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清文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传染病,全球约有3.5亿患者,我国是一个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其发病率约占全球肝炎患者总数的一半.我国每年死于病毒性肝炎者约23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我们在应用常规重型肝炎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呋啶与中药清热降黄糖浆联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仅给以常规的重型肝炎药物治疗.通过对以上两组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应用拉米呋啶与中药清热降黄糖浆联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拉米呋啶与中药清热降黄糖浆联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王立文;邵刚;肖杰;陈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于脊柱单节段、多节段椎体粉碎性骨折、脊柱多节段间不稳定、椎间盘突出等手术的稳定性重建,对于脊柱肿瘤、结核病变清除后缺损部位的填充与支撑是困扰脊柱外科发展的难题之一.以往采用自体髂骨块植入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但是植骨块不稳定、植骨块吸收、以及取骨部位的并发症一直是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为此自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对18例不同患者经前路做单个或多个病损椎体的切除或次全切除,钛网融合器植入(美国枢法模公司产品),锁定钢板或TSRH内固定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概述如下:
作者:徐爱红;徐爱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注入尿激酶后穿刺抽液治疗多房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多房性胸腔积液患者,超声引导注入尿激酶后4-6小时穿刺抽液.每周2-3次,如仍有分隔重复上述治疗.结果48例患者共穿刺147次,成功率100%,2例并发胸膜粘连,1例癌性胸水持续半年多.结论超声引导注入尿激酶后穿刺抽液治疗多房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价廉、微创的方法,便于患者接受.
作者:徐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女性输卵管绝育术后的并发症以切口感染为常见,它不仅给受术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而且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为了解原因,寻求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更好地开展绝育术,现将我站14年间收治女扎术后顽固性感染28例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嗜睡4天于1999年1月15日入院.病人无明显发冷发烧.曾于4周前骑车头部受伤,无昏迷,无呕吐.未见明显外伤.既往:否认近期有感染病史及开放伤.查体:体温37.2℃,脉搏80次/分,血压110/70mmHg.嗜睡,呼之睁眼,查体欠合作,失语,右瞳孔直径6.0mm,光反射消失,左瞳孔直径2.5mm,光反射灵敏,无面瘫,左侧肢体肌力Ⅱ-Ⅲ级,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Babinski征阳性,颈强阴性,Kerniger征阴性.
作者:李晖;荆玉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在耳鼻喉科门诊病人中占1.5%至2.5%,手术摘除鼻息肉是治疗毕腔鼻窦内息肉基本的方法.传统手术方法是用圈套器或息肉钳摘除息肉.目前,已普遍推广应用鼻内镜手术摘除鼻息肉,逐渐取代传统的手术方式.这就给我们耳鼻喉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现就我院近年来开展鼻内镜手术摘除鼻息肉术后的观察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邓裕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对30例急性脑梗塞病例应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并以维脑路通作对照组,通过两组对照,从中体会到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具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宝仁;王艳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肌蛋白Mb、CMLC、cTnI与心肌酶CK、CK-MB、LDH、AS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AMI患者发病后3h、24h、8d时分别抽取静脉血取血清测定Mb,CMLC,cTnI的含量和CK、CK-MB、LDH、AST的活性.结果3h时Mb、CMLC、cTnI的含量均显著增高,均为其正常上限的7-20倍(P<0.001),而CK-MB的活性升高仅为其正常上限的0.5-1倍(P<0.05),而LDH、CK、AST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8d时CMLC、cTnI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CK、CK-MB、LDH、AST已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CMLC,cTnI是诊断AMI敏感而特异的指标,适用于AMI早期和后期的诊断,Mb与cTnI联合测定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文主要论述了月经病的中医研究及调周法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李文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998年11月,我校根据市卫生防病部门统一安排,对我校小学3~6年级学生共313人,集中口服阿苯达唑片(陕西汉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行驱肠道寄生虫治疗.其中34人出现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春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16例17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的经验.方法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照预定的康复计划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6小时进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锻炼,48小时后,进行CPM锻炼,3天下地站立.结果术后2周膝关节被动屈曲均>90°,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0°-80°.结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茅琼;李晓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肾、输尿管结石,隶属于中医<石淋>范围,是中医常见病之一.我们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肾,输尿管结石,使病人不需要传统手术取石而达到治疗目的.经临床观察80例疗效甚佳.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以抽添手法针刺.对照组60例,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抽添针刺手法可有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作者:金英爱;赵敬东;吕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麻醉学科发展历史1846年,美国波士顿麻省医院,Morton医师将乙醚首次用于临床麻醉,并获得成功,开创了近代麻醉学的新纪元.由于麻醉学的成功,促进了外科、妇产科等手术学科的发展,同时对麻醉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麻醉学经历了158年的沧桑巨变,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具有丰富基础理论和广泛临床实践的现代新兴学科.
作者:徐国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测定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非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arg retinol-binding prottin,URBP)含量,探讨URBP在狼疮性肾炎活动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上海德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用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URBP,各组间所测得结果的平均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及非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URBP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且活动期患者URBP平均水平又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经治疗活动病变控制后,其URBP显著下降(p<0.05).结论URBP可作为狼疮性肾炎活动期的标志物.
作者:田秋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笔者在20余年的精神病临床实践中,运用五氟利多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林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和单纯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比较.方法选择门诊ASAI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F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微量注射泵给药.三组病人诱导用药:R组:瑞芬太尼1.0ug/kg,丙泊酚1.0mg/kg ; F组:芬太尼1.0ug/kg,丙泊酚1.0 mg/kg;P组:丙泊酚2.5mg/kg;静注60s诱导.维持用药:三组均用丙泊酚0.15mg kg-1 min-1,其中R组同时给予瑞芬太尼0.1ug kg-1 min-1,持续静注至负压吸引结束停药.病人出现体动时均再追加丙泊酚0.25-0.50 mg/kg.结果术后三组病人对镇痛效果均表示高度满意,R和F组的术者满意度高于P组(P<0.05).丙泊酚的用量R和F组相同,显著低于P组(P<0.01);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R和F组(P<0.01).结论泊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更好,并使泊丙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作者:史文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葛根是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葛的块根,各地均产,以江浙湖广四川为多,一般在3~4月或10~11月采挖全根,洗净泥土,斜切成3~5分的厚片,晒干入药.其味甘性平微凉,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止泻治痢、透麻疹、降血糖、解酒毒等功效.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为常用中草药.
作者:王军华;陈怀芝;白艳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垂体Rathke囊肿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分析三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CT表现.结果三例Rathke囊肿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三例均位于鞍上池内,三例均行平扫和增强,薄层2MM扫描.三例均有囊壁的强化,囊内无强化.结论垂体Rathke囊肿表现为鞍区的囊性占位病变,囊壁的强化,囊内无强化,结合其他影象学表现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景笑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文献报道,有颈动脉病变者死于冠心病(CHD)者高于死于脑卒中者.颈动脉超声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通过颈动脉超声的无创检测与冠心动脉造影的有创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易祥武;幸志强;丁春平;刘芳;邱志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