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置节育环后子宫出血中药治疗124例的临床观察

杨龙光

关键词:放环置后子宫出血, 中药治疗, 疗效观察
摘要:我院从2002年2月以来至2004年3月,用中药治疗放置节育环后子宫出血患者124例,跟踪1年疗效统计,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内置管引流联合高聚金葡素、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3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腔置管持续引流联合胸腔给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2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细针穿刺胸腔内埋置细管持续引流联合应用高聚金葡素及顺铂胸腔内注射,每周给药二次.结果能有效控制患者恶性胸腔积液,减少胸腔积液过早包裹或纤维素分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缪渭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9例报告

    我院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间共收治乳腺癌患者36例,其中对9例I、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了肋间臂神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有卓;齐秀琴;赵建国;曹海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国产新药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云克治疗68例活动性RA,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该药有效率为91.9%,此药在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晨僵、关节功能受限和降低血沉等方面为明显.结论此药疗效明显,使用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叶学和;陈哲;劳丹华;黄庆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常剂量吗啡受体拮抗剂对呼吸衰竭(Ⅱ型)的影响

    目的观察超常剂量吗啡受体拮抗剂对呼吸衰竭(Ⅱ型)的影响.方法4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纯吗啡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治疗.第一天予0.9%生理盐水20ml+纳络酮4mg/静脉推注,然后纳络酮4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第二天和第三天分别给予纳络酮4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每天一次.对照组则不用纳络酮.结果治疗组的临床,体征,意识障碍的恢复,血气分析指标等在治疗前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常剂量吗啡受体拮抗剂能改善气道的有效通气,提高呼吸衰竭的疗效,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作者:葛晓麟;徐侃;贡伟;郑明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放置节育环后子宫出血中药治疗124例的临床观察

    我院从2002年2月以来至2004年3月,用中药治疗放置节育环后子宫出血患者124例,跟踪1年疗效统计,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龙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异丙酚在胃镜检查术中应用探讨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胃镜检查术中的镇静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把接受检查患者按其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胃镜检查前予异丙酚1.0-2.5mg/kg(Range50-175mg),直到患者进入浅睡眠状态,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后,开始进行胃镜检查或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检查组.两组检查前均给予吸氧.结果观察组各项痛苦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对脉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对血压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01),两组对SPO2的影响无差异.结论异丙酚在胃镜检查术中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对于高度紧张的患者不失为理想的选择,但对血压的影响较大,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慎用.

    作者:廖文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爆炸伤致角膜大量异物的治疗体会

    爆炸伤是一种性质严重的全身复合伤,因眼部的特殊注视功能,常导致双眼同时受累,且在全复合伤中占有较大比例.爆炸伤中的鞭炮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土锅炉爆炸等由于爆炸压力大,大量异物喷射入眼,常伴有轻度热烫伤.异物多位于角膜表层和浅基质层内,少数可达深基质层,偶有眼球穿通伤和球内异物.我科在1994年-2004年对42例在急诊处置和治疗中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剑;刘凤英;王翠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水杨酸软膏与乳膏的比较

    用软膏基质和乳膏基质分别将水杨酸制成水杨酸软膏和水杨酸乳膏,并用刺激性试验、稳定性试验、释放度试验和临床试验进行比较,结果是乳膏基质的成品在释放度和外观上好于软膏基质.

    作者:杨理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是当前危害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既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又有直接危及生命的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时可加重发展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因此,控制心绞痛恶化在冠心病治疗中尤为重要,西医治疗采用扩冠、抗凝、降脂及对症治疗,扩冠多用硝酸酯类药物,但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性的发生会导致其临床疗效减弱或消失,所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颖;吕蕾;邵丽春;邓国伟;孙弘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顽固性腹水患者在左下腹、右中腹进行腹腔穿刺,并将穿刺针与导管连接固定,腹水从左下腹引入动脉导管,通过滤过器在负压泵作用下形成超滤,水及中、小分子等滤出,浓缩后的腹水经静脉导管自右下腹回输入腹腔.结果超滤后患者体重下降,腹围缩小,尿量增加,血中肌酐下降,总蛋白、白蛋白上升(p<0.05),结论腹水超滤回输有效、安全、简便、副作用少.

    作者:粱立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三氧化二砷与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措施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s)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观察使用As2O3与ATRA治疗的12例APL住院患者发生的任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有2例患者发生了维甲酸综合征(RAS),1例患者出现了Q-T间期延长.持续使用As2O3或ATRA治疗后,其副作用及严重程度减轻.结论使用As2O3或ATRA治疗APL时,常见的不良反应比较轻微,为可逆性的.通常不需要中断治疗.

    作者:李德津;方志坚;余延芳;田小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癫痫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通过88例癫痫患者西药组及中西药结合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旨在对中药处方组成进行分析,判断中西药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西药组有效率84%,中西药结合组98%.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癫痫可明显控制癫痫发作症状,并能减少或克服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党学军;刘少正;王培基;蒲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和适应症.方法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19例,男8例,女11例.平均70.2岁.骨折类型为GardenⅢ12例,Ⅳ型7例.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为12个月,病人术后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为89%.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操凯;刁剑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诊科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合作的关系,病人就诊的目的是治疗疾病,祛病延年.医疗工作的目的是减轻痛苦,治疗疾病,促进健康.但在临床工作中双方常常会发生一些纠纷,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不利,本文旨在探讨急诊医疗纠纷的原因及特点,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防范措施,目的在于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护质量.

    作者:韩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干出血患者的呼吸管理

    脑干是生命中枢所在地,脑干出血可能会对呼吸产生严重影响.本文总结21例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从呼吸变化的观察,呼吸机的正确使用.怎样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等方面介绍了脑干出血呼吸的管理体会.

    作者:高朝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雪条棒外固定治疗指骨骨折

    指骨骨折比较常见,手法复位并不困难,但外固定不易找到特制的夹板.我们采用雪条棒外固定,取材简便,经济实用,根据手指的长短易于造形.经过用雪条棒外厨定治疗指骨骨折38例临床观察,既对手指骨骨折有稳定的固定作用,又对手指骨关节有保护作用,避免了手指骨骨折恢复后,如手指指间关节屈曲、僵直,硬化等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有效率达100%,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黑转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纳洛酮在急症急救中的治疗体会

    纳洛酮为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为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对机体内各类型阿片受体均有竞争性拮抗作用,能与体内μ、κ、β阿片受体结合,对对抗释放过多的β-内啡碱度,迅速恢复脑、心、肺等脏器的正常功能.纳络酮易透过血脑屏障,吸收快,代谢快,血浆半衰期为45-100min,分布容积约200L,作用持续时间45-90min,肌注15min药效达高峰,如10-15min药物不显效或反应不明显,即可追加剂量.口服效果差.

    作者:曲祥海;郝来群;王胜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脑出血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68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脑出血(CH)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防治措施;总结治疗经验,便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本病.方法系统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68例CH并发MOF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既往病史、MOF发生时间、发生率、病死率.结果高龄、有慢性病史、脑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与MOF发生关系密切,尤其当病变影响丘脑下部、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明显障碍时,MOF在所难免;脏器衰竭数日与MOF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为降低MOF的发生率,对CH患者应采取积极正确的治疗及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生MOF,则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治疗中应早期常进行有关器宫功能监测,积极有效地控制脑、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本病预后极差,预防CH后MOF的发生至关重要,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减少MOF死亡的重要环节.

    作者:盖全武;李莉;田扬;段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谈谈对传染性红斑治疗的初步体会

    传染性红斑为现代医学之病名,究竟属于祖国医学何病,尚待进一步探讨.个人认为本病恐系(倍雷)病之范畴.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根据发病原因及症状等表现应予以严格区分,否则容易与猩红热、荨麻疹等混淆.致使查病不明,辨病不清,不仅难以取得满意之效果,还会贻误病机.下面仅举医案二则做以介绍:

    作者:宋伟;宋蓝田;付明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预防

    胆囊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胆固醇沉着和胆囊腺肌增生症等,是腹部外科仅次于阑尾炎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文献记载约10%-16.3%,随着年龄的增长40岁以上可达21.6%-24.7%,70岁以上可高达70%,因此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ystectomy,简称OC)和90年代兴起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ectomy,简称LC)是外科医师的常见术式,但不管是OC或LC均可发生胆道损伤这一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会给患者带来终身痛苦,甚至处理不当会危及患者生命,或因多次手术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影响社会安定,现就有关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预防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陈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