜上皮术治疗463例急性嵌顿痔.结果:463例患者经过早期手术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嵌顿痔宜早期手术治疗.
作者:吴可;赵浩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对个体作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 随机抽取将实施门诊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将实施门诊手术的60例患者在手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结论 通过术前心理状态的了解,在整个术前、术中、术后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在整个手术实施过程中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手术,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无一例出现意外情况.
作者:严洁萍;宋捷梅;汤湛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母体是婴儿成长的环境,孕妇的营养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妊娠期间孕妇必须增加营养的摄入以满足自身及胎儿的双重需要.
作者:杨海霞;王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病人随机地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70例,治疗前两组均作颈椎被动功能活动和主动的功能活动作为共同治疗因子的前提下,治疗组给予自制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给予TDP理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后主症的缓解程度、TCD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表明中药热奄包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辛本忠;曹亚飞;李全;栾杰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肾挫裂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对18例单纯肾挫裂伤患者施行了肾动脉血管造影及出血动脉超选择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止血的治疗目的,同时保留了患侧肾脏,随访1年,无血尿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在肾挫裂伤中的治疗疗效是可靠的、满意的.
作者:彭昊;张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小儿急性有机磷中毒往往发病急骤,进展迅速,毒蕈碱及烟碱样作用不明显,而昏迷、抽搐、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等表现突出,且毒物接触史常被忽略,又与小儿科一些急重症易混淆,故易造成误诊和延误治疗.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将小儿急性有机磷中毒2例诊为其它疾病,现将这一教训总结如下.
作者:侯晓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间住院的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通过对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头CT或MRI检查的调查,对其病因、危险因素及性别、年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女性占优势,其中一半女性处在更年期阶段.85%患者具备了多种危险因素.经治疗65%患者在24h内缓解,97%患者72h缓解.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多因素发病,应针对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作者:姜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妊娠晚期子宫破裂是产科严重并发症,起病急,病情重,严重危害母婴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由于非洲医疗条件差,患者保健意识短缺,子宫破裂时有发生,在非洲工作4年,收集了142例子宫破裂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贾存德;周芝珍;刘新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创伤.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加之老年患者多合并内科疾病,易出现并发症,病死率高,因此,目前多倾向于手术治疗.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采用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固定7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晁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