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燕萍;何桂芬;贾兰洁;李焱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 CVC)在胰腺炎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减少静脉营养患者并发症及再次静脉穿刺发生率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胰腺炎需行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为A组,50例CVC置管为B组,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B组相比,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A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B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和CVC置管有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PICC置管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腔镜保乳改良根治术+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的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手术患者护理病历资料,分析护理计划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结果20例患者重建乳房外形、患肢功能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29个月,中位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所有病例无局部复发和转移,美体效果满意。结论乳腺癌腔镜保乳改良根治术Ⅰ期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术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做好围术期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朱卉娟;易小林;关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整体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无创呼吸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模式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对患者进行依从性和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7例(92.5%)和28例(70%)患者坚持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直到好转出院,观察组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分别有2例(5%)和10例(25%)无法耐受无创呼吸机治疗,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发生面部皮肤压伤、口干等不良反应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问卷评分和满意度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应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比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徐碧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衰无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116例,均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指标、通气治疗耐受情况、呼吸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通气治疗耐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呼吸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时的耐受性,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文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前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差异、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入组时,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以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刘艳;罗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无痛护理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60例择期进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无痛护理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73.7±3.6)次/min、(117.6±3.9)mmHg、(77.6±4.8)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痛护理技术可以使患者处于较佳的术前状态,有利于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促进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丽君;于晓峰;李晓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质量及医疗费用的作用。方法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2年1~12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8例设为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医疗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医疗费用。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常星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4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7例。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满意度为97.01%,对照组满意度为8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的计划制定、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入院时、31 d时对两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 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BI)进行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31 d时FMA评分、MBI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郑粤湘;张卫;李小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我院200例血透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总体健康、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起到前瞻性护理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血透患者血管通路保护的健康知识,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影;陈林;刁永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梗溶栓患者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急性心梗患者4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依据自行设计的预见性护理程序实施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冠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采取溶栓治疗的急性心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提高冠脉再通率,缩短抢救时间,能够有效改善预后;同时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彭爱学;高光美;唐福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总结优质护理在宫内合并子宫瘢痕妊娠减胎术中的临床作用。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行宫内合并子宫瘢痕妊娠减胎术的5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术前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做好各种手术及抢救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失血性休克并予以处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患者饮食和生活的护理,保证宫内合并子宫瘢痕妊娠减胎术手术成功;出院后指导患者正确安胎,按时行B超复查,保证宫内胎儿顺利分娩,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5例宫内合并子宫瘢痕妊娠减胎术患者经过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全面优质护理,无1例患者死亡,手术成功率达100%,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8.6%,护患关系和谐。给予宫内合并子宫瘢痕妊娠减胎术患者优质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保证保证宫内胎儿顺利分娩。
作者:鲁文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芨胶载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深度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度压疮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先以0.5%浓度的活力碘进行局部消毒,将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等清除干净,再以生理盐水湿敷疮面;观察组表面擦干后给予白芨胶载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覆盖。观察所有患者治疗10 d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深度压疮平均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芨胶载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深度压疮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黄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并总结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4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住院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9月之前实施了常规的护理措施(对照组),而在2011年9月之后,则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并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7.11±2.36) d、(3762.57±298.45)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肠套叠围术期患儿进行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措施,有利于促进患儿的预后和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雪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化尿管管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尿管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尿管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尿潴留、尿路感染和谵妄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尿路感染和谵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优化尿管管理方案能够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留置尿管尿路感染和谵妄的发生率。
作者:陈捷;蔡文智;施海红;陈雪茹;叶彩霞;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自知力教育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护理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临床组和认知组,每组8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精神科治疗和护理。临床组和认知组患者3~5例编为一组,采用小组或个别教育的方式,由干预护士按照教育手册每周对患者进行2次自知力教育,每次30~60 min,共8 w。在干预前、干预后4、8、12 w对3组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治疗依从性、扭曲思维自我控制及沟通满意度等进行评定。结果干预4 w后认知组ITAQ评分、BPRS评分、NOSIE评分均明显优于临床组(均P<0.01),认知组和临床组均优于常规组(均P<0.01);沟通满意度临床组高于认知组和常规组(P<0.01)。干预8 w后认知组ITAQ评分高于临床组(P<0.01),临床组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Beck评分认知组明显低于临床组( P<0.01);BPRS评分认知组明显低于临床组( P<0.01),临床组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1);常规组的沟通满意度均低于临床组和认知组(均P<0.01);认知组自我控制评分均低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NOSIE评分认知组均显著高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干预12 w后,认知组的ITAQ评分、沟通满意度和NOSIE评分均显著高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Beck评分、BPRS评分显著低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临床组和认知组的自我控制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以认知为导向的自知力教育可以让患者减少病耻感,接纳自己的疾病,提高患者反思和纠正扭曲思维和误解的能力,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或消除负性情绪,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韦红梅;肖爱祥;夏志春;杨航;黄昭君;魏福银;黄淑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人本理念融入到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希望水平、对化疗的应对方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以及希望总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治疗性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提高肿瘤化疗患者治疗期间的希望水平,使其积极对待,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抑郁焦虑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其焦虑和抑郁状态与对照组比较得分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伴有抑郁焦虑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莉;宋娟;曹建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前后的护理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2年各科室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患者11000例,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55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气分析采血护理,观察组则加强血气分析采血前后的护理。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总数为4200例,成功率为76.4%,测量值误差640例,误差率为11.6%;观察组穿刺成功总数为4800例,成功率为87.3%,测量值误差240例,误差率为4.4%。结论在血气分析动脉采血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发生误差较严重,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士要不断积累经验,加强采血前后的护理工作,减少误差。
作者:杨志彦;蒋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实施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并且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观察、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在手术之前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手术中未发现患者出现不适感,并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未出现并发症情况,具有较高的治愈率。结论对实施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建桔;汪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