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华;王爱平;张鹏飞;魏敏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在骨科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膝关节僵硬患者40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每组20例.普通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采用早期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4 w后的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角度差异.结果 优质护理组主动运动角度及被动运动角度均较普通护理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对骨科膝关节僵硬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康复锻炼可明显增加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及被动运动角度.
作者:冯桂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肝癌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35例选择手术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前护理措施,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采用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健康教育患者中,自费患者、中青年患者的焦虑情绪较为明显,而经过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其焦虑情绪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对降低肝癌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具有十分显著的干预效果,有利于手术的成功和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少文;王贤明;张文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循证小组,提出循证问题,查找相关文献,运用佳证据,对150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结果 对150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13例,经积极治疗后,有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例死亡.结论 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减轻了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作者:张玲;王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98例,随机分为训练组(97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脱水、降颅压、脑代谢促进剂、营养神经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急性期2w后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组在发病后就开始超早期康复训练,包括患肢良姿位摆放、被动活动患肢、稳定后指导主动功能训练.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采用简式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法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法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训练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超早期进行正确合理的康复锻炼,能明显促进肌力的恢复,减轻废用性萎缩程度,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血液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有针对性的舒适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护理服务的质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旭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情况以及被针刺后的心理状态.方法 选取我院在职、轮转的急诊科室护士60名,采用前瞻性问卷调查针刺伤害暴露情况、针刺伤害后预防控制情况以及针刺伤的心理危害等.结果 10名急诊护士在抽调时间的前1年之内有发生针刺伤,针刺伤时仅有40%护士戴手套;75%的抽调对象认为HIV感染是针刺伤可怕的后果,其次是感染肝炎病毒(18.33%);发生针刺伤后多数的护士出现了紧张(60%)、焦虑(50%)、恐惧(30%)等心理反应,90%的护士对针刺伤持无可奈何的态度.结论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较高,多数护士遭受针刺伤的心理压力,加强针刺伤害安全管理并采取普及性预防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作者:王修文;肖仲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总结采用扩张器治疗皮肤软组织疤痕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为减少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提供可靠的护理指导.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 1年12月80例患者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不同部位瘢痕的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80例患者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11.25%,低于国内外统计结果.手术前加强对护士的规范培训,给予患者细致精心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医护及护患相互配合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血肿、感染、扩张器外露、注射壶倒置等并发症,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成功率.
作者:梁文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我院眼科门诊患者200例,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常规组,将2011年11月将2012年11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干预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门诊诊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 <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护理服务方式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唐玉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通过对本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5例常规护理的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以及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实施优质护理的45例合并吞咽障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3个月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焦虑标准分为(42.25±3.57)分,抑郁标准分为(44.28±3.75)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49.62±3.36)分和(49.48±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康复,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董自娟;李明;王丽;李贤侠;魏洁;卜凡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00例,将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设为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初治肺结核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活动能够明显降低初治肺结核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出现,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作者:李玉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随访时的Alb、Hb显著高于对照组,TC和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时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症状(P<0.05).结论 综合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知识,提高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作者:郑秀芬;张立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方法 选取84例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器胃管间歇注入喂养配方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需奶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时间和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力喂养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并结合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状况.
作者:迟春昕;谢巧庆;张燕霞;林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上住院患者往往要进行各项化验检查,所需采集的血标本试管很多,晨起采血时,试管寻找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从2009年3月开始,我科设计了一种血标本采集盒,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 制作方法血标本采集盒总体分为两部分:外层为框架,选用白色有机玻璃质地的材料,内层为可取出的“#”字形分隔,材料为有机玻璃,每个“#”字形小格均贴有绿色床号标记.
作者:张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住院的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平均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治疗总体满意度(88.9%)高于对照组(44.4%),P <0.05;循证护理组各并发症研究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理念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祥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A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我护理、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护理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减少心绞痛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松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8例,按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用药依从性、自我监测血糖、合理膳食及坚持运动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GQOL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郑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或住院的抑郁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循证护理.护理干预2、4、6、8 w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8 w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w后观察组的HAMD、HAMA评分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且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士培训考核手册的建立及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在我院建立规范化护士培训考核手册,对我院120名护士进行培训.对培训前后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护士对患者疾病与患者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医生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1)本组护士培训前理论成绩合格率为70.8% (85/120),培训后为93.3%(1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技能成绩的合格率为65.8% (79/120),培训后为95.8%(11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培训前与培训后护士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在培训前与培训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培训前与培训后,护理不良事件(如交班遗漏、呼叫后反应慢、药物外渗、发错药以及压疮等)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4)培训前后医生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培训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的护士培训考核手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护士的理论、技能、规范化用语、医患对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提高作用,应该在科学建立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的使用.
作者:林菊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阶段性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严格按照阶段性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阶段性护理路径后,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施蓉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结石疼痛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接受泌尿系统结石治疗的患者198例,其中98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其余1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护理焦虑度、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为(2.8±1.3)分,对照组为(4.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2.2±1.9)d,对照组为(5.3±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后焦虑度为(9.01±1.89)分,对照组为(18.56±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87.00%,对照组患者为7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为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系统结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缓解疼痛时间及焦虑感,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