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刘春梅;王倩;胡国艳;沙莉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有效的急诊抢救与护理,研究组高热惊厥停止发作的平均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高热惊厥急诊患儿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抢救效果,保障患儿的健康质量。
作者:雷小丽;朱燕华;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型综合医院门诊分诊优质护理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实施门诊分诊优质护理作为节点,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调查,观察实施门诊分诊优质护理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门诊分诊优质护理后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风险事故和护理投诉的发生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大型综合医院开展门诊分诊优质化护理能够更好满足患者需求,带动门诊护士的积极性,减少了护理风险事故和护理投诉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肖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卧位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上述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卧位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失眠、肩背酸痛、烦躁、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失眠、腰背酸痛、烦躁、排尿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少玲;洪蝶玫;李庆波;罗燕华;刘志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共收治100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78%明显高于对照组48%,剖宫产和阴道手术率10%、12%明显比对照组30%、22%低( 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7.26±2.24) h、(47.41±13.27) min、(7.61±2.48) min、(8.18±2.50) h 均明显比对照组(9.86±3.12) h、(66.32±16.42)min、(9.85±3.76)min、(11.13±3.46)h短,产后2 h出血量(150±15)ml明显比对照组(200±20)ml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极大减少产后出血量。
作者:陈典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专科门诊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96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专科门诊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合理饮食、运动疗法、自我检测等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健康生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门诊护理可帮助糖尿病患者建立有利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血糖控制水平。
作者:董丽华;侯照银;张玉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总结优质护理在宫内合并子宫瘢痕妊娠减胎术中的临床作用。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行宫内合并子宫瘢痕妊娠减胎术的5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术前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做好各种手术及抢救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失血性休克并予以处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患者饮食和生活的护理,保证宫内合并子宫瘢痕妊娠减胎术手术成功;出院后指导患者正确安胎,按时行B超复查,保证宫内胎儿顺利分娩,观察患者手术成功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5例宫内合并子宫瘢痕妊娠减胎术患者经过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全面优质护理,无1例患者死亡,手术成功率达100%,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8.6%,护患关系和谐。给予宫内合并子宫瘢痕妊娠减胎术患者优质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保证保证宫内胎儿顺利分娩。
作者:鲁文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患者出院当天向其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实现医院与患者的双赢效益。
作者:喻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危重、昏迷及截瘫患者,由于结直肠的动力增强,肛门内括约肌或肛门外括约肌张力下降,直肠顺应性下降,直肠感觉功能受损或几个因素共同作用易引起大便失禁和腹腔胀气,大便失禁易造成各种并发症,如皮炎压力性溃疡(褥疮),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心理障碍,增加了家属的经济负担,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我科自制一种负压引流器用于大便失禁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学珍;方敏;杨宝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头静脉改良穿刺方法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静脉治疗患者1316例为观察对象,穿刺部位选择在腕关节桡侧列缺穴近心端约三横指区域的头静脉(简称I区)。第一天在Ⅰ区行传统法穿刺,第二天在Ⅰ区行改良静脉穿刺法采用较小头皮针,嘱病人轻握拳,大角度、快速、直接等改良穿刺法,比较疼痛效果。结果在Ⅰ区采用传统法与改良法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腕关节桡侧Ⅰ区头静脉采用改良法穿刺可有效降低穿刺时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王玉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服务对手术出院患者康复及并发症控制的作用。方法选取手术出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程序进行干预,即患者及家属根据住院期间的护理指导及出院知识宣教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以社区护理服务进行干预,即由社区医生及护理人员组成干预小组,不定期对患者进行入户护理治疗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1w与2w时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切口感染、压疮及创口撕裂等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社区护理服务可有效促进手术出院患者的康复及降低并发症,因此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卫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院外健康指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院外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健康行为、幸福程度以及疗效的保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血压自我监测、遵医嘱服药、并发症预防、饮食知识、运动方案及健康行为总分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正性幸福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负性幸福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主观幸福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出院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健康指导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自觉采纳健康行为,减少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保持治疗效果。
作者:岳春江;闫娟;程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肺炎(慢阻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前在生理机能、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在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个体化、有效且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慢阻肺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 CVC)在胰腺炎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减少静脉营养患者并发症及再次静脉穿刺发生率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胰腺炎需行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为A组,50例CVC置管为B组,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B组相比,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A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B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和CVC置管有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PICC置管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朱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BiPAP模式无创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祛痰、平喘、抗感染、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护理、病情监测、气道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护理和心理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并发症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BiPAP无创通气患者能够起到明显提高疗效、提高预后、促进医患关系的作用。
作者:胡建云;谢士吉;杨万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ICU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ICU清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沟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睡眠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能预见性避免影响ICU清醒生命质量的因素,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李雪梅;侯颖;王丽;聂成惠;林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自知力教育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护理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临床组和认知组,每组8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精神科治疗和护理。临床组和认知组患者3~5例编为一组,采用小组或个别教育的方式,由干预护士按照教育手册每周对患者进行2次自知力教育,每次30~60 min,共8 w。在干预前、干预后4、8、12 w对3组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治疗依从性、扭曲思维自我控制及沟通满意度等进行评定。结果干预4 w后认知组ITAQ评分、BPRS评分、NOSIE评分均明显优于临床组(均P<0.01),认知组和临床组均优于常规组(均P<0.01);沟通满意度临床组高于认知组和常规组(P<0.01)。干预8 w后认知组ITAQ评分高于临床组(P<0.01),临床组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Beck评分认知组明显低于临床组( P<0.01);BPRS评分认知组明显低于临床组( P<0.01),临床组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1);常规组的沟通满意度均低于临床组和认知组(均P<0.01);认知组自我控制评分均低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NOSIE评分认知组均显著高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干预12 w后,认知组的ITAQ评分、沟通满意度和NOSIE评分均显著高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Beck评分、BPRS评分显著低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临床组和认知组的自我控制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以认知为导向的自知力教育可以让患者减少病耻感,接纳自己的疾病,提高患者反思和纠正扭曲思维和误解的能力,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或消除负性情绪,从而改善预后。
作者:韦红梅;肖爱祥;夏志春;杨航;黄昭君;魏福银;黄淑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护理院实施责任制医护小组对患者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及家属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患者130例,将2013年5~8月收治的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将2013年1月~8月收治的130例患者做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模式,采取常规功能制排班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责任制医护小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负面情绪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两组患者整体QL及各维度评分前均较之前有明显升高( 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实施责任制医护小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涂曼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共计80例进行实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静脉曲张以及高血脂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且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高血脂以及静脉曲张的概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率。
作者:罗七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在进行眼部的玻璃体切除手术之后,对于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一般的软枕和应用专门设计的俯卧位护理头垫,患者对于这两种辅助护理器具的应用过程的舒适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的对比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入院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眼科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在手术成功完成之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照组使用的是一般的软枕,观察组使用的是专门设计的俯卧位护理头垫。在患者从手术成功到出院这一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定期观察并询问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使用护理辅助器具的意见和建议,询问患者使用过程的舒适程度,采集患者对于护理辅助器具的评价和改进意见,调查患者使用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护理人员的调查和对比,发现使用专门设计的俯卧位护理头垫的观察组对使用效果更加满意,觉得在患者的恢复过程使用效果更加舒适,对于患者护理效果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结论眼科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由于患者恢复过程中需要保持特殊的体位,需要一些护理辅助器具。经过研究和对比,我们发现专门设计的俯卧位护理头垫的使用效果使患者更加舒适,患者满意度有很大提高,值得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之后的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蔡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辅助康复训练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分级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分级Ⅰ级、Ⅱ级、吞咽功能正常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功能消失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辅助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雪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