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玲;林洪宜;李正年
目的:探究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共计80例进行实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实验组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静脉曲张以及高血脂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且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高血脂以及静脉曲张的概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侧乳腺改良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率。
作者:罗七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青光眼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增强青光眼手术患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制订并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后遵医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全钫;王小云;代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安全进食的知信行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269名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知信行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护士对老年患者安全进食护理现状介于“一般”和“经常”之间,得分从低到高依次是知识、临床实践行为、态度,且三者间具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职称、所在专科、是否接受相关培训。结论老年患者进食安全已引起临床护士的关注,但护士在相关知识、处理方面较差,需加强对老年患者病区护士的培训,提高护士对老年患者安全进食的知信行水平,保障临床安全。
作者:魏琳;张小培;雷丽芳;叶日春;陈捷晗;朱乐英;林美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生实习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习的护生58名,实习时间为4 w。将本组护生随机分为人文关怀组与对照组,每组29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人文关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人文关怀带教模式。对两组护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调查问卷对护生的就业态度及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人文关怀组护生的理论与操作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愿意从事与喜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的护生均多于对照组(均P<0.05),护生对带教老师与带教质量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生带教中实施人文关怀的方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护生实习效果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作者:吕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针,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事件、置管时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穿刺时间两组患者无显明差异。观察组的输液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穿刺次数、静脉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针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少,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舒适度高。
作者:林锦华;颜木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有效的急诊抢救与护理,研究组高热惊厥停止发作的平均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给予高热惊厥急诊患儿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抢救效果,保障患儿的健康质量。
作者:雷小丽;朱燕华;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合理饮食、运动疗法、自我检测等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健康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bAlc、FBG、P2hB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使护理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加强血糖控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刺成功率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行头皮静脉穿刺的婴幼儿300例,分析和统计穿刺的静脉选择、穿刺手法、穿刺时或穿刺前护士心理状态及家长干扰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前正中静脉入路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外眦上部静脉(P<0.01),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的前后沿的头皮静脉穿刺手法成功率明显高于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的上下面(P<0.05),护士心理状态良好时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心理状态差时(P<0.01),家长配合时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家长干扰时( P<0.01)。结论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主要包括静脉或穿刺手法选择不当、护士心理素质差及家长不配合,选择正中静脉、穿刺时拇指与食捏于针柄前后沿、提高护士自身修养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胡时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298例烧伤ICU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均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治疗配合度、社会支持度、希望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有利于解决烧伤ICU患者的实际问题,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治疗配合度。
作者:陈丽映;潘丽沁;赵淑婷;黄爱好;陈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芨胶载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深度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度压疮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先以0.5%浓度的活力碘进行局部消毒,将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等清除干净,再以生理盐水湿敷疮面;观察组表面擦干后给予白芨胶载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覆盖。观察所有患者治疗10 d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深度压疮平均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芨胶载高分子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深度压疮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黄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外科重症监护室( SICU )术后患者降低焦虑情绪、预防谵妄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后收住ICU监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指导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及焦虑情绪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意识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心理干预措施使术后患者能顺利适应ICU的环境,减少对自己疾病的担心和恐惧,降低焦虑、紧张情绪,避免过激或者漠视等谵妄行为的出现。
作者:石崛;胡敏芝;谭尚展;李炫杜;陈丽华;林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指针的中医操作干预,以减轻胃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反应。方法在既往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等临床评价研究方法,观察拟定方案改善胃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症状的情况,为临床优化胃癌化疗患者护理路径提供中医干预方案。结果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指针的中医操作对减轻胃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反应有一定效果,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耳穴埋豆配合穴位指针的中医操作能有效减轻胃癌患者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侯庆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人本理念融入到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希望水平、对化疗的应对方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以及希望总体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治疗性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提高肿瘤化疗患者治疗期间的希望水平,使其积极对待,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赵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将全程护理应用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全程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全程护理模式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同期进行手术的65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0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即传统开腹手术。术前对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饮食及功能锻炼等围术期护理。结果6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腔镜手术组住院时间及术后护理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开腹手术组。结论对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周淑玲;马婵珊;李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再次高危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50例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下行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的高危产妇,随机将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术后24、48 h子宫复旧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泌乳始动时间、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 BSES )评分、泌乳量评分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24、48 h子宫复旧情况好于对照组, 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SES评分和术后48 h泌乳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泌乳始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益于再次高危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促进术后临床康复。
作者:赵丽娅;袁瑞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取自愿参加此研究的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综合性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每组55例。一般护理组采取妇产科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组采取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乳房护理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价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并记录两组产妇的奶胀、乳头皲裂的发生率及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综合性护理组的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值明显大于一般护理组(P<0.05),奶胀、乳头皲裂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增加初产妇的母乳喂养信心、降低奶胀、乳头皲裂等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林海苗;涂春兰;李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研究Miles术后造口术患者的护理难点,分析和解决患者在术后所面对的各种并发症、生活困难、心理障碍等实际问题,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降低患者术后由于并发症、生理困难、经济压力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出院后保持电话追踪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痛苦程度,有效提高了医疗质量。结论对于Miles术后造口术患者来讲,术后的身体护理及心理护理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我们的终目标不仅仅是让患者安全出院,更是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术后更高的生活质量。
作者:翟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脱机方法在ICU老年气管插管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科室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气管插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撤机前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常规脱机,观察两组患者的拔管前后血气分析情况、浅快呼吸指数、EtCO2、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拔管前血气分析、浅快呼吸指数、Et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拔管后实验组PO2、PCO2、拔管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管前适当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在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提高人机协调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罗曼;刘路;白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