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目的 了解我国学龄儿童性别角色认知现状及其与个体身心健康的关系,为性别认同教育、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及成人期生殖健康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武汉市1所小学三~五年级269名学生进行儿童性别角色认同问卷和CBCL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级儿童性别偏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551,P=0.002),不同年级男童性别偏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0,P=0.013).性别满意度与儿童内、外向行为问题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65,-0.53,P值均<0.01);性别典型性与外向行为问题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17,P<0.05);性别认同总分与儿童内、外向行为问题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32,-0.36,P值均<0.05).结论 三~五年级儿童总体性别认同程度较高,儿童的性别满意度、性别角色认同程度与儿童身心健康有着紧密联系.
作者:朱冬梅;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在性情境中的拒绝自我效能水平及各种家庭因素与其的关联性,为发挥家庭在促进青少年性健康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对全国8个省城市和农村地区的8 746名中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自填问卷调查,分析各种家庭因素与中学生拒绝自我效能的关联性.结果 88.98%的中学生报告来自双亲家庭,74.81%的中学生与父母同住.分别有86.32%和91.56%的中学生报告与父亲和母亲的关系融洽,59.04%和64.18%的中学生报告父亲和母亲的管教较严格,分别有65.41%和83.87%的男生和女生报告父母主动与其交流过性相关问题.59%~ 70%的中学生报告肯定能拒绝朋友怂恿看色情物品、异性朋友坚持的接吻和来自熟人的性骚扰,男生的拒绝自我效能(4.09分)低于女生(4.56分)(t=-26.64,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的拒绝自我效能与父亲的严格管教及与父亲融洽的亲子关系均呈正向关联,女生的拒绝自我效能与父亲或母亲融洽的亲子关系正向关联(P值均<0.05).结论 亲子关系和父母管教对中学生在性情境中的拒绝自我效能影响较家庭结构性变量更突显,其中父亲的角色更突出,应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促进干预中予以重视.
作者:左霞云;廉启国;毛燕燕;楼超华;张妍;张树成;罗珊;涂晓雯;周维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脂类食物摄入行为以及行为变化阶段的影响,为提出个性化的干预对策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多阶段整群选取武汉、西安两地2 304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脂类摄入行为、改变策略、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青少年脂类食物摄入行为现状,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行为变化阶段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学生脂类食物摄入行为变化阶段处于前意向阶段的占20.9%,意向阶段占21.9%,准备阶段占22.7%,行动阶段占13.6%,维持阶段占20.9%.自我效能对行为变化阶段直接正向影响效应为0.133,正向态度、家庭支持、朋友支持间接正向影响效应为0.120,0.105,0.093.负向态度和改变策略对行为变化阶段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总效应分别为-0.182,0.286.结论 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对行为变化阶段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力,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支持能够促进行为向较高阶段发展,而负向态度则是阻碍行为前进的重要因素.建议对青少年采取基于行为阶段的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
作者:陈敏燕;方明珠;杜宇立;谢文倩;朱茜如;许亮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自我控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以及情绪调节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为提高青少年的心理适应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特质自我控制量表、长处和困难量表、情绪调节效能感量表,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初一至高三年级共1 047名中学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自我控制与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困难和亲社会行为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12,0.40,-0.48,0.22,P值均<0.01);自我控制除了直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效应值为0.108)、负向预测困难问题(效应值为-0.186)外,还会间接通过表达积极情绪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发挥作用(效应值介于-0.014~0.069).结论 情绪调节效能感在自我控制与情绪行为问题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王玉洁;窦凯;高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泰安市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服务需求,为探讨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泰安市3所大学的1 53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殖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人工流产对女性妊娠的影响”和“人类受孕的基本条件”2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84.40%和83.62%).男女生之间比较,除“月经的特点”和“避孕药的副作用”外,其余各项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校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相关的态度总体呈现一般水平,基本道德价值观正确,但婚前性行为、贞操重要与否等问题的态度模糊.有92.5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避孕节育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在生殖健康和避孕节育知识教育的6种形式中,必修课(31.14%)、选修课(24.38%)及专题讲座(21.26%)3种形式比较受青睐;避孕药具希望获得途径,依次为药店(30.10%)、百货超市(28.15%)及自动售卖机(25.81%).对生殖健康知识获得及服务需求方面,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处于一般水平,但服务需求相对较高,对性病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和危害了解不深入.学校应根据学生需求及时开设相关教育课程.
作者:蒿亚男;徐菲;赵琳琳;乔广梁;孙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运动类电子监测设备(运动手环或运动类APP)使用现状,为开展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3-5月在广州市抽取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共1 534名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生理及社会心理健康以及运动类电子监测设备使用情况相关信息.结果 过去6个月,至少使用1种运动类电子监测设备的大学生619名(40.35%),运动手环和运动类手机APP使用者分别为135(8.80%)和576名(37.55%).运动类电子监测设备使用者与未使用者在体力活动水平(P<0.01)、体力活动时间(P=0.012)及领悟社会支持状况(P=0.005)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运动类电子监测设备使用者生理及社会心理健康状况与未使用者之间存在差异.通过运动类电子监测设备促进大学生运动,增强健康状况可能是有效途径.
作者:刘迪;焦明旭;钟舒怡;周梦萍;吴子悦;卢聪;罗傲;顾菁;郝元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济南市平阴县某小学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疫情规模、致病因子,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再次发生提出建议和积累经验.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并找出病因线索,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共搜索到26例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及脐周阵发性疼痛或隐痛(96.15%)、恶心(80.76%)和呕吐(30.77%),此外还有腹泻(23.08%)和发热(7.69%).潜伏期短0.3h,长5.3h,平均1.5h.病例对照研究表明本次事件的可疑食物为土豆炖鸡肉(OR=6.71,P=0.00).同批次冷冻鸡肉检出挥发性盐基氮(19.29 mg/100 9).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食用变质鸡肉引起.要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安全.
作者:张民;侯静;高峰;许华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西藏高校藏族新生2008-2014年心理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为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西藏某高校2008-2014年连续7届共7 355名藏族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8-2014年藏族大学新生的阳性症状筛查率为20.9%~ 48.0%,中重度症状筛查率为0.1%~2.2%;藏族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波浪式发展趋势;SCL-90量表的9个因子得分上,藏族女生高于男生,藏族新生高于汉族新生,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6个因子上藏族新生高于全国大学生;年份对SCL-90的9个因子均有正向预测作用;2008-2014年藏族大学新生SCL-90各因子得分上升了0.1~2.5百分点.结论 藏族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近年来心理健康水平虽有下降,但速度比较缓慢.
作者:魏晓波;马海林;高蕾;马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春早期青少年食指(2D)∶无名指(4D)指长比与青春发育、抑郁心理及攻击行为的关联,为探讨生长发育对健康行为及心理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某九年一贯制学校10~14岁182名青少年学生参加平板计算机辅助自填问卷调查,了解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及抑郁心理、攻击行为状况,通过游标卡尺测量被调查者左右手2D和4D指长.结果 青春早期青少年女生左右手的2D∶4D指长比均数均高于男生(左手:0.988与0.971;右手:0.996与0.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9,3.32,P值均<0.05).男性青少年变声的发生与左手2D∶4D低指长的关联在10~12岁青少年中已然出现(P=0.035).男生显现阴茎或睾丸发育、变声等青春发育特征的一组左右手指长比均数均低于未显现特征组,且在13~14岁男性青少年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检出指长比与抑郁心理及攻击行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 低2D∶4D指长比与13~14岁男生青春期发育关联显著.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探索其作为小年龄青少年出生前性激素测量指示指标的可能性,建议对双手的2D、4D指长均做测量.
作者:余春艳;左霞云;廉启国;齐文娟;乐桂珍;汪玲;钟向阳;涂晓雯;楼超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种类及其家长的影响,为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9 221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饮料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常饮用的饮料前5位是奶类(60.5%)、碳酸饮料(37.0%)、果蔬汁饮料(31.0%)、功能饮料(26.9%)和鲜榨果蔬汁(22.5%),不同性别和学段的学生饮用的饮料种类不同.学生与家长的饮料消费行为正相关(r=0.152,P<0.01).小学生受家长影响的因素较多,包括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以及家长的饮料消费行为.男生主要受家庭经济水平影响,女生主要受家长文化程度影响.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学生越容易消费鲜榨果蔬汁.相对于小学,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消费鲜榨果蔬汁的OR(95%CI)值分别为1.344(1.168 ~1.546)和1.439(1.273~1.627);相对于家庭经济水平低,水平为中、高的学生消费鲜榨果蔬汁的OR(95%CI)值分别为1.321(1.151~1.515)和2.075(1.604~2.683).结论 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以奶类为主,饮用碳酸饮料的中学生仍占有较高比例.应制定干预策略,着重考虑学生的性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水平.
作者:丁彩翠;郭海军;宫伟彦;袁帆;栾德春;刘伟佳;吴晓旻;李晓辉;刘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对有关性行为的态度和异性交往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青少年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杭州市某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在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分别抽取3个班级,高中一年级抽取6个班级,于2014年9月对所选择班级的全部学生共1 765名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有32.35%的对象对异性间的性接触表示理解,与异性交往没有异常感觉的占59.66%.在异性交往过程中,碰到过问题的占24.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生异性交往过程中碰到问题的风险高于小学生(OR=3.13,95% CI=2.32~4.21),女生低于男生(OR=0.51,95%CI=0.41 ~0.65);母亲文化程度越高的学生在异性交往过程中碰到问题的风险越低;家庭人均月收入≥6000元的学生异性交往过程中碰到问题的风险较高(OR=1.71,95%CI=1.03~2.85).结论 应开展及时、科学的性教育和异性交往技能教育,男生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的学生是宣传教育的重点.
作者:纪红蕾;武俊青;陈金官;赵瑞;周颖;李亦然;李玉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羽毛球公选课教学与饮食干预对肥胖维吾尔族网络成瘾女大学生戒除网瘾与减肥的效果,为有效开展维吾尔族女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对从新疆农业大学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中筛检出的32名网瘾肥胖维吾尔族女大学生进行12周的羽毛球公选课教学和饮食控制干预,并在干预前后采用韩国产Biospace.Inbody 3.0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体成分测试和网络成瘾的测评,对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羽毛球教学与饮食干预后肥胖维吾尔族网络成瘾女大学生的体重比干预前减少6.47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P<0.01);干预后干预者的体重、身体水分量、脂肪率、内脏脂肪指数等均呈现下降趋势,除水分量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05)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调查者的强迫性上网行为、退隐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及健康问题、时间管理和网络成瘾总分均呈现下降趋势(t值分别为4.72,5.96,2.87,4.99,11.77,9.69,P值均<0.05).结论 羽毛球公选课教学与饮食控制干预对网络成瘾维吾尔族女大学生戒除网瘾和减肥尤其对干预者内脏脂肪的降低起到较好效果.
作者:石韬;李小东;李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大学生无聊倾向、冲动性与进食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指导大学生形成健康进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arrat冲动性量表和进食行为问卷,对从黑龙江省2所大学方便抽取的9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进食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5.48,6.70,6.14,P值均<0.05);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7,0.42,0.89,P值均>0.05).无聊倾向与冲动性、情绪性进食、外因性进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限制性进食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冲动性与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冲动性在无聊倾向预测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间均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所占比例分别为44.89%,47.29%.结论 无聊倾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冲动性对大学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行为产生影响.
作者:孟庆新;刘勇;杨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2016年3月21日,苏州市1所民办小学中午就餐后多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除个别学生外均进食了学校当日午餐.为查明发病原因,控制事件发展,特开展此次流行病学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病例定义为该校全部学生及教职工自2016年3月21日午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发热其中2项及以上症状者.
作者:张群;胡佳;滕臣刚;周晓华;钱珍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育舞蹈练习对于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黑河某高校女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共筛选有效研究对象81人,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43)与体育舞蹈组(n=38),其中体育舞蹈组进行14周练习.测试包括心肺指标(安静脉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体脂指标(腰围、体质量指数)和身体素质(100 m跑、1 min仰卧起坐、立定跳远、8×50 m折返跑、4× 10 m、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跳站立)指标.结果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之间安静脉率、肺活量、腰围、体质量指数、1 min仰卧起坐、8×50 m折返跑、4×10 m折返跑、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等测试成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4,2.276,-2.473,3.145,2.117,-2.132,-2.133,3.124,2.956,P值均<0.05).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体育舞蹈组安静脉率明显下降,肺活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4,2.276,P值均<0.05);腰围、体质量指数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73,3.145,P值均<0.05);1 min仰卧起坐、8×50 m折返跑、4×10 m折返跑、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等测试成绩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7,-2.132,-2.133,3.124,2.956,P值均<0.05).结论 体育舞蹈练习可降低女大学生安静脉率,增加肺活量,降低体脂,提高灵敏、协调、平衡、柔韧、力量等素质.
作者:陈泽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国民的恐慌和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质疑[1].食品中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事件层出不穷,我国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
作者:张玲玲;王昵;王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与公共卫生问题[1-2].恋爱暴力(dating violence)是亲密伴侣暴力的一种形式,是指在当前或曾经的恋爱关系中所实施的肢体、性或心理虐待,并通过威胁或强迫的手段来获取权力和对受暴者的控制[3-4].同亲密伴侣暴力一样,恋爱暴力主要分为4种形式:肢体暴力(physical violence)、心理暴力(psychological violence)、性暴力(sexual violence)与滋扰(stalking).肢体暴力包括拿会伤人的物件扔向对方、扭手臂、用刀或利器指向对方或用拳头重击等;心理暴力指的是威胁伴侣或伤害伴侣的自我价值感,如辱骂、故意刁难、威胁分手、羞辱伴侣等;性暴力指违背伴侣的意愿或没有得到伴侣的同意而发生的性行为,包括以武力逼迫伴侣发生性行为,以威胁逼迫伴侣发生性行为,逼迫伴侣与他人发生性行为,使用酒精或药物的影响与伴侣发生性行为,非自愿性的其他与性有关的行为;滋扰包括骚扰或烦扰伴侣,让对方感到恐惧与不安.构成骚扰或烦恼伴侣的行为包括诋毁、威胁或争辩、电话滋扰、跟踪或到对方的住所烦扰等[5].
作者: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特征,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海淀区807名参加体能测试的中小学生进行体成分测量,测量项目包括体脂肪量、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运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7名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21.2%,其中男生为24.6%,女生为17.9%;肥胖率为13.0%,其中男生为16.2%,女生为9.9%.儿童青少年肥胖组和超重组的体成分均大于非超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组和超重组比较,只有BMI和体脂肪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男值分别为-7.780,-7.646;t女值分别为-5.096,-3.771,P值均<0.05).男生6~12岁阶段的体脂肪量逐年增加,均值从5.07 kg增加到14.79 kg,13岁开始逐年减少,女生的体脂肪量逐年增加,均值从5.17 kg增加到15.78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男、女生的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逐年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在变化,且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杨露;蒋琪;李雪婷;胡斌强;南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自2007年中央7号文件提出“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以来,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也得到了遏制[1].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在不断地修订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和制定相应的工作体系.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2]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3]等一系列用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通知和办法.
作者:王向军;杨漾;杨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国高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72所小学四、五年级共12 197名小学生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为88.5%,每周吃3~4次的为7.0%,每周吃1~2次的为3.2%,几乎不吃的为1.3%.59.3%的学生早餐由母亲准备,其次是由祖/外祖父母(14.9%)、父亲(11.7%)和自己准备(6.3%).55.1%的学生起床5~15 min内吃早餐.87.2%的学生在家吃早餐,其次是在餐馆或小摊(5.0%)和学校(4.5%).31.8%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结论 部分学生不吃早餐,较高比例的学生早餐质量差.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提高早餐营养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郑梦琪;刘辉;洪镭;曹型远;张专;马冠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