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柳仙;罗岚;林永东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 cerebral stroke , CS )患者应对方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住院部神经外科收治的72例重症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 A组患者行神经内科常规的治疗与护理,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由经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根据医学应对问卷( 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评估A、B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法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结果干预6个月后,B组患者MCMQ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同期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法评分均明显升高,且B组明显高于同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期间,A、B两组患者CS再复发率分别为5.6%与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6,P<0.01)。结论对重症CS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选择积极乐观的应对方式,可有效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早日康复。
作者:范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质量及医疗费用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1~1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8例设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医疗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医疗费用。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常星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老年肺炎患者住院期间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肺炎住院治疗患者168例,随机分为细节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组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细节护理组的护理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非常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肺炎住院患者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提高老年肺炎患者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艾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实施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并且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观察、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在手术之前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手术中未发现患者出现不适感,并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未出现并发症情况,具有较高的治愈率。结论对实施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建桔;汪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指针的中医操作干预,以减轻胃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反应。方法在既往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等临床评价研究方法,观察拟定方案改善胃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症状的情况,为临床优化胃癌化疗患者护理路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结果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指针的中医操作对减轻胃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反应有一定效果,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指针的中医操作能有效减轻胃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侯庆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承山穴围术期埋针治疗痔瘘术后肛门疼痛的护理。方法选取痔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承山穴围术期埋针,将无痛意识和措施始终贯穿于手术过程中。结果观察组术后(120.2±10.4)min出现疼痛,对照组术后(80.4±9.7)min出现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78,P=0.0000);观察组36 h内平均用止痛药次数(2.06±1.72)次,对照组36 h内平均用止痛药次数为(3.22±1.78)次;观察组36 h内使用曲马多止痛平均用量为(62.12±6.42)mg,对照组36 h内使用曲马多止痛平均用量为(71.19±6.71) mg;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NRS评分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轻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双承山穴围术期埋针治疗痔瘘术后肛门疼痛,术中辅以一定的护理措施,是一种新型的、疗效持久,且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的镇痛方法。
作者:孔淑娟;吕婉仪;邓洁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前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差异、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入组时,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以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刘艳;罗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的计划制定、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入院时、31 d时对两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 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BI)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31 d时FMA评分、MBI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郑粤湘;张卫;李小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88例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8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青光眼手术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青光眼相关知识及术后自我保健护理等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后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护理模式能较好的改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惠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脱机方法在ICU老年气管插管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科室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气管插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撤机前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常规脱机,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管前后血气分析情况、浅快呼吸指数、EtCO2、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拔管前血气分析、浅快呼吸指数、Et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拔管后实验组PO2、PCO2、拔管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管前适当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在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提高人机协调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罗曼;刘路;白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近年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
作者:陈健;陈宏(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 CVC)在胰腺炎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减少静脉营养患者并发症及再次静脉穿刺发生率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胰腺炎需行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为A组,50例CVC置管为B组,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B组相比,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A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B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和CVC置管有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PICC置管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的患者2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9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下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观察组在专业护士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情况下进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前心理状态、检查中血压及脉搏变化情况、内镜操作时间、麻醉药用量、检查中出现呼吸抑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P<0.01),术中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内镜操作时间、麻醉药用量、呼吸抑制均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通过对行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给患者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效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用药,缩短内镜操作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不良反应。
作者:吴爱婵;刘凤婷;朱淑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辅助康复训练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分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Ⅰ级、Ⅱ级、吞咽功能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功能消失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辅助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雪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中的运用。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将功能康复锻炼运用于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为(1.56±1.05)分,排气时间为(16.61±1.69)h,平均住院时间为(6.72±1.09)d,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术后24 h VAS评分为(4.28±1.60)分,排气时间为(20.78±3.38) h,平均住院时间为(8.89±1.28) d,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6.11%;比较上述指标,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的功能康复锻炼能有效提高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的康复状况,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少晶;房婧;罗雪梅;陈锐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情感护理法在中度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中度老年痴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智力训练、记忆训练、推理能力方面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感护理法能够有效改善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胡竹芳;吴慧群;邓乒翻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4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7例。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满意度为97.01%,对照组满意度为8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外科重症监护室( SICU )术后患者降低焦虑情绪、预防谵妄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后收住ICU监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指导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及焦虑情绪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意识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心理干预措施使术后患者能顺利适应ICU的环境,减少对自己疾病的担心和恐惧,降低焦虑、紧张情绪,避免过激或者漠视等谵妄行为的出现。
作者:石崛;胡敏芝;谭尚展;李炫杜;陈丽华;林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组成及防止不安全事件的方法措施和管理对策以消除安全隐患。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发生的50例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方法措施。结果手术室护士的责任感与护理不安全因素相关,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知识技能都与不安全因素有关,构成护理不安全因素中:护理人员责任感、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实施引起的事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4.00%、46.00%、34.00%。结论加强手术室安全因素管理工作制度化,消除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关键。
作者:张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