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玲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措施对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作用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死亡情况及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冠心病诱发因素、饮食宜忌、运动方式、药物治疗和判断标准5方面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强化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死亡。
作者:于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同期进行手术的65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0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即传统开腹手术。术前对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饮食及功能锻炼等围术期护理。结果6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腔镜手术组住院时间及术后护理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开腹手术组。结论对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周淑玲;马婵珊;李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究Miles术后造口术患者的护理难点,分析和解决患者在术后所面对的各种并发症、生活困难、心理障碍等实际问题,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降低患者术后由于并发症、生理困难、经济压力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出院后保持电话追踪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痛苦程度,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对于Miles术后造口术患者来讲,术后的身体护理及心理护理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我们的终目标不仅仅是让患者安全出院,更是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术后更高的生活质量。
作者:翟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联合雾化西咪替丁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口腔黏膜炎( OM)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咪替丁雾化吸入,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记录两组患者OM发生时间、黏膜情况及愈合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OM的发生率及轻重情况。结果实验组OM发生率显著低于照组(P<0.05),患者OM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溃疡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咽拭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联合西咪替丁雾化吸入,能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OM的发生率,有效的控制OM的发展,减少口腔感染的发生,有利于口腔溃疡的愈合。
作者:栾松华;贾博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根据康复护理程序,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肢体肿胀情况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P<0.05;术后2周、4周,实验组患者的肌力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运用康复护理程序实施康复训练,可加快髋关节功能和肌力恢复,减少肢体肿胀,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金红;李腾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结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I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结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为6.5%(3/46),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7,P<0.05),且观察组空腹血糖、BMI等指标等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护理满意度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宣教结合系统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II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月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生实习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习的护生58名,实习时间为4 w。将本组护生随机分为人文关怀组与对照组,每组2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人文关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人文关怀带教模式。对两组护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调查问卷对护生的就业态度及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人文关怀组护生的理论与操作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愿意从事与喜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的护生均多于对照组(均P<0.05),护生对带教老师与带教质量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生带教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方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护生实习效果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作者:吕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 cerebral stroke , CS )患者应对方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住院部神经外科收治的72例重症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 A组患者行神经内科常规的治疗与护理,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由经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根据医学应对问卷( 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评估A、B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法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结果干预6个月后,B组患者MCMQ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同期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法评分均明显升高,且B组明显高于同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期间,A、B两组患者CS再复发率分别为5.6%与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6,P<0.01)。结论对重症CS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选择积极乐观的应对方式,可有效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早日康复。
作者:范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前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差异、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入组时,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以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刘艳;罗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针,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事件、置管时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穿刺时间两组患者无显明差异。观察组的输液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穿刺次数、静脉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针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少,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舒适度高。
作者:林锦华;颜木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母婴180对,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进行母婴护理,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及其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服务后,实验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正确护理方法的掌握和母婴健康知识的熟悉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非常满意65对,满意20对,不满意5对,满意率为94.4%,对照组非常满意41对,满意23对,不满意26对,满意率为71.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产科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使产妇迅速牢固地掌握正确的育儿方式,形成了和谐的护患关系,且得到了产妇及其家属的高度认可,应该在产科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文洁;杨小佳;樊柳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青光眼手术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青光眼相关知识及术后自我保健护理等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后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护理模式能较好的改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惠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并发症、术后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解决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围术期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围术期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郝珍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 CNP)管理模式应用于脑血管支架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欲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的患者7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84.21%),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减少患者住院天数(6.54±2.01)d,且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好(98.54%),与传统护理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脑血管支架手术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林萍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防治温针治疗后张力性水疱的效果。方法80例温针治疗后皮肤出现I度烧伤患者被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实验组在烧伤部位即时涂抹适量(厚约1 mm)美宝湿润烧伤膏。温针治疗后2 h内观察张力性水疱出现情况及烧伤部位疼痛评分。结果两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分别为2.5%(1例)及15.0%(6例),实验组张力性水疱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0.01);两组无痛率分别为97.5%及82.5%,实验组无痛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P<0.01)。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能有效预防张力性水疱的发生,降低疼痛评分。
作者:莫柳仙;罗岚;林永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PSQI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PSQI评分均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等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状况。
作者:游多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情感护理法在中度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中度老年痴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智力训练、记忆训练、推理能力方面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感护理法能够有效改善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胡竹芳;吴慧群;邓乒翻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中心收治的60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后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几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指数、疼痛程度,出院前比照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焦虑及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减轻了患者的焦虑、疼痛指数,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起到了促进康复的作用。
作者:樊玉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站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初产妇按产时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陪伴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很满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陪伴分娩可根据产程的不同阶段为产妇提供心理和分娩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耿润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ICU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清醒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监护、气管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ICU清醒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ICU内的生活质量。
作者:支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