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奕;卜文君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ACPE)并给予相应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CPE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控制心力衰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并给予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 h后的心率( HR)、呼吸频率( RR)、平均动脉压( MAP)、动脉血氧分压( PaO2)、氧合指数( PaO2/FiO2)及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R、RR、MAP、PaO2、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R(90.21±11.95)次/min、RR(22.15±5.52)次/min和MAP(74.82±8.56)mmHg低于对照组;PaO2(99.58±4.26)和PaO2/FiO2(266.7±18.99)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21.15±4.59)min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ACPE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骆福秀;文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肺炎(慢阻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前在生理机能、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个体化、有效且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慢阻肺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3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种类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对策。结果380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52例,感染率为13.7%,其中,呼吸系统感染18例(34.6%),泌尿系统12例(23.1%),皮肤感染10例(19.2%),消化系统感染7例(13.5%),其他5例(9.6%)。年龄大、住院天数长、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术前使用抗生素等均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5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病原菌培养检出菌株49株,其中G+菌17株(32.7%);G-菌27株(51.9%);真菌5株(9.6%)。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围术期的无菌原则,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恢复。
作者:马泽萍;巫惠珍;王友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特点及效果。方法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晚期肿瘤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了基础护理及症状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与症状护理基础上,依据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等,再给予心理护理,让患者身心两方面均得到护理,以体现临终关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据晚期肿瘤患者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点,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再有效实施心理护理,其临终关怀护理的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建册、定期产检、自愿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6例)和实验组(1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服务流程;实验组采用连续性助产服务流程,包括产前系统性健康教育,产时一对一陪伴分娩,产后随访的助产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选择分娩方式和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孕妇分娩相关知识掌握和实际选择顺产、服务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实施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能够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张海清;吴雅丽;侯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3+1整体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入院人次、医疗纠纷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死亡人次、入院人次、家属投诉及医疗纠纷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1整体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痴呆患者护理效果,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维护医患关系和谐。
作者:钟玉群;陈智超;宋汉聪;陆新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100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78%明显高于对照组48%,剖宫产和阴道手术率10%、12%明显比对照组30%、22%低( 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7.26±2.24) h、(47.41±13.27) min、(7.61±2.48) min、(8.18±2.50) h 均明显比对照组(9.86±3.12) h、(66.32±16.42)min、(9.85±3.76)min、(11.13±3.46)h短,产后2 h出血量(150±15)ml明显比对照组(200±20)ml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极大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陈典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ICU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清醒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监护、气管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ICU清醒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ICU内的生活质量。
作者:支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配合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康复训练、自我监测等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卒中量表评分( NIHSS)情况、患者对病症认知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护理7、14、60 d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NISS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相关知识、态度及认知行为明显提高(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急性心梗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依据自行设计的预见性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采取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缩短抢救时间,能够有效改善预后;同时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彭爱学;高光美;唐福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局麻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局麻手术的患者12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0.5h及术中的焦虑指数、心率与血压、疼痛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焦虑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疼痛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消除和改善局麻手术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维持手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措施对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作用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死亡情况及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冠心病诱发因素、饮食宜忌、运动方式、药物治疗和判断标准5方面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强化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死亡。
作者:于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BiPAP模式无创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祛痰、平喘、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理、病情监测、气道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护理和心理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并发症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BiPAP无创通气患者能够起到明显提高疗效、提高预后、促进医患关系的作用。
作者:胡建云;谢士吉;杨万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探讨和研究个性化质量护理在PICC置管患者中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的180例在我院做PICC置管患者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取PICC置管个性化质量护理,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实施个性化质量护理,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PICC置管的患者应用个性化质量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而且有助于延长PICC置管使用时间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降低医疗纠纷产生的几率,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工作者们应用和借鉴。
作者:高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卧位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上述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卧位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失眠、肩背酸痛、烦躁、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失眠、腰背酸痛、烦躁、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少玲;洪蝶玫;李庆波;罗燕华;刘志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老年肺炎患者住院期间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肺炎住院治疗患者168例,随机分为细节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组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细节护理组的护理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非常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肺炎住院患者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提高老年肺炎患者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艾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并总结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4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住院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9月之前实施了常规的护理措施(对照组),而在2011年9月之后,则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并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7.11±2.36) d、(3762.57±298.45)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肠套叠围术期患儿进行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措施,有利于促进患儿的预后和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雪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科接收的初产妇800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产妇均采取常规自然分娩,研究组产妇在进行自然分娩时加用仿生全自动助产仪助产。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可以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分娩痛苦,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有效保障了母婴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李彩虹;李小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的计划制定、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入院时、31 d时对两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 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BI)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31 d时FMA评分、MBI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郑粤湘;张卫;李小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6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2例,在常规盆腔大野前后对穿照射30 Gy后中间挡铅改四野照射,剂量20~25 Gy,并同时每周1~2次后装治疗DT=30~42 Gy/6~7次,后装治疗当天不做外照射,总疗程7~8周。治疗组32例,调强放疗给予GTV1(宫颈原发及宫旁直接侵犯肿瘤)60~66 Gy/30f/5周。后装治疗在调强治疗结束后进行,给予A点剂量,18~24 Gy/3~4f/2~3周。两组放疗开始同时接受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化疗21 d为1周期,共2周期。放化疗期间,予积极的心理指导与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Ⅰ~Ⅲ度的白细胞下降明显减少,腹泻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100%,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为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减轻,但未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作者:周世琼;任道琼;刘士凤;江书容;吴天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