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刘伟佳;熊莉华;郭重山
邻苯二甲酸酯(PAEs)属于酞酸盐,为常用的增塑剂,是一种主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常见的各种消费品中,包括食物包装材料、家用化学品等,可通过食物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接触进入体内[1-2].与双酚A(BPA)不同,PAEs不能以共价键与多聚体结合,所以更容易浸出而造成食品污染,使人体广泛暴露[3].PAEs能够与雌激素、雄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交互作用,调节重要的生物过程以控制脂质生成、胰岛素水平、体液潴留及骨代谢[1,4].
作者:杨世宏;华近;那晓琳;王智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 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屉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作者:王晓琳;娄晓民;许凤鸣;黄生垒;郭蔚蔚;高根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状况及家庭综合环境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学龄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安徽省池州市1 512名农村幼儿园3~5岁在园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学龄前儿童留守率为31.9%,留守和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分别为8.7%和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5,P>0.05);心身障碍(5.0%)和学习问题(3.7%)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较为落后县区、单亲照看、男童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行为问题较为多见.行为问题的干预要侧重经济落后家庭,并重点关注男童的行为发育特征.
作者:程进;黄锟;魏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焦作市隐性肥胖中学生心血管代谢指标与正常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对隐性肥胖中学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支持.方法 在焦作市2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635名中学生进行身体、体成分和代谢生化指标的测试,将BMI正常的384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38名男生体脂肪率>20%、女生>25%的学生作为隐性肥胖组,与246名正常中学生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中学生隐性肥胖率为36.20%.隐性肥胖组中学男生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正常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13,-3.116,-2.852,P值均<0.01);隐性肥胖组女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正常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01,-3.481,P值均<0.05).隐性肥胖中学男生的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2,P<0.01);隐性肥胖组女生高总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94,4.626,P值均<0.05).结论 焦作市中学生隐性肥胖的比例较高,并且存在一定比例的血脂代谢异常学生,应进行控制和预防.
作者:芦晓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齐齐哈尔市大学生群体慢性病的患病情况,为学校开展慢性病防控与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齐齐哈尔市5所高校大学生2 469名进行慢性病问卷调查.结果 高校大学生慢性病患病人数和人次数分别为424人、552人次,慢性病患病率为22.36%.女生慢性病患病率为24.71%,高于男生的1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25,P=0.002).低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5.75%,26.12%和26.51%,高于体重正常的人群(2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01,P=0.042).月生活费低于800元的大学生慢性病患病率高,不同月生活费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42,P=0.021).大学生不同系统慢性病患病率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免疫疾病、损伤和中毒、传染病为主;慢性咽喉炎、慢性胃肠炎、慢性鼻窦炎、胃肠功能性障碍、牙齿疾患、消化性溃疡、脱位、扭伤和劳损、甲状腺功能亢进、乙型肝炎、抑郁症是大学生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前10位疾病.结论 不同特征大学生人群的慢性病患病率存在差异,大学生慢性病以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学校应开展慢性病防控,制定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策略,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贾月辉;祁艳波;韩云峰;谢志平;葛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率,为进一步完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在线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得到文献共计196篇.根据关于疾病患病率或发病率研究质量评价准则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进行数据分析,选择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合并效应值、对研究年限、发表年限、样本量、重复病例判断标准、重复感染次数、纬度和年平均温度进行亚组分析以探索异质性,Egger线性回归法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对剔除文献前后合并效应值的变化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终纳入31篇文献,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合并率为2.25%(95%CI=1.59%~3.18%),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99.87,P=0.000).研究中不存在发表偏倚(t=1.983,p=0.057).敏感性分析显示研究结果较为稳健可信.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样本量、研究年限、重复病例判断标准、纬度和年均温度等因素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结论 中国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率地区差异较大,重复感染合并率的异质性来源将是进一步探索的重点.
作者:党露希;王灿;鲍武波;陈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童年期同伴欺凌经历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为开展预防青少年欺凌行为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4年9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马鞍山市3所小学三到四年级693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同伴欺凌问卷评价同伴欺凌经历,青春期发育量表(Pubertal Developmental Scale,PDS)评价儿童青春期发育情况.2015年9月再次对所有研究对象开展随访(654人),评估同伴欺凌与青春期发育的关联.根据儿童在基线与随访调查中2次报告的被同伴欺凌经历,将儿童分为无受欺凌组、持续组、新发组和消退组.结果 61.0% (399/654)的儿童在基线与随访中均无同伴欺凌经历,11.5%(75/654)儿童有持续受欺凌经历,14.8% (97/654)有随访期新发受欺凌经历,12.7% (83/654)随访期不再受欺凌.4组同伴欺凌经历青少年PDS得分与体质量指数(BMI)随访前后变化差值比较,持续欺凌组PDS得分明显高于无欺凌组、消退组和新发组;BMI变化值在同伴欺凌不同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相比于无欺凌组,持续受欺凌组男生PDS得分增高(β=0.249,95%CI=0.136~ 0.362);女生新发组和持续组PDS得分显著增高(β值分别为0.191,0.245,95%CI分别为0.076~0.305,0.123~ 0.367).结论 持续被同伴欺凌经历可能致男女童青春期发育加速.
作者:包媛晨;胡晶晶;方姣;肖承宗;许诺;段晓楠;苏普玉;万宇辉;孙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学校结核病疫情处置中不同程度密切接触者病例的检出效果,为校园肺结核病例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7年3月贵州省某县某中学首发的确诊病例为中心,对该中学接触者进行分级,1级接触者进行胸部数字化摄影检查,有结核病变的痰涂片检查;2级和3级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PPD试验强阳性进行胸部DR及痰涂片检查.结果 共筛查1级接触者学生87人、教师17人,学生新发现2例患者,罹患率为2.2%,教师无病例;筛查2级和3级接触者学生841人、教师73人,在学生2级接触者中新发现1例患者,2级罹患率为0.6%;3级接触者中未发现新病例.PPD试验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增趋势(x2值分别为15.093,39.139,P值均<0.01).结论 病例集中在同一年级的楼层,通过分级筛查能及时发现学校结核病疫情波及的人群及范围.
作者:陈慧娟;田架荣;安北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孤独感、焦虑、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羞怯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孤独感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ia at Los Angels Londiness Scale,UCLA)、大学生羞怯量表,对整群抽取的贵州省3所大学6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和Bootstrap法检验焦虑和孤独感在生活事件对羞怯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女生在羞怯总分及自责、拒绝恐惧上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667,-3.073,-2.752,P值均<0.01);非独生子女的羞怯总分及自责、拒绝恐惧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t值分别为-2.145,-2.432,-1.970,P值均<0.05).羞怯、生活事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独感5个变量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均>0.313,P值均<0.01).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独感在生活事件与羞怯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生活事件发生得越多应激越强,越容易产生焦虑与孤独情绪,从而导致较高的羞怯水平.
作者:谢玲平;邹维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及认知移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学生实施网络欺凌/受网络欺凌行为问卷、移情量表及UCLA孤独量表,对方便抽取的辽宁省4城市94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不同性别中学生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孤独感与认知移情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8,5.86,3.25,-3.54,P值均<0.05),除认知移情外,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初中生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得分高于高中生,认知移情得分低于高中生(t值分别为4.49,2.69,-8.02,P值均<0.05).相关分析显示,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与孤独感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0.28,P值均<0.01),与认知移情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0.25,P值均<0.01).认知移情在孤独感与受网络欺凌、实施网络欺凌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3.6%,19.2%.结论 孤独感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受网络欺凌与实施网络欺凌,还可以通过认知移情间接对其产生影响.
作者:冯春莹;张野;张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儿童流感疫情病原学流行特征,为防控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集广州市儿童流感疫情咽拭子标本3 259份,通过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累计采集流感病例样本中,B型流感病毒检出率高(23.57%),其次为H3N2亚型(7.43%),低为H1N1亚型(2.49%).在208起儿童流感疫情中,有25起疫情存在不同型别或同一型别不同亚型流感病毒共感染的情况,占12.02%.在时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每年均有2次流行高峰,大高峰在每年春季3-6月,小高峰在每年冬季12月.大高峰流行期均以B型流感为主,伴有H3N2和H1N1交替出现.不同性别儿童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学流感病毒阳性率高,平均为34.88%.9岁儿童流感检测阳性率高(39.33%).结论 广州市儿童流感疫情具有季节性流行特点,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流行种类.小学是儿童流感疫情重点监测区域,其中小学二、三年级学生是儿童流感疫情的高发人群.
作者:曹蓝;陆剑云;陈艺韵;鲁恩洁;马钰;刘艳慧;夏丹;李魁彪;狄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罗湖区幼儿园手部卫生干预效果,为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提供参考.方法 在深圳市罗湖区随机抽取10家幼儿园,共119个班级3 886名儿童.幼儿园内所有儿童均作为干预对象,接受手部卫生综合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后观察儿童的手部卫生依从性,并比较干预与对照幼儿园儿童的手足口病发病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RR=2.135,95%CI=1.885~2.417),干预措施对大班儿童(RR=2.559,95%CI=2.134~3.068)以及准备食物前洗手(RR=2.877,95%CI=1.700~4.870)的效果明显.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除干预措施外(OR=13.903,95%CI=11.276~ 17.141),教师提醒洗手(OR=14.765,95%CI=12.244~ 17.805)是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重要的影响因素,但研究未能观察到接受干预幼儿园的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出现明显下降(RR=0.866,95%CI=0.622~1.207).结论 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幼儿园儿童手部卫生依从性.
作者:杨鹏;侯万里;刘刚;王敬忠;刘卫民;旷翠萍;赵志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6个区参加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与调研的9~18岁中小学生共12 646名进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有40.2%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锻炼≥1h,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锻炼≥1h的占比分别为60.9%,39.0%,19.1%(x2=1 341.014,P<0.01);肥胖学生组每天体育锻炼≥1h的比例(44.2%)高于正常学生组(39.4%) (x2 =9.115,P<0.01).有60.5%的学生上体育课感觉到“出汗、有点累”,78.4%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82.6%的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51.5%的学生喜欢参加长跑.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喜欢参加长跑主要原因均是“怕累、怕吃苦”(62.5%,80.3%).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应重视体育锻炼效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终身运动习惯.
作者:杨漾;吴艳强;王向军;彭宁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永州市7~14岁农村汉族与瑶族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为留守儿童营养状况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的综合评价》中的营养状况为判断标准,分层随机抽取永州市农村3 768名7~14岁儿童进行筛查.结果 永州市7~14岁农村非留守儿童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汉族与瑶族留守儿童,其中身高、体重和BMI非留守儿童比瑶族留守儿童(低组)分别高2.9 cm,5.5 kg和2.0 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值<0.01).汉族留守儿童消瘦检出率(24.4%)明显低于瑶族留守儿童(45.1%)(x2=354.466,P<O.01).汉族留守儿童超重与肥胖检出率(4.4%,3.1%)明显高于瑶族留守儿童(1.7%,1.4%)(x2值分别为33.501,23.393,P值均<0.05).不同民族男、女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0.273,39.444,P值均<0.01).结论 永州市7~14岁农村非留守儿童营养状况整体水平明显好于汉族与瑶族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营养状况问题不容乐观,营养问题主要以消瘦为主,亟待改善.
作者:李盼;张天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视力损害敏感期,为保护学生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广州市中小学生常年健康监测资料,选取1993,2003和2013学年的学生视力检查结果,采用动态数列分析的方法,计算各学年度视力不良检出率的年增长率及其修正值,以超出年增长率均值±1个标准差作为视力损害敏感期的界值.结果 1993学年广州市中小学男生和女生的视力损害敏感期分别在9~15岁和9~ 16岁,视力损害的高峰期分别在12~14岁和11~13岁;2003学年视力损害敏感期分别为9~17岁和9~16岁,视力损害的高峰期分别在11~12岁和9~11岁;2013学年视力损害敏感期均在8~15岁的范围,视力损害的高峰期在8~9岁和8~10岁.3个学年比较,男生与女生视力损害敏感期的提前不明显,但视力损害高峰期则有较明显提前的倾向.男生视力损害的高峰期从12~14岁提前至8~9岁,女生从11~13岁提前至8~10岁.结论 中小学生确实存在视力损害敏感期,1993-2013学年学生视力损害敏感期有提前趋势,且视力不良呈现低龄化倾向.
作者:麦锦城;郭仰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感恩是指个体用感激认知、情感和行为了解或回应因他人或物的恩惠或帮助而使自己获得积极经验或结果的心理倾向[1],也是一种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积极人格特质[2].有研究发现,感恩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更多表现为学业成功[3],感恩对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具有直接影响效应[4].积极心理学认为,感恩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5],对个体幸福感影响巨大,增强个体的感恩水平能有效提升个体幸福感[6-7].
作者:赵科;高长松;赖怡;孙丽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社会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狭窄的兴趣或活动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1].近年来的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ASD患病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2-3].在美国,每个ASD患者家庭的平均终身耗费超过200万美元[4],由于致残率高、核心症状的危害大,患儿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和教育训练,给ASD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仍不明确,更多研究关注的是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与ASD的关联性.
作者:邹明扬;武丽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广州市2008与2015年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为开展儿童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标准,于2015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越秀、海珠、白云、花都、增城、从化6个区5,6,9岁儿童共4 482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与2008年广州市第一次儿童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5年广州市儿童5,6,9岁乳牙患龋率分别为76.78%,80.85%,74.56%,龋均分别为5.47,5.60,3.27,充填率分别为4.05%,5.81%,6.83%.2015年广州市小学生乳牙患龋率和龋均农村(88.77%,6.41)高于城市(73.94%,4.25)(x2=101.209,t=13.775,P值均<0.01);性别间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填率城市(7.38%)高于农村(1.08%)(x2=58.106,P<0.01).2015年广州市儿童乳牙患龋率、龋均和充填率均明显高于2008年口腔流调结果.5岁组2015年农村儿童患龋率高,为86.05%,其次为2008年农村(78.89%),2015年和2008年城市儿童患龋率分别为74.22%和48.52%(x2=160.923,P<0.01).6岁及9岁组儿童患龋率及龋均分布情况与5岁组一致.结论 广州市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农村高于城市,但城市龋病患病的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儿童龋病的治疗率较低,尤其是农村儿童.应加大农村地区口腔卫生资源的投入,以降低乳牙龋齿发病率.
作者:林琳;刘伟佳;熊莉华;郭重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身体活动不足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21世纪全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不仅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当前的健康状况,还会为今后的体质健康埋下隐患[2].在幼年时期养成的静坐少动习惯会延续到成人阶段[3],儿童时期的身体活动对养成日后的健康生活习惯有益[4-6].
作者:周嘉琳;罗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恋爱暴力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郑州市所有高校中选取3所学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24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冲突策略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市大学生恋爱暴力中的精神暴力报告率为42.47%,躯体暴力为28.85%,性威迫为12.98%,伤害暴力为17.31%,协商暴力为95.19%.男生在精神暴力、躯体暴力、性威迫、伤害和协商方面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12,6.364,14.034,11.421,3.920,P值均<0.05).文理科学生恋爱暴力报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综合学校恋爱暴力报告率均高于工科和医科高校学生,并且在精神暴力、性威迫、伤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764,6.952,9.721,P值均<0.05).高年级学生的恋爱协商报告率高于低年级学生(x2=8.814,P<0.05).恋爱暴力的精神暴力、躯体暴力、性威迫、伤害因子和身体自尊的5个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协商维度与身体自尊的5个维度及总分均呈正相关.身体吸引力正向预测协商,负向预测精神、躯体暴力及伤害(B值分别为3.615,-0.929,-0.628,-0.543,P值均<0.05).结论 郑州市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与恋爱暴力间存在相关关系,自尊中的身体吸引力对恋爱暴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李永乐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