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的作用

钟玉群;陈智超;宋汉聪;陆新容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康复护理,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3+1整体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入院人次、医疗纠纷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死亡人次、入院人次、家属投诉及医疗纠纷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1整体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痴呆患者护理效果,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维护医患关系和谐。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路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制订并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后遵医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全钫;王小云;代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科接收的初产妇800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产妇均采取常规自然分娩,研究组产妇在进行自然分娩时加用仿生全自动助产仪助产。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可以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分娩痛苦,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有效保障了母婴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李彩虹;李小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手术室等离子体低温过氧化氢灭菌器应用对质量全程控制的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医疗器械材质呈现多元化,其中不耐高温类(橡胶等)、不耐湿类(内镜等)比例明显上升〔1〕,如何对特殊材质进行有效灭菌已成为研究热点。等离子体低温过氧化氢灭菌是一类具有低温、快速、干燥、无毒等优点的新型灭菌技术〔2〕,摈弃了传统技术的灭菌时间长、对仪器损害大、易污染环境等缺点,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采用等离子体低温过氧化氢灭菌器对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并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吴小凌;陈少琴;刘翠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院外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外健康指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院外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行为、幸福程度以及疗效的保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自我监测、遵医嘱服药、并发症预防、饮食知识、运动方案及健康行为总分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正性幸福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负性幸福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主观幸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出院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健康指导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减少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保持治疗效果。

    作者:岳春江;闫娟;程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强化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知识以及症状缓解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措施对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作用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死亡情况及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冠心病诱发因素、饮食宜忌、运动方式、药物治疗和判断标准5方面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强化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死亡。

    作者:于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ICC 与 CVC 在胰腺炎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 CVC)在胰腺炎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减少静脉营养患者并发症及再次静脉穿刺发生率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胰腺炎需行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为A组,50例CVC置管为B组,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B组相比,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A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B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和CVC置管有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PICC置管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88例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8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住院血液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住院血液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6月住院的血液肿瘤患者80例,将1~3月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将4~6月的患者40例设为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对照组下降则不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症状项目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较低,治疗后有所升高,治疗组疼痛项目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项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可以提高住院血液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作者:许厚芬;柳德容;李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表应用于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对其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经济效益的影响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开展临床路径护理对其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16例接受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16例接受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设为研究组,根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做比较。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为(24.7±5.3)ml,对照组为(43.6±7.4)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1±0.8)d,对照组为(5.2±1.1)d,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为(2800±151.6)元,对照组为(4200±120.4)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④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出血量,并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省住院费用,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鸿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妇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咀嚼口香糖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腹部手术后咀嚼口香糖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的实施妇科腹部手术患者3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咀嚼口香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妇科患者实施腹部手术后咀嚼口香糖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

    作者:谭燕萍;何桂芬;贾兰洁;李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自愿参加此研究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每组55例。一般护理组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组采取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乳房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价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奶胀、乳头皲裂的发生率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综合性护理组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值明显大于一般护理组(P<0.05),奶胀、乳头皲裂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增加初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降低奶胀、乳头皲裂等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林海苗;涂春兰;李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儿大面积烫伤休克期全面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大面积烫伤休克期全面护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烧伤科收治的22例大面积烫伤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全面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0.9%,对照组治愈率为63.6%,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大面积烫伤的患儿,采取全面的护理,能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痛苦,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对小儿烫伤休克期的护理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杜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 cerebral stroke , CS )患者应对方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住院部神经外科收治的72例重症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 A组患者行神经内科常规的治疗与护理,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由经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根据医学应对问卷( 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评估A、B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法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结果干预6个月后,B组患者MCMQ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同期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法评分均明显升高,且B组明显高于同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期间,A、B两组患者CS再复发率分别为5.6%与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6,P<0.01)。结论对重症CS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选择积极乐观的应对方式,可有效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早日康复。

    作者:范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探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3+1整体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入院人次、医疗纠纷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死亡人次、入院人次、家属投诉及医疗纠纷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1整体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痴呆患者护理效果,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维护医患关系和谐。

    作者:钟玉群;陈智超;宋汉聪;陆新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 BiPAP 无创通气治疗 COPD 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BiPAP模式无创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祛痰、平喘、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理、病情监测、气道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护理和心理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并发症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BiPAP无创通气患者能够起到明显提高疗效、提高预后、促进医患关系的作用。

    作者:胡建云;谢士吉;杨万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对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人本理念融入到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希望水平、对化疗的应对方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以及希望总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治疗性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提高肿瘤化疗患者治疗期间的希望水平,使其积极对待,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52例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并总结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4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住院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9月之前实施了常规的护理措施(对照组),而在2011年9月之后,则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并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7.11±2.36) d、(3762.57±298.45)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肠套叠围术期患儿进行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措施,有利于促进患儿的预后和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雪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失衡综合征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指导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对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仲华;李芸芸;王月琴;姚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合理饮食、运动疗法、自我检测等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健康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bAlc、FBG、P2hB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使护理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加强血糖控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肺炎(慢阻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前在生理机能、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个体化、有效且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慢阻肺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