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4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与护理路径分析

杜文娟

关键词:高血压, 血压动态变化, 血压监测, 护理路径
摘要:目的 分析并评价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与临床护理路径.方法 按照患者的血压类型将本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杓型组(68例)与非杓型组(56例),对两组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并对两组患者在血压监测期间的临床护理路径进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24 h SBP、24 h DBP、d SBP以及d DBP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nSBP及nDBP方面两组患者的血压相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焦虑,使临床测定的血压值更加接近患者的真实血压值,为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湿敷预防盖诺所致静脉损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化疗患者静脉保护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68例进行盖诺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制的中药复方地黄酊湿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临床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血管的保护效果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复方地黄酊湿敷能有效保护患者的化疗静脉血管,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并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其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术后中药足疗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探讨

    妇科手术多为腹部手术,受手术、麻醉、禁食等因素的影响,手术后胃肠功能受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患者可感到腹内有气体往返窜走,并有胀痛.正常情况下,肠蠕动一般在术后72 h左右恢复.如肠蠕动不能及时恢复,肠内的气体不能正常的排出体外,肠腔就会积气,造成膨胀,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身心痛苦[1-2].临床常规给术后24 h的患者排气汤100 ml口服,开塞路40 ml纳肛,早期下床活动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院自2009年6月开始对术后患者进行足浴,大大缩短了排气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9年6月~2010年8月,将我科一般开腹手术(子宫全切、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8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0例,对照组400例;将广泛性开腹手术1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将腹腔镜手术5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0例,对照组250例.

    作者:杨治;白种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颈前路减压置入颈椎动态稳定器非融合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置入颈椎动态稳定器非融合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我院接受颈前路减压置入颈椎动态稳定器非融合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并将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护理前后的JOA及Odom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自术后1.5个月起,JOA及Odom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 颈前路减压置入颈椎动态稳定器非融合术配合合理的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美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研究呼吸内科疾病住院患者睡眠情况及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总结提高睡眠质量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本院呼吸内科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住院患者248例,采用本科自制的睡眠质量自我评估量表及影响睡眠质量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89例(76.2%)患者睡眠质量不满意,达到失眠标准,高于全国常模均值(P<0.05).结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睡眠质量不满意的情况,影响睡眠的原因多种,环境的改变,疾病的影响以及心理影响为影响睡眠的常见原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作者:刘双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家庭干预对泪道浚通联合义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家庭干预对泪道浚通联合义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的泪道阻塞患者94例100眼均行泪道浚通联合义管植入术,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50眼,对照组行泪道浚通联合义管植入术围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除给予泪道浚通联合义管植入术围术期常规护理外,实施家庭干预措施,即术后建立患者的家庭随访档案随访半年.结果 实验组无效、义管脱落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复诊依从性、好转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家庭干预可提高泪道浚通联合义管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杰霞;石凤群;宁红珠;谢瑞珍;梁燕明;张芸;谭健珍;邓丽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行剖宫产足月分娩的产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从产后当日开始应用低频脉冲综合治疗仪治疗,每日2次,连续治疗5d.对照组采用以热敷按摩为主辅助哺乳后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结果 产后第2、3、4日乳房疼痛平均值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P<0.01、P<0.05);乳房硬度平均值在产后第2、3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法能使乳汁分泌时间提前,可促使腺乳管提前畅通.结论 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用于促进产后乳房胀痛疗效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是一种预防乳房胀痛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产科病房中推广应用.

    作者:冯媛;张俊茹;张燕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9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特征为胃排空迟缓,原因是正常胃调控功能异常,多见于腹部手术[1],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19例,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男12例,女7例,年龄38 ~75岁.各种类型胃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2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2例,胆道术后1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1例,后腹膜巨大肿瘤切除术后1例.

    作者:汪曙红;陈彩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与护理现状

    综述了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与护理现状,分析了血液净化、中西医结合及物理治疗的优缺点.得出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就要采用正确的血液净化方式,在透析间隔期配合药物治疗和患者耐受的中医治疗及物理治疗,提出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做好皮肤的基础护理是解决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问题的重要途径.

    作者:司雅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理念对ERCP术患者治疗配合及并发症控制情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对ERCP术患者治疗配合及并发症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于本院采用ERCP术进行诊治的210例患者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的210例患者为观察组(优质护理理念组),后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前后的治疗配合情况、舒适度情况、医院焦虑抑郁量表、WHOQOL-100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的Frankl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舒适度较高比例高于对照组,医院焦虑抑郁评分两个方面及WHOQOL-100量表四个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理念可显著改善ERCP术患者治疗配合情况,并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志兰;胡金定;袁少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人性化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后胃肠减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食管癌根治术后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 对167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胃肠减压患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和患者沟通,针对不同患者制订护理方案,给以人性化护理.结果 167例患者在胃肠减压期间无脱管、自行拔管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减轻了胃肠减压造成的不适,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升了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赵玉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学科院内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的建立与临床运行的效果

    目的 探讨多学科院内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MIDT)在医院内的建立与运行以及在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教育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医院各科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患者的宣教与护理;实验组由多学科护理人员组成的糖尿病专科护理团队制定全方位、立体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团队管理前及管理后6个月的糖尿病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行为方式自护能力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管理6个月后实验组自护行为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身比较和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学科院内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可以较好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

    作者:王洪;杨立新;李金成;林淑梅;华钰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在更年期功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在更年期功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更年期功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细节优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疾病知识掌握调查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及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2 w及4 w疾病知识掌握调查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及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干预后4w的评分优于干预后2 w(P <0.05).结论 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更年期功血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对疾病治疗的自信心,从而为其预后的改善提供必要的基础.

    作者:吴育娇;苏玉芬;陈伟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脑损伤致单侧空间忽略患者治疗康复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损伤致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治疗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脑损伤致单侧空间忽略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加入针对USN的康复护理干预.治疗6w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损伤致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效果,对USN的临床康复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苏燕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诊一体化救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诊一体化救治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的60例作为观察组,未实施急诊一体化救治的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抢救效果及后期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急救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躯体、心理、社会、物质生活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一体化救治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抢救和检查所需时间,提高抢救的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翠英;张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患者恢复状况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机体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的患者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功能锻炼.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关节功能评价恢复优良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股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显著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车加丽;徐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与Orem自理模式提高青光眼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 探讨运用健康教育与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提高青光眼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40例青光眼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健康教育和Orem护理系统中部分补偿系统、辅助教育系统进行护理干预.根据生活质量测定指标调查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出院后半年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时的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出院后半年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健康教育与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青光眼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清梅;王梅香;温太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提示卡在临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提示卡对肾脏病患者留取标本、健康教育进行正确指导.方法 针对不同的标本留取方法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小卡片,在对患者讲解的同时将卡片发给患者及家属,正确留取标本.结果 在实验组1 000例患者的统计中,能正确留取标本者975例,占总数97.5%;需要护士再次帮助指导完成标本留取者20例,占总数2%;留错标本者占5例,占总数0.5%.结论 提示卡对指导患者标本留取、健康教育是一种方便、有效、通俗易懂的好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微;杨利丽;王艺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我护理意识的培养在改善女性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目的 探讨自我护理意识的培养在改善女性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存在下尿路症状的女性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采用SF-36QoL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的下尿路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尿频、尿急、膀胱疼痛、压力性尿失禁、尿不尽感、排尿中断及尿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SF-36QoL量表各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自我护理意识的培养在改善女性下尿路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较好.

    作者:张莉;刘国庆;李杰荣;植飞燕;周燕芬;曾华萍;张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改进轮转夜班方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轮转夜班方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对18名护士夜班排班改变前后进行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结果 排班改进前后护士的压力源、人格特征、职业倦怠、应对方式及心理生理症状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行单轮排班上、下夜分开有利于缓解护士的身心疲劳,提高护士自身生活质量,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林少琴;郭培琴;吴小梅;曾爱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甘露醇对中重症脑卒中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血管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中重症脑卒中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重症脑卒中患者2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大剂量组120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组(大1组)52例,缺血性脑卒中(大2组)68例;小剂量组124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组(小1组)58例,缺血性脑卒中(小2组)66例.大剂量组给予20%甘露醇250 ml持续静脉滴注,小剂量组给予20%甘露醇125 ml.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留置时间及血管损伤程度.结果 大剂量组静脉针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小剂量组(P<0.05),其中大剂量组血管损以7d内发生较多;大剂量甘露醇作用下出血性脑卒中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缺血性脑卒患者时间长(P<0.05);大剂量组血管损伤程度明显较小剂量组严重(P<0.05).结论 对临床大剂量输注甘露醇患者,尤其是输液时间长、缺血性脑卒中以及老年患者应选择合适的静脉针留置时间,同时加强皮肤血管的预见性护理,减少药物对血管组织引起的损伤.

    作者:周在霞;李芹;赵娜;杨延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