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文洁;杨小佳;樊柳宜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母婴180对,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进行母婴护理,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产妇及其家属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服务后,实验组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正确护理方法的掌握和母婴健康知识的熟悉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非常满意65对,满意20对,不满意5对,满意率为94.4%,对照组非常满意41对,满意23对,不满意26对,满意率为71.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产科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使产妇迅速牢固地掌握正确的育儿方式,形成了和谐的护患关系,且得到了产妇及其家属的高度认可,应该在产科进一步推广。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中并发症、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出血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脑出血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口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便秘)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志美;曾静;李秀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陪伴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站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初产妇按产时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陪伴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很满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陪伴分娩可根据产程的不同阶段为产妇提供心理和分娩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耿润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3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种类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对策。结果380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为13.7%,其中,呼吸系统感染18例(34.6%),泌尿系统12例(23.1%),皮肤感染10例(19.2%),消化系统感染7例(13.5%),其他5例(9.6%)。年龄大、住院天数长、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术前使用抗生素等均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5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病原菌培养检出菌株49株,其中G+菌17株(32.7%);G-菌27株(51.9%);真菌5株(9.6%)。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围术期的无菌原则,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恢复。

    作者:马泽萍;巫惠珍;王友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实施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对实施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并且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观察、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在手术之前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手术中未发现患者出现不适感,并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未出现并发症情况,具有较高的治愈率。结论对实施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建桔;汪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气分析动脉采血前后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前后的护理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2年各科室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患者1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55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气分析采血护理,观察组则加强血气分析采血前后的护理。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总数为4200例,成功率为76.4%,测量值误差640例,误差率为11.6%;观察组穿刺成功总数为4800例,成功率为87.3%,测量值误差240例,误差率为4.4%。结论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发生误差较严重,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士要不断积累经验,加强采血前后的护理工作,减少误差。

    作者:杨志彦;蒋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特点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特点及效果。方法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晚期肿瘤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了基础护理及症状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与症状护理基础上,依据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等,再给予心理护理,让患者身心两方面均得到护理,以体现临终关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据晚期肿瘤患者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点,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再有效实施心理护理,其临终关怀护理的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早产患儿1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连续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头围增长以及身长增长分别为(23.9±6.1) g/d、(0.8±0.4) mm/d、(1.1±0.5) mm/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奶摄入量、呼吸道感染率、腹泻率及再住院率等生存质量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措施通过无缝隙衔接的护理干预方式,实现了早产儿由院内至家庭的延伸性护理,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银娟;温爱华;江晓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麻醉风险评估研究

    目的:为提高临床麻醉风险意识,探讨麻醉风险评估方法。方法通过检索知网和PubMed,加实践总结。结果得出麻醉风险的有关因素和麻醉风险评估方法:APACHEⅡ评分系统、POSSUM评分系统、ASA分级。结论医生和护士强化了麻醉风险意识,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提高麻醉质量。

    作者:赵云霞;王蕾;王燕燕;陈松兰(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失衡综合征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指导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对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仲华;李芸芸;王月琴;姚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自愿参加此研究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每组55例。一般护理组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组采取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乳房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价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奶胀、乳头皲裂的发生率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综合性护理组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值明显大于一般护理组(P<0.05),奶胀、乳头皲裂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增加初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降低奶胀、乳头皲裂等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林海苗;涂春兰;李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强化护理干预在 COPD合并Ⅱ型呼衰无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衰无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116例,均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指标、通气治疗耐受情况、呼吸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通气治疗耐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呼吸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时的耐受性,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文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术后谵妄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外科重症监护室( SICU )术后患者降低焦虑情绪、预防谵妄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后收住ICU监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指导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及焦虑情绪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意识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心理干预措施使术后患者能顺利适应ICU的环境,减少对自己疾病的担心和恐惧,降低焦虑、紧张情绪,避免过激或者漠视等谵妄行为的出现。

    作者:石崛;胡敏芝;谭尚展;李炫杜;陈丽华;林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静滴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对减少高危压疮患者发生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对减少高危压疮患者发生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56例高危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静滴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加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发生率为14.28%,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3,P=0.036<0.05),护理后,观察组皮肤压红、皮肤压痛、皮肤灼痛感以及皮肤潮湿感等皮肤舒适程度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可有效减少高危压疮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冬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程序对血透患者血管通路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200例血透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总体健康、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起到前瞻性护理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血透患者血管通路保护的健康知识,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影;陈林;刁永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颈外静脉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的效果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针,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事件、置管时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穿刺时间两组患者无显明差异。观察组的输液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穿刺次数、静脉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针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少,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舒适度高。

    作者:林锦华;颜木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护理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ACPE)并给予相应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CPE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控制心力衰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并给予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 h后的心率( HR)、呼吸频率( RR)、平均动脉压( MAP)、动脉血氧分压( PaO2)、氧合指数( PaO2/FiO2)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R、RR、MAP、PaO2、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R(90.21±11.95)次/min、RR(22.15±5.52)次/min和MAP(74.82±8.56)mmHg低于对照组;PaO2(99.58±4.26)和PaO2/FiO2(266.7±18.99)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21.15±4.59)min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ACPE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骆福秀;文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护理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拟行肠镜检查术的患者384例,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96例。 A组口服硫酸镁,B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C组口服番泻叶,D组口服甘露醇,对患者均进行护理指导。对比四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清肠效果、患者舒适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清电解质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A组清肠效果均优于B组、C组和D组(均P<0.05),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清电解质水平变化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口服硫酸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刘革兰;李婷珊;马普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ICC 与 CVC 在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 CVC)在胰腺炎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减少静脉营养患者并发症及再次静脉穿刺发生率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胰腺炎需行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为A组,50例CVC置管为B组,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B组相比,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A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B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和CVC置管有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PICC置管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脱机方法在 ICU老年气管插管患者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脱机方法在ICU老年气管插管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科室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气管插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撤机前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常规脱机,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管前后血气分析情况、浅快呼吸指数、EtCO2、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拔管前血气分析、浅快呼吸指数、Et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拔管后实验组PO2、PCO2、拔管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管前适当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在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提高人机协调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罗曼;刘路;白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等离子体低温过氧化氢灭菌器应用对质量全程控制的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医疗器械材质呈现多元化,其中不耐高温类(橡胶等)、不耐湿类(内镜等)比例明显上升〔1〕,如何对特殊材质进行有效灭菌已成为研究热点。等离子体低温过氧化氢灭菌是一类具有低温、快速、干燥、无毒等优点的新型灭菌技术〔2〕,摈弃了传统技术的灭菌时间长、对仪器损害大、易污染环境等缺点,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采用等离子体低温过氧化氢灭菌器对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并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吴小凌;陈少琴;刘翠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