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红梅;肖爱祥;夏志春;杨航;黄昭君;魏福银;黄淑仪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前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差异、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入组时,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以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刘艳;罗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焦虑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和抑郁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得分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伴有抑郁焦虑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莉;宋娟;曹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为老年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78例老年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护理满意度评价均优于干预前,且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下降,且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控制目标的比例高于护理前,且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丽芹;余利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 GMT)患者生活质量( QOL)的影响。方法将176例GMT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工作与学习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生理领域及心理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其余方面评分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中以上学历患者QOL评分普遍较高,显著高于学历较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给予GMT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其QOL,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陈英;冯茜茜;彭伟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组成及防止不安全事件的方法措施和管理对策以消除安全隐患。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发生的50例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护理安全隐患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方法措施。结果手术室护士的责任感与护理不安全因素相关,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知识技能都与不安全因素有关,构成护理不安全因素中:护理人员责任感、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实施引起的事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4.00%、46.00%、34.00%。结论加强手术室安全因素管理工作制度化,消除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是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差错的关键。
作者:张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肾脏肿瘤切除术患者随访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保留肾单位肾脏肿瘤切除术患者137例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68例随访依从性好,69例随访依从性差;性别、年龄对患者随访依从性的影响不明显;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状况、后续治疗、相关知识对患者随访依从性均有明显影响(均P<0.05);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状况、后续治疗、相关知识均是患者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加强随访教育,开展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及时反馈治疗效果,强化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可显著提高保留肾单位肾脏肿瘤切除术患者的随访依从性。
作者:林宁;邱金花;林燕平;林小丹;吴玉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服务对手术出院患者康复及并发症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手术出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程序进行干预,即患者及家属根据住院期间的护理指导及出院知识宣教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以社区护理服务进行干预,即由社区医生及护理人员组成干预小组,不定期对患者进行入户护理治疗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1w与2w时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切口感染、压疮及创口撕裂等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社区护理服务可有效促进手术出院患者的康复及降低并发症,因此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卫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前后的护理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2年各科室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患者1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55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气分析采血护理,观察组则加强血气分析采血前后的护理。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总数为4200例,成功率为76.4%,测量值误差640例,误差率为11.6%;观察组穿刺成功总数为4800例,成功率为87.3%,测量值误差240例,误差率为4.4%。结论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发生误差较严重,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士要不断积累经验,加强采血前后的护理工作,减少误差。
作者:杨志彦;蒋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体位、手术时间对术中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5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压疮80例,对可能影响术中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数据计算。结果该组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为1.6%。手术时间>3 h,麻醉方式为气管内全麻、侧卧位、术中低血氧饱和度( SaQ2)、合并有基础疾病、患者年龄>50岁、麻醉时间>3 h、术中体温都是术中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侧卧位和手术时间过长都是术中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钟奕;卜文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近年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发展的趋势、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应用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
作者:陈健;陈宏(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探讨和研究个性化质量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的180例在我院做PICC置管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取PICC置管个性化质量护理,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实施个性化质量护理,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PICC置管的患者应用个性化质量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而且有助于延长PICC置管使用时间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降低医疗纠纷产生的几率,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工作者们应用和借鉴。
作者:高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在消化内科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对我科33名低年资护士采用一对一模式,进行临床轮转规范化培训。结果低年资护士培训后,护士长及培训小组成员评价、医生评价、患者评价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可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业务素质、护理工作胜任力和应急能力,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外科重症监护室( SICU )术后患者降低焦虑情绪、预防谵妄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后收住ICU监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指导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及焦虑情绪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意识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心理干预措施使术后患者能顺利适应ICU的环境,减少对自己疾病的担心和恐惧,降低焦虑、紧张情绪,避免过激或者漠视等谵妄行为的出现。
作者:石崛;胡敏芝;谭尚展;李炫杜;陈丽华;林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医疗器械材质呈现多元化,其中不耐高温类(橡胶等)、不耐湿类(内镜等)比例明显上升〔1〕,如何对特殊材质进行有效灭菌已成为研究热点。等离子体低温过氧化氢灭菌是一类具有低温、快速、干燥、无毒等优点的新型灭菌技术〔2〕,摈弃了传统技术的灭菌时间长、对仪器损害大、易污染环境等缺点,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采用等离子体低温过氧化氢灭菌器对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并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吴小凌;陈少琴;刘翠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青光眼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增强青光眼手术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和病情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方式的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可有效增强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健康知识,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的护理模式。
作者:宋艳;刘春梅;王倩;胡国艳;沙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院外健康指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院外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行为、幸福程度以及疗效的保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自我监测、遵医嘱服药、并发症预防、饮食知识、运动方案及健康行为总分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正性幸福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负性幸福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主观幸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出院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健康指导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减少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保持治疗效果。
作者:岳春江;闫娟;程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106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病症消失情况、住院情况、继发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头痛呕吐消失时间、肢体抖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继发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及早期观察可明显改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病症,显著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秋燕;黄哲梅;黄呈辉;李剑妮;黄顺坤;洪婉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早产患儿1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连续性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头围增长以及身长增长分别为(23.9±6.1) g/d、(0.8±0.4) mm/d、(1.1±0.5) mm/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奶摄入量、呼吸道感染率、腹泻率及再住院率等生存质量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措施通过无缝隙衔接的护理干预方式,实现了早产儿由院内至家庭的延伸性护理,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银娟;温爱华;江晓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功能康复中的运用。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将功能康复锻炼运用于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为(1.56±1.05)分,排气时间为(16.61±1.69)h,平均住院时间为(6.72±1.09)d,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3.89%;对照组术后24 h VAS评分为(4.28±1.60)分,排气时间为(20.78±3.38) h,平均住院时间为(8.89±1.28) d,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6.11%;比较上述指标,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的功能康复锻炼能有效提高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的康复状况,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王少晶;房婧;罗雪梅;陈锐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