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聪;吴红;张帆;周静;戴华;方桂红;冯棋琴
目的 探讨学生读写习惯对视力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中小学生视力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市区有代表性的5所学校共2 081名中小学生,对其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读写习惯对视力的影响.结果 2 081名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3.96%,其中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3.79%.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50.18%和5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读写时身体与课桌保持1拳距离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OR=0.751);眼睛距离书本过近如< 20 cm(OR=1.575)、在阳光直射下看书(OR=1.531)、持续长时间读写如120~180 min(OR=2.549)、乘坐交通工具时玩电子产品(OR=1.726)是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的读写习惯会对视力状况产生影响,学校和家长应帮助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作者:刘盛鑫;叶盛;曹永军;王奇凡;张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对进食障碍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初中生进食障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洛阳市、项城市3所初中学校的763名学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填式青春期发育量表中译版(C-PDS)和进食问题调查量表(EDI).结果 女生对身体不满、对瘦的追求维度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8,-2.79,P值均<0.01);九年级学生的进食问题总分和对瘦的追求、贪食、对身体不满意、无效感、对他人不信任、内省6个因子得分均高于七、八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与对瘦的追求、对身体不满意、内省呈正相关,与贪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9,0.18,0.11,-0.09,P值均<0.01).提前组女生进食问题总分高于适时组,对身体不满因子得分高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提前组男生进食问题总分和对身体不满意、无效感因子的得分高于延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与进食障碍得分密切相关,青春发动提前可能会导致初中生进食障碍的风险增加.
作者:刘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家庭相关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3所小学一~六年级的1404名小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对学生或家长采用自编“天津市学生用眼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总体视力不良率为43.1%,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之间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5,81.3,P值均<0.01).是否独生子女(x2=19.9)、父母文化程度(x2值分别为20.5,32.4)、父母视力不良情况(x2=35.9)、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地方(x2=14.0)、学习时开灯情况(x2=21.3)、睡觉时开夜灯情况(x2=5.5)、家长是否会注意孩子读写习惯(x2=6.9)、家长是否带孩子接受阳光照射(x2 =29.0)均与视力不良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女生、父母至少一方患有视力不良是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父母带孩子外出接受阳光照射是视力不良发生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有随年级逐渐升高的趋势,家庭相关因素对视力不良的发生具有影响.
作者:郭璇;刘盛鑫;王奇凡;叶盛;张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合理营养是维持健康、增强体质、促进生长发育的基础,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的重要保证.女大学生一方面因生理原因和追求苗条身材的心理,存在的营养问题可能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女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习惯和营养状况将对未来的妊娠和哺乳有重要影响,因而更值得关注[1-2].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对比营养教育干预前后信阳师范学院女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变化,为对女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提供依据.
作者:邱烈峰;肖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性别、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神经行为的影响,为帮助家长针对不同性别儿童找到更为理想的教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2015年4-10月,选取太原市6个城区和4个郊(县)区中的2 644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完成《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和《WHO神经行为核心测验组合》测试.结果 经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数字跨度顺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170,3.207,P值均<0.05);不同性别儿童数字跨度顺序得分不同(F=4.682,P=0.031);儿童性别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F=2.603,P=0.034)、数字跨度顺序得分(F=3.139,P=0.014)的影响均有交互作用.经分层方差分析,男童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F=2.691,P=0.030)、数字跨度顺序得分(F=3.291,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童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F=3.162,P=0.013)、数字跨度顺序得分(F=3.180,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女童数字跨度顺序得分高于男童(t=-2.590,P=0.010),男童习惯用手2次得分之和、非习惯用手2次得分之和高于女童(t值分别为4.204,7.572,P值均<0.01).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性别除直接影响儿童神经行为外,两者对儿童神经行为的影响还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胡瑞杰;马自芳;薛钟瑜;唐颖;王莉;王祝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13年青少年烟草广告暴露情况及其与吸烟易感性的关系,为更有效地禁止青少年过早养成吸烟习惯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3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江苏省14个监测点抽取5 697名初中在校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对烟草广告暴露情况进行加权分析估计率及其95%CI,非吸烟学生易感性与烟草广告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过去30 d内,青少年烟草广告暴露率为46.7%(95% CI=44.0% ~49.3%),男生(48.5%)大于女生(44.4%)(x2=9.63,P=0.04).烟草广告渠道暴露前3位的分别为电视(19.3%)、户外广告牌(19.1%)和烟草零售店(17.4%).在非吸烟青少年中,暴露于烟草广告者烟草易感性(10.4%)高于未暴露者(4.9%)(x2=54.6,P<0.01).暴露的烟草广告媒介越多,吸烟易感性就越高,暴露于4种以上广告渠道者未来烟草易感的OR值为3.67(95%CI=2.65~5.09).结论 青少年广泛暴露于烟草广告中,烟草广告暴露会增加不吸烟青少年的吸烟易感性.
作者:崔岚;覃玉;苏健;罗鹏飞;武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水族中小学生足长与身高、体重的关系,为人类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九仟镇6~ 16岁水族中小学生l 382名(男生689名,女生693名),对其足长、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男生足长由6岁的17.10 cm增长到16岁的23.44 cm,女生由16.29 cm增长到22.14 cm,男、女生平均年增长值分别是0.63和0.59 cm;男生身高由112.49 cm增长到157.13 cm,女生由109.01 cm增长到149.79 cm,男、女生平均年增长值分别为4.46和4.08 cm;男生体重由19.11 kg增长到45.88 kg,年均增长2.68 kg,女生由17.83 kg增长到45.02 kg,年均增长2.72 kg.各年龄组男女生足长与身高、体重均呈正直线相关关系(r值为0.437~0.927,P值均<0.01).水族中小学生足长(x)与身高(y1)、体重(y2)的回归方程,男生为y1=5.801x+ 17.001,y2=3.677x-43.768;女生为y1=5.942x+ 15.592,y2=3.836x-45.512.结论 水族男女中小学生足长与身高、体重均相关.所得回归方程可用于推算水族学生身高和体重.
作者:骆文斌;刘运敏;张万;杨正华;潘开昌;余跃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足球训练对河南大学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为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河南大学所有班级中随机选取10个教学班级,班级内全体大学生34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73名).干预组进行16周的足球公选课教学训练,实验前后采用身体自我效能量表(PSE)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6周的足球公选课教学干预后,干预组身体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自我感受到的身体能力均分干预后比干预前高11.99分,身体自我表现信心均分干预后比干预前高10.01分.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感受到的身体能力自我效能均分为(175.12±0.71)分,对照组为(163.13±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595,P<0.01);身体自我表现信心自我效能均分干预后干预组得分为(174.12±0.62)分,对照组为(164.14±0.52)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62.218,P<0.01),其他各因子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得分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足球教学训练干预对提高河南某高校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魏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苏南地区小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特征,为小学生体质状况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苏南地区6 192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小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调查小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的特征及相关性.结果 苏南地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优秀等级比例仅为12.6%.五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身体素质得分均为大,其中体质健康得分与其他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分小,与其他各年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和乡村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要好于男生和城市学生(t值分别为-2.29,-2.50,5.79,2.27,P值均<0.05).苏南地区小学生的睡眠情况、静态视屏行为和课外运动锻炼达标率分别为15.5%,72.6%和65.9%.体质健康与性别、城乡、睡眠时间、静态视屏行为、课外运动锻炼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另为0.239,0.217,0.137,0.369,0.259,P值均<0.05),而与年级无相关性(r=-0.048,P>0.05).结论 苏南地区小学生体质健康和生活方式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协同、综合干预的措施提高或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水平.
作者:任玉庆;潘月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国五大少数民族2014年7~18岁学生耐力素质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耐力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和朝鲜族7~18岁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同年龄、同性别全国汉族学生的耐力跑测试时间的均值和标准差计算Z评分;将耐力跑测试时间≤同年龄、同性别全国汉族学生的耐力跑测试时间第25百分位(P25)时间值确定为耐力素质好.结果 2014年五大少数民族7~12岁学生耐力跑时间男生在120.7~ 132.4 s之间,女生在126.4~ 143.7 s之间,男、女生均以蒙古族学生时间短,维吾尔族学生时间长(P值均<0.05);13~15岁学生耐力跑时间男生在272.3~ 309.1 s之间,女生在257.3~286.4 s之间,男、女生均以蒙古族学生时间短,男生以壮族时间长,女生以维吾尔族时间长(P值均<0.05);16~18岁学生耐力跑时间男生在251.1 ~ 282.7 s之间,女生在251.5~271.7 s之间,男生以蒙古族时间短,女生以回族时间短,男、女生均以朝鲜族时间长(P值均<0.05).五大少数民族男生Z评分在-0.29~0.30之间,蒙古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朝鲜族(F--141.236,P<0.05);女生Z评分在-0.10~0.75之间,蒙古族<回族<壮族<朝鲜族<维吾尔族(F=270.137,P<0.05).五大少数民族男生耐力素质好检出率在16.2%~37.0%之间,壮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x2=430.060,P<0.05);女生检出率在10.3% ~ 26.5%之间,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x2=272.290,P<0.05).结论 五大少数民族中蒙古族学生耐力素质高,且高于全国汉族学生;回族学生耐力素质接近全国汉族学生;维吾尔族女生耐力素质低于其他民族学生.
作者:陈妍君;董彦会;杨忠平;王政和;王珺怡;赵海萍;马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情况及其与学生视力的关系,为中小学生视力保护提供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市有代表性的3所学校中共计67间教室,进行教室照明检测,并对所检测教室的1 494名学生进行视力不良筛查.采用秩相关初步分析教室照明指标与班级平均视力的关系.结果 课桌面和黑板的平均照度合格率较高,分别为85.07%和70.15%;黑板照度均匀度合格率较低,仅有52.24%.小学教室课桌面平均照度均高于初中和高中(P值均<0.01),但初、高中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不同年级组间的视力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01,P<0.01),且随着年级升高,视力不良率增加.仅在小学中发现班级平均视力与课桌面平均照度间存在正相关(r=0.688,P<0.01),初、高中未发现班级平均视力与教室照明指标的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教室光环境可能更易对小学生的视力发育产生影响.应重视教室照明现状,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室照明环境.
作者:叶盛;刘盛鑫;曹永军;王奇凡;张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重庆主城区学校健康教育对初中生健康素养改善状况,为提高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城市、农村各抽取2所共4所学校初一、初二学生,分别将城市、农村各1所学校作为干预校,另外各1所学校作为对照校,干预校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照校不开展任何干预措施.基线问卷调查时间为2016年10月,终期问卷调查时间为2017年6月,干预时间为2017年3-5月.结果 干预后,城市干预校学生具备功能性健康素养、批判性健康素养比例分别为71.5%,69.5%,高于对照校的62.2%,59.8%(x2值分别为5.753,7.333,P值均<0.05).农村干预校学生干预前总健康素养及3个维度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对照校(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校与对照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干预校功能性健康素养水平由干预前的59.3%提高到干预后的71.5%,总健康素养水平由干预前的53.3%提高到干预后的65.8%;农村干预校功能性健康素养由干预前的30.9%提高到干预后的56.4%,总健康素养由干预前的27.0%提高到干预后的4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彭林丽;王宏;何芳;冉敏;杨静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11-2016年托幼园所儿童伤害发生趋势,为托幼园所儿童伤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6年北京市托幼园所上报的儿童伤害年报表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北京市发生儿童伤害的园所构成比从31.91%下降至19.65%,托幼园所儿童伤害检出率从5.92‰下降至2.01‰(x2值分别为88.25,1 343.85,P值均<0.01).2011-2016年间城区儿童伤害检出率从8.10‰下降至2.54‰,郊区儿童伤害检出率从2.33‰下降至1.28‰(x2值分别为1 275.08,50.64,P值均<0.01);每年城区儿童伤害检出率均高于郊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6.50,275.51,123.34,75.09,45.62,72.91,P值均<0.01).儿童伤害发生较多的为跌伤(1.49‰~4.40‰)、钝器伤(0.21‰~0.52‰)、他伤攻击伤(0.11‰~0.44‰).结论 托幼园所儿童伤害应得到重视,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伤害发生.
作者:何辉;孟杰;张丽晋;尚晓瑞;陈雪辉;孔元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隔代抚养对学龄前流动儿童肥胖的影响,为家庭提供正确的喂养方式和干预方法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6所幼儿园的全体在读学龄前儿童,选取祖辈抚养为主的儿童为祖辈抚养组,按1:1配对选取父辈抚养组.通过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评估儿童的肥胖状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抚养人的养育观念进行研究.结果 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为5.48%,以轻度肥胖为主,占62.79%.在祖辈与父辈2个抚养组中,儿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为6.24%和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05,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肥胖发生率有升高趋势(x2=10.583,P<0.05).祖辈和父辈2个抚养组在儿童均衡性饮食、进食速度、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对儿童进食情况的关注、控制食物种类和数量、主动获取喂养知识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 隔代抚养与学龄前流动儿童发生肥胖密切相关.引导主抚养人学习正确的喂养知识,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有效降低学龄前流动儿童肥胖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赵广英;魏煌忠;程郁离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学校适应是个体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对新环境的客观认识和对行动进行积极调适的心理过程[1].自我认识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己的生理和身体、道德品质、个性特征、人际关系及在社会环境中的位置等方面相对稳定的认识和评价[2].自我认识与个体的学校适应呈现显著正相关,并能够对学校适应进行预测[3].
作者:曹美;张国礼;孙志军;张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琼中县、临高县和白沙县)的初中和小学学生1 398名,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 中小学生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5.8±5.7) ng/mL,男生和女生平均水平分别为(27.3±5.9)和(24.4±5.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6,P<0.01);小学生和初中生平均水平分别为(26.5±5.8)和(24.5±5.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4,P<0.01).维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分别为0.1%和14.3%.不同性别、不同学段监测县的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764,-5.695,28.775,P值均<0.01).结论 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总体较好,但仍有部分人群维生素D不足,尤其是女生和初中阶段学生不足率相对较高,需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
作者:易聪;吴红;张帆;周静;戴华;方桂红;冯棋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方某城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流行情况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该城市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4 008名,进行欺凌行为匿名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家庭类型等学生欺凌行为报告率差异.结果 该市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报告率为12.9%,其中男生为17.6%,女生为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038,P<0.01).欺凌他人的报告率为6.5%,被他人欺凌的报告率为10.4%.欺凌行为的报告率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在初中阶段达到峰值,随后出现下降(x2=14.023,P<0.01).职业中学学生通过手机、网络散布谣言的报告率高于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学生(x2值分别为12.003,7.519,P值均<0.01).单亲/重组家庭学生发生欺凌他人和被他人欺凌的报告率均较高(x2值分别为9.785,14.136,P<0.01).住宿生中被殴打、关黑屋,被破坏物品,威胁、强迫和遭受网络欺凌的比例均高于非住宿生(x2值分别为11.802,5.356,11.793,4.881,P值均<0.01).1.0%的学生同时有4种及以上欺凌他人的行为,1.5%的学生同时遭受4种及以上的欺凌.结论 应动员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建设安全校园,预防欺凌行为的发生,并针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咨询.
作者:郑茹;王宏伟;李伟民;星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留守经历大学生学校适应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对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学校适应教育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合肥市4所高校1 772名大学生,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涵盖性别、生源地、年级、月均生活费等方面的适应比较.结果 留守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1,P<0.01),留守经历大学生学校适应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平均得分为(192.81±25.88)分.留守经历大学生学习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得分均低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t值分别为-1.949,-2.612,-2.817,-2.703,-2.634,-4.116,P值均<0.01).结论 留守经历大学生学校适应水平总体上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且学校适应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应完善和创新在校大学生学校支持体系建设.
作者:张艳敏;胡成洋;李凤丽;华小果;姜雯;张秀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1985-2014年中国汉族不同性别年龄组学生身高占成人身高百分比(简称“身高占比”)的变化趋势,为研究中国汉族学生身高占比变化的长期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1985,1991,1995,2000,2005,2010,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7~18岁汉族学生的身高测量数据,计算各年龄组学生身高占比及净增长,分析中国汉族不同性别年龄组学生身高占比变化的长期趋势.结果 1985-2014年,中国汉族学生身高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男生增高3.79 cm,女生增高2.30 cm.男生身高的城乡差异由1985年的2.92 cm降至2014年的1.21 cm,女生由2.07 cm降为0.95cm.7岁男、女生身高占比分别由1985年的72.02%,76.54%增加至2014年的73.62%,78.50%;8~12岁女生和男生身高占比也逐年增加,同年龄女生的身高占比均高于男生;10岁女生与12岁男生及14岁女生与16岁男生身高占比变化趋势一致.10岁女生或12岁男生身高占比净增长大,且16岁前身高占比均增加,而16岁时无增长.结论 近30年,中国汉族18岁学生的身高仍在增长,城乡差异缩小,主要变化为青春期生长突增高峰年龄前身高占比增加.
作者:朱元多;陶芳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男生吸烟的原因以及其内隐和外显态度,为理工科院校制定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招募大连交通大学在读理工科男大学生42名,外显态度采用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内隐态度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编制吸烟内隐联想测验,分析外显与内隐态度的特点及关系.结果 理工科男生吸烟原因中,社会心理维度得分(2.13分)高于药理维度(1.42分)(t=10.87,P<0.01).吸烟内隐态度与药理维度、依赖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3,0.804,P值均<0.01),与社会心理维度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40,P>0.05).结论 理工科男生吸烟原因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对吸烟的内隐态度与药理依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艾传国;佐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