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李梅;高刚;马国帅;阿尔肯·阿不都瓦依提

关键词:贫困, 自杀, 精神卫生, 学生
摘要:目的 掌握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少数民族特殊群体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乌鲁木齐2所高校1 154名维吾尔族贫困学生,同时选取同年级、性别、生源地1 098名非贫困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及成人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5.42%(178/1 154),非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0.56%(116/1 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2,P<0.01);贫困男生和女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均高于非贫困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4,6.03,P值均<0.05);维吾尔族贫困学生心理弹性总分为(5.11±0.95)分,非贫困学生得分为(5.03±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无论是否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较高,心理弹性较好,且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曲靖市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分析

    视力不良是我国学生检出率高的常见病,对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有不良的影响,视力不良发病率已成为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特别是高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发病率较高,且有上升趋势[2].为了解云南省曲靖市职业高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现状,现对曲靖市市级10所不同类型学校24 994名高中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云贵;顾华康;宋家卫;胡学明;李丽;周云;杨普睿;许溱芬;盛立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西安市2015年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西安市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和运行状况,为探讨学生传染病相关症状监测网上直报工作对传染病早期预警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参加西安市学生传染病相关症状监测网上直报工作的70所试点学校,对网报的学生因病缺课症状和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3-12月网络直报系统共监测因病缺课信息9 396人次,报告症状预警信息75条,其中8条为学校传染病早期预警信息.缺课症状以发热多(41.2%),其次为咳嗽(15.5%),发热和咳嗽症状均在12月下旬出现高峰.缺课时间以1d多,占33.9%.缺课主要疾病为其他非传染性疾病(47.3%)、上呼吸道感染(38.9%)和传染病(6.9%);在传染性疾病中以水痘居多,占49.5%.75条症状预警信息中发热症状预警信息多,占78.7%;其次是出疹,占12.0%.结论 西安市学生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系统运行良好,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学校传染病防控的重点.

    作者:张松杰;李骏;马倩倩;毋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海口市3729名13~16岁中学生立体视觉现状

    立体视觉是人类的高级视觉功能,是由双眼水平视差引起的深度知觉[1],既是视觉器官对外界客观景物三维空间的视知觉,也是对周围物体的远近、凹凸和深浅程度的判断能力[2].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立体视觉作为从事各种精细工作的必要条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

    作者:戴雅南;张漫萍;黄晓波;陈云飞;彭立;袁婷婷;陈惠;谢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庆市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统一供应学生餐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进一步确保学生餐安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样品进行卫生指标菌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卫生指标菌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菌计数不合格率分别为19.57%,6.09%;食源性致病菌中的沙门菌检测全部合格,不合格率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为1.74%.学校类型里中学和小学样品不合格率高,达到34.88%和33.33%.不同食品类别学生餐中凉拌菜和焙烤油炸类不合格率高,为54.55%和44.44%.炎热季节的学生餐不合格率为31.25%,凉爽季节为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P<0.01).城市学校学生餐样品不合格率为26.82%,稍高于农村学校.早餐和午餐不合格率分别是27.91%,2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P>0.05).结论 2015年重庆市学校学生餐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应根据监测结果反映的食品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管.

    作者:何源;王红;刘晓朋;王文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澳门内地大学生自恋人格与攻击性关联分析

    目的 了解澳门内地大学生自恋人格和攻击性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学生管理和高危事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澳门广州两地大学生共2 195名(澳门科技大学内地籍学生927名,澳门籍学生442名;广州大学学生826名),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其自恋人格和攻击性.结果 澳门内地大学生优越感、自我钦羡和显性自恋总分均高于澳门本地学生和广州大学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2.129,14.687,10.241,P值均<0.05);攻击性各维度,澳门内地大学生与广州大学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澳门内地大学生敌意与隐性自恋总分,指向自我攻击性与易感质、隐性自恋总分相关系数均>0.4,敌意与易感质相关系数>0.5(P值均<0.05).澳门内地大学生中易感质和特权感均能预测攻击性各维度(P值均<0.05).结论 在澳门内地大学生中,易感质和特权感能预测攻击性各维度.学校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人格,正确认识失败和挫折,减少攻击性行为发生.

    作者:杨松达;朱麒臻;朱会明;莫庆民;陶剑飞;郭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留守流动经历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童年期流动、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的现状和相互关系,为改善童年期流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524名留守经历(留守组),223名流动经历(流动组),182名既有留守又有流动经历(留守+流动组),1 161名普通大学生(普通组)的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和领悟社会支持.结果 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和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普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家庭支持得分均低于普通组和流动组(P值均<0.05);留守+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普通组和流动组(P值均<0.05).4个群体中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领悟社会支持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P值均<0.01).在4个群体中,核心自我评价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间均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童年期流动经历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无负面影响,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有持续的负面影响.

    作者:谢其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25所中学的4 09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等信息.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8.69%(2 404/4 096).48.12%(1 971/4 096)的学生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艾滋病教育处方(63.48%)、艾滋病知识宣传栏/海报(60.63%)和专家专题讲座(4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19,95%CI=1.04~ 1.36)、学校提供过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OR=1.84,95%CI=1.56~2.17)、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OR=2.54,95%CI=2.21 ~ 2.92)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尤其对艾滋病流行形势、主要传播途径和新型毒品危害方面的知识缺乏.学校应加强针对流行新形势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作者:陈晓滨;程伟彬;徐慧芳;金杉杉;江洪波;步凯;王璐;蔡衍珊;杨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广西农村小学一年级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对促进学龄儿童掌握口腔健康知识的效果,为建立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广西15所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745名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口腔健康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其促进效果.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刷牙时间、每天刷牙次数、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刷牙出血说明牙龈不健康、白开水适合解渴、常吃甜食对牙齿有害等知晓率活动前分别为35.70%,37.99%,28.86%,54.50%,76.24%,78.39%,活动后分别提高6.98,23.35,27.38,12.88,13.56,10.07百分点(x2值分别为7.62,81.28,114.26,25.98,48.57,36.25,P值均<0.01).口腔卫生行为方面,早晚刷牙、每天刷牙2~3 min、使用含氟牙膏等形成率活动前分别为25.91%,44.43%,23.62%,活动后分别提高了12.61,12.89,14.90百分点(x2值分别为25.16,24.75,30.61,P值均<0.01).饮食习惯方面,每天进食可乐或雪碧≥1次、每天进食饼干或蛋糕面包等甜点心≥1次、每天进食糖果或巧克力≥1次等形成率活动前分别为81.34%,77.18%,83.22%,活动后分别降低了4.29,9.26,12.08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7,16.05,30.87,P值均<0.05).结论 口腔健康促进活动使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明显提高,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明显改善.

    作者:马雪玲;刘秋林;陈柏霖;陈贝斯;曾晓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青少年药物滥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药物滥用的多元化和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青少年药物滥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青少年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均正处于发育阶段,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2].而青少年的药物滥用行为会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和抑郁、自杀意图与自杀尝试等心理问题,甚至会产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1].因此,了解青少年药物滥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预防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李兰;王乃博;余超;吴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河南省高校公共厕所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目的 构建适用于我国高校公共厕所服务质量模型框架,为我国高校有关部门评价和改善公厕服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河南省内20所高校500名师生为调查对象,对高校公厕服务满意度进行测评,用SmartPLS 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师生期望对感知质量的路径系数为0.746(t=25.875,P<0.01).师生感知质量对师生感知价值的路径系数为0.643(t=10.910,P<0.01),感知质量对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911(t=19.911,P<0.01),师生感知价值对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112(t=3.033,P<0.05),师生满意度与忠诚度路径系数为0.439(t=7.360,P<0.01),师生满意度对抱怨路径系数为0.722(t=33.714,P<0.01).结论 高校环卫部门应充分重视师生期望,保证师生实际感知质量不低于期望;当享受到较高质量的公厕服务时,师生的在校满意度会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尚猛;彭玉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我国校园欺凌现象2006-2016年发展状况

    目的 探讨近10年校园欺凌事件发展状况,为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2006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有关校园欺凌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在2006-2016年82件校园欺凌报道中,欺凌主体为学生和教师的分别为72和10件;2014-2016年累计49件,占比为59.7%.初中发生校园欺凌比例高,为72.2%;发生在城市的校园欺凌占61.0%;校园内发生率为71.1%;发生时间以下午和晚上居多,共计占77.8%;女生欺凌者成为主角,且以躯体欺凌为主;群体性欺凌、网络欺凌近3年呈高发态势;处理校园欺凌无章可循、结果不尽如人意.结论 校园欺凌频繁发生反映社会控制的弱化,要建立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的保护体系.

    作者:杨书胜;耿淑娟;刘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长春某高校大学生身体满意度与减肥意向的关系

    目的 了解长春市在校大学生的减肥意向以及与身体满意度、从众程度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减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减肥意向量表、身体满意度量表、从众程度量表对长春市某高校88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的减肥意向(3.09±1.14)较男生(2.49±1.30)高(t=-7.16,P=0.00);文科生的减肥意向高于其余专业学生(F=5.13,P=0.00),大一学生高于大二、大三学生(F=3.14,P=0.01);农村学生低于城市学生(t=-2.45,P=0.02).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减肥意向与四肢满意度、躯干满意度和整体外观满意度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0.23,-0.19,P值均<0.01);减肥意向与五官满意度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3,P=0.26);减肥意向与从众程度存在正相关(r=0.51,P=0.02).结论 大学生身体满意度越高,减肥意向越低;从众程度越高,减肥意向越高.家庭、学校、社会应对学生进行健康减肥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减肥.

    作者:孙丽萍;孙旭;马令怡;张佳惠;柴晶鑫;梅松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医学生自闭特质分裂型人格障碍与共情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在正常医学生群体中自闭特质及分裂型人格障碍是否存在共情能力差异,且两者在共情维度上的差异.方法 以某医科大学1 040名大学生为对象,使用自闭谱系问卷(AQ)、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和分裂型人格问卷(SPQ)测查自闭特质、分裂型人格、共情能力水平,并分析三者的关系.结果 高自闭特质组医学生在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关怀3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低自闭特质组,而在个人痛苦因子上得分高于低自闭特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分裂型人格高分组医学生在观点采择、同情关怀2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低分组,而在个人痛苦因子上得分高于低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群体AQ总分以及SPQ总分和IRI总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高自闭特质组与高分裂型人格组在IR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自闭特质水平、分裂型人格障碍水平、共情能力三者存在认知相关性,自闭特质与分裂型人格在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上无差异.

    作者:余皖婉;汪凯;杨秀兰;张龙;张骏;孙耀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庆市2000-2014年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2000一2014年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变化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0,2005,2010,2014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重庆市7~18岁年龄段中小学生调研数据,对重庆市中小学生形态指标、功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结果 重庆市14年间小学组男、女生身高分别增长了5.75,5.06cm,中学组分别增长了2.84,2.03 cm;小学组男、女生体重分别增长了5.95,4.78 kg,中学组分别增长了5.53,2.74 kg;小学组男、女生胸围分别增长了4.69,3.83 cm,中学组分别增长了2.22,2.23 cm.中小学组男女生立定跳远、耐力跑,小学组男女生50 m跑和女生仰卧起坐,以及中学组男生肺活量、50 m跑等项目成绩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小学组男女生肺活量、小学组男生斜身引体,中学男生引体向上、女生50 m跑、肺活量和仰卧起坐等项目成绩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持续增长,身体功能改善不明显,身体素质稳中向好,但发展不均衡.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和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事故的理赔制度,以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功能和素质均衡发展.

    作者:苟明;谈文建;张亚妮;安家俊;曹型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北京市2014年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知识态度行为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学校落实体育锻炼制度、加强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4个区县中选取16所学校,对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共6 421名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53.55%,初中(58.36%)高于小学(50.62%),郊区(56.98%)高于城区(4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5.520,603.140,P值均<0.05);中小学生愿意每天进行lh体育锻炼活动的报告率为49.49%,喜欢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的报告率为75.11%,喜欢上课间操的报告率为60.36%;中小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lh的报告率为58.78%,课间10min能够到户外进行活动的报告率为8.72%,家庭体育锻炼能够达到≥5次/周的报告率为32.38%.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意愿欠佳,自主体育锻炼行为及家庭体育锻炼情况严重不足,体育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作者:段佳丽;王观;高爱钰;林宁翔;杨春雷;张丛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开展不同民族中学生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延吉市2所中学7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素养水平评估.结果 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在学习成绩、监护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25.2%)高于朝鲜族(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朝鲜族、汉族学生在“知道服药要遵从医嘱”(37.7%,44.8%),“不吃不洁、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36.6%,43.3%),朝鲜族学生在“火灾与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43.8%),汉族学生在“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46.0%)等问题上回答正确率高.健康素养各维度之间、各维度与总健康素养得分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均>0.4,P值均<0.05).结论 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在实施健康素养干预时应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切实提高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郭玲茹;许丽娟;邱艳;朱文娟;李春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小学生减肥行为及其与体重认知的关系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和减肥行为的流行现状,为探索体重认知与减肥行为的关联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2年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全国7个示范基地共选取53 89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儿童青少年减肥行为与体重认知相关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认知相关变量与减肥行为的关联.结果 6~18岁儿童青少年消瘦检出率为6.9%,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3%.采取过减肥行为的小学生检出率为58.5%,初中生为65.9%,高中生为60.4%.在消瘦学生群体中,体重不满不会增加减肥行为的发生(P=0.29);而认为自己偏胖会增加减肥行为的发生(OR=5.28,95%CI=2.76~ 10.12,P<0.01).在体重正常学生群体中,对自己体重不满或认为自己体重偏胖的学生更容易采取减肥行为(OR=1.09,95%CI=1.03~ 1.16,P<0.01;OR=1.57,95%CI=1.44~1.71,P<0.01).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对自己体重不满和认为自己偏胖均会增加减肥行为的发生(P值均<0.01).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和减肥行为发生率较高.体重不满是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学生采取减肥行为的危险因素,且认为自己偏胖是儿童青少年采取减肥行为的危险因素.

    作者:卢畅;王政和;董彦会;马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上海市2000-2014年中小学生体质量指数变化趋势

    目的 了解2000-2014年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趋势,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判别标准研制及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0,2005,2010,2014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法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青少年BMI的变化趋势.结果 14年间学生BMI P85低年龄组差异比较小,随年龄增加差异逐渐增大,青春期后有减小的趋势,男生平均增加2.1百分点,女生平均增加1.3百分点.学生BMI增长主要集中在中等和高百分位数,尤其是P90后,差值逐渐增大.7~11,12~15岁男生在P5o后差值均逐渐增大,P95分别达2.0,3.2百分点,其中12岁男生从23.4 kg/m2增加到26.8 kg/m2,14岁女生从24.0 kg/m2增加到25.9 kg/m2.与WGOC标准相比,2014年男生BMI P85,P95均较高,而女生BMI P85 10岁之前高于WGOC标准,从11岁开始与WGOC标准基本相一致.2014年上海市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4%,9.1%,较2000年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6.4,5.2百分点.结论 BMI分布高百分位的个体比低百分位个体的变化更大.在肥胖防治工作中,加强对群体BMI曲线的监测分析,对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战略意义重大.

    作者:王向军;杨漾;吴艳强;杨璨;焦佳欣;彭宁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上海市金山区学生使用书包主观感觉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从学生和家长两方面探讨影响学生使用书包主观感觉的相关因素,为培育学生正确使用书包提供可行的措施.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金山区5所小学999名学生及其家长纳入本研究.主观感觉指标为整体劳累感及肌肉骨骼系统(颈、肩、后背、腰)的不适,所有问卷为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采用现场自填和观察完成.结果 自感书包重的学生发生整体劳累感及所有骨骼肌肉不适的风险均大于自感为不重学生的3倍;书包背带过长的学生发生颈、肩部、后背不适感的风险均约为书包背带适中的1.5倍.家长对学生控制书包重量指导<2次/周发生整体劳累感及所有骨骼肌肉不适的风险约为经常指导的1.5倍,家长对书包相关的健康知识得分越低学生整体劳累感的发生风险也较高.结论 学生自感书包重量和家长对学生使用书包的指导行为可影响学生使用书包的主观感觉.应减少学生书包重量,提高家长认知水平,引导孩子规范使用书包.

    作者:俞丹丹;张亚宁;王丽华;程薇;张玲玲;严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加强儿童规划免疫控制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疾病的总称[1].尽管在全世界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传染病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呈现下降趋势,但儿童仍然是传染病的大受害人群.由于儿童少年的免疫功能不够完善,幼儿园或学校的集体生活方式增加了他们罹患传染病的机会,一些传统的传染病如麻疹、手足口病、腮腺炎在儿童少年中时有暴发流行;一些曾被控制的传染病如结核病,因病原体的变异和环境的变化而死灰复燃;一些新发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病,同样威胁着儿童少年的健康.目前,有效的预防接种仍然是预防传染病在儿童少年中流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