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程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金红;李腾海

关键词:护理程序, 股骨粗隆间骨折, 围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根据康复护理程序,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肢体肿胀情况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1.4%),P<0.05;术后2周、4周,实验组患者的肌力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运用康复护理程序实施康复训练,可加快髋关节功能和肌力恢复,减少肢体肿胀,缩短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焦虑症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焦虑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和抑郁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得分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伴有抑郁焦虑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莉;宋娟;曹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个性化质量护理在 PICC 置管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探讨和研究个性化质量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的180例在我院做PICC置管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取PICC置管个性化质量护理,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实施个性化质量护理,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PICC置管的患者应用个性化质量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而且有助于延长PICC置管使用时间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降低医疗纠纷产生的几率,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工作者们应用和借鉴。

    作者:高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中的运用。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将功能康复锻炼运用于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为(1.56±1.05)分,排气时间为(16.61±1.69)h,平均住院时间为(6.72±1.09)d,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术后24 h VAS评分为(4.28±1.60)分,排气时间为(20.78±3.38) h,平均住院时间为(8.89±1.28) d,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6.11%;比较上述指标,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的功能康复锻炼能有效提高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的康复状况,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少晶;房婧;罗雪梅;陈锐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晚期宫颈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化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6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在常规盆腔大野前后对穿照射30 Gy后中间挡铅改四野照射,剂量20~25 Gy,并同时每周1~2次后装治疗DT=30~42 Gy/6~7次,后装治疗当天不做外照射,总疗程7~8周。治疗组32例,调强放疗给予GTV1(宫颈原发及宫旁直接侵犯肿瘤)60~66 Gy/30f/5周。后装治疗在调强治疗结束后进行,给予A点剂量,18~24 Gy/3~4f/2~3周。两组放疗开始同时接受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化疗21 d为1周期,共2周期。放化疗期间,予积极的心理指导与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Ⅰ~Ⅲ度的白细胞下降明显减少,腹泻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100%,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为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减轻,但未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作者:周世琼;任道琼;刘士凤;江书容;吴天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人本理念融入到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希望水平、对化疗的应对方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以及希望总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治疗性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提高肿瘤化疗患者治疗期间的希望水平,使其积极对待,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辅助康复训练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辅助康复训练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分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Ⅰ级、Ⅱ级、吞咽功能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功能消失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辅助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雪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共49例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治疗,并通过护理观察量表( NOSIE )、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 )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病情评定。结果患者进行了(58±20.2)d的住院治疗,49例患者中,32人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17人经过治疗痊愈出院。所有患者心情逐渐变得开朗,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并开始融入到集体的活动中去。通过护理干预量表,发现患者的社会能力、个人卫生和总积极因素都见到了显著的提高(P<0.001),而症状表现、抑郁、总消极因素等都得到了显著的降低(P<0.001),而通过Zung抑郁自评量表可以得出患者的情感、身体、精神、心理障碍都有显著的提高( P<0.001)。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发现患者的自杀意念显著降低( P<0.001)。而这些都与临床观察一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笔者通过对49例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勇敢地面对疾病,终战胜疾病,获得新生,故对于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作者:张静;杨丽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癌症晚期患者疼痛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癌症晚期患者疼痛的主要护理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研究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321例癌症晚期病人为对象,其中肺癌138例,食道癌96例,结肠癌87例。回顾性分析3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癌症疼痛的评估方法,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结果引起癌症晚期患者疼痛的原因很多,护理主要措施是指导患者持续性用药。持续性用药与间断性用药及不用药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接受化疗患者疼痛的缓解率为55.15%,远比不接受化疗患者的15.00%高,且化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癌症晚期患者大多可伴疼痛,护士应指导患者持续性用药止痛,鼓励患者接受化疗,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

    作者:谭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院外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外健康指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院外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行为、幸福程度以及疗效的保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自我监测、遵医嘱服药、并发症预防、饮食知识、运动方案及健康行为总分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正性幸福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负性幸福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主观幸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出院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健康指导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减少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保持治疗效果。

    作者:岳春江;闫娟;程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路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制订并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后遵医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全钫;王小云;代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全肺切除患者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深度的研究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患者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时不同插管深度的吸痰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全肺切除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吸痰管插入遇阻力后上提0.5~1.0 cm ),观察组采用浅深层吸痰法(吸痰管超出气管插管或套管末端≤2.0 cm)。观察两组患者吸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BP、HR、PaO2、TV的增加值、Raw下降值和吸痰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及VAP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痰痂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肺切除机械通气患者给予气管内浅层与常规吸痰效果无明显差别,而浅层吸痰更加安全。

    作者:韩静;赵立森;穆松惠;张红梅;付雅峰;王秀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的计划制定、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入院时、31 d时对两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 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BI)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31 d时FMA评分、MBI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郑粤湘;张卫;李小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强化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知识以及症状缓解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措施对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作用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死亡情况及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冠心病诱发因素、饮食宜忌、运动方式、药物治疗和判断标准5方面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强化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死亡。

    作者:于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护理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拟行肠镜检查术的患者384例,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96例。 A组口服硫酸镁,B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C组口服番泻叶,D组口服甘露醇,对患者均进行护理指导。对比四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清肠效果、患者舒适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清电解质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A组清肠效果均优于B组、C组和D组(均P<0.05),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清电解质水平变化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口服硫酸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刘革兰;李婷珊;马普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实施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对实施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并且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观察、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在手术之前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手术中未发现患者出现不适感,并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未出现并发症情况,具有较高的治愈率。结论对实施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建桔;汪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特点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特点及效果。方法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晚期肿瘤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了基础护理及症状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与症状护理基础上,依据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等,再给予心理护理,让患者身心两方面均得到护理,以体现临终关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据晚期肿瘤患者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点,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再有效实施心理护理,其临终关怀护理的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对老年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为老年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78例老年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护理满意度评价均优于干预前,且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且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控制目标的比例高于护理前,且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丽芹;余利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 CQI)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血液透析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以CQI方法进行护理。治疗护理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自我锻炼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成功率、自我锻炼的依从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CQI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护理中能提高患者首次穿刺的成功率,患者自我锻炼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曾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3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种类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对策。结果380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为13.7%,其中,呼吸系统感染18例(34.6%),泌尿系统12例(23.1%),皮肤感染10例(19.2%),消化系统感染7例(13.5%),其他5例(9.6%)。年龄大、住院天数长、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术前使用抗生素等均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5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病原菌培养检出菌株49株,其中G+菌17株(32.7%);G-菌27株(51.9%);真菌5株(9.6%)。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围术期的无菌原则,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恢复。

    作者:马泽萍;巫惠珍;王友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承山穴围术期埋针治疗痔瘘术后肛门疼痛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承山穴围术期埋针治疗痔瘘术后肛门疼痛的护理。方法选取痔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承山穴围术期埋针,将无痛意识和措施始终贯穿于手术过程中。结果观察组术后(120.2±10.4)min出现疼痛,对照组术后(80.4±9.7)min出现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78,P=0.0000);观察组36 h内平均用止痛药次数(2.06±1.72)次,对照组36 h内平均用止痛药次数为(3.22±1.78)次;观察组36 h内使用曲马多止痛平均用量为(62.12±6.42)mg,对照组36 h内使用曲马多止痛平均用量为(71.19±6.71) mg;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NRS评分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轻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双承山穴围术期埋针治疗痔瘘术后肛门疼痛,术中辅以一定的护理措施,是一种新型的、疗效持久,且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的镇痛方法。

    作者:孔淑娟;吕婉仪;邓洁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