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对比评价

陈康惠

关键词: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检查的效果情况.方法 该组病例选择该院自2013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4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综合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房性早搏早发、成对、二、三联率,室性早搏早发、成对、二、三联率,心房颤动,短阵室上速及室速的检出率.结果 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二、三联,室性成对、二、三联,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其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准确监测患者心电信号变化,提高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生化检验中的血液标本误差因素的分析及控制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中导致血液标本误差的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自2013年5月-2015年9月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3500例标本,测定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对比观察溶血标本及合格标本相关的生化检验指标,给予针对性措施加以控制.结果 该组3500例标本中,共发现29例,不合格发生率0.83%.13例采集过程中操作不当,16例血液采集后未按规范保存.主要分析这29例不合格标本产生误差原因有采集部位、送检时间、溶血等因素.结论 血液标本产生误差的因素与标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是否为溶血标本等因素有关.应加强管理,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春霞;郑美兰;魏学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人文护理管理对疤痕子宫分娩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人文护理管理对疤痕子宫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胎位异常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体位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人文护理联合体位改变,观察对比两组分娩中产程出血量、精神因素变化、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APGAR评分、产钳助产率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产程出血量、产钳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褥病率、产后感染、产后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护理管理在疤痕子宫分娩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疤痕子宫阴道分娩过程中出现的胎位异常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阴道分娩率,有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茜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神经内科患者压疮不同清创方法的效果

    目的 观察神经内科患者患有压疮采用不同清创的方法和效果,为今后的神经内科患者压疮清洁与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4年8月-2015年4月诊治的神经内科压疮患者56例进行研究,按照清创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联合清创方法,对照组采用自溶清创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清创期时间和愈合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两组研究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说明研究组患者采用的联合清创方法效果更好(P<0.05).结论 采用联合清创在神经内科压疮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利用清创胶将患者的坏死组织水解后清除,能够提升清创的安全性,减少清创时间,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作者:张娟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零缺陷”管理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零缺陷”管理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所有入选患者护理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比较实施“零缺陷”管理前后,护理缺陷的发生几率以及医疗人员对护理配合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与实施零缺陷管理前相比,实施零缺陷管理后患者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人员对护理人员的配合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实施零缺陷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零缺陷”管理,不仅可加强膝关节镜手术的安全性,还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提升医疗人员的满意率.

    作者:程海霞;刘青阁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包头医学院2014届实习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明确实习生临床沟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做好相关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为调查工具,以实习护生为调查对象收集资料.结果 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各维度中得分较高的是敏锐倾听和传递有效信息两个方面,得分较低的是验证感受和确认病人问题,护生的沟通能力影响因素有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与父母、同学、临床带教老师的呈正相关.结论 当前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应通过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临床带教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对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培养.

    作者:梁丽波;越涛;王艳茹;田丽君;刘汉雄;徐瑞剑;郝建军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秩和比法在食品安全卫生检测结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秩和比法评价食品安全卫生检测结果,为开展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将计算得到的不同年度及其不同季度样品微生物、重金属、添加剂的检测不合格率,应用秩和比法评价检测结果两两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1年和2012年食品安全卫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与2011年和2012年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食品安全卫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余季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度各指标检测结果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季度微生物和添加剂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金属与微生物、重金属与添加剂检测结果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该市2010年食品安全情况较好,而2011年和2012年处于较差水平;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食品安全情况较差,是该市食品卫生监督的重点季节,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食品安全情况较好;添加剂和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卫生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杜恩宇;孙齐蕊;孙爱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研究全程信息化药房管理用于静脉用药集中配制和合理用药中的效果

    目的 探究在静脉用药集中配制和合理用药中应用全程信息化药房管理的效果.方法 基于原先的HIS(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英文缩写HIS.)信息系统,借助MATE软件,把条形码技术应用在核对出仓、审核医嘱、调整医嘱等PIVAS(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英语为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其缩写为PIVAS.)工作中,统计分析该院静脉输液单的情况,对比管理前后的药物使用合格、排药时间、药方处理时间等情况.结果 实时全称信息化管理后的排药时间以及审核处方时间明显短于管理前;管理后药物使用合格率明显高于管理前.结论 MATE软件应用于PIVAS的全程信息化药房管理过程中,可明显提高药物使用合格率,并且提高该部门的工作效率,可将其视为PIVAS的有效管理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磊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个案管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个案管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与效果.在临床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专业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专门诊治的一种程序,也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及医疗费用管控机制下实现的一种能够适应临床治疗以及市场需求的重要诊治手段.方法 将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设置为观察组,对其实施个案管理模式的诊治.收集2012-2013年同期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50例设置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显示均确诊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1~77岁,平均(68.87±4.21)岁.另需要收集该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数量仍为50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62~75岁,平均(67.65±3.92)岁.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果 观察组在服药依从性、活动正确程度、复查依从性以及满意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诊治,服药依从率、活动正确率、复查依从率以及满意程度评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说明使用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有着极高临床应用价值.个案管理模式方法是提升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遵医依从性以及满意程度的有效手段,有着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雄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影响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影响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的多因素分析.方法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技术指导的完成情况,分为良好合作组和欠良好合作组,对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比较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成效.结果 影响机构之间是否合作良好的四个因素中,是否接受三级医院指导影响大,其次是与个案小组其他成员的联系程度,第三为精防人员是否专职,第四为精防人员工作年限,且合作良好组的机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成效更好.结论 提高精神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度,首先需提升精神卫生机构的指导水平,其次要加强个案管理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再其次是让精防岗位专职化及精防队伍稳定化.

    作者:任华;李慧;何昌九;代光智;秦小荣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如何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性的灾难出现,极易大范围的发生疫病,对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就需要提高卫生监督队伍处置应急事件的能力,从而使社会可以健康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突发公共事件之后的影响,然后又从做好应急准备、监督和检测疫情以及各部门明确分工三方面探讨了公共事件发生后监督人员该怎样进行应急处理,以提升卫生监督部门灾后处理工作水平,促使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元永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医学院校综合性生物技术实验室建设初探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逐步成为科技的主导.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尤为重要.生物技术实验作为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引起教育者的重视.根据我校对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室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建和实验室使用管理建设的相关经验.

    作者:郭健;刘微;董媛;姜勇;李艳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伴随着社区内各类不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持续增多,公共卫生防范体系的前沿阵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积极承担起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责任,社区护士在其中亦应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为相关基础教育方面的不足,许多社区护士对于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的有关技术也掌握的不够全面.该文经由探讨国内现阶段社区公共卫生应急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分析其培训的模式与对策,从而使目前的社区护理工作更加完善,并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解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具有的应急系统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

    作者:胡兆敏;胡晓红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对比评价

    目的 对比观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检查的效果情况.方法 该组病例选择该院自2013年5月-2015年9月收治的47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综合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于房性早搏早发、成对、二、三联率,室性早搏早发、成对、二、三联率,心房颤动,短阵室上速及室速的检出率.结果 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二、三联,室性成对、二、三联,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其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准确监测患者心电信号变化,提高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康惠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2011-2014年新乡市无偿献血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新乡市近4年来全血和成分血采集的基本情况及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基本状况,为制定科学的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新乡市血液采集及固定无偿献血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4年无偿献血人次及固定献血者人次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固定献血者中的主体年龄在36~45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结论 进一步扩大该市无偿献血队伍,尤其是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提高固定献血者比例,重点是35岁以下的人群,是新乡市无偿献血工作的一个努力方向.

    作者:任红霞;贠世文;郑岩;张艳梅;吕东辉;聂军;孟毓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执法中的难点及其应对办法

    食品卫生关系到国计民生.我国出台了明确的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并且不断趋于完善.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食品安全标准自身存在的缺陷,安全监管过程的执法不严等问题.为确保食品卫生监管执法的力度,确保食品安全,首先我们应明确食品安全执法的难点.该文对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杜敏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有效数字新见解在卫生理化检验中的应用浅析

    在卫生理化检验过程中,时刻会用到有效数字,为了能够正确掌握和运用有效数字,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运用误差理论作依据,对其进行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分析,对有效数字在可疑位置上的误差有了新的观念和掌握情况,并将此应用到卫生理化检验中的物质称量、卫生理化检验中溶液的吸量、卫生理化检验中样品的定容等具体的卫生理化检验工作之中去,让其能够更好地为卫生理化检验服务,得出符合规定的更加准确的计量数据.

    作者:谭成勇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浅谈小儿术后镇痛现状

    现如今,随着对儿童疼痛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疼痛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儿童临床手术以后的疼痛已经引起相关临床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另外,疼痛评估系统的日益完善,新型的镇痛药物的广泛应用,疼痛治疗理念的全新改革以及镇痛方法的不断改进,使儿童临床手术以后的镇痛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可是仍然无法达到为理想的水平.多个阶段、多种途径以及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模式镇痛将成为小儿临床手术以后镇痛技术的发展方向.

    作者:姬美华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不同方法检测妇科炎症患者阴道念珠菌感染阳性率比较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并比较应用镜检法、培养法和凝集法检验妇科炎症患者阴道念珠菌感染阳性率情况,以合理选择阴道念珠菌检验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已婚妇科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采集阴道分泌物,采用镜检法、培养法和凝集法同时检测念珠菌感染情况,应用x2检验比较分析3种检测法阴道念珠菌感染阳性率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0例念珠菌感染妇科炎症患者中,采用镜检法检测念珠菌阳性人数为109例,阳性率为90.83%;采用培养法检测念珠菌阳性人数为107例,阳性率为89.17%;采用凝集法检测念珠菌阳性人数为104例,阳性率为86.67%,3种方法检测阴道念珠菌感染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P>0.05).结论 在妇科炎症患者念珠菌感染检测中,镜检法、培养法和凝集法均可获得较为合理且准确的检测结果,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医院情况来选用合适的检测法.

    作者:毕迎春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I125粒子植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的CT评价

    目的 探讨通过CT评价以I125粒子植入术为主、中医中药治疗为辅的方案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搜集证实为肺癌的病例91例,治疗前均行CT扫描,均采用I125粒子植入病灶和口服中药的治疗方法,治疗后2月时复查CT,通过治疗前后的CT图像评价近期的疗效.结果 91例病人共118个病灶植入粒子,治疗2月后复查CT发现16个病灶的粒子发生移位,有43例达到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16例病变稳定,进展的仅有3例,达到缓解的病例中非小细胞肺癌占93.1%;I125粒子植入后有25例出现气胸、咯血、发热等并发证.结论 I125粒子植入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对肺癌的早期疗效显著,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陈玉峰 刊期: 2015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04例,根据双盲法将10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案,研究组开展健康教育路径干预.结果 研究组对肺结核健康知识的总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08%vs 82.69%)(P<0.05).研究组抗结核用药的依从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研究组对护理满意率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84.62% (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有效强化了初治肺结核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用药依从性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侯慧丽;徐硕 刊期: 2015年第30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