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宋娟;曹建梅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质量及医疗费用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1~1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8例设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医疗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医疗费用。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常星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体位、手术时间对术中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5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压疮80例,对可能影响术中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数据计算。结果该组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为1.6%。手术时间>3 h,麻醉方式为气管内全麻、侧卧位、术中低血氧饱和度( SaQ2)、合并有基础疾病、患者年龄>50岁、麻醉时间>3 h、术中体温都是术中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侧卧位和手术时间过长都是术中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钟奕;卜文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近年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
作者:陈健;陈宏(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 CQI)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血液透析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以CQI方法进行护理。治疗护理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自我锻炼的依从性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成功率、自我锻炼的依从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CQI应用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护理中能提高患者首次穿刺的成功率,患者自我锻炼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曾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针,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事件、置管时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穿刺时间两组患者无显明差异。观察组的输液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穿刺次数、静脉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针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少,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舒适度高。
作者:林锦华;颜木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科接收的初产妇800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产妇均采取常规自然分娩,研究组产妇在进行自然分娩时加用仿生全自动助产仪助产。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可以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分娩痛苦,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有效保障了母婴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李彩虹;李小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前后的护理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2年各科室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患者1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55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气分析采血护理,观察组则加强血气分析采血前后的护理。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总数为4200例,成功率为76.4%,测量值误差640例,误差率为11.6%;观察组穿刺成功总数为4800例,成功率为87.3%,测量值误差240例,误差率为4.4%。结论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发生误差较严重,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士要不断积累经验,加强采血前后的护理工作,减少误差。
作者:杨志彦;蒋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癌症晚期患者疼痛的主要护理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研究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321例癌症晚期病人为对象,其中肺癌138例,食道癌96例,结肠癌87例。回顾性分析3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癌症疼痛的评估方法,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结果引起癌症晚期患者疼痛的原因很多,护理主要措施是指导患者持续性用药。持续性用药与间断性用药及不用药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接受化疗患者疼痛的缓解率为55.15%,远比不接受化疗患者的15.00%高,且化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癌症晚期患者大多可伴疼痛,护士应指导患者持续性用药止痛,鼓励患者接受化疗,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
作者:谭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及PSQI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PSQI评分均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等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状况。
作者:游多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和病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方式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可有效增强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健康知识,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的护理模式。
作者:宋艳;刘春梅;王倩;胡国艳;沙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安全进食的知信行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269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知信行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护士对老年患者安全进食护理现状介于“一般”和“经常”之间,得分从低到高依次是知识、临床实践行为、态度,且三者间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职称、所在专科、是否接受相关培训。结论老年患者进食安全已引起临床护士的关注,但护士在相关知识、处理方面较差,需加强对老年患者病区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对老年患者安全进食的知信行水平,保障临床安全。
作者:魏琳;张小培;雷丽芳;叶日春;陈捷晗;朱乐英;林美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 CVC)在胰腺炎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减少静脉营养患者并发症及再次静脉穿刺发生率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胰腺炎需行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为A组,50例CVC置管为B组,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B组相比,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A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B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和CVC置管有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PICC置管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建册、定期产检、自愿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6例)和实验组(1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服务流程;实验组采用连续性助产服务流程,包括产前系统性健康教育,产时一对一陪伴分娩,产后随访的助产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选择分娩方式和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孕妇分娩相关知识掌握和实际选择顺产、服务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实施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能够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张海清;吴雅丽;侯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刺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行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幼儿300例,分析和统计穿刺的静脉选择、穿刺手法、穿刺时或穿刺前护士心理状态及家长干扰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前正中静脉入路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外眦上部静脉(P<0.01),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的前后沿的头皮静脉穿刺手法成功率明显高于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的上下面(P<0.05),护士心理状态良好时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心理状态差时(P<0.01),家长配合时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家长干扰时( P<0.01)。结论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静脉或穿刺手法选择不当、护士心理素质差及家长不配合,选择正中静脉、穿刺时拇指与食捏于针柄前后沿、提高护士自身修养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胡时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对IVF-ET伴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IVF-ET伴睡眠障碍女性患者100例,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均按护理常规进行日常护理。实验组患者均行认知行为干预包括认知疗法、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睡眠限制、放松训练,纠正患者对于睡眠不足的错误认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负面心理和孕酮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SQ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1);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DS和SAS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指标评分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孕酮水平均有所上升,实验组孕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IVF-ET伴睡眠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睡眠改善作用,且可减轻负面情绪、降低心理压力、提高孕酮水平,进而对IVF-ET的成功率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杨广清;徐丽平;吴方贵;漆惠;温美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专科门诊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专科门诊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合理饮食、运动疗法、自我检测等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门诊护理可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有利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董丽华;侯照银;张玉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ICU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清醒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监护、气管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ICU清醒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ICU内的生活质量。
作者:支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88例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8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生实习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习的护生58名,实习时间为4 w。将本组护生随机分为人文关怀组与对照组,每组2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人文关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人文关怀带教模式。对两组护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调查问卷对护生的就业态度及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人文关怀组护生的理论与操作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愿意从事与喜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的护生均多于对照组(均P<0.05),护生对带教老师与带教质量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生带教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方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护生实习效果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作者:吕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在消化内科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对我科33名低年资护士采用一对一模式,进行临床轮转规范化培训。结果低年资护士培训后,护士长及培训小组成员评价、医生评价、患者评价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可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业务素质、护理工作胜任力和应急能力,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