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张林瑞;李忠彦;孙艳;董兆举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因素,为壮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教育引导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广西6所高校内随机选取1 004名壮族大学生,对其采用父亲在位问卷(FPQ-R)及健康人格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广西壮族城市生源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的5个分量表得分均高于乡村生源,且在父亲参与的感知和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99,2.608,P值均<0.05).独生子女父亲教养参与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在父亲参与的感知、与父亲的身体互动、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57,2.627,2.861,P值均<0.05).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各分量表得分低的为自由感,为(3.07±0.72)分,其次为聪慧性,为(3.62±0.61)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健康人格的自由感与父亲教养参与的与父亲身体互助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健康人格量表的因子与父亲教养参与量表的因子得分相关性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父亲参与的感知和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对健康人格的聪慧性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能够解释聪慧性9.9%的变异.其他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结论 广西壮族大学生父亲教养参与对壮族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马明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儿童青少年的血压现状及高血压检出情况,为防控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的方法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对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11 132名7~17岁学生的血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平均收缩压(SBP)为(106.64±12.27)mmHg,舒张压(DBP)为(69.26±9.07) mmHg.男生SBP水平[(108.00±13.00) mmHg]高于女生[(105.29±11.34) mm-Hg],回族学生SBP[(107.73±12.13) mmHg]、DBP[(69.54±9.02) mmHg]水平均高于汉族[(105.79± 12.31)(69.04±9.10) mmHg];乡村儿童青少年SBP[(106.31±11.87) mmHg]低于城市[(106.99±12.67) mmHg](t值分别为11.751,-8.307,-2.846,2.932,P值均<0.01).共发现高血压1 564例,检出率为14.0%,以17岁年龄组高(18.0%);高值血压检出1 637例,检出率为14.7%,以13岁年龄组高(23.4%).汉族学生高血压检出率(12.9%)低于回族学生(15.5%)(x2=14.604,P<0.01);不同性别和城乡学生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7~17岁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高度重视监测儿童青少年的血压,以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李静;田彦军;曹娟;吴婉君;吴文军;吕文沛;韩百惠;赵海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兰州与合肥市2014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兰州市与合肥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所获得的7~18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4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兰州市为81.3%,合肥市为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5.01,P<0.01),且两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x2值分别为23.10,20.22,P值均<0.01);此外,两市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高于男生,城市均高于乡村(P值均<0.01).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且兰州市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57.0%)高于合肥市(37.2%) (x2=288.80,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乡、性别和年龄均影响两市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此外每天家庭作业时间是兰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每天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是合肥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兰州市与合肥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不容乐观,且影响两地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的因素有所不同.在采取防治措施时,需因地制宜开展,改善学生的视力状况.
作者:王燕;刘玮;苏俊海;王尔平;王玉;许韶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心理弹性训练对提高高职医学生心理委员心理素质的效果,为对高职医学生心理委员进行有效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某高职医学生心理委员133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67)和对照组(n=66),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每次约120 min,共6次的心理弹性训练;对照组进行每2周1次,每次约100 min,共3次传统讲授法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分别于干预前后1周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SCL-90抑郁(1.66±0.59)、焦虑(1.59±0.56)、精神病性(1.59±0.49)、其他(1.63±0.55)因子分低于干预前(1.68±0.58,1.64±0.53,1.61±0.48,1.65±0.53)(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分及GSES分均低于干预前(P值均<0.01);实验组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及GSES干预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传统讲授法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弹性训练均能提高高职医学生心理委员的心理素质,但心理弹性训练效果更佳.
作者:黄辛;檀倩影;刘善景;刘雪梅;蔡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03-2015年我国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时间趋势,为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3-2015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引起的发病人数,按照月份、致病因素、原因食品、学校类别等分组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2003-2015年全国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50起,累计发病人数37 281人次.不同月份的发病人数分布明显不同,9月份发病人数多,累计发病9 928人次.2009年之后,致病微生物及毒素致发病人数有上升趋势,化学性因素致发病人数有下降趋势.2003-2015年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发病人数排在前5位的是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幼儿园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及构成比有上升趋势.结论 我国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病人数随时间变化在不同致病因素、原因食品等方面的构成比有差异,需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
作者:马智杰;王岗;杨淑香;李向云;郭云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学校具有人群密集,学生接触密切,群体事件多发等特点,因而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1-3].近年来,学校传染病、食物中毒等事件时有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危害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也会对教学秩序造成影响[4-5].为了解近年来安徽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杜绝危机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现将2006-2015年安徽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龚磊;吴家兵;曹明华;马婉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食物消费、体力活动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关系,为制定营养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宁夏南部5个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2 47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宁夏南部地区儿童青少年按体质量指数(BMI)判断的超重/肥胖率为4.3%,按照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判断的腹型肥胖率分别为5.4%,10.6%.家庭经济水平、母亲职业、腌制食品摄入频率与儿童青少年BMI有关(P值均<0.05);家庭经济水平,母亲文化程度及职业,肉类食品、膨化食品及腌制食品摄入频率与儿童青少年WC有关(P值均<0.05);母亲职业与儿童青少年WHtR有关(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水平高是BMI,WC增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78,2.336,95%CI值分别为1.024~4.250,1.201~4.660,P值均<0.05);母亲职业为职员、公务员和个体是WC,WHtR增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115,1.624,95% CI值分别为1.179~3.797,1.039~2.538,P值均<0.05);膨化食品摄入频率高是BMI,WC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60,1.618,95%CI值分别为1.208~3.179,1.046~2.505,P值均<0.05);腌制食品摄入频率低者BMI,WC,WHtR均较高(OR值分别为0.348,0.368,0.679,95%CI值分别为0.189~0.640,0.217~0.624,0.473~0.974,P值均<0.05).结论 采用BMI,WC,WHtR判断的儿童青少年肥胖主要与社会经济水平和食物消费有关.
作者:陶秀娟;杨建军;范彦娜;蔡慧珍;赵燚;高清菡;瓦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行为及家长的影响,为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10 313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常食用的前5种零食分别是谷类(58.5%)、新鲜水果蔬菜(53.7%)、奶及奶制品(51.0%)、糖果类(43.9%)、薯片和薯条(41.6%).学生与家长的零食消费频率正相关(r=0.119,P<0.01).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学生越倾向消费奶及奶制品.相对于小学,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消费奶及奶制品的OR值(95%CI)分别为1.155(1.035~ 1.289)和1.162(1.055~1.279),消费薯片、薯条的OR值(95%CI)分别为0.853(0.766~0.949)和0.811(0.739~0.890).相对于家庭经济水平低者,水平为中、高的学生消费薯条、薯片的OR值(95%CI)分别为1.112(1.008~1.227)和1.500(1.215~1.852),消费新鲜水果蔬菜的OR值(95%CI)分别为0.898(0.812~0.994)和0.758(0.608~0.944).结论 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不健康的零食消费行为比较普遍,家长的零食消费行为对学生的零食行为影响很大.应针对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丁彩翠;郭海军;宋超;宫伟彦;栾德春;刘伟佳;吴晓旻;李晓辉;刘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农村学龄儿童智力发育现状及其与孕期和现时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为改善农村学龄儿童营养水平、促进农村儿童智力发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3年12月-2014年7月,采用随访队列研究,对2002年参与“中国西部农村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微营养素干预研究”项目人群进行随访,选择2002年12月-2006年1月出生的1 621名儿童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面对面访问的形式调查儿童家庭情况,采用量表测评儿童智力水平.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公平性分析比较孕期和现时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结果 儿童标化后总智商平均得分为(89.9 ±13.0)分,言语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平均得分分别为(88.1±15.8)(93.2 ± 13.7)(96.0±13.1)(91.3±12.2)分.智力落后儿童孕期家庭经济状况和现时家庭经济状况的集中指数与可信区间分别为-0.178(-0.232-0.124)和-0.292(-0.346~-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智力高于常人儿童孕期家庭经济状况和现时家庭经济状况的集中指数和可信区间分别为0.278(0.229~0.327)和0.362(0.313~0.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较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智力发育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现时经济的影响更大.
作者:常玲;曾令霞;陈志军;杨雪;张敏;张峰;赵永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徐州市城乡教师职业性多发病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教师职业健康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徐州市城乡826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在826名城乡教师中,颈椎病、胃炎或溃疡、冠心病、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62.95%,23.36%,4.48%和2.66%.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椎病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婚姻状况、工作忙不能照顾家庭、睡眠质量、家庭人均年收入、每周体育锻炼>30 min次数;胃炎或溃疡的影响因素有工作忙不能照顾家庭、交通不便、睡眠质量;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为年龄、睡眠质量;糖尿病的影响因素为教龄、交通不便(P值均<0.05).结论 徐州市城乡教师职业性多发疾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吴玉蕾;王恒学;成传霞;徐燕;王昌;张美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保护、促进、增强学生健康是学校卫生的基本宗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校卫生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新的时代和环境背景下,增进学生健康和促进健康水平,如果仍沿袭传统的学校卫生工作模式是远远不够的[1].这需要我们正视当前学校卫生面临的问题,尤其需要从社会生态视角出发,审视影响学校卫生的环境生态学和社会决定因素,创新思维,从社会生态、整合及实践性的视角提出适合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模型.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生活技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提高青少年生活技能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全国抽取6个省/直辖市,每省(市)方便抽取4所中学,各校样本量不低于200人,共4 528人.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成长环境和生活技能水平评价.结果 学生生活技能量表的总体平均得分为(74.4±11.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段、城乡、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住校、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生活满意度、心情状态、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家庭管教风格、父/母外出打工情况、父/母文化程度的青少年生活技能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好、与老师关系好、家庭管教风格偏严格是青少年生活技能较好的保护因素,农村、女性、学习成绩较差、大多数时间心情不愉快是青少年生活技能较好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生活技能水平有显著影响,应重点针对如何有效开展中小学生生活技能教育进行探索.
作者:李晴雨;宋娟;马迎华;周佳;胡翼飞;王怡欣;彭华参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按照国际禁毒公约,精神活性物质分为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其他依赖性药物[1].精神活性物质在严格管理下合理使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价值,称为药品;如果为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寻求,则失去临床治疗意义,称为毒品[2].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呈低龄化趋势,长时间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能够导致成瘾及精神活性物质依赖,不仅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犯罪之类的社会问题[3-4].青少年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问题已引起广泛的重视.本研究于2015年9月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进行认知度调查,了解当地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的认知情况和教育现状,探索提高中学生精神活性物质的认知度、减少药物滥用行为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班炳坤;韦敬土;孙蓉;周黎;李二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严重呼吸道传染病.若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极易发生肺结核聚集发病,甚至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探索学校结核病发病趋势,建立高敏感度的学生肺结核发病预测模型,并采取精准、高效的疫情处置技术策略是目前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内容.本研究通过时间序列模型的分析方法对广西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数进行预测,并构建广西学校肺结核报告发病预警系统,为早期甄别疫情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作者:崔哲哲;林定文;林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广西壮族抑郁焦虑症大学生的干预效果,为壮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西师范大学抽取20个班级,班级内所有壮族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试,终124名壮族抑郁焦虑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篮球组、羽毛球组、舞蹈组各31人进行12周的干预训练,并对前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壮族抑郁焦虑症大学生SAS与SDS量表得分干预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11,0.019,P值均>0.05).舞蹈组壮族大学生SAS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8,P>0.05);SDS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5,P<0.01).篮球组大学生SAS和SDS干预前后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93,6.231,P值均<0.01).羽毛球组大学生SAS得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1,P<0.01),S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42,P>0.05).对壮族抑郁焦虑症大学生的抑郁干预效果依次为舞蹈>篮球>羽毛球;对焦虑学生的干预效果依次为羽毛球>篮球>舞蹈.结论 3个体育锻炼项目对壮族大学生抑郁焦虑水平均有改善作用.应采用集体参与的运动项目并保持中等强度进行干预.
作者:马明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学龄儿童执行功能的控制抑制、记忆刷新和注意转换3个子功能的影响效果,为相关教学人员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NKI数据库、CBM数据库、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SCI数据库以及OVID检索平台,检索主题词或关键词为“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小学生(primary student)”“儿童(Children)”“有氧运动(aerobic exercise)”“运功干预(exercise intervention)”“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检索策略为主题词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时间为2016年2月4日.收集文献时间跨度从数据库建库到2015年12月,共检索文献344篇.纳入研究的为10篇文献,运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文献定量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抑制控制子功能(WMD=21.00,95% CI=17.84 ~ 24.16)、记忆刷新子功能(WMD=195.50,95% CI=172.79 ~218.20)、注意转换子功能(WMD=141.17,95%CI=124.50~157.84)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文献间不存在异质性和偏倚.结论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我国学龄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具有非常好的提升效果.
作者:解超;金成吉;张自云;翟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体育活动对青少年内隐问题行为(焦虑、抑郁、孤独)的影响,以及情绪调控的中介效应,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体育活动问卷、内隐问题行为问卷和情绪调控问卷,对安徽省金寨县17所小学五、六年级2 95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体育活动是在焦虑、抑郁、孤独上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64,9.450,8.886,P值均<0.05);体育活动类型在焦虑、抑郁、孤独上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596,0.085,1.390,P值均>0.05).情绪调控在体育活动量与焦虑之间起着完全中介效应(β=-0.532,t=-34.068,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59.4%;在体育活动量与抑郁(β=-0.563,t=-37.002,P<0.001)、孤独(β=-0.226,t=-12.592,P<0.01)之间均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分别为48.1%,22.9%.结论 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对降低内隐问题行为既有直接积极作用,又可通过情绪调控起间接积极作用.
作者:聂晶晶;张国礼;孙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密切值法、TOPSIS法、秩和比法3种方法评价青少年体能的价值,为建立较为科学的组合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省1990-2015年12~18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分别采用密切值法、TOPSIS法和秩和比法对各年份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体质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将3种方法进行组合评价.结果 3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单一评价排序结果基本一致,对男生健康体能评价结果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1995,2000,2005,1985,2014,2010年,女生为2000,2005,1995,1990,2010,2014年,呈先增高后下降的趋势,但男生体能下降趋势在2014年得以遏制.结论 密切值法、TOPSIS法、秩和比法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排序性基本一致,组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徽徽;陈淑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女大学生乳房保健相关健康信念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女生养成科学健康的乳房保健信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对天津市6所高校1 446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情绪调节问卷及健康信念问卷评估女大学生乳房保健的健康信念情况.结果 女大学生情绪认知重评平均分为(26.14±6.77)分,情绪表达抑制平均分为(14.44±4.93)分.宗教信仰对乳房保健严重性、益处、障碍、自我效能有影响,专业方向对易感性、益处、障碍、自我效能有影响,情绪表达抑制调节策略对易感性、严重性、益处、障碍、自我效能5个维度均有影响,情绪认知重评调节策略对益处、自我效能认知有影响(P值均<0.05).结论 应加强天津市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要加强非医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倾向于表达抑制的学生乳房保健教育.
作者:王晓墨;张玉筠;郭乐倩;李继超;黄淑敏;杨心瑜;张欣;黄俊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户外体育游戏运动与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增长的关系,为幼儿园开展适宜的儿童体育运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武汉市某幼儿园2个大班,3个中班,2个小班共244名3~5岁儿童作为干预组,进行1年的户外体育游戏干预,再随机抽取6个大班,6个中班,8个小班共684名3~5岁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1年内身高体重增长值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1年后,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增长,3,4,5岁干预组男、女儿童身高年增长值分别为7.5,8.7,7.8cm和7.3,8.5,7.6 crn;对照组3,4,5岁男、女儿童身高年增长值分别为7.6,7.9,7.5 cm和7.6,7.9,7.4cm.5岁干预组男、女儿童的身高年增长值分别高于对照组儿童0.3和0.2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3.09,P值均<0.05).3~5岁年龄组男女儿童体重年增长值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育游戏干预对改善学龄前儿童身高体重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应在托幼机构开展适宜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作者:刘毅;李明灯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