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蕾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局麻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局麻手术的患者12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0.5h及术中的焦虑指数、心率与血压、疼痛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焦虑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疼痛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消除和改善局麻手术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维持手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3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种类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对策。结果380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为13.7%,其中,呼吸系统感染18例(34.6%),泌尿系统12例(23.1%),皮肤感染10例(19.2%),消化系统感染7例(13.5%),其他5例(9.6%)。年龄大、住院天数长、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术前使用抗生素等均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5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病原菌培养检出菌株49株,其中G+菌17株(32.7%);G-菌27株(51.9%);真菌5株(9.6%)。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围术期的无菌原则,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恢复。
作者:马泽萍;巫惠珍;王友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前后的护理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2年各科室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患者1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55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气分析采血护理,观察组则加强血气分析采血前后的护理。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总数为4200例,成功率为76.4%,测量值误差640例,误差率为11.6%;观察组穿刺成功总数为4800例,成功率为87.3%,测量值误差240例,误差率为4.4%。结论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发生误差较严重,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士要不断积累经验,加强采血前后的护理工作,减少误差。
作者:杨志彦;蒋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专科门诊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专科门诊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合理饮食、运动疗法、自我检测等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门诊护理可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有利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董丽华;侯照银;张玉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中的运用。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将功能康复锻炼运用于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为(1.56±1.05)分,排气时间为(16.61±1.69)h,平均住院时间为(6.72±1.09)d,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术后24 h VAS评分为(4.28±1.60)分,排气时间为(20.78±3.38) h,平均住院时间为(8.89±1.28) d,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6.11%;比较上述指标,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的功能康复锻炼能有效提高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的康复状况,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少晶;房婧;罗雪梅;陈锐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4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7例。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满意度为97.01%,对照组满意度为8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298例烧伤ICU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均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治疗配合度、社会支持度、希望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有利于解决烧伤ICU患者的实际问题,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治疗配合度。
作者:陈丽映;潘丽沁;赵淑婷;黄爱好;陈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情感护理法在中度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中度老年痴呆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情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在智力训练、记忆训练、推理能力方面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感护理法能够有效改善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胡竹芳;吴慧群;邓乒翻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指针的中医操作干预,以减轻胃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反应。方法在既往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等临床评价研究方法,观察拟定方案改善胃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症状的情况,为临床优化胃癌化疗患者护理路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结果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指针的中医操作对减轻胃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反应有一定效果,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指针的中医操作能有效减轻胃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侯庆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患者出院当天向其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实现医院与患者的双赢效益。
作者:喻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针,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事件、置管时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穿刺时间两组患者无显明差异。观察组的输液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穿刺次数、静脉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针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少,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舒适度高。
作者:林锦华;颜木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的计划制定、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入院时、31 d时对两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 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BI)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31 d时FMA评分、MBI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郑粤湘;张卫;李小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为提高临床麻醉风险意识,探讨麻醉风险评估方法。方法通过检索知网和PubMed,加实践总结。结果得出麻醉风险的有关因素和麻醉风险评估方法:APACHEⅡ评分系统、POSSUM评分系统、ASA分级。结论医生和护士强化了麻醉风险意识,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提高麻醉质量。
作者:赵云霞;王蕾;王燕燕;陈松兰(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癌症晚期患者疼痛的主要护理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研究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321例癌症晚期病人为对象,其中肺癌138例,食道癌96例,结肠癌87例。回顾性分析3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癌症疼痛的评估方法,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结果引起癌症晚期患者疼痛的原因很多,护理主要措施是指导患者持续性用药。持续性用药与间断性用药及不用药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接受化疗患者疼痛的缓解率为55.15%,远比不接受化疗患者的15.00%高,且化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癌症晚期患者大多可伴疼痛,护士应指导患者持续性用药止痛,鼓励患者接受化疗,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和心理护理。
作者:谭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88例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8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内吸痰方式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 ICU)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种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结果吸痰后,观察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吸痰过程中,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方式可有效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樊蕴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患者机械通气气管内吸痰时不同插管深度的吸痰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全肺切除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吸痰管插入遇阻力后上提0.5~1.0 cm ),观察组采用浅深层吸痰法(吸痰管超出气管插管或套管末端≤2.0 cm)。观察两组患者吸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BP、HR、PaO2、TV的增加值、Raw下降值和吸痰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及VAP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痰痂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肺切除机械通气患者给予气管内浅层与常规吸痰效果无明显差别,而浅层吸痰更加安全。
作者:韩静;赵立森;穆松惠;张红梅;付雅峰;王秀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滴露沐浴露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清洁皮肤对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手术患者18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前1 d晚用肥皂重点擦拭手术部位3遍,观察组患者在术前1 d晚用含对氯间二甲苯酚滴露沐浴露进行沐浴,使用海绵反复擦拭手术部位3遍。在术前30 min、术毕缝皮时、术后24 h行术野皮肤采样,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感染情况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术毕缝皮时、术后24 h的术野皮肤菌落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皮肤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清洁选用滴露沐浴露可显著降低骨科手术患者的皮肤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蓝柳红;麦慧英;黄春晖;沈皓珍;韩鑫平;方永琴;彭梦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自知力教育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护理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临床组和认知组,每组8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精神科治疗和护理。临床组和认知组患者3~5例编为一组,采用小组或个别教育的方式,由干预护士按照教育手册每周对患者进行2次自知力教育,每次30~60 min,共8 w。在干预前、干预后4、8、12 w对3组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治疗依从性、扭曲思维自我控制及沟通满意度等进行评定。结果干预4 w后认知组ITAQ评分、BPRS评分、NOSIE评分均明显优于临床组(均P<0.01),认知组和临床组均优于常规组(均P<0.01);沟通满意度临床组高于认知组和常规组(P<0.01)。干预8 w后认知组ITAQ评分高于临床组(P<0.01),临床组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Beck评分认知组明显低于临床组( P<0.01);BPRS评分认知组明显低于临床组( P<0.01),临床组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1);常规组的沟通满意度均低于临床组和认知组(均P<0.01);认知组自我控制评分均低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NOSIE评分认知组均显著高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干预12 w后,认知组的ITAQ评分、沟通满意度和NOSIE评分均显著高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Beck评分、BPRS评分显著低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临床组和认知组的自我控制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以认知为导向的自知力教育可以让患者减少病耻感,接纳自己的疾病,提高患者反思和纠正扭曲思维和误解的能力,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或消除负性情绪,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韦红梅;肖爱祥;夏志春;杨航;黄昭君;魏福银;黄淑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共计80例进行实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静脉曲张以及高血脂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且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高血脂以及静脉曲张的概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率。
作者:罗七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