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阜阳某高校学生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罗欢;吴婷;王锐烽;汝燕峰;贾乐元;袁姗姗;朱鹏

关键词:维生素D, 营养状况, 因素分析, 统计学, 青少年
摘要: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因素,为干预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5年4月在阜阳市某高校方便抽取大一到大三年级6个班级的339名青少年进行维生素D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并采集指尖血应用串联质谱法检测25(OH)D水平.结果 研究对象的25(OH)D水平范围为(6.2~ 34.5) nmol/L,均值为(16.0±5.4)nmoL/L.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小、女性、非独生子女、经常晒太阳、近l周每天11:00-14:59户外活动时间≥30min的青少年有较高的25(OH)D水平.食用含维生素D相对较多食物的频率与25(OH)D水平间无统计学意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大,25(OH)D水平越低(β=-0.62,95% CI=-1.04-0.20);女生25(OH)D水平较男生更高(β=2.31,95%CI=0.96~3.66);晒太阳频率越高(β=0.99,95% CI=0.13 ~ 1.85)和11:00-12:59户外活动时间越长(β=0.93,95%CI=0.27~1.58),25(OH)D水平越高.结论 青少年维生素D缺乏十分普遍,食用含维生素D相对高的食物不能有效提高25(OH)D水平,而经常晒太阳和增加有效户外活动时间可有效提高维生素D水平.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西藏大学生肺结核防治同伴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西藏大学生肺结核防治同伴教育近期效果,为西藏高校开展肺结核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西藏4所高校学生,按学校随机分为干预组(571人)和对照组(563人).干预组开展同伴教育,对照组发放宣传页.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结果 干预组的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干预前的27.6%,73.7%,39.9%提高到干预后的58.4%,82.1%,45.4%;对照组分别由于预前的26.8%,64.1%,39.0%提高到干预后的40.7%,67.8%,44.8%.经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同伴教育使干预组知识知晓率和正确态度持有率分别提高了16.7和4.6百分点,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正确行为形成率无影响(P>0.05).结论 同伴教育和发放宣传页均可提高大学生的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但前者效果优于后者,可作为西藏大学生肺结核健康教育的较好方法之一.

    作者:张金静;贺拥军;戎浩;袁东亚;李旭光;刘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广西农村小学一年级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口腔健康促进活动对促进学龄儿童掌握口腔健康知识的效果,为建立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广西15所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745名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口腔健康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其促进效果.结果 口腔健康知识方面,刷牙时间、每天刷牙次数、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刷牙出血说明牙龈不健康、白开水适合解渴、常吃甜食对牙齿有害等知晓率活动前分别为35.70%,37.99%,28.86%,54.50%,76.24%,78.39%,活动后分别提高6.98,23.35,27.38,12.88,13.56,10.07百分点(x2值分别为7.62,81.28,114.26,25.98,48.57,36.25,P值均<0.01).口腔卫生行为方面,早晚刷牙、每天刷牙2~3 min、使用含氟牙膏等形成率活动前分别为25.91%,44.43%,23.62%,活动后分别提高了12.61,12.89,14.90百分点(x2值分别为25.16,24.75,30.61,P值均<0.01).饮食习惯方面,每天进食可乐或雪碧≥1次、每天进食饼干或蛋糕面包等甜点心≥1次、每天进食糖果或巧克力≥1次等形成率活动前分别为81.34%,77.18%,83.22%,活动后分别降低了4.29,9.26,12.08百分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7,16.05,30.87,P值均<0.05).结论 口腔健康促进活动使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明显提高,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明显改善.

    作者:马雪玲;刘秋林;陈柏霖;陈贝斯;曾晓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国中小学校卫生人员聘任模式现况

    目的 了解中国中小学校卫生人员聘任模式现况,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分层选择调研省份,每个调研省份选择1~2个调研点,共覆盖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个调研点.每个调研点选择城区、郊县各1个,每个调研区县选择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调研方法为学校卫生相关部门领导、学校领导、校医及班主任等座谈会及个人深入访谈.共召开区县、学校座谈会243次,个人深入访谈1 267次,覆盖学校179所.运用定性数据分析软件Maxqda 12.0对资料进行整理、编码、主题归类和分析.结果 我国中小学校卫生人员聘任模式多种并存.使用多的是校内调剂模式(30/30),各调研点均有使用;其次是临时聘任模式(24/30)和公开招聘模式(18/30);部分地区正在进行医疗机构派驻模式(6/30)和学校购买服务模式(4/30)的试点工作;少数资源匮乏地区使用诊所/医院承包模式(8/30).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聘任模式有所不同,医疗机构派驻和学校购买服务模式受到试点地区的普遍欢迎和认可,值得借鉴.结论 中国中小学校卫生人员聘任模式存在区域性和多样性,需要完善传统模式,探索创新模式,政府购买服务值得借鉴.

    作者:王海雪;朱广荣;温萌萌;崔立华;张冰;马军;刘星彤;谢婷;彭玉林;杨杰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福建进城务工者学龄前子女行为问题现状

    目的 了解进城务工者学龄前子女的行为问题,为培养该群体儿童的健全人格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莆田456名幼儿,使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与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22.6%和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30,P>0.05);研究组的多动注意不能得分高于对照组,亲社会行为得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17,2.512,P值均<0.05);研究组男童和5~6岁儿童行为问题严重于对照组(P值均<0.05);父母关系、父母教养态度、父亲管教类型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P值均<0.05),对儿童行为问题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 进城务工者学龄前子女的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家庭因素能预测子女的行为问题.改变家长的教养观点,优化民办园的管理和教育理念,改善进城务工者群体的发展状况可促进子女教育干预的效果.

    作者:刘黎微;郑碧群;陈锦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上海市金山区学生使用书包主观感觉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从学生和家长两方面探讨影响学生使用书包主观感觉的相关因素,为培育学生正确使用书包提供可行的措施.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金山区5所小学999名学生及其家长纳入本研究.主观感觉指标为整体劳累感及肌肉骨骼系统(颈、肩、后背、腰)的不适,所有问卷为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采用现场自填和观察完成.结果 自感书包重的学生发生整体劳累感及所有骨骼肌肉不适的风险均大于自感为不重学生的3倍;书包背带过长的学生发生颈、肩部、后背不适感的风险均约为书包背带适中的1.5倍.家长对学生控制书包重量指导<2次/周发生整体劳累感及所有骨骼肌肉不适的风险约为经常指导的1.5倍,家长对书包相关的健康知识得分越低学生整体劳累感的发生风险也较高.结论 学生自感书包重量和家长对学生使用书包的指导行为可影响学生使用书包的主观感觉.应减少学生书包重量,提高家长认知水平,引导孩子规范使用书包.

    作者:俞丹丹;张亚宁;王丽华;程薇;张玲玲;严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庆市学生餐微生物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统一供应学生餐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为进一步确保学生餐安全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2014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样品进行卫生指标菌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卫生指标菌中的菌落总数和大肠埃希菌计数不合格率分别为19.57%,6.09%;食源性致病菌中的沙门菌检测全部合格,不合格率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为1.74%.学校类型里中学和小学样品不合格率高,达到34.88%和33.33%.不同食品类别学生餐中凉拌菜和焙烤油炸类不合格率高,为54.55%和44.44%.炎热季节的学生餐不合格率为31.25%,凉爽季节为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P<0.01).城市学校学生餐样品不合格率为26.82%,稍高于农村学校.早餐和午餐不合格率分别是27.91%,2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8,P>0.05).结论 2015年重庆市学校学生餐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应根据监测结果反映的食品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管.

    作者:何源;王红;刘晓朋;王文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开展不同民族中学生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延吉市2所中学79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健康素养水平评估.结果 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在学习成绩、监护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25.2%)高于朝鲜族(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朝鲜族、汉族学生在“知道服药要遵从医嘱”(37.7%,44.8%),“不吃不洁、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36.6%,43.3%),朝鲜族学生在“火灾与地震发生时的逃生与求助”(43.8%),汉族学生在“发生紧急情况,会拨打求助电话”(46.0%)等问题上回答正确率高.健康素养各维度之间、各维度与总健康素养得分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均>0.4,P值均<0.05).结论 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在实施健康素养干预时应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切实提高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郭玲茹;许丽娟;邱艳;朱文娟;李春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石家庄某高校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及随访观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结核病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河北经济管理学院2006级至2009级4届新生,按入学时的TB-PPD试验结果分为阴性组、一般阳性组和强阳性组,每届学生均观察3年,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在校期间的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级至2009级共8 414人,有PPD结果8 394人,阳性率、强阳性率分别为2006级39.0%,12.1%;2007级33.6%,7.6%;2008级46.4%,11.2%;2009级50.4%,13.0%,各年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阳性率、强阳性率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003,39.938,P值均<0.05).城市学生的阳性率(47.2%)高于农村学生(39.6%),强阳性率均为10.9%.累计观察25 242人年,共发现结核病人37例,年发病率为146.6/10万.PPD结果阴性组、一般阳性组、强阳性组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720,P<0.01),发病率与强阳性率呈正相关(r=1.00,P<0.01).强阳性组中农村学生发病率高于城市(x2 =5.319,P=0.021).结论 青年学生是结核病的高危人群.应做为重点关注对象,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

    作者:周吉坤;赵秀琴;沈荣;郭付爱;郭默然;梁希;刘红田;焦敏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鹿泉区2011-2015年中小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石家庄市鹿泉区中小学新生结核病感染情况,探索学校发现和预防肺结核的办法.方法 对鹿泉区2011-2015年51 528名中小学新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并分析其肺结核发病情况.结果 BCG-PPD组与TB-PPD组的阳性率及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8.424,13.995,P值均<0.05).不同年级学生PPD阳性率及强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2013年X2值分别为348.501,279.369,2014-2015年x2值分别为203.289,111.693,P值均<0.05).818名强阳性者进一步检查691名(84.47%).发现活动性肺结核高中生4名、初中生2名、无小学生,肺结核检出率为0.73%.420名强阳性者使用“母牛分支杆菌”双向免疫调节剂进行预防.结论 中学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不容忽视,应将结核病筛查和结核病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制度化管理.

    作者:杨玲;黄建斌;崔晓永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曲靖市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分析

    视力不良是我国学生检出率高的常见病,对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有不良的影响,视力不良发病率已成为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特别是高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发病率较高,且有上升趋势[2].为了解云南省曲靖市职业高中、普通高中、重点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现状,现对曲靖市市级10所不同类型学校24 994名高中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云贵;顾华康;宋家卫;胡学明;李丽;周云;杨普睿;许溱芬;盛立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北京市2014年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知识态度行为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学校落实体育锻炼制度、加强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4个区县中选取16所学校,对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共6 421名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53.55%,初中(58.36%)高于小学(50.62%),郊区(56.98%)高于城区(47.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5.520,603.140,P值均<0.05);中小学生愿意每天进行lh体育锻炼活动的报告率为49.49%,喜欢上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的报告率为75.11%,喜欢上课间操的报告率为60.36%;中小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lh的报告率为58.78%,课间10min能够到户外进行活动的报告率为8.72%,家庭体育锻炼能够达到≥5次/周的报告率为32.38%.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相关知识、意愿欠佳,自主体育锻炼行为及家庭体育锻炼情况严重不足,体育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作者:段佳丽;王观;高爱钰;林宁翔;杨春雷;张丛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海口市3729名13~16岁中学生立体视觉现状

    立体视觉是人类的高级视觉功能,是由双眼水平视差引起的深度知觉[1],既是视觉器官对外界客观景物三维空间的视知觉,也是对周围物体的远近、凹凸和深浅程度的判断能力[2].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立体视觉作为从事各种精细工作的必要条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

    作者:戴雅南;张漫萍;黄晓波;陈云飞;彭立;袁婷婷;陈惠;谢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包头蒙古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与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关系

    目的 了解包头市蒙古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毛发中不同元素的关系,为预防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分别选择包头市市区及旗县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纯蒙古族小学1 000名二至六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中的教师问卷(简化版)对被试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再采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版(DSM-Ⅳ)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同时选取同校、同年级、同性别、相互间无血缘关系的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不同组儿童毛发中铜、锌、锰、铅、镉、砷、汞、硒8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1 000名蒙古族儿童中,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人数共38例,发生率为3.8%,其中男生30例,发生率为3.0%;女生8例,发生率为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31,P<0.05);二至六年级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生率分别为0.2%,0.3%,0.8%,1.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24,P<0.05).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发样中铜、铅、镉、铜锌比值均高于健康组,锌元素含量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14,-4.785,-3.627,-4.117,2.105,P值均<0.05).结论 包头市蒙古族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生发生率高于女生且主要集中在小学高年级,蒙古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毛发中元素含量异常.预防少数民族地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应关注平时的元素摄入.

    作者:高磊;包艳;马浩然;李媛媛;秦有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青少年药物滥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药物滥用的多元化和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青少年药物滥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青少年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均正处于发育阶段,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2].而青少年的药物滥用行为会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和抑郁、自杀意图与自杀尝试等心理问题,甚至会产生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巨大的社会问题[1].因此,了解青少年药物滥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预防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李兰;王乃博;余超;吴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阶段式”教学降低医学生对HIV/AIDS歧视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阶段式”教学方法在降低医学生对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歧视培训中的效果,为探讨适合高校医学生降低艾滋病歧视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阶段式”教学方法,对随机抽取的600名海南医学院医学生进行降低艾滋病歧视的培训,为期2个月4个阶段8个学时,并采用知信行模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各年级医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歧视态度、艾滋病歧视行为得分培训前分别为(49.01±2.70)(47.53±2.96)(15.02±2.89)分,培训后分别为(63.11±3.71)(55.98±4.77)(22.01±3.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02,13.91,3.88,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源地和有无培训经验影响医学生的艾滋病歧视态度(P值均<0.05).结论 “阶段式”教学方法效果肯定,能有效普及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降低艾滋病歧视态度水平.

    作者:琚新梅;焦凌梅;王恒;张彩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大学新生应对效能在心理应激与适应间中介作用的追踪调查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应对效能在心理应激与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为大学新生心理应激的应对和适应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和应对效能量表,对从南通大学随机抽取的277名大学新生心理应激、适应和应对效能进行评估,同时采用被试者纵向研究设计,每间隔8周测量1次,共施测3次,数据分析评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追踪期间,大学新生心理应激、适应状况的时间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80,3.13,P值均<0.01),应对效能时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09,P>0.05);大学新生心理应激水平不断提升,学期中段时达到峰值并持续到学期末(P值均<0.01);大学新生适应呈“V”型趋势,首测、中测、后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新生应对效能3次施测均低于中国大学生常模(t值分别为-11.86,-11.90,-12.26,P值均<0.01).首测、中测、后测心理应激与适应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0.31,-0.32,P值均<0.05);应对效能与适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0.41,0.45,P值均<0.01);心理应激与应对效能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0.31,-0.33,P值均<0.05).应对效能在心理应激与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应对效能在心理应激和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或抵消心理应激对适应产生的不良影响.

    作者:马爱民;陈华利;颜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我国校园欺凌现象2006-2016年发展状况

    目的 探讨近10年校园欺凌事件发展状况,为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2006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有关校园欺凌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在2006-2016年82件校园欺凌报道中,欺凌主体为学生和教师的分别为72和10件;2014-2016年累计49件,占比为59.7%.初中发生校园欺凌比例高,为72.2%;发生在城市的校园欺凌占61.0%;校园内发生率为71.1%;发生时间以下午和晚上居多,共计占77.8%;女生欺凌者成为主角,且以躯体欺凌为主;群体性欺凌、网络欺凌近3年呈高发态势;处理校园欺凌无章可循、结果不尽如人意.结论 校园欺凌频繁发生反映社会控制的弱化,要建立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的保护体系.

    作者:杨书胜;耿淑娟;刘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河南省高校公共厕所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目的 构建适用于我国高校公共厕所服务质量模型框架,为我国高校有关部门评价和改善公厕服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河南省内20所高校500名师生为调查对象,对高校公厕服务满意度进行测评,用SmartPLS 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师生期望对感知质量的路径系数为0.746(t=25.875,P<0.01).师生感知质量对师生感知价值的路径系数为0.643(t=10.910,P<0.01),感知质量对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911(t=19.911,P<0.01),师生感知价值对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112(t=3.033,P<0.05),师生满意度与忠诚度路径系数为0.439(t=7.360,P<0.01),师生满意度对抱怨路径系数为0.722(t=33.714,P<0.01).结论 高校环卫部门应充分重视师生期望,保证师生实际感知质量不低于期望;当享受到较高质量的公厕服务时,师生的在校满意度会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尚猛;彭玉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加强儿童规划免疫控制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它是许多疾病的总称[1].尽管在全世界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传染病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呈现下降趋势,但儿童仍然是传染病的大受害人群.由于儿童少年的免疫功能不够完善,幼儿园或学校的集体生活方式增加了他们罹患传染病的机会,一些传统的传染病如麻疹、手足口病、腮腺炎在儿童少年中时有暴发流行;一些曾被控制的传染病如结核病,因病原体的变异和环境的变化而死灰复燃;一些新发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埃博拉病毒病,同样威胁着儿童少年的健康.目前,有效的预防接种仍然是预防传染病在儿童少年中流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庆市2000-2014年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2000一2014年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变化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0,2005,2010,2014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重庆市7~18岁年龄段中小学生调研数据,对重庆市中小学生形态指标、功能指标、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动态观察和分析.结果 重庆市14年间小学组男、女生身高分别增长了5.75,5.06cm,中学组分别增长了2.84,2.03 cm;小学组男、女生体重分别增长了5.95,4.78 kg,中学组分别增长了5.53,2.74 kg;小学组男、女生胸围分别增长了4.69,3.83 cm,中学组分别增长了2.22,2.23 cm.中小学组男女生立定跳远、耐力跑,小学组男女生50 m跑和女生仰卧起坐,以及中学组男生肺活量、50 m跑等项目成绩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小学组男女生肺活量、小学组男生斜身引体,中学男生引体向上、女生50 m跑、肺活量和仰卧起坐等项目成绩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持续增长,身体功能改善不明显,身体素质稳中向好,但发展不均衡.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和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事故的理赔制度,以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功能和素质均衡发展.

    作者:苟明;谈文建;张亚妮;安家俊;曹型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