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市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何源;王红;刘晓朋;王文斟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污染, 组织和管理,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统一供应学生餐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进一步确保学生餐安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样品进行卫生指标菌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卫生指标菌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菌计数不合格率分别为19.57%,6.09%;食源性致病菌中的沙门菌检测全部合格,不合格率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为1.74%.学校类型里中学和小学样品不合格率高,达到34.88%和33.33%.不同食品类别学生餐中凉拌菜和焙烤油炸类不合格率高,为54.55%和44.44%.炎热季节的学生餐不合格率为31.25%,凉爽季节为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P<0.01).城市学校学生餐样品不合格率为26.82%,稍高于农村学校.早餐和午餐不合格率分别是27.91%,2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P>0.05).结论 2015年重庆市学校学生餐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应根据监测结果反映的食品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管.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庆市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统一供应学生餐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进一步确保学生餐安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样品进行卫生指标菌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卫生指标菌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菌计数不合格率分别为19.57%,6.09%;食源性致病菌中的沙门菌检测全部合格,不合格率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为1.74%.学校类型里中学和小学样品不合格率高,达到34.88%和33.33%.不同食品类别学生餐中凉拌菜和焙烤油炸类不合格率高,为54.55%和44.44%.炎热季节的学生餐不合格率为31.25%,凉爽季节为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P<0.01).城市学校学生餐样品不合格率为26.82%,稍高于农村学校.早餐和午餐不合格率分别是27.91%,2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P>0.05).结论 2015年重庆市学校学生餐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应根据监测结果反映的食品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管.

    作者:何源;王红;刘晓朋;王文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深圳市宝安区2014-2015学年幼托儿童因病缺课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幼托儿童因病缺课主要病因和症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宝安区12所幼儿园5 173名托幼儿童进行因病缺课监测1学年,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幼托儿童因病缺课9 516人次,缺课密度为183.96%;因病缺课20 317.5人天,缺课率为2.06%.男童因病缺课率为2.19%,女童为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55,P<0.05).小班因病缺课率为3.50%,中班为1.74%,大班为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895.86,P<0.05).因病缺课高发月份为5,6和10月,因病缺课率分别为2.74%,2.45%,2.26%.因病缺课的主要病因为感冒,构成比为75.90%;主要症状为呼吸道症状和发热,构成比分别为41.39%.38.50%.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幼儿园疾病防控的重点,小班是重点关注人群,秋冬和春夏交季是关键时期.应尽快开展幼托儿童健康监测工作.

    作者:党如波;马智超;周如意;陈亿雄;谭蔚;彭晓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留守流动经历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童年期流动、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的现状和相互关系,为改善童年期流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524名留守经历(留守组),223名流动经历(流动组),182名既有留守又有流动经历(留守+流动组),1 161名普通大学生(普通组)的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和领悟社会支持.结果 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和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普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家庭支持得分均低于普通组和流动组(P值均<0.05);留守+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普通组和流动组(P值均<0.05).4个群体中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领悟社会支持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P值均<0.01).在4个群体中,核心自我评价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间均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童年期流动经历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无负面影响,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有持续的负面影响.

    作者:谢其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庆市2000-2014年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2000一2014年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变化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0,2005,2010,2014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重庆市7~18岁年龄段中小学生调研数据,对重庆市中小学生形态指标、功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结果 重庆市14年间小学组男、女生身高分别增长了5.75,5.06cm,中学组分别增长了2.84,2.03 cm;小学组男、女生体重分别增长了5.95,4.78 kg,中学组分别增长了5.53,2.74 kg;小学组男、女生胸围分别增长了4.69,3.83 cm,中学组分别增长了2.22,2.23 cm.中小学组男女生立定跳远、耐力跑,小学组男女生50 m跑和女生仰卧起坐,以及中学组男生肺活量、50 m跑等项目成绩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小学组男女生肺活量、小学组男生斜身引体,中学男生引体向上、女生50 m跑、肺活量和仰卧起坐等项目成绩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持续增长,身体功能改善不明显,身体素质稳中向好,但发展不均衡.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和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事故的理赔制度,以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功能和素质均衡发展.

    作者:苟明;谈文建;张亚妮;安家俊;曹型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青少年药物滥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药物滥用的多元化和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青少年药物滥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青少年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均正处于发育阶段,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2].而青少年的药物滥用行为会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和抑郁、自杀意图与自杀尝试等心理问题,甚至会产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1].因此,了解青少年药物滥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预防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李兰;王乃博;余超;吴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小学生减肥行为及其与体重认知的关系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和减肥行为的流行现状,为探索体重认知与减肥行为的关联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2年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全国7个示范基地共选取53 89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收集儿童青少年减肥行为与体重认知相关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体重认知相关变量与减肥行为的关联.结果 6~18岁儿童青少年消瘦检出率为6.9%,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4.3%.采取过减肥行为的小学生检出率为58.5%,初中生为65.9%,高中生为60.4%.在消瘦学生群体中,体重不满不会增加减肥行为的发生(P=0.29);而认为自己偏胖会增加减肥行为的发生(OR=5.28,95%CI=2.76~ 10.12,P<0.01).在体重正常学生群体中,对自己体重不满或认为自己体重偏胖的学生更容易采取减肥行为(OR=1.09,95%CI=1.03~ 1.16,P<0.01;OR=1.57,95%CI=1.44~1.71,P<0.01).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对自己体重不满和认为自己偏胖均会增加减肥行为的发生(P值均<0.01).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和减肥行为发生率较高.体重不满是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学生采取减肥行为的危险因素,且认为自己偏胖是儿童青少年采取减肥行为的危险因素.

    作者:卢畅;王政和;董彦会;马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四城市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沈阳、广州、武汉、成都4座城市中小学生睡眠状况及其与家庭环境关系,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10 079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睡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四城市中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7.8±1.5)h,78.7%的学生睡眠不足,且随着学段升高学生睡眠时间逐渐减少(F=2 342.243,P<0.01).初中生睡眠不足的比例高(78.8%),女生睡眠不足的比例(76.1%)高于男生(72.4%),城市(75.6%)高于郊区(71.6%),家长睡眠不足的学生更容易睡眠不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段、学生性别、家长年龄、家长文化程度、家庭居住地、家长睡眠状况均是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少,睡眠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段、家庭环境对学生睡眠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袁帆;郭海军;冯甘雨;宫伟彦;丁彩翠;吴晓旻;郭重山;栾德春;李晓辉;刘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广州市番禺区学生水痘患者家长居家隔离知识知晓情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学生水痘患者家长居家隔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隔离执行的因素,为学校和卫生行政部门开展水痘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番禺区政府为中心随机抽取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的镇街所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796例水痘患者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电话调查.结果 796例3~16岁学生水痘患者中,82.04%的受访者为患者父母,95.35%的患者作居家隔离治疗.被访者对“水痘患者需要执行居家隔离”的知晓率为89.07%,对居家隔离执行天数15~21 d的知晓率为20.23%.托幼组、小学组和中学组被访者对需要凭康复证明回校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84,P<0.05).75.13%的受访者首要从医生获得水痘居家隔离知识.87.69%的受访者知晓居家隔离的作用是能有效预防水痘疾病的传播.52.64%的患者在隔离期间曾外出,其中79.71%是因为复诊,以学业的需要外出在各学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州市番禺区学生水痘患者居家隔离效果较好.应重视首诊医生对水痘患者居家隔离的首次宣教,强化疾病防控、学校卫生监督和基层医疗机构对水痘居家隔离的宣传和监督.

    作者:杜艳艳;陈俊虎;孔敏玲;陈光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无锡市2008-2015年儿童死亡状况及减寿分析

    目的 分析无锡市儿童的死亡现状和流行特征,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无锡市2008-2015年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死亡率、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结果 2008-2015年儿童平均死亡率为37.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43/10万),男童明显高于女童(u=7.315,P<0.0I);8年间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1.01%,95%CI=-4.76%~7.11%,P>0.05),但儿童死亡在全人群死亡中的构成比下降了40.40百分点.前3位主要死因为损伤和中毒、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分别占27.84%,21.03%,20.75%;0~<1岁组的主要死因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1~17岁各年龄组主要死因为损伤和中毒.减寿总年数为67 368.5人年,减寿率为12.63‰,平均减寿年数为61.41年;减寿前3位主要死因为损伤和中毒、肿瘤、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结论 损伤和中毒、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无锡市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降低死亡率.

    作者:杨坚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粤西大学生心血管病患病状况

    目的 了解粤西大学生心血管病流行特征,为防治青年学生心血管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粤西3所高校,整群抽取2013-2015年级全体在校学生共45 160名,使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学生健康检查用表,按照初筛、复查、确诊3段式程序和心血管分类及诊断标准进行心血管病调查.初筛由全科或内科主治及以上医师担任,复查和确诊由三甲医院心内科医师担任.结果 45 160名受检学生中,检出心血管病553例,患病率为1.22%.其中男生为1.55%,女生为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30,P<0.05).城乡学生患病率分别为1.05%,1.31%,农村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3,P<0.05).在心血管病分类统计中,器质性心脏病160例,患病率为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9,P>0.05).心律失常192例,患病率为0.43%,男、女生分别为0.3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03,P<0.05).高血压201例,患病率为0.45%,男、女生分别为0.93%,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969,P<0.05).结论 大学生心血管病常见且对健康危害较大,农村是心血管病预防重点.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应加强青少年心血管病筛查、健康管理和干预,引导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作者:陈光英;陈丽娟;李敬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阶段式”教学降低医学生对HIV/AIDS歧视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阶段式”教学方法在降低医学生对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歧视培训中的效果,为探讨适合高校医学生降低艾滋病歧视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阶段式”教学方法,对随机抽取的600名海南医学院医学生进行降低艾滋病歧视的培训,为期2个月4个阶段8个学时,并采用知信行模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各年级医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歧视态度、艾滋病歧视行为得分培训前分别为(49.01±2.70)(47.53±2.96)(15.02±2.89)分,培训后分别为(63.11±3.71)(55.98±4.77)(22.01±3.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02,13.91,3.88,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源地和有无培训经验影响医学生的艾滋病歧视态度(P值均<0.05).结论 “阶段式”教学方法效果肯定,能有效普及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降低艾滋病歧视态度水平.

    作者:琚新梅;焦凌梅;王恒;张彩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开展不同民族中学生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延吉市2所中学7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素养水平评估.结果 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在学习成绩、监护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25.2%)高于朝鲜族(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朝鲜族、汉族学生在“知道服药要遵从医嘱”(37.7%,44.8%),“不吃不洁、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36.6%,43.3%),朝鲜族学生在“火灾与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43.8%),汉族学生在“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46.0%)等问题上回答正确率高.健康素养各维度之间、各维度与总健康素养得分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均>0.4,P值均<0.05).结论 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在实施健康素养干预时应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切实提高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郭玲茹;许丽娟;邱艳;朱文娟;李春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广东三城市青少年睡眠时间运动情况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广东省青少年睡眠时间、运动情况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青少年体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深圳市、阳江市、清远市3 020名初中和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身心健康问卷调查睡眠时间、运动等情况,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广东省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为11.49%,初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3.18%,高中生为9.54%;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h的比例分别为74.83%和94.23%;初中生参加充足(≥3次/周)大强度和小强度运动的比例分别为32.61%和29.02%,高中生分别为18.52%和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523,42.063,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h的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为9.99%,高于睡眠充足的学生(2.47%).多因素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运动、城乡、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等因素以后,睡眠时间<8 h/d仍是高中生超重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7,95%CI=1.34~5.75),运动情况与青少年超重肥胖无相关性.结论 睡眠不足为高中生超重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参与运动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发生无相关.

    作者:马颖;林穗方;蒋琳;邢艳菲;刘慧燕;胡艳;唐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早年留守经历对青春期流动儿童依恋关系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早年留守经历对流动青少年依恋关系的影响,为青春期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珠海、中山、东莞、深圳和广州各1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六~八年级全部学生1 544名(留守组763名,未留守组78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进行测评.结果 留守组儿童母亲信任、母亲沟通、父亲信任、父亲沟通维度及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得分较非留守组儿童低(t值分别为-5.63,-6.04,-5.53,-4.06,-6.97,-5.71,P值均<0.01);母亲疏远、父亲疏远、同伴疏远维度得分较非留守组儿童高(t值分别为5.62,3.31,2.59,P值均<0.01);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儿童同伴信任、同伴沟通维度及同伴依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母亲信任、母亲沟通、母亲依恋、父亲信任、父亲依恋、同伴依恋的消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1.30,-0.95,-2.88,-0.87,-1.34,-1.24),是母亲疏远、父亲疏远、同伴疏远的积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63,0.46,0.62,P值均<0.05);分离期间见面频率为每月都见是留守组儿童母亲依恋、父亲依恋的积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9.67,10.52,P值均<0.01);与父母均分离是留守组儿童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的消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2.66,-1.78,-4.36,P值均<0.05);留守期间隔代监护是留守组儿童父亲疏远及同伴疏远的消极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0.40,-0.68,P值均<0.05);分离年龄在4~5岁是留守组流动儿童同伴依恋的积极影响因素(B=5.79,P<O.01).结论 早年留守经历对青春期流动儿童依恋关系造成影响.改善养育环境,制定增进父母与流动儿童共同生活等政策,将有助于降低儿童不良心理的发生风险.

    作者:刘宝宝;郭丽;卢婷;董江会;凌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包头蒙古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与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关系

    目的 了解包头市蒙古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毛发中不同元素的关系,为预防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分别选择包头市市区及旗县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纯蒙古族小学1 000名二至六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中的教师问卷(简化版)对被试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再采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版(DSM-Ⅳ)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同时选取同校、同年级、同性别、相互间无血缘关系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不同组儿童毛发中铜、锌、锰、铅、镉、砷、汞、硒8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1 000名蒙古族儿童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人数共38例,发生率为3.8%,其中男生30例,发生率为3.0%;女生8例,发生率为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31,P<0.05);二至六年级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生率分别为0.2%,0.3%,0.8%,1.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24,P<0.05).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发样中铜、铅、镉、铜锌比值均高于健康组,锌元素含量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14,-4.785,-3.627,-4.117,2.105,P值均<0.05).结论 包头市蒙古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且主要集中在小学高年级,蒙古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毛发中元素含量异常.预防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应关注平时的元素摄入.

    作者:高磊;包艳;马浩然;李媛媛;秦有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上海市金山区学生使用书包主观感觉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从学生和家长两方面探讨影响学生使用书包主观感觉的相关因素,为培育学生正确使用书包提供可行的措施.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金山区5所小学999名学生及其家长纳入本研究.主观感觉指标为整体劳累感及肌肉骨骼系统(颈、肩、后背、腰)的不适,所有问卷为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采用现场自填和观察完成.结果 自感书包重的学生发生整体劳累感及所有骨骼肌肉不适的风险均大于自感为不重学生的3倍;书包背带过长的学生发生颈、肩部、后背不适感的风险均约为书包背带适中的1.5倍.家长对学生控制书包重量指导<2次/周发生整体劳累感及所有骨骼肌肉不适的风险约为经常指导的1.5倍,家长对书包相关的健康知识得分越低学生整体劳累感的发生风险也较高.结论 学生自感书包重量和家长对学生使用书包的指导行为可影响学生使用书包的主观感觉.应减少学生书包重量,提高家长认知水平,引导孩子规范使用书包.

    作者:俞丹丹;张亚宁;王丽华;程薇;张玲玲;严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石家庄某高校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及随访观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结核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河北经济管理学院2006级至2009级4届新生,按入学时的TB-PPD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一般阳性组和强阳性组,每届学生均观察3年,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在校期间的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级至2009级共8 414人,有PPD结果8 394人,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2006级39.0%,12.1%;2007级33.6%,7.6%;2008级46.4%,11.2%;2009级50.4%,13.0%,各年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阳性率、强阳性率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03,39.938,P值均<0.05).城市学生的阳性率(47.2%)高于农村学生(39.6%),强阳性率均为10.9%.累计观察25 242人年,共发现结核病人37例,年发病率为146.6/10万.PPD结果阴性组、一般阳性组、强阳性组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720,P<0.01),发病率与强阳性率呈正相关(r=1.00,P<0.01).强阳性组中农村学生发病率高于城市(x2 =5.319,P=0.021).结论 青年学生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应做为重点关注对象,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

    作者:周吉坤;赵秀琴;沈荣;郭付爱;郭默然;梁希;刘红田;焦敏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目的 掌握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少数民族特殊群体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乌鲁木齐2所高校1 154名维吾尔族贫困学生,同时选取同年级、性别、生源地1 098名非贫困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及成人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5.42%(178/1 154),非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0.56%(116/1 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2,P<0.01);贫困男生和女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均高于非贫困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4,6.03,P值均<0.05);维吾尔族贫困学生心理弹性总分为(5.11±0.95)分,非贫困学生得分为(5.03±0.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无论是否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总分与自杀意念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较高,心理弹性较好,且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作者:李梅;高刚;马国帅;阿尔肯·阿不都瓦依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25所中学的4 09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等信息.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8.69%(2 404/4 096).48.12%(1 971/4 096)的学生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艾滋病教育处方(63.48%)、艾滋病知识宣传栏/海报(60.63%)和专家专题讲座(4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19,95%CI=1.04~ 1.36)、学校提供过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OR=1.84,95%CI=1.56~2.17)、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OR=2.54,95%CI=2.21 ~ 2.92)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较低,尤其对艾滋病流行形势、主要传播途径和新型毒品危害方面的知识缺乏.学校应加强针对流行新形势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作者:陈晓滨;程伟彬;徐慧芳;金杉杉;江洪波;步凯;王璐;蔡衍珊;杨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美国综合性学校卫生工作模式

    20世纪初,美国学校卫生已经聚焦重点并形成了学校健康服务、学校健康环境和学校健康教育三大工作任务.以此为基础,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于20世纪80年代总结而成综合性学校卫生计划(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program,CSHP),推广成为指导当时美国学校卫生工作重要的原则与框架.该框架提出,学校卫生应包括学校健康服务、学校健康环境和学校健康教育3个部分,成为美国综合性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后续扩展的核心内容.随后的90年代,该计划被推广至全国,其基本理念甚至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吸纳,用以推进学校健康促进行动(school health promoting),从而享誉全球.随后,继续深入探索教育与健康的内在联系,美国课程发展与督导协会(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ASCD)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于2014年又提出著名的“完整学校、完整社区、完整儿童”(whole school whole community whole child,WSCC)模式,成为美国综合性学校卫生工作模式的新发展成果.

    作者:李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