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脐带绕颈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雷泽玉

关键词:脐带绕颈, 临床分析,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脐带绕颈298例进行分析:1、分析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关系.2、分析脐带绕颈与新生儿窒息关系.3、分析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结果 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有一定关系,脐带绕颈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之一.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间住院的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通过对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头CT或MRI检查的调查,对其病因、危险因素及性别、年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女性占优势,其中一半女性处在更年期阶段.85%患者具备了多种危险因素.经治疗65%患者在24h内缓解,97%患者72h缓解.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多因素发病,应针对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作者:姜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浅谈县医院护理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当前,县级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护理管理处于低水平运转,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人民的需要.

    作者:祁桂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构建和谐医院促进医院发展

    创造和谐环境,构建和谐医院,是新时期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我院实施科技兴院战略,强化质量管理,创办诚信医院过程中,不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全员整体素质,在和谐中谋求医院发展,在和谐中完善医院管理,在和谐中打造人性化诚信服务品牌,和谐积聚了全院职工的才智和力量,和谐带来了我院的巨大变化,医院占地面积扩大了四倍,床位规模居同行江苏第一、全国第三,市重点工程项目门诊医技大楼于2007年11月竣工启用.

    作者:杨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膜透析患者退出原因分析

    目的 调查腹膜透析患者退出的原因,为临床改善腹透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随访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145例,统计退出患者例数,调查其退出原因,同时评估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容量负荷指标.结果 145例腹膜透析患者中64例退出,占腹透总数44.1%.其中死亡40例(62.5%),余为改血液透析,肾移植或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患者.退出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占首位34例(53.1%);顽固性腹膜炎10例(15.6%),余为超滤衰竭,严重营养不良,极少数为胸腔积液,恶性肿瘤,腹透漂管退出腹透.在死亡患者中,心脑血管急症如心衰、心梗、脑出血等构成了主要死因(51.6%),其次依次为严重感染如肺炎、腹膜炎、败血症(20.1%)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及放弃治疗.死亡组较存活组具有更明显的营养不良、容量负荷过重及透析不充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血管事件是CAPD 患者死亡退出的主要原因.炎症感染,包括腹腔外感染是PD 中断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原因一定程度上制约腹透的开展与维持.营养不良、容量超负荷、透析不充分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及腹透患者退出率、死亡率呈正相关.

    作者:梁玉梅;黄安兰;徐湘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对高危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病人的整体护理

    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出口梗阻,膀胱结石常为其中的并发症.开放手术因创伤大、疗程长、费用高而患者不易接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是指年龄大于75岁,同时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心、脑、肾、肝、肺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这类患者临床上处理困难.我泌尿中心采用等离子体双极电切镜(PKVP)联合液电效应碎石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患者29例,并施行了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梅;杨春雅;毛秋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脐带绕颈的临床分析和护理

    目的 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脐带绕颈298例进行分析:1、分析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关系.2、分析脐带绕颈与新生儿窒息关系.3、分析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结果 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有一定关系,脐带绕颈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之一.

    作者:雷泽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进食时间的探讨

    有机磷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剧毒杀虫剂,因管理或使用不当,常有中毒事件发生.在临床上常常遇到有机磷中毒者经积极抢救治疗,中毒症状缓解或恢复期,因出现反跳使病情再度恶化面死亡.反跳,一般认为是由于有机磷农药在机体内积聚所致,故防止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反跳除彻底、正确、反复的洗胃和早期足量反复使用阿托品外,还与过早进食有密切关系.

    作者:石文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显微镜下行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19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19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端进行吻合.结果19例经半年随访,18例吻合成功,1例失败.结论显微镜下行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简便易行,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刘占江;孙旭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早期康复干预对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0年7月~2005年10月重症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96例,按患儿家长意愿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取对因对症治疗及应用神经代谢药物和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康复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高压氧、运动等功能训练,治疗结束后,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意识障碍,颅神经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时间及一年后伤残的发生率.结果 康复组患儿在急性期昏迷、颅神经障碍、抽搐、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一年后运动功能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伤残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尽早实施康复干预是改善预后、减少伤残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作者:田昌军;张五一;曹文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探讨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发生在胎儿和早期新生儿的一种自限性免疫溶血性疾病.该病是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由于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或者使原有的抗体水平再度上升.几乎毫无例外,引起HDN的血型抗体都是IgG型抗体.

    作者:丁铉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范围诊断的对比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定位心肌梗死,为临床提供可能的治疗依据.方法:对90例患者心电图(ECG)定位与超声心动图的定位进行比较.结果:两者可以相互验证.ECG所示梗死部位与超声心动图比较,出现运动前的室壁节段大致相同,符合率78.9%,其中后壁心肌梗死21例,前间壁心肌梗死30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6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诊断高于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且可以弥补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不足.

    作者:刘丽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医护理工作者间歇负性心理对医疗行为质量的影响

    目的 本文依据社会和个人,职业和道德的关系,从医德人性心理的角度界定了医务人员的平衡正性心理和负性心理.常见负性心理 如①侥幸心理、②依赖心理、③烦闷心理不平衡、④嫉妒心理、⑤抵触心理等.相应措施 ①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②要有奖惩分明的制度监督机制、③要用良好的福利待遇作用去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④要开展好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和建立起心理咨询室.结论 克服医护理工作者间歇负性心理能显著提高医疗行为质量

    作者:徐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无肝素透析在治疗尿毒症并发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透析时必须使用抗凝剂,临床上常用肝素钠以确保体内血液肝素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并发脑出血后,则不能正常使用肝素以抗凝.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完善,无肝素透析技术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 不全合并全身出血或有严重出血倾向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我院自2002年2月到2007年1月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脑出血16例患者进行98例次的无肝素血液透析疗效满意.

    作者:周泉;成祝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6例剖宫产的手术处理

    2003年至2005年在非洲卢旺达援外期间两年在剖宫产手术前院内查出感染艾病产妇36例.卢旺达艾滋病发病率在全球居首位,据当地统计占总人口数的10%;现将术前已确诊艾滋病患者围术期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贾存德;周芝珍;刘新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心肌梗死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以往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手段只能改变梗死心肌的血供,不能使梗死心肌细胞再生.近期实验表明,干细胞移植为梗死心肌再生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近几年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安永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6例,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 (对照组)和加用中药方剂治疗组(治疗组),分析两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排气、生化指标以及并发症、死亡率、治愈率、住院天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腹痛、腹胀消失快,排便、排气恢复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生化指标的恢复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死亡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使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有了显著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庆芝;晁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加强质控管理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

    目的:探讨质控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记录质量.方法:由质控小组随机抽查2005年5-12月护理记录500份,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提出管理对策,如对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病历书写知识、质量监控知识等培训与学习.结果:2005年存在问题125处,2006年存在问题65处,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加强各级质量管理,规范护理记录书写,对促进护理记录质量提高起重要作用.

    作者:曾根玉;李良露;朱乔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斑块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斑块分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结果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0级28例,1级25例,2级18例,3级5例.冠心病患者FMD为(6.94±4.21)%,IMT(1.03±0.32)mm,FIB为(3.24±1.07)g/L,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FIB与FMD存在负相关(r=-0.429,P<0.05),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r=0.363,P<0.05),与颈动脉IMT无相关性(r=0.09,P 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有更高水平的FIB,冠心病患者血浆FIB与颈FMD存在负相关,与颈动脉斑块分级存在正相关.FIB水平能反映内皮功能受损的程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临床上加强降纤治疗对延缓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及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恒斌;陈丹;吕国晶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吉林市船营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

    我区因某些历史原因有几十例HIV感染者,在吉林省内相对高出其它地区许多,目前居首位.现将我区69例HIV感染者做以下流行病学报告.

    作者:崔松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新进展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高敏感度的血β-HCG测定,超声及腹腔镜临床应用,使异位妊娠得以早些诊断.以往异位妊娠的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年青的患者有生育的要求,使药物治疗和保守性手术治疗成为可能.

    作者:李静璇;孟凌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