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粤湘;张卫;李小容
目的:为提高临床麻醉风险意识,探讨麻醉风险评估方法。方法通过检索知网和PubMed,加实践总结。结果得出麻醉风险的有关因素和麻醉风险评估方法:APACHEⅡ评分系统、POSSUM评分系统、ASA分级。结论医生和护士强化了麻醉风险意识,能正确处理风险隐患,提高麻醉质量。
作者:赵云霞;王蕾;王燕燕;陈松兰(综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措施对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作用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死亡情况及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冠心病诱发因素、饮食宜忌、运动方式、药物治疗和判断标准5方面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强化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心力衰竭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死亡。
作者:于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自愿参加此研究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每组55例。一般护理组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组采取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乳房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价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奶胀、乳头皲裂的发生率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综合性护理组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值明显大于一般护理组(P<0.05),奶胀、乳头皲裂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增加初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降低奶胀、乳头皲裂等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林海苗;涂春兰;李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局麻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局麻手术的患者12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0.5h及术中的焦虑指数、心率与血压、疼痛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焦虑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疼痛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可消除和改善局麻手术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维持手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开展临床路径护理对其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16例接受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选取我院于2012年8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16例接受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设为研究组,根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并做比较。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为(24.7±5.3)ml,对照组为(43.6±7.4)m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1±0.8)d,对照组为(5.2±1.1)d,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为(2800±151.6)元,对照组为(4200±120.4)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④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出血量,并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省住院费用,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鸿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合理饮食、运动疗法、自我检测等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健康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bAlc、FBG、P2hB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使护理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加强血糖控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晚期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特点及效果。方法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晚期肿瘤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了基础护理及症状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与症状护理基础上,依据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行为特征等,再给予心理护理,让患者身心两方面均得到护理,以体现临终关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据晚期肿瘤患者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点,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再有效实施心理护理,其临终关怀护理的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对于促进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全程护理干预,比较其术后恢复指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32±0.81)d、术后下床时间(2.76±1.07)d、总住院时间(5.13±1.26)d,明显少于对照组;躯体功能(76.07±6.13)分、心理功能(59.31±5.36)分、社会功能(57.16±4.58)分、总体生活质量(80.14±6.42)分、护理满意度93.2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且有助于提升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卫平;刘华霞;刘克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6例,在系统健康教育培训后,评价教育前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疾病知识掌握、控制饮食、自我监测、积极运动、改变不良习惯和遵医治疗6项指标,观察糖尿病患者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变化,随访半年后进一步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达标情况。结果126例患者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后,自我管理能力优于教育前( P<0.05);教育后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均有所下降;随访半年后,患者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指标维持良好,空腹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基本维持在刚出院的水平。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提升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控制糖代谢,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峥嵘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断指再植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其SAS评分及SDS评分、血管危象及自残自杀行为、生活质量评分等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2周的SAS评分(50.14±4.39、32.57±4.39)分、SDS评分(47.72±4.28、40.05±3.28)分、血管危象及自残自杀行为发生率7.89%,明显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76.21±6.13)分、(59.43±5.08)分、社会功能(59.32±4.43)分、认知功能(58.84±5.74)分、总体生活质量(82.23±6.2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减少血管危险及自残自杀等恶性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失衡综合征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指导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对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仲华;李芸芸;王月琴;姚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肝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肝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6例,均行肝静脉置管溶栓术,球囊扩张和(或)支架置入术,总结围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36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导管平均保留时间5.5 d,其中1例发生心包填塞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痊愈,除1例因发生腹腔出血拔除溶栓导管外,3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细致的专科护理对治疗成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项葆;齐少春;刘洪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中心收治的60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后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患者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几方面的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指数、疼痛程度,出院前比照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接受护理干预后焦虑及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肢功能恢复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减轻了患者的焦虑、疼痛指数,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起到了促进康复的作用。
作者:樊玉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卧位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上述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卧位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失眠、肩背酸痛、烦躁、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失眠、腰背酸痛、烦躁、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少玲;洪蝶玫;李庆波;罗燕华;刘志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科接收的初产妇800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产妇均采取常规自然分娩,研究组产妇在进行自然分娩时加用仿生全自动助产仪助产。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可以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分娩痛苦,提升产科护理质量,有效保障了母婴的健康与安全。
作者:李彩虹;李小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实施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并且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观察、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在手术之前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手术中未发现患者出现不适感,并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未出现并发症情况,具有较高的治愈率。结论对实施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健康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建桔;汪长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建册、定期产检、自愿在我院分娩的孕妇3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6例)和实验组(1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服务流程;实验组采用连续性助产服务流程,包括产前系统性健康教育,产时一对一陪伴分娩,产后随访的助产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选择分娩方式和服务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孕妇分娩相关知识掌握和实际选择顺产、服务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实施连续性助产服务模式能够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率。
作者:张海清;吴雅丽;侯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两种气管内吸痰方式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 ICU)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比较两种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结果吸痰后,观察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吸痰过程中,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方式可有效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方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樊蕴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3+1整体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入院人次、医疗纠纷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死亡人次、入院人次、家属投诉及医疗纠纷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1整体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痴呆患者护理效果,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维护医患关系和谐。
作者:钟玉群;陈智超;宋汉聪;陆新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并总结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4例小儿急性肠套叠手术住院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9月之前实施了常规的护理措施(对照组),而在2011年9月之后,则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并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7.11±2.36) d、(3762.57±298.45)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肠套叠围术期患儿进行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措施,有利于促进患儿的预后和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雪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