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艳;罗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优质护理服务, 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前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差异、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入组时,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以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沐浴露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清洁皮肤对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滴露沐浴露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清洁皮肤对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手术患者18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1 d晚用肥皂重点擦拭手术部位3遍,观察组患者在术前1 d晚用含对氯间二甲苯酚滴露沐浴露进行沐浴,使用海绵反复擦拭手术部位3遍。在术前30 min、术毕缝皮时、术后24 h行术野皮肤采样,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感染情况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术毕缝皮时、术后24 h的术野皮肤菌落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皮肤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清洁选用滴露沐浴露可显著降低骨科手术患者的皮肤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蓝柳红;麦慧英;黄春晖;沈皓珍;韩鑫平;方永琴;彭梦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和病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方式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可有效增强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健康知识,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的护理模式。

    作者:宋艳;刘春梅;王倩;胡国艳;沙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刺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行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幼儿300例,分析和统计穿刺的静脉选择、穿刺手法、穿刺时或穿刺前护士心理状态及家长干扰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前正中静脉入路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外眦上部静脉(P<0.01),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的前后沿的头皮静脉穿刺手法成功率明显高于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的上下面(P<0.05),护士心理状态良好时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心理状态差时(P<0.01),家长配合时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家长干扰时( P<0.01)。结论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静脉或穿刺手法选择不当、护士心理素质差及家长不配合,选择正中静脉、穿刺时拇指与食捏于针柄前后沿、提高护士自身修养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胡时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术后谵妄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外科重症监护室( SICU )术后患者降低焦虑情绪、预防谵妄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后收住ICU监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指导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及焦虑情绪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意识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心理干预措施使术后患者能顺利适应ICU的环境,减少对自己疾病的担心和恐惧,降低焦虑、紧张情绪,避免过激或者漠视等谵妄行为的出现。

    作者:石崛;胡敏芝;谭尚展;李炫杜;陈丽华;林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路径干预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干预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经剖宫产手术结束妊娠子痫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1年2~12月剖宫产手术结束妊娠子痫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按照护理路径进行护理。采用自制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1),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院期间临床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对患者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丽宏;祖玲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大面积烫伤休克期全面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大面积烫伤休克期全面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烧伤科收治的22例大面积烫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全面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0.9%,对照组治愈率为63.6%,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大面积烫伤的患儿,采取全面的护理,能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痛苦,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对小儿烫伤休克期的护理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杜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自愿参加此研究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每组55例。一般护理组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组采取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乳房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价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奶胀、乳头皲裂的发生率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综合性护理组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值明显大于一般护理组(P<0.05),奶胀、乳头皲裂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增加初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降低奶胀、乳头皲裂等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林海苗;涂春兰;李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再次高危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再次高危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50例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的高危产妇,随机将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术后24、48 h子宫复旧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 BSES )评分、泌乳量评分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24、48 h子宫复旧情况好于对照组, 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SES评分和术后48 h泌乳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泌乳始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益于再次高危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促进术后临床康复。

    作者:赵丽娅;袁瑞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强化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知识以及症状缓解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措施对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作用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死亡情况及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冠心病诱发因素、饮食宜忌、运动方式、药物治疗和判断标准5方面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强化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死亡。

    作者:于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麻醉风险评估研究

    目的:为提高临床麻醉风险意识,探讨麻醉风险评估方法。方法通过检索知网和PubMed,加实践总结。结果得出麻醉风险的有关因素和麻醉风险评估方法:APACHEⅡ评分系统、POSSUM评分系统、ASA分级。结论医生和护士强化了麻醉风险意识,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提高麻醉质量。

    作者:赵云霞;王蕾;王燕燕;陈松兰(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脱机方法在 ICU老年气管插管患者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脱机方法在ICU老年气管插管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科室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气管插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撤机前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常规脱机,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管前后血气分析情况、浅快呼吸指数、EtCO2、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拔管前血气分析、浅快呼吸指数、Et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拔管后实验组PO2、PCO2、拔管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管前适当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在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提高人机协调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罗曼;刘路;白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临床研究进展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近年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

    作者:陈健;陈宏(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护理院实施责任制医护小组对患者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及家属满意度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护理院实施责任制医护小组对患者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及家属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患者130例,将2013年5~8月收治的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将2013年1月~8月收治的130例患者做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模式,采取常规功能制排班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责任制医护小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两组患者整体QL及各维度评分前均较之前有明显升高( 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实施责任制医护小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涂曼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研究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为探索减轻临床护士压力的方法和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压力源量表,利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院内、外、妇、儿,四大临床科室共10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在五个维度的压力源中,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得分高于时间分配及工作量、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环境及设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针对临床护士突出的压力源特点,护士自身、医院和社会应采取有效对策,预防或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以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普遍提升,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彦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美宝湿润烧伤膏防治温针治疗后张力性水疱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防治温针治疗后张力性水疱的效果。方法80例温针治疗后皮肤出现I度烧伤患者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验组在烧伤部位即时涂抹适量(厚约1 mm)美宝湿润烧伤膏。温针治疗后2 h内观察张力性水疱出现情况及烧伤部位疼痛评分。结果两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分别为2.5%(1例)及15.0%(6例),实验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0.01);两组无痛率分别为97.5%及82.5%,实验组无痛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P<0.01)。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能有效预防张力性水疱的发生,降低疼痛评分。

    作者:莫柳仙;罗岚;林永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 CNP)管理模式应用于脑血管支架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欲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的患者7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84.21%),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减少患者住院天数(6.54±2.01)d,且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好(98.54%),与传统护理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脑血管支架手术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林萍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白芨胶载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深度压疮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白芨胶载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深度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度压疮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先以0.5%浓度的活力碘进行局部消毒,将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等清除干净,再以生理盐水湿敷疮面;观察组表面擦干后给予白芨胶载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覆盖。观察所有患者治疗10 d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深度压疮平均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芨胶载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深度压疮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黄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作用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IVF-ET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IVF-ET伴睡眠障碍女性患者100例,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均按护理常规进行日常护理。实验组患者均行认知行为干预包括认知疗法、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睡眠限制、放松训练,纠正患者对于睡眠不足的错误认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负面心理和孕酮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SQ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1);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DS和SAS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指标评分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孕酮水平均有所上升,实验组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IVF-ET伴睡眠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睡眠改善作用,且可减轻负面情绪、降低心理压力、提高孕酮水平,进而对IVF-ET的成功率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杨广清;徐丽平;吴方贵;漆惠;温美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青光眼患者健康行为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青光眼手术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青光眼相关知识及术后自我保健护理等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后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护理模式能较好的改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惠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106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症消失情况、住院情况、继发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头痛呕吐消失时间、肢体抖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可明显改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病症,显著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秋燕;黄哲梅;黄呈辉;李剑妮;黄顺坤;洪婉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