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性膈疝临床诊治分析

潘清文

关键词:创伤性膈疝,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20例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1996-2003年20例创伤性膈疝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闭合性损伤18例,开放性损伤2例,20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其它脏器损伤.经确诊后均作手术治疗.其主要是经胸腹联合切口的16例,经胸3例,经腹1例.结果18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胸部X线检查及X线钡餐检查对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有帮助价值,手术治疗是治疗创伤性膈疝的唯一方法,经胸腹联合切口是有一定的优点.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诊治.方法对65例经临床及CT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多数有高血压病史,临床有智力障碍,脑CT有不同程度的白质低密度影及侧脑室扩大,脑沟、裂池增宽.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导致SAE的主要原因,对SAE的诊断,应强调存在智能障碍,而不应过分强调痴呆,做到及早诊治,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杨绍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五氟利多维持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60例临床观察

    笔者在20余年的精神病临床实践中,运用五氟利多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林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576例脑出血统计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0~2004年5年间脑出血患者的统计分析,探讨楚雄市脑出血的变化趋势和性别分布、好发年龄、常见出血部位及季节周期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年来经我院CT扫描确诊的57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000~2004年5年中,脑出血病人逐年上升2000年为86例,2004年为159例,其中男性占60.1%,女性占39.9%;(2)好发年龄为50~69岁,占60.1%;(3)出血部位好发于基底节区,占68.1%;(4)秋冬季脑出血患者多,占55.4%.结论脑出血病人呈逐渐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常发生于50~69岁年龄组,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为主,秋冬季发病率高.

    作者:武毅;温华昌;杨海燕;苏春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近年来无创性气道双水平正压(Bi-PAP)呼吸机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我院呼吸内科RICU于1998年8月~2003年12月对148例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经鼻面罩BiPAP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梁松林;郭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冠心病的预测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外文献报道,有颈动脉病变者死于冠心病(CHD)者高于死于脑卒中者.颈动脉超声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窗口,通过颈动脉超声的无创检测与冠心动脉造影的有创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易祥武;幸志强;丁春平;刘芳;邱志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50例疗效分析

    目的对降纤酶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塞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用降纤酶注射剂5U加生理盐水100ml内静脉滴注,一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VitC2.0静脉滴注,一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疗效进行比较,经X2检验(P<0.05)有差异.治疗前后血液学检验结果,两组比较经t检验有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注射剂具有纯度高、溶栓作用强、安全低毒等显著特点,是目前国内较好的蛇毒酶类抗栓、溶栓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可靠.

    作者:索建全;张国华;刘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结肠炎18例

    结肠炎又称慢性结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顽固性肠炎等.属祖国医学,腹痛、泄泻,痢疾的范畴.多责于肝、脾、肾、大肠,尤以肝脾两脏功能失调为主.

    作者:古光林;裴明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内镜检查术的配合与护理

    我院1999-2004年共作256例急诊胃镜检查明确了诊断,并未有任何并发症.

    作者:刘淑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狼疮性肾炎活动期的临床意义

    目的测定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非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arg retinol-binding prottin,URBP)含量,探讨URBP在狼疮性肾炎活动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上海德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用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URBP,各组间所测得结果的平均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及非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URBP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且活动期患者URBP平均水平又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经治疗活动病变控制后,其URBP显著下降(p<0.05).结论URBP可作为狼疮性肾炎活动期的标志物.

    作者:田秋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大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面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HUVECs为研究对象,应用10mg/L、20mg/L、30mg/L、40mg/L大黄素单独或混合5ng/mL TNF-d进行培养,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其表面V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10mg/L、20mg/L组单纯大黄素使HUVECs表面VCAM-1表达升高; 30mg/L、40mg/L组单纯大黄素对HUVECs表面VCAM-1表达尢影响;10mg/L、20mg/L、30mg/L、40mg/L大黄素和5ng/mL TNF-α进行混合培养时,HUVECs表面VCAM-1的表达明显低于单独应用TNF-α组,且对大黄素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佳作用浓度可因个体不同而有一定差异.结论大黄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面VCAM-1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作者:周慧;郑志峰;李飞;谷德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全反式维甲酸、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为一种具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急性白血病,既往多数患者初治时化疗因合并严重的DIC而死亡.近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砷剂(AS2O3)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患者DIC的发生,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缓解率.本文就初治APL应用ATRA、AS2O3诱导化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葛根的临床应用

    葛根是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葛的块根,各地均产,以江浙湖广四川为多,一般在3~4月或10~11月采挖全根,洗净泥土,斜切成3~5分的厚片,晒干入药.其味甘性平微凉,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止泻治痢、透麻疹、降血糖、解酒毒等功效.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为常用中草药.

    作者:王军华;陈怀芝;白艳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析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通过对五例新生儿破伤风患者的护理,笔者认为及时止痉、有效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是本端正的护理要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刘兴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彩超在企业妇科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应用彩超进行大型企业女职工妇科体检,了解妇科阳性发病率.方法采用日本阿洛卡Aloka SSD-500型彩超,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结果本观察组2882例,正常1760例,61.0%,异常1122例,39.0%,以妇科炎性疾患检出率高,其中以慢性宫颈炎为多见(1002例,34.7%),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病种,经x2检验,P<0.01;其次,子宫肌瘤826例,28.5%,与其它病种有差异,P<0.05,总体观察:妇科炎性疾患尤其是慢性宫颈炎,子宫肌瘤,卵巢浆液性囊肿,子宫腺肌症及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畸胎瘤(详见表1).结论彩超妇科体检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妇科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晋云;夏美玲;白晓瑞;周亚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出血病人急性期须注意的护理问题

    通过对脑出血病人急性期避免情绪波动、加强病情观察、正确应用脱水剂、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便秘、保持肢体功能位等的护理,预防了并发症,促进了康复.

    作者:刘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抽添针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以抽添手法针刺.对照组60例,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抽添针刺手法可有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作者:金英爱;赵敬东;吕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胆管结石的成因研究和外科治疗近况

    肝胆管结石又称肝内胆管结石或肝内结石,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还不到20年的时间.但我国胆道外科学者在其结石成因[1]、病理改变[2]、定位诊断、手术治疗[3,4]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道感染的机会减少、胆固醇结石比例的升高,目前肝胆管结石只占胆道结石的4.7%,已有大幅度下降,但仍然是我国常见而难治的胆道疾病[5].现就我国肝胆管结石的成因研究和外科治疗近况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周泽建;童东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黄梅地区5021例乙肝两对半检测资料分析

    目的调查本地区乙肝病毒感染率.方法对2003年5月-2003年12月来我院作健康体检的5021份乙肝两对半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地区的乙肝病毒感染率为20.5%,明显高于全国以及本省的平均水平.从分组情况看,各年龄组的感染率有着显著性差异,与年龄成正相关,10岁以下人群,基本接近全国或本省的平均水平.结论乙肝感染率与计划免疫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预防保健意识有明显关系.

    作者:钟华;雷艳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龄胆囊结石病临床特点及外科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胆囊结石病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至今406例60岁以上高龄胆囊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病人术前合并症多、病情急、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结论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直接有效的方法,延误手术时机是高龄病人胆道疾病死亡率和并发症增加的重要因素.重视合并症的治疗及术后的监测处理,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手术方式根据病变情况而定,应遵循快捷、简单、安全的原则.

    作者:王春泉;高勇;袁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乙型肝炎提高生存率的临床研究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组传染病,全球约有3.5亿患者,我国是一个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其发病率约占全球肝炎患者总数的一半.我国每年死于病毒性肝炎者约23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我们在应用常规重型肝炎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呋啶与中药清热降黄糖浆联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仅给以常规的重型肝炎药物治疗.通过对以上两组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应用拉米呋啶与中药清热降黄糖浆联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拉米呋啶与中药清热降黄糖浆联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有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王立文;邵刚;肖杰;陈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