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红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00例患者和50例医护人员,通过一对一面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健康教育现状,并评估健康教育效果,对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解决对策。结果认为健康教育重视不够203例,占82.2%;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过于单一224例,占90.7%;健康教育介入时机不当152例,占61.5%;健康教育资源匮乏183例,占74.1%;忽视家属的健康教育186例,占75.3%;忽视出院前健康教育200例,占81.0%。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缺失问题比较突出,建议优化护理人员配置,增强护理人员素质及健康教育技能,强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切实改善健康教育缺失、薄弱局面,提高健康教育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和作用。
作者:李磊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临床医护人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患进行健康指导及预防保健等措施。方法将该院所收治的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回访100例患者。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以及保健后,恢复状况极佳,生活也有规律。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科学的预防、健康指导以及保健等干预,能使心脑血管疾病的治愈率显著提升,协助患者快速的恢复至健康的状态。
作者:郭美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针对肿瘤外科PICC置管患者,观察临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后对患者依从性以及自我护理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7月肿瘤外科PICC置管患者14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对所有PICC置管患者实施随机分组。观察组(70例):临床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70例):临床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所有患者在依从性以及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所有肿瘤外科PICC置管患者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完全依从率方面,同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表现为显著升高(P<0.05);在实施干预前,在自我护理技能评分、自我概念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以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几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完成干预后,在上述评分方面,同治疗前比较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升高,同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提高程度明显(P<0.05)。结论针对肿瘤外科PICC置管患者,临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可以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提高,凸显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彩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对“三保合一”进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各地高度重视、责任担当、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共促医改进程,兼顾医保特性与公众健康、优化整合管理资源、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和注重顶层设计、终实现医保归口统一管理的建议。
作者:甘培艳;冯乐娟;甘培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影响敦化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因素,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调查采用2012年1月—2014年12月3年流行性出血热病例73例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的指标:OR值,95%可信限及P值。结果流行性出血热是由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积极灭鼠并降低鼠密度是降低和控制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有效手段,但是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鼠类及与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接触史、职业和劳动保护措施以及人群身体免疫水平的高低这5个因素是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主要相关联因素。结论流行性出血热与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鼠类及与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接触史、职业和劳动保护措施以及人群身体免疫水平的高低这5个因素主要相关联,只有在重点人群提高和以上危险相关主要因素的保护措施,才能降低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水平。
作者:马桂君;林亚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该文介绍了该院在JCI标准下对医疗设备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以及员工的培训、设备的应急预案,收集了输液泵、注射泵故障维修及计量质量检测数据,对缺陷设备进行了质量改进,确保医疗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用质量及安全。
作者:程丽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主要是探讨健康宣教的沟通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吸氧依从性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适合于老年患者需求和特点的健康教育方法,以达到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提高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能力,从而减少老年患者呼吸道疾病的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60~85岁COPD吸氧患者514例分为AB两组,即A组265例为实验组,该组采用该文探讨的宣教方式给予吸氧指导。B组249例为对照组,该组采用常规性宣教方式。后统计两组病员平均吸氧时间;每日吸氧≥15 h人数;每日吸氧≤12 h人数;对吸氧宣教的四个内容叙述正确的个数统计。结果实验组平均吸氧时间高于对照组7.4 h/d。结论针对老年COPD患者吸氧的健康教育,特殊的沟通方式能提高COPD吸氧患者的吸氧依从性,使缺氧症状得到及时改善,延缓肺功能下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建蓉;李海燕;陈洁;张福敏 刊期: 2015年第24期
医院整体迁建工程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汇集社会各方的力量和智慧,该文介绍了在迁建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了设计、招标、监管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办法,以及几点管理体会,以期同行参考与借鉴。
作者:马昌磊 刊期: 2015年第24期
当今时代,如何利用新时期医院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加强管理模式建设,使其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和认可是医务人员工作的重点。该文主要针对医院档案管理与升级工作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赵莉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此次研究主要探讨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规范、办法的改进思路,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更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更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预防接种信心。在社会秩序方面,提出疫苗透明管理的思路;招标采购社会参与的方法;加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二类疫苗监督与控制的措施;禁止出租托管公共卫生机构科室,防止公益变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保证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产品的举措;细化规定疫苗批发企业的准入资格,确保经营担当能力的要领;以及调动企业积极研发、引进领先的疫苗生产工艺,实现企业价格和质量有序竞争的办法。在技术操作规程方面,研究了如何更为有效建立冷链公共服务系统,使疫苗储存运输有保障;探索了加强对冷链系统接口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的新思路,以及细化技术操作规程的新办法。在社会保障方面,为体现公平与公正,建议国家修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第十一条,并提议制定《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救助办法》。
作者:陈泽;陈涛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利用合理用药检测系统对内科临床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的检测分析。方法使用合理用药检测系统对该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基本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患者用药医嘱状况,总结患者用药医嘱不合理状况,总结不合理用药的主要类型。结果600例患者共有用药医嘱共2351份,不合理用药医嘱共1059份,用药医嘱不合理总发生率为45.0%。心内科患者用药医嘱不合理发生率56.8%与内分泌科19.8%相比明显较高(P<0.05)。患者用药医嘱不合理类型中用量用法不当的比率高,达27.8%,且与用药方案不当、重复用药、溶剂不当、联合用药、抗生素滥用、药物使用禁忌所占比率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使用合理用药检测系统对内科临床住院患者用药医嘱进行检测能有效提示用药医嘱存在的安全隐患,临床可使用合理用药检测系统辅助医院用药监测和医生用药,以便及时发现医嘱用药不合理状况,减少患者用药安全问题,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赵小东;刘新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关应对策略。方法对该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免疫学检验分析前580份出现质量问题的血标本进行分析,从患者、护理人员、医师以及送检人员等4个方面来对影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进行总结。结果患者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用药情况、心理状况和饮食状况,护理人员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采血时间的操作顺序,医师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申请单填写规范性和检验项目合理性,送检人员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送检时间和途中运输。结论全体提高血标本采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水平,可为免疫学检验分析提供有效保障,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实验数据。
作者:王世贤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传统的军队医院聘用护士的管理具有招聘起点低,业务培训单一、死板,思想作风上过于松懈,工资待遇低于期望值等不足之处。针对以上现状,该文提出了健全聘用护士的管理机制,健全职业培训机构,坚持政治思想教育、构建与军人一体的用人机制,推行人性化管理理念等管理对策,以实行聘用护士队伍的稳定和发展等理念。该系列理念在本人单位科室得到具体实施并取得良好成效,值得推广。
作者:黄玲;王彩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为深入贯彻“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满足患者的个性需要”的人文服务理念,着力推进人文医院建设发展,客服中心做好、做精诊前、诊中、诊后“三维一体”人文服务,使患者不仅在住院时,而且在住院前、出院后,都能得到人性化的健康服务,以不断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持续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作者:朱晓红;曹曼莉;张志纯;夏丽亚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医护理管理制度和方法中的难点以及相关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院内中医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使用中医护理对策的住院患者780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进行收集、分析,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患者390例,为对照组中的患者提供常规管理对策,为管理组中的患者提供优化管理对策,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59%,院内问题产生率60%,护理满意度评分(71.73±1.20)分。管理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77%,院内问题产生率20%,护理满意度评分(87.90±2.19)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管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管理的难点在于人员素质管理和护理质量监控,通过有针对性地对中医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可以有效降低护理期间相关问题的产生,更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朱丹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应用功效系数综合评价2013年全国省级尿碘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以逐渐提高尿碘检测质量。方法省级实验室按照WS/T107-2006检测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发放的高低两种质量浓度的尿碘一级标准物质,依据检测值计算实验室间和实验室内Z分值,将其绝对值应用功效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甘肃和江西处于差等级,黑龙江、重庆、浙江、陕西、四川、吉林、广东、山西、山东、广西和河南处于中等级,安徽、江苏、西藏、辽宁、新疆、宁夏、湖北、青海、福建、北京、河北、上海、新疆兵团、内蒙古、海南、云南和湖南处于良好等级,贵州和天津处于优秀等级。结论应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分档法分析省级尿碘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能同时对其质量控制水平进行排序和聚类分析,为提高检测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吉霞;孙齐蕊;孙爱峰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调查该市居民对麻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控策略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1200名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170份,有效率为97.5%。结果该市居民对麻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0.08%,低认知水平占29.91%,中认知水平占39.92%,高认知水平占30.17%。不同年龄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间居民的麻疹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民族间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获取麻疹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亲戚朋友(36.24%)、广播电视(32.22%)及医护人员(26.32%)。多数人愿意积极了解麻疹相关知识并信任、支持当前政府采取的消除麻疹的策略及措施。结论该市居民对麻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低,今后应将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有机结合,针对低收入家庭、男性居民及流动人群等重点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杨元峰;蔡亚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宣传教育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实施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的116例已婚女性为观察对象,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58例。只给予观察组宣传教育护理,两组随访期为3年,并对比两组女性的再次妊娠率与计划外妊娠率。结果观察组女性的再次妊娠率(5.17%)显著低于对照组(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的计划外妊娠率(3.45%)明显低于对照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已婚女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有助于改善人们生育观,降低再次妊娠率与计划外妊娠率。
作者:杨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是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措施。应采取多种途径对健康教育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通俗易懂的宣教活动,发现患儿后要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够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播,使患儿尽早痊愈,减少疾病对于患儿健康的不良影响,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流行。
作者:王頔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预防雾化吸入患儿面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将2013年3月—2013年9月100例支气管肺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其中支气管肺炎65例、喘息性支气管炎35例)随机分为改良组54例、对照组46例,改良组将印有卡通图案的棉质口罩中间口鼻处,剪成镂空状佩戴,再戴雾化面罩;对照组按常规直接戴雾化面罩,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及治疗时间的比较。结果改良组面部不良反应(面部潮红、皮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雾化吸入每天使用时间和积累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临床的实际运用中,通过对传统口罩的改良,可有效预防因雾化吸入而造成面部过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且不会增加治疗的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运用与推广。
作者:唐云;马燕燕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