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学龄期儿童户外暴露对近视防控研究

李静一;刘芙蓉;周晓伟;李长安;黄海虹

关键词:视力, 低, 运动活动, 干预性研究, 儿童
摘要:目的 探讨户外暴露时间对学龄期儿童近视发生发展的作用,为预防儿童近视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7年期间整群收集温州地区3所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以右眼作为研究眼,随机分配3所学校执行不同的户外干预措施.试验组1(357名)由老师督促被试课间在户外操场自由活动,试验组2(353名)由老师督促被试课间及下午放学后在户外操场自由活动1h,对照组(366名)不做干预.随访时间1年.检查3组对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屈光状态及度数、眼轴、近视增长率,采用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非近视眼向近视偏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随访1年后,3组被试的屈光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55,P<0.01),分别为对照组(-0.52±0.45)D,试验组1(-0.42±0.39)D,试验组2(-0.16±0.37)D;对照组中新增近视60例(60眼),近视增长率为16.4%;试验组1新增近视32例(32眼),近视增长率为9.0%;试验组2新增近视20例(20眼),近视增长率为5.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37,P<0.01);3组的眼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61,P<0.01),分别为对照组(-0.32±0.21)mm,试验组1(-0.24±0.17)mm,试验组2(-0.12±0.15)mm.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发生近视偏移变化的影响变量有学龄、户外暴露干预(P值均<0.01).结论 增加户外时间能有效控制眼轴增长及近视度数增加,预防及阻碍近视的发生发展.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1985-2010年儿童青少年爆发力素质发展敏感期变化

    目的 探究中国儿童青少年在1985-2010年间爆发力变化的规律,为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对1985-2010年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相关测试成绩的变化率进行可视化纵向分析和男女之间的横向对比.结果 1985-2010年间,儿童青少年爆发力素质敏感期出现动态变化的特征,女生爆发力发展的敏感期出现在7~8岁之间,立定跳远成绩变化率达到8%以上,为7~18岁间爆发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整体趋势维持测试成绩变化率小幅度波动向下.男生爆发力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12~14岁,立定跳远成绩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7~18岁间成绩变化率的拐点也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由1985年的11~12岁提前到2010年的10~11岁,其中2010年成绩变化率的斜率大.结论 1985-2010年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立定跳远测试成绩的变化率在不断变化;男女之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爆发力的能力上,在爆发力素质发展敏感时间上也有明显差异.在体育教学中要更大程度地顺应儿童青少年阶段性身体发育的特点,让体育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作者:吴键;向静文;袁圣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安徽部分大学专科学生手机成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专科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1所医学专科学校、1所非医学专科学校共1 328名学生进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大学生感觉寻求问卷、大学生人际关系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专科学生手机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8.8%.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机成瘾与是否为医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与母亲的关系、饮酒状况等有关(X2值分别为52.17,7.66,13.66,7.05,P值均<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觉寻求中较高的去抑制寻求得分者手机成瘾风险较高(OR=1.08,P<0.01);而较高的现实人际关系得分者手机成瘾倾向的风险较低(OR=0.97,P<0.01);相对医学生,非医学生的手机成瘾风险较高(OR=2.81,P<0.01).结论 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明显,应早期对青少年不良人际关系进行干预,对有去抑制倾向学生及时积极引导,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李新;范引光;张爱荣;叶冬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与幼儿行为问题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和幼儿行为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幼儿行为问题提供措施.方法 在湖州市抽取5所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园,随机抽取300名幼儿的老师及其主要教养人,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和幼儿教养人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信任民主教养方式中,男童隔代教养组(3.13±0.52)低于父母教养和共同教养组(3.68±0.44,3.56±0.48)(F=16.02,P<0.01),女童未见类似差异.溺爱放纵无论男童还是女童,均表现为隔代教养组高,且男童得分(3.92±0.44)高于女童(3.58±0.55) (F=11.88,P<0.01).信任民主、溺爱放纵在隔代教养与幼儿品行问题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16,t=-3.25,P<0.01;β=0.48,t=9.37,P<0.01).溺爱放纵在隔代教养与幼儿多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9,t=6.77,P<0.01).结论 教养方式在隔代教养和幼儿行为问题之间起到一定中介作用.

    作者:王玲凤;陈传锋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学生人际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宽恕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中学生人际宽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评价人际宽恕干预效果,为中学校园开展人际宽恕干预辅导、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人际侵犯动机问卷(Transgression Related Interpersonal Moilvations Scale-18,TRIM-18)、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12,GHQ-12)对山东省济南、青岛、日照、滕州8所中学的578名中学生进行测评,然后选取其中64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宽恕辅导干预,在此期间对照组不予处理.干预后对2组学生使用上述问卷再次施测.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人际宽恕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正相关(r=-0.27,P<0.01).干预后,实验组人际宽恕总分、善意动机因子分增加,报复动机因子、回避动机因子、GHQ-12总分、焦虑抑郁因子、社会功能不良因子和丧失信心因子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人际宽恕有利于心理健康,实施人际宽恕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人际宽恕水平,并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忠臣;王康;刘晓敏;李贵成;翟渊涛;张红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南京市2011-2016年15~24岁人群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11-2016年南京市15~24岁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在青少年中开展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2016年南京市报告的15~24岁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流行特征以及15~24岁男男性行为者(MSM)哨点监测数据.结果 2011-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15~24岁HIV/AIDS 883例,历年报告的病例数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X2毛势=10.63,P=0.001).15 ~ 24岁HIV/AIDS病例以外地户籍、学生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同性性传播占83.5%,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X2=28.16,P<0.01);通过检测咨询发现的占51.4%,构成比呈逐年增加趋势(x2=68.20,P<0.01).2011-2016年南京市共报告青少年学生HIV/AIDS 319例,其6年的平均增长速度(33.9%)高于同期所有15~24岁HIV/AIDS(18.9%),青少年学生病例中经同性传播所占比例(93.4%)高于校外青少年病例(77.8%),经献血筛查发现所占比例(14.1%)高于校外青少年(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5~24岁MSM梅毒总阳性率为5.4%,HIV总阳性率为7.3%.结论 南京市15~24岁人群中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亟需加强学生群体和MSM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

    作者:徐园园;李小杉;吴苏姝;刘黎;郭璐;李昕;朱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国11~18岁青春期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2014年中国11~18岁青春期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为研究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63 464名11~18岁青春期男生的身高、体重、首次遗精情况和睡眠时间等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较充足组和睡眠较少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18岁男生的平均睡眠较充足报告率为30.02%(19 054名).从总体上看,首次遗精报告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睡眠较充足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4.54%(107名)增长到18岁的98.59%(2 167名);睡眠较少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5.29%(244名)增长到18岁的98.64%(5 855名).14,15岁年龄段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情况与睡眠是否充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控制城乡、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后,相对于睡眠较少组,睡眠较充足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的OR值为0.92(95% CI=0.87~ 0.97),居住在农村、身高、BMI均与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呈负相关(P值均<0.05).多水平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睡眠时间越长,首次遗精的发生概率越低,OR值为0.94(95% CI=0.92~ 0.97).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在省份水平不具有组内聚集性(ICC<0.01),在年龄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内聚集性(ICC=0.72).结论 青少年睡眠情况与男生的首次遗精时间有密切联系,可能是影响男生青春期发育与性成熟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睡眠时间,保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者:温勃;董彦会;杨招庚;李艳辉;董彬;马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四川秦巴山区小学高年级教师性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目的 了解四川秦巴山区小学高年级教师性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为做好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秦巴山区12所乡村小学五、六年级148名教师,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性健康教育知识、态度、需求等调查.结果 仅33.78%的小学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课程;91.89%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在小学高年级开展性健康教育;9.46%的教师认为性健康教育主要是教师的责任,60.81%认为主要应该由性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担责;25.68%的教师汇报曾主动对学生进行过性健康教育;17.57%的教师不知道女性一旦有了月经就可能怀孕,11.49%的教师不认为妇女一次性行为也有怀孕的可能,28.38%的教师不知道男性一旦有了遗精就有生育能力,不知道艾滋病、梅毒、淋病为性传播疾病的教师比例分别高达10.14%,12.84%,37.16%;仅6.76%的教师认为自己很了解性健康教育知识,23.46%的教师读书期间曾接受过性健康教育.结论 四川秦巴山区小学高年级教师性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很少,性教育知识欠缺,迫切需要得到重视和指导.

    作者:吴学华;林琳;奉文菊;何海艳;杨京楠;徐晓;何洋;胡小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贵州贫困地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维生素D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部分地区中小学生膳食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014-2016年贵州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德江、普定地区进行抽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小学生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 从性别来看,2014-2016年德江、普定两地男生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女生,维生素D不足率均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从学段来看,2014年小学生维生素D水平高于中学生[(20.71 ±6.03)(18.61±5.47) ng/mL],小学生维生素D不足率低于中学生(43.6%,5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值分别为4.51,8.69,P值均<0.05),2015年和2016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地区来看,2014年德江地区学生维生素D水平低于普定地区[(18.48±5.68) (21.52±5.79)ng/mL],维生素不足率高于普定地区(56.7%,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5年和2016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4-2016年,两地学生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50.70%,39.02%和35.56%,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2016年贵州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德江、普定地区中小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2014年和2015年得到明显提高,但情况仍不容乐观.

    作者:刘怡娅;贺林娟;张晓琴;吴胜南;李忻;汪思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台州市中小学校课桌椅分配符合情况分析

    课桌椅是中小学校供学生学习的基本设备,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习惯,减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1].使用与身高不匹配的课桌椅不但会影响学习效率,还会有损学生健康,如容易引起疲劳、近视、脊柱弯曲等[2-6];此外,课桌椅也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及学习行为,从而影响学习成绩[7].为了解台州市中小学校课桌椅和学生身高的符合情况,笔者于2017年开展了课桌椅分配符合情况调查,为改善教学环境提供依据.

    作者:周潇潇;姜叶;杨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西部偏远乡村小学生饮食偏好及挑食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西部偏远乡村小学生饮食偏好及挑食行为影响因素,为改进西部学龄儿童饮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择甘肃省天水市、庆阳市共11所乡村小学,对一至六年级1 2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饮食偏好、挑食行为及影响因素等.结果 将学生对各类食物喜欢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前3位依次为水果类(87.6%)、蔬菜类(80.3%)、谷类(76.8%);将学生对各类食物不喜欢的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前3位依次为肉类(26.2%)、鸡蛋(17.6%)、坚果(14.8%).总挑食行为检出率为28.9%,低年级学生挑食行为检出率高于其他年级(X2=16.14,P<0.01);挑食学生碳酸饮料的摄人情况高于非挑食学生(P<0.05);高年级(OR=0.66,95%CI=0.50~0.89)、男生(OR=0.68,95%CI=0.51~0.91)以及老师对学龄儿童吃零食喝饮料行为有约束(OR=0.60,95 %CI=0.36~ 0.99)是学龄儿童挑食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西部偏远乡村小学生饮食偏好与城市学生有所不同,教师对其不良饮食行为的管束纠正与学校为学生提供营养知识辅导及食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苏夏雯;黄智然;朱之恺;杨毅;毛春蕊;刘璐;尤莉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美国学校性教育相关课程标准及政策分析

    目的 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青少年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学校的性教育相关课程标准及政策呈现多样化,不同层面制定的学校性教育相关标准不尽相同.了解美国国家级、州级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性教育相关标准及政策,并分析其特点和异同,为制定和完善我国学校性教育相关标准和政策提供参考.

    作者:聂慧敏;余小鸣;谭雪庆;王宇晴;王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白银市城区学校附近早餐卫生状况

    目的 了解白银市城区学校附近早餐卫生状况,为学校制定食源性疾病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对城区学校附近的快餐店、小吃店及流动摊点进行早餐采样,样品经实验室检测铝、大肠埃希菌、菌落总数、腊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项卫生指标,检测数据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样品216份,铝检出216份,检出率为100.0%;超标44份,超标率为20.4%;大肠埃希菌超标18份,超标率为8.3%;菌落总数超标37份,超标率为17.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5份,检出率为2.3%;腊样芽胞杆菌检出11份,检出率为5.1%.煎炸食品中铝超标率高(41.5%);烙制食品中大肠埃希菌和菌落总数超标率高(20.0%,34.3%);流动摊点食品中铝、大肠埃希菌和菌落总数超标率高(27.0%,14.6%,24.7%).结论 白银市城区学校附近早餐卫生状况较差.食品监管部门须加大监管力度,保障广大学生早餐饮食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在学校中群体性暴发.

    作者:李玲;刘兰霞;尚立成;仇文轩;段秋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近10年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为预防大学生高血压及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大学生、医学生、高血压等,英文检索词为hypertension,university student,college student,prevalence China,Chinese等.采用主题词+关键词方式进行检索,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发表的有关中国大学生高血压的论文.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后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的来源,敏感性分析探索单个研究对合并效应量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100 569名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介于0.84%~ 10.59%之间.所纳入文献间的异质性较大(I2=97.3%,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的总体患病率为3.62% (95%CI=2.92%~4.36%).亚组分析结果提示,男性、超重、吸烟和饮酒的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结论 中国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但仍应关注超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

    作者:郎俊杰;金来润;刘凌;姚应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昆山市2016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状况

    目的 分析昆山市2016年中小学在校生超重和肥胖流行情况,为开展超重和肥胖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中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等资料来源于昆山市学生年度体检,共体检中小学在校生110 571名.计算分年龄和性别等特征变量的超重率、肥胖率,并分析其在年龄、性别、生源及学校类别之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超重率在所有学生、男生和女生中分别为16.4%,19.4%和12.8%;肥胖率在所有学生、男生和女生中分别为15.6%,19.2%和11.2%.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Z值分别为8.13,29.28,P值均<0.01).超重、肥胖检出率在地区和学校类别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昆山市2016年中小学在校生超重和肥胖较为流行,且在不同特征变量之间的分布差异明显.应从全社会角度入手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以期延缓或防止成年期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朱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成都某高校男同性恋大学生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成都某高校男同性恋大学生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制定特殊人群心理疏导政策和预防抑郁症措施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DS法)对四川大学男同性恋大学生人群进行招募并对1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编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学生无抑郁人数占64.07%(66/103),轻度抑郁占33.98% (35/103),中度抑郁占1.94%(2/103).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抑郁的因素有因同性恋身份而感到羞耻、关系特别好的同性恋朋友个数、感觉自己心里压抑无法排解、感到抑郁时的自我调节方式、学业压力;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抑郁的主要因素是因同性恋身份而感到羞耻、学业压力(P值均<0.05).结论 四川大学男同性恋大学生抑郁状况较严重.应针对影响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心理疏导,鼓励学生寻求外界帮助,采用多种方法舒缓压力.

    作者:熊伟;罗青云;张睿;刘垚;殷莉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天津市部分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天津市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招募天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363名在校大学生为测试对象.采用InBody 52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身体成分,采用ActiGraph-GT3X加速度计记录7d体力活动数据.运用SPSS 23.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男生肌肉量、去脂体重、骨骼肌、躯干肌肉量均高于女生,体脂百分比低于女生(t值分别为6.20,6.16,6.18,6.47,-3.09,P值均<0.05).男、女生每天静坐时间均为10 h,女生每天中高等体力活动时间低于男生.男、女生每天静坐时间与体脂百分比、体脂肪均呈正相关,与肌肉量、去脂体重、骨骼肌、躯干肌肉量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每天轻体力活动时间、每天中高等体力活动时间、日均能量消耗、每周运动次数、每周运动时间与体脂百分比、体脂肪均呈负相关,与肌肉量、去脂体重、骨骼肌、躯干肌肉量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静坐时间过长是天津市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增加中等以上体力活动时间可以降低肥胖风险.

    作者:汪海伟;李占宇;张晓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贵州省14岁及以下单独生活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状况

    目的 了解贵州省14岁及以下单独生活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89个行政村≤14岁儿童3 902名进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oci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问卷调查.结果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社交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和社交焦虑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7,15.25,5.40,P值均<0.01);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社交焦虑总得分与其他生活类型留守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回避与苦恼得分与其他生活类型女性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0,P<0.05).以社交焦虑害怕否定评价(Y1)、社交焦虑回避与苦恼(Y2)、社交焦虑总得分(Y3)为因变量,以年龄(X1)、与父母团聚间隔时间(X2)、与父母关系(X3)、好朋友数(X4)和每月生活费(X5)为自变量指标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Y1=-0.917X3-0.694X4-0.502X5+11.614;Y2 =-0.313X4+4.604;Y3=-1.028X3-1.002X4-0.756X5+ 17.278.结论 独自留守生活对留守儿童社交焦虑会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女性独自生活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影响更为明显.

    作者:李光友;冉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安徽省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情况及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并探究适合的急救知识普及方式.方法 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的安徽省6所大学的1 132名学生分组后,分别施予同伴教育培训、多媒体课堂教育、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和报刊、黑板报、宣传栏等急救知识展览4种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共180 d,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安徽省大学生对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大学生急救知识得分为(65.01±17.42),其中“正确处理酒精中毒”急救行为的知晓率高(1 040人,91.87%),“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的知晓率低(304人,26.86%);在施予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多媒体课堂教学及同伴培训教育的培训方式后,急救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法培训效果显著优于其他方法(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亟待急救知识普及工作的开展;操作演练及情景模拟法为佳普及方式.

    作者:邱洁萍;孙梦雨;吴之涵;张倩;朱爽秋;陈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衢州市阅读障碍儿童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家庭环境因素对阅读障碍儿童的影响,为儿童阅读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衢州市3所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1 213名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对阅读障碍的定义和诊断标准,采用逐层筛选的方法确定阅读障碍儿童,并对阅读障碍和阅读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阅读障碍儿童的筛查阳性率为4.53%;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收入、买课外书花销、父母文化程度、讲故事、鼓励孩子阅读、买孩子喜欢的书、孩子固定阅读时间、父母阅读频率对儿童阅读障碍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OR=2.35,95%CI=1.16~4.74)、母亲文化程为初中及以下(OR=3.68,95%CI=-1.73~7.83)、偶尔鼓励孩子阅读(OR=3.37,95%CI=1.79~6.35)是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可以促进儿童阅读能力发展,降低阅读障碍的发生;而社会经济地位可以为家庭阅读环境的创造提供外在保障.

    作者:赵华;刘瑞芳;史红娟;姚水洪;邱惠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玉林壮族农村留守初中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玉林壮族农村留守初中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留守初中生健康干预提供工作支持.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广西玉林地区4所乡村中学1 422名壮族初中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男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的分别占11.5%,20.5%,43.6%,24.4%;评价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均低于非留守学生,一般和较差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学生,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男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6,P<0.05);女生留守与非留守评价等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1,P<0.05).乡村留守初中男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非留守男生,并且在营养行为、人际关系、身体运动和健康责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3,2.45,2.26,2.41,P值均<0.05).壮族留守女生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女生,在自我实现和身体运动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251,2.146,P值均<0.05).乡村学生对学校教育总体评价均在3分以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因素对留守壮族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程度较大,依次为监护方式(β=0.398)、家庭月人均收入(β=0.264)、母亲学历层次(β=0.204)等;学校因素对乡村留守初中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次之,依次为健康教育活动(β=0.449)、校园健康文化( β=0.365)、健康教育制度(β=0.307)等.结论 广西玉林地区乡村壮族留守初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不容乐观,尤其在健康危险行为方面较为凸显,学校和家庭方面影响较为显著.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

    作者:王世景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